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水度坂堪九郎
1.鎂條和銅絲用砂紙打磨掉表面的氧化層後看顏色,鎂是銀白色,銅是紅棕色。
2.糖水和酒精聞氣味即可辨別,糖水無氣味。
3.水和石灰水的辨別,用兩根吸管分別插入其中吹氣,有渾濁的就是石灰水,沒有變化的是水。因 為撥出的co2會與石灰水ca(oh)2反應生成caco3的沉澱,導致石灰水變渾濁。
以上就是最簡單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鎂條與銅絲的性質相同點不同點
2樓:匿名使用者
純鋁的一般特性。
鋁是元素週期表中第ⅲ族(類)主族元素,面心立方晶格。
鋁的密度小(,僅約為鐵的1/3左右,所以鋁合金密度也比較小。鋁合金比強度高,遠比灰鑄鐵、銅合金和球墨鑄鐵高,僅次於鎂合金、鈦合金和高合金鋼。
鋁的熔點為600℃,隨著雜質含量的增加,熔點降低。純鋁的沸點為2 467℃,含有雜質時,沸點下降。
鋁的塑性好,伸長率可高達25%,通過各種冷、熱壓力加工(鍛、軋、壓等方法)可被製成各種管、板、棒、線等型材。在壓力加工後再經過退火處理,鋁的塑性更好,可以製成厚度為 638mm的鋁箔和極細的鋁絲,伸長率達到了30-40%。
鋁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均很好,其導電性僅次於銀和銅,居第三位。為了節約銅的用量,可以用鋁來製造電線、電纜等各種導電製品,還可用作電器、電子裝置的散熱片及各種散熱器的導熱元件。
鋁與氧的親和力很大,在室溫中即能與空氣中的氧化合,表面生成極薄又緻密的三氧化二鋁(al2o3)膜.此膜厚度約為2×10-6mm,與鋁基體緊密結合,沒有空隙。可以阻止氧向金屬內部擴散而起保護作用。當保護膜受到破損,又能迅速生成新的膜,恢復保護作用。
所以鋁在大氣中有優良的抗蝕能力。這樣鋁及鋁合金在生產上不需要特殊的防氧化措施,簡化了生產工藝。鋁在鹼和鹽溶液中抗蝕性不佳。
因為氧化膜易被破壞,引起鋁的強烈腐蝕。在熱的稀硝酸、稀硫酸中鋁的耐蝕性不好,氧化膜極易溶解。
純鋁的力學效能不高,並隨著純度不同而變化。純度愈高,鋁的抗拉強度低和硬度小而塑性高。
鋁和鋁合金可以進行陽極氧化處理,形成一層堅固的、各種色彩的保護膜,起到保護和裝飾作用。
純銅的一般特性為:
1) 銅具有優良的導電和導熱效能,僅次於銀居第二位。但是當純銅中混有少量的雜質元素,例如混雜磷等時就會導致它的導電、導熱效能急劇地下降。
2) 銅的摩擦係數很小。所以以銅為基質的銅合金耐磨性很好。
3) 銅的電極電位高,它的標準電極電位約為+ v(而鐵為,所以銅的耐腐蝕效能良好。常溫下,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潮溼空氣中,銅表面形成一層綠色鹼式碳酸銅(俗稱「銅綠」)。只要有這層膜存在,銅的腐蝕速度就下降。
4) 銅具有面心立方晶格,具有很高的塑性,它的延長率可達20-25%。
5) 銅的熔點是1 083℃,相對密度為。
6) 純銅的鑄造效能非常差,具有很大的體收縮(和線收縮(。易產生氣孔和顯微裂紋,使純銅效能變脆。
下列各組實驗,不能說明鎂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是( ) a.鎂條和銅絲分別插入稀硫酸中 b.鎂
3樓:kyoya彌
a、鎂條和銅絲分別插入稀硫酸中會發現銅絲不反應,鎂條會迅速的反應,表面產生大量氣泡.故可判斷鎂的活動性強.
b、銅、鎂分別插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均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故不能判斷它們的活動性強弱.
c、銅絲插入硫酸鎂溶液中,不會發生任何現象故可判斷鎂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鎂比銅活潑.
d、鎂條和銅絲在氧氣中點燃.我們可以通過反應的難易、劇烈程度判斷它們的活動性,鎂比銅活潑.
