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歷史事件使人們接受了一場民主與科學的洗禮。

時間 2025-03-29 19:05:15

1樓:蝴蝶眨幾次眼

新文化運動(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由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錢玄同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學派」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

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誌》)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維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闢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

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於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新文化運動產生了什麼重大影響

2樓:網友

意義:新文化運動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衝破封建思想的落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但是,新文化運動中也有隊中場西方文化的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

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列舉中國近代史上三次重要的思想論戰

3樓:何處惹丨塵埃

1、戊戌變法中維新派與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

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剛剛登上歷史舞臺的民族資產階級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積極奔走呼號,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和嚴復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以飽滿的熱情宣傳維新思想,同以榮祿、李鴻章和徐桐為代表的封建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2、辛亥革命中保皇派與革命派的論戰。

20世紀初,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清**變成了「洋人的朝庭」,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已經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

但是,當時流亡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等為清**的假立憲所迷惑,繼續鼓吹改良,抵制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對革命派進行了惡毒攻擊,這種倒行逆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以孫中山、章炳麟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有力還擊。

3、五四運動後社會主義的發展引起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的反對。

在新文化運動中,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提倡民主,反對封建的特權政治;提倡科學,反對迷信和愚昧;提倡資產階級新道德,反對封建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裡的一次偉大戰鬥,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喚醒了中國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年知識分子,促使他們拋棄腐朽的封建思想,追求民主與科學,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形成了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洋務派與頑固派。 洋務派在**以恭親王奕。

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頑固派與洋務派的論戰,討論要不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第二次:頑固派、洋務派與維新派的論戰,討論要不要學習西方的政治體制第三次:

維新派與革命派的論戰,討論要不要在中國實行民主共和制。

6樓:擁人夢

第一次難道不是洋務派頑固派嗎??

求在新文化運動中提出的民主與科學有什麼意義

7樓:網友

(1)新文化運動的進步性。

民主和科學思想的弘揚,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並且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後期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成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到了宣傳動員作用,也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

2)新文化運動的侷限性。

新文化運動是由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發動的。它有偉大的功勞,也有嚴重的缺點。運動的倡導者忽視人民群眾,沒有把新文化運動同廣大群眾相結合,使文化運動侷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裡。

他們還回避當時對軍閥**的實際鬥爭,也沒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務。以當時的文學革命而論,雖然提出建設「國民文學」,但當時的文學活動也只限於一部分知識分子中,還沒有可能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

五四運動。一是在制度層面。

在經濟領域,杜亞泉力倡「凡可從手工製作者,勿以機械代之。」經營者應限於「自給自足之工藝」、「勿視此為投機致富之捷徑。」⑥他說的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而是接受還是拒絕以謀取利潤為動力的現代經濟制度。

在張君勱看來,就是不能發展「謀利之工商」,⑦而謀求「均平寡安」的經濟制度。進入20年代後,章士釗也反對中國走西方發展現代工商之路,要求「返求諸農」,建設「講節慾、勉無為,知足戒爭」、「說禮義、尊名分,嚴器數」的「農國」。⑧從孫中山到社會主義者則冀圖以公有制去限制乃至取消競爭,作為「畢其功於一役」的階梯。

在政治制度方面,有的即使口頭上也說幾句「自由」、「民主」之類的門面話,實際想的是限制乃至取消。

二是在道德層面。

東方文化」怎樣救世?各人說法不同,核心通常是主張用中國傳統道德或人生哲學去「規範」或修正現代經濟和政治制度。公、忠、誠、有序、服從、集體、天人合一……據說都是醫治西方現代病的靈丹妙藥。

他們的矛頭通常指向自由主義和世界主義。

中國屈辱歷史事件,中國屈辱歷史事件

2 中日甲午戰爭 日本稱 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 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 sino japanese war 第一次中日戰爭 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3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

東漢末的歷史事件,東漢重大歷史事件

網事漂泊 公元184年2月,張角率領農民舉行 黃巾起義 同年10月張角病死。此後數年,不斷有農民起義。公元189年劉巨集死,太子劉辨繼位,何進與宦官爭鬥被誅殺。同年董卓進京擁劉協為漢獻帝。曹操 袁紹等人密謀聲討董卓。公元190年十八路諸侯推舉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公元191年孫堅擊敗董卓 黃巾軍攻佔多...

關於登月的歷史事件,關於登月的歷史事件

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開始於1961年5月,預計1969年7月2 0至21日首次實現登月。此後,美國又相繼6次發 射 阿波羅 飛船,其中5次成功,總共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整個工程歷時約11年,到1972年12月結束,耗資255億美元。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 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