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的成語故事,水滸傳中的成語故事水滸傳中有哪些成語

時間 2021-07-05 15:57:05

1樓:愛因斯坦大煙鬥

逼上梁山

典故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沖雪夜上梁山。”

成語解釋: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

缺一不可

典故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回:“林沖道:‘只今番克敵制勝,便見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卻。’”

成語解釋:少一樣也不行。

用兵如神

典故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九回:“為頭一個先生,姓樊,名瑞,綽號混世魔王,能呼風喚雨,用兵如神。”

成語解釋:調兵遣將如同神人。形容善於指揮作戰。

有眼不識泰山

典故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成語解釋:雖有眼睛,卻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指手畫腳

典故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五回:“見這李虞侯、張幹辦在宋江前面指手劃腳,你來我去,都有心要殺這廝,只是礙著宋江一個,不敢下手。”

成語解釋: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

2樓:一生摯愛車

成語故事:德薄才疏

德薄才疏,出自《水滸全傳》第六十八回《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

”,一般情況下用來形容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謙辭。

成語故事:將遇良才

將遇良才,出自《水滸傳》第三十四回《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將:

將領。良才:高才,本領高強的人。

比喻雙方本領不分上下,難見高低。

成語故事:鞍馬勞倦

鞍馬勞倦,出自《水滸傳》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指長途跋涉或戰鬥中備嘗睏乏。

成語故事:不懷好意

不懷好意,出自《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裡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

你看我且先耍他。”懷:包藏禍心。

沒安好心。意為懷有惡意,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水滸傳中的成語故事水滸傳中有哪些成語

3樓:匿名使用者

水滸傳成語故事:負荊請罪

李逵在錯怪了宋江的時候,請吳軍師獻計,吳用道:“那你就光著膀子背上荊條去想宋江請罪吧!”。

李逵光著膀子揹著荊條去向宋江請罪,宋江道:“我賭的是你的腦袋,可不是負荊請罪,這樣吧,你若能抓住真凶,我就饒你

關於水滸傳的成語故事:德薄才疏

德薄才疏,出自《水滸全傳》第六十八回《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

”,一般情況下用來形容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謙辭。

水滸傳成語故事:武松打虎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蹌著向岡上走去。興不多事,只見一棵樹上寫著:

"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岡克上,應結夥成隊過岡,請勿自誤。"武松認為,這是酒家寫來嚇人的,為的是讓過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繼續往前走。 太陽快落山時,武松來到一破廟前,見廟門貼了一張官府告示,武松讀後,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話,又繼續向前走。

由於酒力發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呼嘯,一隻斑斕猛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後。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了過去。老虎急了,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並趁猛虎轉身的那一霎間,舉起哨棒,運足力氣,朝虎頭猛打下去。

只聽"咔嚓"一聲,哨棒打在樹枝上。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

從此武松威名大震。

關於水滸傳的成語故事:將遇良才

將遇良才,出自《水滸傳》第三十四回《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將:

將領。良才:高才,本領高強的人。

比喻雙方本領不分上下,難見高低。

關於水滸傳的成語故事:鞍馬勞倦

鞍馬勞倦,出自《水滸傳》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指長途跋涉或戰鬥中備嘗睏乏

水滸傳中的成語故事

把水滸傳的成語故事寫成故事簡介

4樓:聽劍少年

腥風血雨

發音 xīng fēng xuè yǔ

釋義 風裡夾著腥味,雨點帶著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凶險氣氛或環境。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髮墜山奄。”

心滿意足

發音 xīn mǎn yì zú

釋義 形容心中非常滿意。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一回:“兩個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

一馬當先

發音 yī mǎ dāng xiān

釋義 原指作戰時策馬衝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逼上梁山

發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釋義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沖雪夜上梁山。”

不識泰山

發音 bù shí tài shān

釋義 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飛簷走壁

發音 fēi yán zǒu bì

釋義 舊**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簷,越過牆壁。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六回:“且說時遷是個飛簷走壁的人,不從正路入城,夜間越牆而過。”

5樓:去餓啊

水滸傳》是一部著名的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史籍曾 載宋江等36人造反的事蹟,而後水滸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宋末 明初,以水滸故事為題材的話本、戲劇相繼問世,最後由明人施 耐庵加工整理、再創作而成。

文學名著《水滸傳》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展示了宋代的 政治文化,市井風情,社會景觀。梁山好漢最引人注目,他們俠 肝義膽,敢報天下不平,其性格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

水滸中的一百單八將傳說是三十六個天罡星和七十二個地煞 星轉世。大宋仁宗嘉佑年,天下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仁宗皇帝 命欽差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星 夜進京,施用法術,消災保民。

不料洪太尉在伏魔大殿無意中放 出了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位地煞星,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 這就是以後的水滸中的一百單八將。

《水滸傳》書名的由來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四大名著之一。該書的作者是施耐庵,而書名 卻是羅貫中所起。作者施耐庵是元朝人,由於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僅供職兩年, 便辭官回到老家,一面教書,一面寫《江湖豪客傳》。

書終於脫稿了,施耐庵對書 中的情節都很滿意,只是覺得書名欠佳。當時還是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建議書名為 《水滸傳》,施耐庵一聽,高興得連聲說:“好,好!

