創業公司如何稀釋股權,創業公司融資股權如何稀釋?

時間 2022-01-16 00:50:10

1樓:一夕

對於創業者如何處理公司股權的問題,新東方的徐小平曾經說過:「遇到幾個創業者,在股權結構上,一開始就讓投資人佔了控股權,喪失了事業的控制權,公司做起來後,卻被投資人趕走。創業,本來就是為了做自己命運的主宰,卻把控制權拱手送人,不make sense。

即使你不得不融資,也必須像京東劉強東那樣,股份讓多少都可以,但一定要保留投票權。」 對於那些想成為億萬富翁的創業者來說,僅僅創立乙個影響世界的企業,是遠遠不夠的。聰明的創業者,不僅懂得如何管理團隊和發展壯大一家公司,還要懂得如何避免投資人吃掉你的大量股權。

最近groupon和zynga上市不久,而facebook也計畫明年上市,對於這些創始人來說,有著良好勢頭的公司如何上市並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問題,他們關心的是:自己手上還有多少股權? 這些優秀公司的創始人在公司成長上有著天才般的運作技巧,但最終在「收穫」季節,他們的「果實」大部分卻流入了矽谷的那些投資人的腰包。

可能公司在創業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能在初創時期得到vc的大量資金支援,那對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甚至是救命稻草。而作為回報,公司的創始人也非常願意拿出部分股權,甚至在重要時刻,拿出大部分股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雖然vc雖然因為高風險所以要求高回報,但創始人應該意識到他在初期融資的時候未來會帶來哪些問題,而大多數創始人忙著把公司做大做強,卻往往會忽視這一問題的重要性。

2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facebook創業經歷和扎克伯格傳記

創業公司融資股權如何稀釋? 5

3樓:輕財經

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加盟公司時拿到的期權比例,並非最終公司上市時手中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隨著公司的不斷壯大,外部融資會不斷稀釋大家的股份。究竟最後能拿到多少公司股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的融資和期權池。

首先,創業者需要理解融資和股權轉讓的區別。

融資是企業融資,企業引入外部投資者的資金做大公司,投資人則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權成為公司的新股東(即「增資入股」)。

而創始人轉讓出自己手裡的公司股權,其實質是股東的套現,股權轉讓的收益歸屬於股東個體而非公司,除非,該股東又將轉讓收益作為新的註冊資金再次投入公司,這樣的投入會導致公司股權結構的變化,與融資效果類似。

融資時,企業註冊資本增加,且原股東股權計稅成本不變;股權轉讓時,企業註冊資本不變,且原股東股權計稅成本調整。

融資帶來的股權稀釋

通常,乙個不斷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輪的融資。

典型的情況下,企業根據融資輪數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初期 :股東自己出註冊資本金

天使輪:改革發展,天使投資人「看人下菜碟「

a輪:經過基本驗證,具有可行性

b輪:發展一段時間,公司還可以

c輪:在前面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看到上市的希望

第一輪天使輪融資在50萬-200萬之間。天使投資人也會拿走10%到20%的股權。接下來,公司的商業模式初步取得成效時,vc會投出a輪。

a輪融資通常在500萬-1000萬間,同時拿走公司20%至30%的股份。下一輪(b輪)融資額進一步擴大,數目通常在2000萬-4000萬。當然了,公司要繼續發展壯大投資人們才會給錢。

這時候,公司一般出讓10%到15%的股份。最後,公司進一步擴大,如果達到年營業收入2000萬以上,pe或其他戰略投資者會進一步投c輪,數額在5000萬左右。此時他們拿5%-10%的期權。

為了留住老員工和吸引新員工,公司會設立期權池,這也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證期權池佔據一定的比例,來激勵員工們。員工們在加入公司初期,因為心裡清楚,公司其實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較高比例的期權補償。

而每一次給新員工發期權,公司創始人和部分老股東的股份就會被稀釋。

乙個簡易的稀釋案例

例如:甲乙二人建立了企業a,他們兩人的出資比例為6:4,則此時公司的股權結構為:

一年之後,天使投資人來了,雙方經過評估,認為企業價值80萬,天使願意投資20萬,且要求在自己入股前,公司先拿出20%的股份建立期權池。

此時:甲所佔的股份為:60%×(1-20%)=48%

乙所佔的股份為:40%×(1-20%)=32%

公司的股權結構為:

天使投資人入股後,他的股份:20/(80+20)=20%

甲的股份:48%×(1-20%)=38.4%

乙的股份:32%×(1-20%)=25.6%

期權池:20%×(1-20%)=16%

此時公司的股權比例如下:

此後(這裡假定乙個簡單的情形),a輪,b輪,c輪,ipo公司都拿出20%的股權份額給新的投資者。其中較特別的是:a輪投資人仍然面臨較大的風險,一般a輪投資者會跟公司簽署協議,如果在b輪融資時,公司估值達不到某乙個特定值,就必須保持a輪投資人的股份不被稀釋,僅稀釋a輪投資前的股東股份。

這樣,公司各個階段的股權比例如下:

老員工和舊股東的期權稀釋過程

每一次新一輪的外部融資進來後,隨之而來的期權池的調整和新的投資者的權益都會使老員工和原有的投資者手裡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員工手裡期權的價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

乙個員工在公司種子輪融資後加入時拿到了1%的期權,但是公司在a輪融資後,他手裡的期權只剩下0.6%。但公司的價值其實是在不斷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創始人,經過了多輪融資和期權池調整後,最終手裡剩下的股權比例也大為減少。例如乙個創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後可能手裡只有20%-30%的股份。

為了防止股權稀釋而導致控制權大大減少,創始人們可以採取特殊的股權設計,以起到類似google,facebook的」雙層股權結構」的效果,保證自己對公司的發展佔據主導。

如果公司資金鏈有問題,財務總是不順暢,那麼公司需要以相對較低的估值來融到更多的資金。這樣的話,老員工和原有股東的股份會被稀釋的更厲害。

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期權的稀釋在員工的工作offer上也能體現。以乙個中級軟體工程師的offer為例。他在不同階段加入公司時,能夠拿到手的期權比例都是不同的。

如果該工程師選擇在a輪融資前加入公司(此時公司有5-20個員工),那麼他大約拿0.27%的期權;如果該工程師等到公司快要b輪融資前加入(此時公司有20-50個員工),則他會拿到0.084%的期權。

c輪融資之前加入公司的員工,可以拿到0.071%的公司期權。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乙個職位,越往後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權越少。

這是因為,除了因公司融資和增加期權池帶來的稀釋效應外,越往後加入公司的員工所需承擔的風險也在減少。「風險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乙個社會中普遍通行的法則。

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

公司通過設立期權池的方法給員工做股權激勵,雖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釋掉一部分,但此舉留住了關鍵人才,且吸引了優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長遠來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則較低的薪酬禮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員工,對公司的負面效應不小。

小結一**份逐漸稀釋的模型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個過程。稀釋不一定是壞事。籌集資金,把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能做到這一步的話,稀釋股份就很值得。公司持續的市值增加帶來的收益會遠高於出

4樓:堅果雲

融資是企業融資,企業引入外部投資者的資金做大公司,投資人則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權成為公司的新股東(即「增資入股」)。

而創始人轉讓出自己手裡的公司股權,其實質是股東的套現,股權轉讓的收益歸屬於股東個體而非公司,除非,該股東又將轉讓收益作為新的註冊資金再次投入公司,這樣的投入會導致公司股權結構的變化,與融資效果類似。

創業開公司股權如何分配?

5樓:哈羅冉小姐

幾個朋友合夥創業,如何分配股權?

關於股權的具體分配其實一方面得根據所扮演的角色,另外乙個就是貢獻值

舉例:楊某在國外留學多年,擁有紮實的設計功底和開闊的審美視野,回國後在一大型建築公司做建築設計師。做了三年,楊某的設計受到客戶高度認可,在業界總算是闖出了的名堂。

後來和市場部的李某一起辭職創業,合夥開一家建築設計公司。

兩人商定按出資比例分配股權,楊某出資20萬,持股20%,李某出資80萬,持股80%。楊某專業能力強,但是性格孤僻,幸而李某熱情開朗又擅長營銷推廣,對市場的敏感度非常高。

兩人雙劍合璧,不久公司走上正軌,吸引到了天使投資人,並為公司估值4000萬。楊某和李某兩人都被這突然地幸福砸昏了頭,爾後在這幸福中,楊某冒出了乙個想法:為什麼我只能享受20%的果實?