故選b.
請你用合適的方法區分下列物質.(1)鎂條和銅絲______ (2)白醋和白酒______(3)糖水和石灰水_____
4樓:塨錅
1)鎂條和銅絲:兩者顏色不同,故可用觀察顏色的方式區分,鎂條是銀白色的,銅絲是紫紅色的;
2)白醋和白酒:向兩種液體中分別入小蘇打(nahco3俗茄鬥稱面鹼),有氣泡產生的就是弊哪白醋,沒有氣泡產生的就是白酒;
3)糖水和石灰水中石灰水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而變渾濁,糖水通入二氧化碳沒有現象發生,故可用通二氧化碳的方式鑑別;
4)濃鹽水和水中濃鹽水加熱蒸發後會有晶體出現,而水沒有,故可以採用加熱蒸發的方式鑑別;
故答案為:(1)觀察顏色; (2)加入nahco3(3)通入二氧化租納碼碳;(4)加熱蒸發;
請你用合適的方法區分下列物質.(1)鎂條和銅絲______ (2)白醋和白酒______(3)糖水和石灰水_____
5樓:東門仙子
(1)鎂條和銅絲:兩者顏色不同,故可用觀察顏色的方式區分,鎂條是銀白色的,銅絲是紫紅色的;
2)白醋和白酒:向兩種液體中分別入小蘇打(nahco3,俗稱面鹼),有氣泡產生的就是白醋,沒有氣泡產生的就是白酒;
3)糖水和石灰水中石灰水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而變渾濁,糖水通入二氧化碳沒有現象發生,故可用通二氧化碳的方式鑑別;
4)濃鹽水和水中濃鹽水加熱蒸發後會有晶體出現,而水沒有,故可以採用加熱蒸發的方式鑑別;
故答案為:(1)觀察顏色; (2)加入nahco3
3)通入二氧化碳;(4)加熱蒸發;
請用合適的方法區分下列各組物質:(1)鎂條與銅絲______.(2)白醋與酒精______.(3)糖水與澄清石灰
6樓:軒狗
1)鎂片和銅絲的金屬光澤明顯不同,呈銀白色的是鎂片,紫紅色的為銅絲,因此可以用看顏色的方法鑑別兩者;
2)白鉛空燃醋和酒精的氣味不同,白醋有酸味,而酒精存在酒味,所以可以用聞氣味的方法鑑別虧芹兩者;
3)糖水和石灰水的酸鹼性不同,糖水呈中性,石灰水呈鹼性,所以可以用石蕊試液進行檢驗,滴加石蕊試液後槐虛石蕊變藍的是石灰水,石蕊不變色的是糖水;
4)濃鹽水加熱蒸發掉水後會有晶體析出而水沒有,所以用加熱蒸發的方式可以鑑別這兩者;
故答案為:(1)看顏色;(2)聞氣味;(3)滴加石蕊試液;(4)加熱蒸發;
請回憶銅綠和鎂條的性質實驗回答:(1)銅綠一般存放在______內,可用______或者______(填儀器名稱)將
7樓:沒錢
(1)銅綠一般存放在廣口瓶內,可用藥匙或者紙槽將少量銅綠從瓶內取出並放入試管中進行加熱.加熱前用試管夾夾在試管中上部,加熱前先對試管進行預熱,再集中加熱,在加熱過程中試管的管口應略向下傾斜,否則會由於水蒸氣冷凝迴流而導致試管破裂,加熱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到管壁有水珠凝結,如將從管口排出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會逐漸變渾濁,這是因為加熱銅綠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試管內固體的顏色由綠色變為黑色,該反應的文字表示式為:鹼式碳酸銅加熱。
氧化銅+水+二氧化碳.
