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理學啊,心理學到底是什麼

時間 2021-09-06 17:51:16

1樓:軟腳蛇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與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簡單的說,心理學就是將一些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通過統計的方法,找到某種行為與某種心理活動的相關聯絡,最後將這種聯絡加以總結,最終所的結論服務於應用心理學,實現人對心理活動的有效調節。

2樓:蜂見花

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認識、情感或意志過程統稱心理過程,這三個過程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統一在一起。由於各個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條件不同,所受的教育影響不同,所從事的實踐活動不同,因此這些心理過程在每一個人身上產生時又總是帶有個人特徵;這樣就形成了每個人的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的不同。譬如,各人的興趣廣泛性,興趣的中心、廣度和興趣的穩定性不同;各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考力不同;有的能力高,有的能力低;各人的情感體驗的深淺度,表現的強弱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的大小也不同。

所有這些都是個性的不同特點。人的心理現象中的興趣、能力、氣質和性格,稱為個性的心理特徵。

心理現象的各個方面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相聯絡著。不僅在認識、情感、意志過程之間,而且在個性心理特徵和心理過程之間也密切聯絡。沒有心理過程,個性心理特徵就無由形成。

同時,已經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徵又制約著心理過程,在心理過程中表現出來。例如具有不同興趣和能力的人,對同一曲歌,同一幅畫,同一齣戲的評價和欣賞水平是不同的;一個具有先人後己、助人為樂性格特徵的人,往往表現出堅強的意志行動。

事實上,既沒有不帶個性特徵的心理過程,也沒有不表現在心理過程中的個性特徵。二者是同一現象的兩個不同方面。我們要深入瞭解人的心理現象就必須分別地對這兩個方面加以研究,但在掌握一個人的心理全貌時,是兩方面結合起來進行考察的。

總之,心理學是研究心理過程及其機制、個性心理特徵的形成過程及其機制、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相互關係的規律性的科學。其性質是兼有自然科學性質和社會科學性質的中間科學。

3樓:北廣英嬴醜

心理學一詞**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物件由靈魂改為心靈。

直到19世紀初,德國哲學家、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而原先,心理學、教育學都同屬於哲學的範疇,後來才各自從哲學的襁褓中分離出來。科學的心理學不僅對心理現象進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對心理現象進行說明,以揭示其發生發展的規律。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心理學者只是在儘可能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間接的觀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過程)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適用人類的、一般性的規律,繼而運用這些規律,更好的服務於人類的生產和實踐。

心理學到底是什麼

4樓:巴巴拉小白兔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

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擴充套件資料

研究物件

動態性維度

1、心理過程(mental process)指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反映正常個體心理現象的共同性一面。

認識過程即認知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認知資訊的接收、編碼、貯存、提取和使用的心理過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覺、思維、記憶等。

情感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事物的態度的體驗。

意志過程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並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以上三種過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構成個體有機統一的心理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面。

2、個性心理(individual mind)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總合。包括個性傾向、個性特徵和個性調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現象的個別性一面。

個性傾向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它反映了人對周圍世界的趨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等。

個性特徵是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它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

5樓:鄒寄竹帥茶

心理學是“人”學,是研究人的科

學;心理學是“我”學,是研究認識自我的科學;

心理學是“大腦”學,是研究人類大腦的科學。

人是生物,是動物,是最高階的生物、最高階的高等動物。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心理”。心理是人與一般動物的最根本區別。研究心理就是研究人。所以心理學最主要的就是人學。

我為什麼是“我”?我是怎樣成為現在的“我”的?這主要也得到依靠心理學來解開這一疑團。

所以研究“人”是心理學的一般任務、總的任務,研究“我”,也就是研究個體,是心理學的具體任務、重要任務。

研究人是研究普遍心理,研究我是研究個體心理。

心理是由大腦產生的,沒有大腦就沒有心理。所以研究心理,歸根到底就是研究大腦。

一般的心理研究只是研究心理的現象。心理的實質研究就必須研究大腦。這是門極其深刻的科學,也是極其深奧的科學。近年來,已發展成為人體科學。

有朋友說:“學心理學的人能看透別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裡想什麼,好厲害!”這些說法把心理學神化了,其實,心理學就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

心理學者只是在儘可能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間接的觀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過程)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適用人類的、一般性的規律,繼而運用這些規律,更好的服務於人類的生產和實踐

6樓:司寇賢柏媼

心理學(

英語psychology,詞源

希臘語:

psyche

="靈魂"

或者"心智"+logos="……的研究"