楊某認為,最開始公司的發展確實是李某的貢獻大,但是後來口碑形成,客戶認同的是他的設計,營銷的難度大大降低,他的持股比例這麼少太不公平。

2/動態股權,讓幹活的人分到大塊蛋糕

案例中的情況在創業過程中很常見的,比如創業前期貢獻很大,但是後期貢獻變小了等。如果一直是靜態股權,幹活的人會感到委屈不滿,而創業公司能夠生存下去主要就是靠這些人,怎麼能讓真正幹活的人不會心存不滿呢?

針對案例中的問題,提供2個解決方案:

1、約定專案年訂單或者季度訂單在xx元時,楊某:李某=5:5分配,專案年訂單或者季度訂單在xx元時,楊:李=6:4或7:3。

2、每個專案完成後建立「專案價值認定表」,約定每個人在專案中的具體價值,2年後,按照每個人的累計價值,形成股權分配。

或許李某不是那麼容易讓出手中的股權,畢竟前期他的貢獻非常大,6:4或7:3的分配總有點兒過河拆橋的意思。

人們通常會有乙個誤區,那就是過分看重手中持股比例,而不是股權的價值。把股權分給真正幹活的人,這家公司就會一直在成長,股權也會更值錢,反之如果股權分配論資排輩,公司將會停止生長,甚至死亡,那麼你手中的股權再多也值不了多少錢。

你想持有價值500元的50%的股權,還是想持有價值10000元的10%的股權呢?

只有把股權分給幹活的人,才能讓所有人手中的股權公升值。如果想通了這個道理,那李某接受這兩個方案就會比較容易了。

3/如何確定每個人的貢獻值?

動態股權分配的乙個難點即確定每個人的動態貢獻值,有哪些因素可以作為貢獻值呢?

1、時間

時間是重要的衡量貢獻值的指標。乙個久經職場的技術總監的1小時和初級程式設計師的1小時價值明顯是不同的。通過往期資料,計算出每個人單位時間的薪水價值,再乘以他的年度工作總時間,就是他的時間貢獻值。

2、資金

創業,當然需要投入真金**,能把錢拿到公司的,當然是真愛。不同時期的出資所佔比重不用相同。具體比例需要合夥人自行協商。

創業初期的公司,如何去找投資人,創業初期如何找團隊?

巖姐說 創業初期的公司,要尋找投資人一般可以通過以下渠道 1 拿著自己的創業專案計劃書,去專業的投融資機構尋找投資人 2 舉辦一些招商或是宣傳活動,同時公開招募投資人 3 在自己身邊的朋友圈內尋找有意向的投資人。 還可以加入一些創業圈子,比如樂客獨角獸這樣的,每週為創業者引薦3 5個投資人 雲對接 ...

公司股權如何分配,公司股權如何分配

華律網 股權投資分配要做到 乙個核心 股權分配的核心是要讓各個創始人在分配和討論的過程中,從心眼裡感覺到合理 公平,從而事後甚至是忘掉這個分配而集中精力做公司。兩個關鍵點 一是保證創業者擁有對公司的控制權 創始人最好具有絕對控股權,能達到67 以上的股權最好,達不到這個比例,也得超過50 以上,因為...

公司股權如何分配,公司股權如何分配

法妞問答律師 諮詢 股權,是股東在初創公司中的投資份額,是話語權 控制權 分紅權的依據,是股東對公司享有的人身和財產權益的一種綜合性權利。根據 公司法 的規定,對於有限責任公司,一般情況下法律預設股權 表決權與出資比例一一對應,但是股東之間有特殊約定的可以從其約定,公司股權分配可在公司章程中確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