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life君九幽
沒有的,只有康熙帝平三番。
清朝時的一段歷史中三蕃是獨立出去的嗎?
2樓:胡蘇蘇蘇
蕃指蕃王,稱帝才是獨立。
吳三桂已經背叛明朝,為什麼死前還背叛清朝?
3樓:同享文化
吳三桂已經背叛過明朝,但是在臨死之前又背叛了清朝。那是因為他在清朝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本以為自己應該受到重視,但是最後卻發現只不過是被人利用,生氣之下的他就選擇了再次反叛。
只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吳三桂怎麼也沒有想到,最後他只不過是被人利用的一枚棋子而已,自從清**穩定了局勢以後,就開始對吳三桂下手了,吳三桂手裡的兵權就這樣被拿走了,這讓吳三桂非常的生氣,也正是因為如此,吳三桂決定了反叛。但是吳三桂終究還是太沖動了,那個時候的吳三桂太勢單力薄了,以吳三桂的勢力根本就沒有辦法和已經穩定下來的清**抗衡,所以失敗也是必然的。
後來吳三桂無奈只好把自己的家眷安排好以後,就戰死沙場了。而吳三桂的家人們因為吳三桂的原因,不得不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直到過了很多年以後,吳三桂的後人們才敢承認自己真實的身份。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在這樣乙個小小的地方,竟然還有重要歷史人物的後代。
4樓:金宇學長
吳三桂叛明是因為紅顏知己,衝冠一怒為紅顏,叛清是為了保住手裡的權力。
5樓:網友
因為吳三桂就是乙個小人,做事就是為了利益,所以才會背叛這兩個國家。
6樓:陽光的
因為吳三桂這個人沒有明確的衷心於誰,哪邊給他的利益多他就為哪邊效忠。
7樓:宗一一
因為作為乙個漢人,還是明朝的舊部,始終是有著對明朝的嚮往,他並不是打心底裡就想背叛明朝的,所以最終才會背叛清朝。
如果吳三桂不投降,清朝能入關嗎?
8樓:美麗大自然中的一分子
早在明朝滅亡之前,清軍就多次入關了。袁崇煥就是因為清軍繞過山海關南下北京而被崇禎殺掉的。
吳三桂投降清軍,標誌著最後的明朝邊軍的倒戈。李自成的人馬根本就是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南明的部隊也都是沒打過仗的內衛部隊。吳三桂投降以後,全中國有戰鬥力的野戰軍基本就全加入清軍了。
南方比較能打的抵抗軍都是後來又錘鍊出來的,但是那時候已經大勢已去,太遲了。
9樓:匿名使用者
一樣能入嘛,只是時間問題,而且戰機的貽誤也許會導致一些新的麻煩,然大明氣數已盡是明顯的。
10樓:網友
這個很難界定,個人認為,明朝已經沒落,崇禎皇帝雖有志革新,但有心無力。清朝入關是早晚的,只是說如果吳三桂不投降,可能會延緩清兵入關的時間。歷史發展有其必然的趨勢,從來沒有什麼假設。
11樓:制裁使者
歷史真的不好假設,就好像是說,如果李成梁知道努爾哈赤後來會建立後金,他會放掉努爾哈赤並給予他幫助嗎?竊以為吳三桂的投降與否,和清朝入關關係不大,歷史不因一人懲罪,只能說,沒有吳三桂投降,清朝可能會延緩入關,但是大勢已成,不是誰能擋得住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能進關的可能性很大,因為當時的清朝軍隊戰鬥力是和明朝最強的遼寧鐵騎是乙個等級的,而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和遼寧鐵騎戰鬥時遼寧鐵騎都是幾千人打幾萬農民起義軍(而且每次都是遼寧鐵騎贏),所以光是軍隊戰鬥力清朝就佔了絕對上風,清朝入關是早晚的事。
13樓:網友
能,以前已經入關好幾次了,但只是搶人搶糧。
14樓:網友
結局不變,該咋過照樣咋過。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什麼意思,他和清朝與明朝什麼關係,誰恨誰?…這一段歷史我不太瞭解,大家幫忙答一下
15樓:袁志晨
吳三桂是明朝山海關總兵,奉命駐守山海關,抵禦關外的滿清軍隊,他是明朝軍功世家,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都官至總兵。
崇禎十七年(1644年)初,李自成率領大順軍直指京師,崇禎詔徵天下兵勤王,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吳三桂從寧遠入山海關,200里路程,走了十一天。同時李自成派唐通帶4萬兩**前去招撫吳三桂,吳三桂不答。
