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心理 心理健康以及幼兒心理教育與輔導的

時間 2021-06-17 06:06:36

1樓:匿名使用者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1、放鬆訓練,以便隨時保持輕鬆的狀態,從而緩解緊張、焦慮情緒等。

2、簡易行為矯治——陽性強化法。通過獎勵目標行為,忽視或淡化異常行為,促進目標行為的產生。

3、合理情緒**。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並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於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

4、系統脫敏法。主要用於恐懼症。

5、衝擊**。主要用於**恐懼和其他負性情緒反應。

6、厭惡**。常用於戒菸、戒酒、戒除網癮,**強迫症等。

7、認知行為**。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來改變不良認知,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

2樓:醫來伸手資訊處

放鬆訓練,以便隨時保持輕鬆的狀態,從而緩解緊張、焦慮情緒等。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3樓:huaheng歲月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公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2、城鎮中小學和農村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定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3、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4、小學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

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公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隨著我國社會環境的轉變,社會不良風氣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態令人堪憂。高素質人才不僅要具備知識,更要具備乙個健康的心理。

小學是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社會觀的形成。

擴充套件資料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遊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諮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2、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遊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

3、個別諮詢與輔導。開設心理諮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進行個別輔導是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

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於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

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5、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教育部 關於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4樓:焦水淼

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出發,依據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與心理發展的需要,確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生自我意識的輔導 (2)小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 (3)小學生情感和意志的訓練 (4)小學生學習心理的提高(5)小學生人際關係的輔導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師的基本任務和責任之一。

新修改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綱要》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做了進一步細化。根據綱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

其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公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定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認識班級、學校、日常學習生活環境和基本規則;

2.初步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重點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與訓練;

3.培養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學生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初步學會自我控制;

5.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和新的學習生活,樹立紀律意識、時間意識和規則意識。

小學中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認識自我;

2.初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精神,樹立自信,樂於學習;

3.樹立集體意識,善於與同學、老師交往,培養自主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以及開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解決困難的快樂,學會體驗情緒並表達自己的緒;

5.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培養學生對不同社會角色的適應;

6.增強時間管理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與興趣、娛樂之間的矛盾。

小學高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和興趣愛好,在各種活動中悅納自己;

2.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端正學習動機,調整學習心態,正確對待成績,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係,擴大人際交往的範圍;

4.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正確面對厭學等負面情緒,學會恰當地、正確地體驗情緒和表達情緒;

5.積極促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逐步認識自己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係;

6.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初中階段學習生活做好準備

5樓:農家牛

小學生的心裡健康主要包括,厭學症,強伯症,多動症。以及焦慮症。這些都是小學階段多見的心裡問題

6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生活環境學習樂趣,知識樂趣。

如何在幼兒園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7樓:匿名使用者

在幼兒園裡教育不僅要使幼兒身體健康成長,還要保證幼兒心理健康成長,心理健康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人的心理有良好狀態,它是人的心理的一種屬性,另一種是指人的心理的完好標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為促進幼兒心理正常發育,充分發揮他們的心理前在的能力,並培養他們認識、調節和發展自我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動,要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弄清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關鍵,目前為人們所接受的標準,有以下幾點:

(1)情感健康、情緒反映適度;(2)自我意識正常;(3)樂於與人交往,人際關係融洽;(4)意志品質良好;(5)行為協調,與年齡相符合;這是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據。

(一) 情緒情感教育內容

1、 分辨基本情緒的能力,2、情緒情感的表現能力。3、合理疏洩不良情緒的方法。4、積極情緒的培養。

(二) 自我意識的教育內容

1、 自我認識。2、自我評價能力。3、自己情感和自我調控能力。

(三) 意志品質教育教育內容

1、 自制力和堅持性。2、勇敢的精神

(四) 動作行為教育內容

動作行為協調,能按生活常規做事。

制定了相應的教育內容,就要把教育內容融入到教育活動中傳授給幼兒,在這裡心理健康教育這一環節起著重要做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主要是通過幼兒喜愛兒歌和遊戲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擺脫不了這種形式。