故填:廣口瓶;藥匙;紙槽;試管夾;中上部;預熱;下;水蒸氣冷凝迴流;試管破裂;水珠;渾濁;二氧化碳;綠;黑;鹼式碳酸銅加熱。
氧化銅+水+二氧化碳.
2)銅綠和稀鹽酸反應的實驗現象是:綠色固體逐漸減少,有大量氣泡產生,溶液變成藍色.
故填:綠色固體逐漸減少,有大量氣泡產生,溶液變成藍色.
3)鎂是一種銀白色的固體,加熱時應該用坩堝鉗夾持,在酒精燈的外焰上加熱,鎂帶燃燒的實驗現象是:鎂帶劇烈地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鎂帶燃燒屬於化學變化,反應的文字表示式為:鎂+氧氣點燃。
氧化鎂.故填:銀白;坩堝鉗;外;鎂帶劇烈地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化學;鎂+氧氣點燃。
氧化鎂.4)鎂和白醋中的醋酸反應,能生成醋酸鎂和氫氣,反應的實驗現象是:鎂條逐漸溶解,產生大量氣泡.
故填:鎂條逐漸溶解,產生大量氣泡.
下列各組實驗,不能說明鎂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是( )a.鎂條和銅絲分別插入稀硫酸中b.鎂條和銅絲
8樓:網友
a、鎂條和銅絲分別插入稀硫酸中會發現銅絲不反應,鎂條會迅速的反應,表面產生大掘純量氣泡.故可判斷鎂的活動性強.
b、銅、鎂分別插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均不會發生任何判襲咐變化,故不能判斷它們的活動性強弱.
c、銅絲插入硫酸鎂溶液中,不會發生任何現象故可判斷鎂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鎂比銅活潑.禪譽。
d、鎂條和銅絲在氧氣中點燃.我們可以通過反應的難易、劇烈程度判斷它們的活動性,鎂比銅活潑.
故選b.
下列各組實驗,不能說明鎂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是( )a.鎂條和銅絲分別插入氫氧化鈉溶液中b.鎂條
9樓:南君雅
a、鎂與銅均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所以無法利用鎂條和銅絲分別插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證明兩者活動性的強弱,故a正確;
b、mg>h>cu,故鎂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而銅不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現象不同,可以使用稀硫酸確定鎂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故b錯;
c、銅絲插入硫酸鎂溶液中雹汪,不會發生任何現象,說明鎂比銅活潑,故可判斷鎂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c錯答行;
d、鎂條能在氧氣中燃燒而銅不能,所以鎂條和銅絲分別在氧氣中點燃可以證明鎂的活動源舉仔性大於銅,故d錯.
故選a.
下列各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進行分離的是
紫席 此題答案為c 直接上網查溶解性。反正可以確定的是誰跟酒精分不開,因為他們互溶。能用分液漏斗分離的條件是 液體為前提 1不相溶2靜置一段時間分層,就是傳說中的密度不同3分層之後能用肉眼觀測到兩種物質的介面,也就是要求兩種物質顏色不同或者什麼別的。另外同為無色透明的不相溶的兩種物質,嚴格意義上來說...
用適當的方法解下列方程,請用適當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3x(x 2) 2(x 2)(
千分一曉生 1 49 x 3 16 x 6 直接開平方法 7 x 3 土4 x 6 7 x 3 4 x 6 或7 x 3 4 x 6 解得x1 15,x2 3 11 2 2 3x x 4 3x 2 1 5x 因式分解法 2 3x x 4 3x 2 1 5x 0 2 3x x 4 2 3x 1 5x ...
化學題目 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下列矽酸鹽的組成
1。矽酸鈉 na2o sio2 2。矽酸鈣 cao sio2 3。高嶺石 al2o3 2sio2 2h2o 1。矽酸鈉na2sio3 na2o.sio2 2。矽酸鈣 casio3 cao.sio2 3高嶺石 al2 si2o5 oh 4 al2o3.2sio2.2h2o 1 na2o sio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