等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吳三桂才到達豐潤一帶,猶豫觀望,停止不前。 李自成令諸將發書招吳三桂,命吳襄寫信勸子投降,另派人帶**4萬輛犒賞吳軍官兵。吳三桂和眾將商議決定歸順大順。
四月初五日,吳三桂行到永平西沙河驛,見到從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吳襄為闖王部下行掠,吳三桂大怒,考慮到自己和清軍結仇甚深,北歸很難,而「李害父陷於不知,不必仇」,到北京後再辨明。接著聽到京城被李自成部下大掠,拷掠淨盡,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搶佔,發現不能投降李自成,改變了投降李自成的初衷,尋找新的主子。
吳三桂率領山海關軍隊退回山海關,猶豫不決,感到不能投降李自成,吳三桂投降清王朝完全不是因為「衝冠一怒為紅顏」,關鍵的原因是李自成的大順王朝對於投降的地主階級嚴厲拷掠,雖然已經佔據了大半個中國,但是完全反對地主階級,堅決消滅地主階級,這樣就和吳三桂的既有利益衝突,和吳三桂的家族利益衝突,和吳三桂的支援**衝突。這時吳三桂已清楚的知道,他和他的階級不能和李自成的大順王朝共同相存。
16樓:網友
大明對他賞識重用,吳三桂忠心耿耿。
李自成的大順和吳三桂之間是國仇家恨。
滿清和吳三桂之間的是相互利用,欺騙。康熙削藩時的吳三桂對大清那可就恨了。
他是明末大將,駐守山海關的總兵,與滿清交戰多年,當時,大明在遼東一帶唯一的軍隊(其他的都在歷次戰役中投降因大明的腐敗及對**的不信任,和大清重用降將),大明對他也是重用有嘉,當然他對明也一直是忠心耿耿。
李自成攻北京,明崇禎帝急招三支軍隊回京救駕,但只有最遠的吳三桂回京,其餘都為保持實力坐壁上觀,所以大明就這樣亡了,北京陷落,崇禎上吊時,吳三桂正在回京的路上,此時面對的是退無可退,無國可守。而同時李自成讓其父親給他寫降書。他或許考慮到一家幾十口的安全,或許念在跟隨他的幾萬人軍隊和撤退時帶上的山海關一帶平民,又或者不想投降打了幾十年卻從來沒打贏他的手下敗將(清)他決定投降李自成,但他對李自成的部隊很不熟悉,之後幾天從多方面訊息知道李在京城的暴行,最後當他得知他在北京的家被抄了,李自成的大將來槍小妾陳圓圓,不得(圓圓出逃)洩憤抓其父暴打,依然決定和李自成決裂這就是後世說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其實我覺得出於孝和對李的部隊行為不認可的可能更大,這也使他全家幾十口被李自成給殺了。
自此吳三桂和李自成就結下了國仇(亡國)家恨(滅門)。
但他手上的幾萬軍隊不足與對抗李自成且後勤補給也艱難,於是他又回到了山海關。向自己的老對手滿清借兵,割地作酬謝,並安排了滿清和李自成交戰自己收官的線路。但滿清的多爾袞也不是傻瓜,並未按他說的出兵,後又協商以黃河為界,但是多爾袞在戰後毀約,無奈被人利用的吳三桂也沒有辦法,畢竟此時滿清兵強馬壯。
滿清入關後如入無人境地(之前明和李自成的交戰消耗了大量兵力)又沒有乙個統一的朝廷指揮,只是地方武裝的反抗,吳三桂又在此後追殺李自成後部上不遺餘力。最後史書記載他殺了南明永曆皇帝使他漢奸的角色定型,但是98年貴州出土的七星巨棺卻讓這一結論有點模糊(或許他當時私放了皇帝或是供養到老死,但對清**謊報就地正法史書也未必一定就是事實)
吳三桂沒有叛明,也談不上叛順,他背叛的是漢族,但這也是在歷史推動下的,他是個悲劇性人物叛清也是必然的,他降清有點被騙的感覺對清從來沒有心悅誠服,加上後來康熙削藩迫使他又叛清了。但是據說陳圓圓出逃後又找到他一直到他死都在他身邊。
17樓:金牛小洋洋
吳三桂,字長伯,遼寧人,明末清初人物,生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父吳襄,字兩環,明天啟二年(1622年)武進士,崇禎年間先後任都指揮使、都督同知、總兵、中軍府都督等重要職務。 吳三桂出身於遼東將門望族,吳襄自幼習武,善於騎射。
吳襄耳聞目睹了明朝在天啟二年(1622年)如何丟失廣寧,遼東經略熊延弼如何被傳首九邊,遼東巡撫王化貞如何下獄而死。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吳襄奉旨調進北京,娶了祖大壽的妹妹為妻。祖大壽是世居遼東的望族,吳襄成為祖大壽的妹夫,吳三桂成了祖大壽的外甥。