)是一門研究人類和動物的心理現象(主要是人類心理現象),包括認知、情緒和動機以及能力和人格(個性心理特徵)三大方面,及其對行為之影響的科學。現代心理學研究精神與大腦的相互影響,採取實證科學的研究方法,透過實驗和觀察來檢驗假設。也指將在各種人類活動場景心理學知識的應用,包括解決個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心理問題以及各種心理疾病的**。

心理學研究的是個人,但它也與各種社會科學有關,因為在研究個人的同時,心理學也會考慮到這些個人所處的社會;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人的心智。另外,心理學還與哲學有一定的關係。

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十分廣泛,主要有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徵兩個方面。心理過程指的是認識、情緒、意志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而心理特徵則為不同的心理的特徵諸如能力、氣質與性格等。

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什麼

7樓:昂從雲繆良

按存在主義的說法我現在有存在綜合徵了。

我說的是科學心理學。其實是不是科學心理學,也是由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物件決定的。我們可以把研究方法標準到象物理學那樣科學到純粹,但研究物件的問題是繞不開的。

說是研究人,那生理學和醫學也有很多是研究人的,去翻翻《心理學報》上那些所謂的國內最高水平的文章。那就像是從各個學科的核心期刊裡各摘那麼幾篇拼在一起一樣。研究腦認知的文章,你隨便去翻翻醫學的學報,到處都是;研究兒童發展與教育的文章,你去翻翻教育學的學報,到處都是。

就這兩項就已經涵蓋了歷期《心理學報》超過60%的內容。換句話說,如果別的一些成熟的學科已經能把這些內容研究好,還要你心理學幹嗎?正如在一個單位裡每個人各有分工,如果某一個人的工作別人其他任何人都能做且做得不比這個人差,那這個人離開這個單位就是早晚的事情,因為他可有可無。

國內分得還不夠細。國外還有專門的行為科學、文化人類學、遺傳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語言學。這些有著具體而特定研究物件的學科,似乎足以取代當代心理學的地位。

人格和意識,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學家研究人格和意識只能是通過被試的“內省”和行為來推測。在設計好的實驗中,研究物件,卻不是人格和意識。換句話說,我們很難直接面對我們的研究物件。

這也使心理學陷入了一種花了一百多年好不容易學會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卻缺乏直接的研究物件之尷尬。

認知心理學是個好東西。只是由於心理學的力量太過弱小。本來是研究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的科學家想根據人的認知加工過程來造出更智慧的計算機和機器人。

在研究人的認知加工的過程中,有些科學家就不小心開創了認知心理學,自己也就不小心成為了認知心理學家。只是科學的發展等不了心理學站穩了,80年代以後興起的認知神經科學,說好聽點兒叫各種交叉學科,說難聽點兒就是心理學在認知科學中的權重被擠得很小了,在這個新興蓬勃發展的學科中,心理學約莫還能佔20%,而這站住腳的,就是因為研究物件。方法、思想和技術,都是別的學科的。

物質決定意識,問題在於是哪些特定物質決定了哪些特定的意識?若是實在找不到,起碼也得弄清楚是這些特定的物質是如何決定這些特定的意識吧?若還是弄不清楚,起碼也得有個可以確定是確定的或是可以確定是不確定的整合模型吧?

量子力學裡有那麼多不確定和測不準以及無法觀察,不是一樣成為了20世紀最重量級的科學之一?為什麼心理學帶著這麼多不確定和測不準以及無法觀察就無法立足呢?至少在認知神經科學中守住這最後20%的陣地也好啊。

什麼心理學,心理學到底是什麼

蹦迪小王子啊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 實踐 性。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其研究涉及知覺 認知 情緒 思維 人格 行為習慣 人際關係 社會關係,人工智慧,iq,性格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 家庭 教育 健康 社會等發...

《心理學與生活》作者到底是誰,《心理學與生活》主要講的是什麼呀?

子諭曰 理查德 格里格和菲利普 津巴多。理查德 格里格 richard j.gerrig 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獲 lex hixon 社會科學領域傑出教師獎。在認知心理學研究領域有專長,是美國心理學會實驗心理學分會的會員。從 心理學與生活 這部經典教科書第14版修訂時開始,格里格成為該書...

關於心理學 10,心理學是什麼

說的直接一點,如果將來是專業搞心理學這塊,那你要鑽研地非常好了。不然,一般心理學出來,除了當老師,心理老師雖然越來越重視,但畢竟是副科,還要兼別的課程。個別學校是非常重視,幫會有你發揮的空間。要不就是留校當老師,這個你學業水平一般,可以也困難。再就是去企業搞人力資源。這個應該不是你學心理學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