當向幼兒講道理時兒歌是常用的教育形式,例如:一名幼兒性格懦弱、膽小,為了讓幼兒變得膽大。不怕挫折,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我們就可以利用幼兒這種形式對其進行教育,說一段幼兒易懂易記的兒歌〈〈小蚱蜢跳高〉〉,讓幼兒記下,當幼兒再次表現出膽小懦弱時,我們就可以用這首兒歌提醒他、鼓勵他,讓他學習小蚱蜢的勇敢和不怕挫折的品質,使幼兒慢慢的變得堅強勇敢。

當培養幼兒情緒情感,意志品質、社會交往等方面,遊戲這種教育形式,更容易被幼兒接受。

如果幼兒性格孤僻,不善與人交往,那麼,用遊戲的方法,提高他的交往能力,是最好的方法,幼兒喜歡玩的遊戲, 離不開與人交往,比如,幼兒玩《小魚小魚那裡遊》除了扮演小魚的幼兒,其餘的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乙個圈做魚網,如果幼兒不合作不交流,那麼,就不容易使魚網玻漏掉小魚了,

這裡只是舉幾個例子,在進行心理健康其他方面的教育時,兒歌、遊戲等這些幼兒感興趣的形式。

為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地發展有以下建議:

一、 建立新的健康觀念,認識到心理健康在幼兒健康發展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按照身心綜合能力結構理論實施教育,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兒童更大心理潛能。

二、 充分發揮教師,幼兒任心理健康中的主體性。

三、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乙個目標和內容的落實,均應貫穿整個學期乃至整個學年,整個幼兒園教育階段的全過程,日積月累才能形成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是識是度和行為習慣。

四、 心理健康教育應堅持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和專門教育活動相綜合的原則,堅持滲透性原則,專門的教育活動在幼兒心理健康發展中主要起運向作用,而形成兒童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是不能靠一次或幾次活動就完成的,是乙個長期的過程,此外,兒童更多的健康經驗的獲得依靠日常生活進行的,是伴隨各項活動的開展完成的。

五、 克服**在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錯誤看法:

(一) 不熟悉幼兒心理年齡特徵,把兒童正常的心理發展中不適合常規的需要糾正的心理表現通過認為是病的。

(二) 忽視幼兒的個性特徵,把兒童正常的不合乎常規的個性心理表現認為是錯誤的,並刻意幫助幼兒糾正。

(三) 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化,認為兒童的健康個性通過幾次教育活動就可以完成,認為兒童有了某一心理認識,就等於形成了相應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習慣,忽視兒童個性心理形成發展的長期複雜性。(四) 不重視幼兒健康情感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不能從實質上改變情感教育的「副地位」

如何進行心理健康的維護,怎樣維護自身心理健康

1 保持樂觀心態。人們在社會中生活,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樹立正確的心態和積極樂觀生活的態度,是預防心理疾病最基礎的部分。同時應鍛鍊自己迅速適應環境的能力,面對現實,應當養成樂觀 豁達的個性,擁有寬廣胸懷,遇事想得開的人是不會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擾的。保持樂觀心態。2 善於自我調節。工作和生活中...

如何理解心理學是黑箱,並闡述心理學是算命看相的說法錯在哪裡

人的心理就像黑箱,人在想什麼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只能通過人的行為來推斷人的心理。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勿強求。迷信這種事有誰又能說的清?既然科學偉大,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未解之謎?心理的健全或偏激,與成長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心理學是黑箱只能說不同的人在對待同意事物時,有的表現出噁,有的表...

如何理解心理輔導中的沉默,如何化解

知竹常樂 心理輔導中的沉默是一種不認同或者,是一種牴觸的情緒,要像化解首先應該讓他不再沉默,讓他可以跟你說出心裡話。 修學的人 心理輔導中的沉默,我覺得他可能是一種抗拒,他覺得沒有必要進行心理輔導,所以你要化解的話就要多跟他親近,不要以這種比較直白的方式切入,要迂迴一些。 庹珹 要理解心理輔導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