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裡‘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 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妙哉!”於是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

出自水滸傳成語故事

6樓:

成語故事—不打不相識

宋江因犯案被髮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識他的戴宗。於是兩 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裡喝酒。才飲得兩三杯,又遇到李逵後來, 三人又到江邊的琵琶亭酒館去喝酒。

吃喝間,宋江嫌送來的魚湯不甚好,叫酒保去做幾碗新鮮魚燒 的湯來醒酒。正好酒館裡沒有新鮮魚,於是李逵跳起來說:“我去漁 船上討兩尾來與哥哥吃!

”戴宗怕他惹事,想叫酒保去取,但李逵一定要自己去。

李逵走到江邊,對著漁人喝道:“你們船上活魚把兩條給我。”

一個漁人說:“漁主人不來,我們不敢開艙。”

李逵見漁人不拿魚,便跳上一隻船,順手把竹笆蔑一拔。沒想到 竹笆蔑是沒有底的,只用它來攔魚,他這一拔,就讓魚全跑了。李逵 一連放跑了好幾條船上的魚,惹怒了幾十個打漁人。

大家七手八腳 地拿竹篙來打李逵。

李逵大怒,兩手一架,早搶過五六條竹篙在手 裡,一下子全扭斷了。正在這時,綽號“浪裡百條”的漁主人張順來 了。張順見李逵無理取鬧,便與他交起手來。

兩人從船上打到江岸, 又從江岸打到江裡。張順水性極好,李逵不是他的對手。他將李逵按 在水裡,李逵被嗆得暈頭轉向,連聲叫苦。

這時戴宗跑來,對張順喊道:“足下先救了我這位兄弟,快上來 見見宋江!”

原來,張順認得戴宗,平時又景仰宋江的大名,只是不曾拜識。 聽戴宗一喊,急忙將李逵託上水面,游到江邊,向宋江施禮。戴宗向 張順介紹說:“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

張順道:“原來是李大哥,只是不曾相識!”

李逵生氣地說:“你嗆得我好苦呀!”

張順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說完,兩個哈哈大笑。戴宗說:“你們兩個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說:不打一聲場不會相識。”幾個人聽了,都笑了起來。

7樓:beihai人力資源

【成語】: 逼上梁山

【拼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解釋】: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沖雪夜上梁山。”

【成語故事】:

豹子頭林沖,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他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沖帶著妻子去岳廟進香。途中遇見花和尚魯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渾鐵禪杖。眾人齊聲叫好,林沖也被吸引過去**。

魯智深與林沖兩個好漢一見如故,結義為兄弟。正在這時,侍女錦兒慌忙報信說,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攔截。林沖急忙向魯智深告辭,去岳廟追趕歹徒。

林沖抓住歹徒舉拳要打時,發現此人原來是他的頂頭上司、奸臣高俅的義子高衙內。高衙內一夥一看那女子是林教頭的妻子,害怕打起來不是對手,便假惺惺地勸解:“衙內不認得,多有衝撞。

”說罷將高衙內擁走。這時,魯智深也急忙趕到,聽明情況便要去追打高衙內,被林沖勸阻。林沖忍下了這口惡氣。

高衙內逃走以後仍不死心,還想霸佔林妻。他與高太尉一起設計,以看刀為由將林沖騙進高府,誣陷林沖持刀闖入白虎堂,將他下獄拷打。高俅一夥不便在京公開殺害林沖,便將林沖發配滄州(今屬河北省)充軍,買通差人,陰謀在路經野豬林時將他殺害。

魯智深暗中保護林沖,大鬧野豬林,高俅的陰謀未能得逞。

到滄州後,林沖被分配看管大軍草料場。高俅父子賊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滄州,放火燒草料場。這樣即使林沖不被燒死,也會因草料場失火而被處死。

當草料場**燃燒時,林沖聽到高俅的心腹們得意地談論暗害自己的計謀,他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將仇人一個個殺掉。以後,林沖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進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水滸傳成語大全,水滸傳的成語

天蠍 笑逐顏開 一馬當先 人山人海 逼上梁山 別出心裁 十八般武藝 一五一十 七上八下 急先鋒 指手畫腳 飛簷走壁 踉踉蹌蹌 歸心似箭 徇私舞弊 不三不四 天誅地滅 血雨腥風 大刀闊斧 人非草木 遠親不如近鄰 懸崖峭壁 有眼不識泰山 氣急敗壞 大街小巷 眼疾手快 四平八穩 嘯聚山林 遮天蔽日 不打不...

水滸傳中楊志的故事 左右 ,水滸傳中楊志的故事 300字左右

霂棪 楊志的故事 楊志,綽號青面獸,楊家將後人,武舉出身,曾任殿帥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綱丟官。後在東京謀求復職不果,窮困賣刀,殺死潑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樑中書的賞識,提拔為管軍提轄使,他護送生辰綱,結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龍山落草。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應天暗星,...

水滸傳中,吳用的故事 , 水滸傳 中,吳用的故事 200字

武松景陽岡大虎 武松一步步走上崗來,走著走著,醉意湧上越發走不穩了,就選一塊青石在石上躺下,很快的就睡著了。朦朧中,一陣腥風中聽得一聲吼,武松勉強睜眼望去,就著月光只見一隻斑爛猛虎就在數步之外。武松叫一聲不好,挺身而起酒意化作一身冷汗全去了。那虎躍起撲過來,武松閃過忙舉齊眉棍向虎打去,虎向前一竄齊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