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安陽大象
先看看曹魏的理想吧!
曹魏本來一直是要先滅吳國的 比如說赤壁之戰 合肥之戰什麼的對蜀國只是防禦而已 每次打仗都是蜀國找事的!
所以吳國的治國理想就是保全自己一畝三分地 坐等天下有變。
三國時吳的建立者是誰?
2樓:夫越
孫權是吳勢力的領導人孫堅之次子。長子是孫策。最後孫權繼位成為吳國領導人,呂蒙和魯肅都是吳國下的人。
孫權(182-252)即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人。
西元200年,兄孫策死後,他18歲,便繼承了孫氏政權,據守孝首攜江東。208年與劉備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222年夷陵戰役,吳軍大敗蜀漢軍隊。
229年稱帝芹迅於武昌,後遷都建鄴。 魯肅(172-217),三國時吳國名將、政治家。字子敬,臨淮東城人。
出身士族,為孫權所敬重。主張聯劉抗曹,助周瑜大破曹軍於赤壁。周瑜死後,代領其軍,繼續與劉備維持和好關係。
呂蒙(178-219),字子命,三國時吳國名將。安徽阜南人,巧伏少依孫策部將鄧當。鄧當死代領其軍。
後從孫權攻佔各地。曾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他接受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長進甚快。
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佔領荊洲。不久病故。
三國時期吳國怎麼滅亡的
3樓:網友
西元276年(天璽元年)晉滅吳的戰前準備基本完成。但由於後方鮮卑作亂,賈充等反對立即伐吳,使伐吳戰爭拖延了下來。[64]
西元279年(天紀三年),晉武帝下令,以賈充都督司馬伷、王渾、周浚、王戎、胡奮、杜預、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舉伐吳。司馬伷等六將分別進攻建業的外圍六合、當塗,以及長江中游的重鎮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則率領滅蜀後所得的水軍,由蜀地順流東下。[65] 孫吳方面上下離心,疏於防備,無統一對策,以致節節失敗。
66] 晉軍勢如破竹,孫吳防線快速崩潰。
西元280年(天紀四年)三月,王濬所率的舟師首先抵達石頭城下,孫皓自知大勢已去,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到西晉軍門前去投降。[65] 交州刺史陶璜堅守不降,孫皓寫親筆信相勸才降晉。[67] 西晉朝廷封孫皓為「歸命侯」。
孫吳滅亡,西晉實現了統一。
孫吳滅亡後多年,在區域性地區尚有兩次復國運動。西元310年(晉永嘉四年)吳興豪族錢璯趁西晉即將滅亡的機會,自稱平西大將軍、八州都督,劫持孫皓之子孫充並擁立其為吳王,而後又將其殺害。這一動亂後被周玘所平定。
68] 西元318年(晉太興元年)十一月,孫皓的另乙個兒子孫璠起兵反對東晉,被殺。
4樓:網友
春秋時的吳國後來被越國滅亡,乙個人道出了天機。
三國中吳國的建立時間是?
5樓:生活中的小蜜蜂
三國中吳國的建立時間是西元222年5月23日。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為區別於前12世紀至春秋戰國之際存在的諸侯國吳國,以及五代時期楊行密建立的吳國,史學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統治者的姓氏稱之為孫吳。因其居於三國之東,而有東吳之稱。從中原看,孫吳地處長江之外,故有時其統治地域也稱江表。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西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6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你好!據歷史記載,是在222年孫權稱王,建立吳,229年稱帝的!
7樓:你眼中光
229年,七上大事年表是這麼寫的。
少年三國志吳國最強陣容,少年三國志現版本吳國陣容怎麼搭配 吳國攻略詳解
1全部少年三國志武將英雄介紹 武將型別 物攻型 法攻型 輔助型 防禦型 物攻型,以物理攻擊為主。法攻型,以法術攻擊為主。輔助型,可以給友方施加各類有益的buff,如提公升攻擊 恢復血量等。防禦型,防禦較高,可以使自身受到傷害降低。前期 紫將組 1.前排殺手 順序按站位的從左到右 從前到後 蔡文姬 關...
三國演義吳國
牛印枝薩書 自身難保,不是司馬懿,司馬師派一小部分攻吳,而集中所有兵力伐蜀。 吳國是三足鼎立之一,龍蟠江東,恃天險而望中原。由孫策奠定根基,內有張昭,外有周瑜。 想找高尚找不著 吳國在三國演義裡基本是蜀國的陪襯,除了敗走麥城和火燒連營做反派用一下 故宮和北京 吳國是建國於229年,到280年滅國。 ...
三國時的名將
我給你分一下 蜀國 關羽 單挑強 帶兵強 張飛 單挑強 帶兵較強 趙雲 單挑強 帶兵偏弱 因為趙雲一直是偏將 不是主將 馬超 單挑強 帶兵略強 黃忠 單挑強 帶兵強 魏延 單挑較強 帶兵強 馬岱 單挑不強 帶兵較強 嚴顏 單挑較強 帶兵強 周倉 單挑較強 帶兵不強 關興 張苞 單挑強 帶兵較強 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