祖、吳兩家的聯姻,使吳襄,吳三桂父子找到了堅強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勢力更加壯大。 吳三桂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等的教誨和影響下,即學文,又學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跟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他的軍旅生涯。 崇禎四年(1631年)大淩河之戰中,團練總兵吳襄率馬步四萬餘往援大淩河祖大壽,結果吳襄臨陣逃脫,被削職。
第二年六月,為平息山東登州參將孔有德等兵變,吳襄隨副將祖大弼出征山東,最後孔有德從登州乘船渡海,投奔後金,崇德元年(1636年)成為清初「三順王」: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而吳襄恢復了總兵職務。 隨著吳襄官復原職,吳三桂也在當年任遊擊,時年20歲。
崇禎八年(1635年),吳三桂被擢為前鋒右營參將,時年23歲。崇禎十一年(1638年)九月,任前鋒右營副將,相當於副總兵,時年26歲。崇禎十二年(1639年)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方一藻、總督關寧兩鎮御馬監太監高起潛,報請朝廷批准,吳三桂被擢為寧遠團練總兵,時年27歲。
吳三桂從遊擊、參將到副將,再到總兵,公升遷之快,超乎常規。一來和他懂文習武,能說會道有關,也和他父親吳襄,舅舅祖大壽是總兵有關,還有乙個關鍵是吳三桂拜御馬監太監高起潛為義父。薊遼總督洪承疇年初調到遼東,發現遼軍缺乏訓練,影響戰鬥力,用吳三桂為署練兵總兵官,負責練兵。
後來吳三桂參加了幾次戰鬥:杏山戰鬥,松山戰鬥,松錦大戰。以上幾次戰鬥吳三桂雖有戰績,既表現出智慧勇敢的品格,又暴露出怕死投機的秉性,這種性格的兩面性後來影像並決定了吳三桂的命運。
18樓:神樞營參將
老吳一家主上都是給老朱家打長工的。後來老朱家經營不善,於1644年3月大明股份****宣告破產!暴發戶老李以為手裡有點錢,於1644年3月把老朱家的產業收購了成立了大順股份****。
本來老吳想不就換個老闆嘛,咱們還是照常上班領工資,原本一切都好的,結果老吳的媳婦小陳長得的太漂亮被暴發戶老李的小弟老劉強搶了,老吳一想不幹了,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人不得不報之仇啊,於是帶著三海關分公司的員工罷工造反。
蠻清奴隸主建州野豬皮(蠻清股份****)這時候剛剛聽說老朱家的產業被暴發戶老李給收購了,而暴發戶一般更不會怎麼經營的,所以就想去跟老李家搶老朱家的產業,而此時又聽說老吳和老李對立起來了,趕緊帶著遼東的小弟去原大明股份****三海關分公司外圍搶佔市場。
老吳家本來是給老朱家看遼西市場的,現在蠻清奴隸主建州野豬皮又來三海關搶遼西市場,暴發戶來遼西平叛,老吳就尷尬了,東面世仇,西面新恨,沒辦法老吳總不能向奪妻殺父的仇人投降,所以就向世仇蠻清奴隸主建州野豬皮投誠了,投誠就要有誠意嘛,所以老吳就成了和暴發戶搶老朱家大明股份****產業的急先鋒了!這就是他們的關係了!!!
清朝時期有多少兵力,清朝有多少總兵
清朝之後,軍權歸為各省巡撫提督之文官,而聽從巡撫提督之總兵武官則改為正二品,視駐地,統轄兵員多寡相差甚多,大約於一萬五千名至數百名之譜。一般來說,清朝於全中國設有總兵定員83名,其中,陸路總兵約佔70名,水路則為13名,統轄中國十八省614防營約63萬兵力。就台灣而言,20世紀之前,台灣總兵受台灣道...
清朝有什麼輝煌歷史?清朝有多少年的歷史?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的王朝,公元年皇太極建立了大清朝,年明朝滅亡,在多爾袞帶領下清朝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後來康熙又平定三番,滅葛爾單,收復臺灣,清朝的國土面積又進一步擴大。公元年,清朝在平定準噶爾汗國後,疆域達到極盛,東北方向到額爾古納河 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這條疆線直到鄂霍次克海...
清朝所有的職位表?清朝官職有哪些?
清朝 官職分中樞部 佐理部和帝室部三類。以下是清末新政前的歸類 中樞部 內閣 軍機處。六部 吏部 戶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佐理部 都察院 大理寺。理藩院 翰林院。通政司 國子監。欽天監。帝室部 宗人府 內務府 詹事府 太常寺 光談神祿寺 太僕寺 鴻臚寺 太醫院。清朝地方官職分文官 武官等幾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