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禎和胤禵,胤禎 怎麼讀

時間 2025-04-01 16:55:12

1樓:禹貢老農家

您看到的資料時,雍正叫四阿哥胤禵應該是資料有誤或者說是該資料的形成時間是在雍正即位後,那麼凡是涉及到胤禎的一般都會改稱胤禵。至於十四阿哥的改名問題,詳見下面資料:

康熙自幼習讀儒家經典,深受漢文化影響,這也體現在他給兒子所起的名字上。如皇十三子至皇十六子的名字,**於《禮記》和《詩經》。《禮·中庸》曰「國家將興,必有禎祥」。

禎祥」被認為是吉事的萌兆。《詩·小雅·鴛鴦》雲:「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福祿」二字,多用為吉慶頌祝之詞。所以,皇十三子名胤祥,皇十四子名胤禎,皇十五子名胤禑,皇十六子名胤祿。康熙之所以沒有將皇十五子命名主「胤福」,是因避諱乃父順治帝的名字福臨之故。

應該指出的是皇四子胤禛(雍正)的「禛」字讀音為真,滿文寫為(打不出來),皇十四子胤禎的「禎」讀音為徵,滿文寫為(也打不出來),並不存在皇子重名混淆問題。更重要的是康熙對兒子們習慣以「某阿哥」相稱,如「大阿哥」、「二阿哥」等。現存的康熙朝滿文件案等史料均表明,他直呼皇子之名的場合很少。

新帝繼位後,出於種種原因,常常對前朝皇子——自己的兄弟們以名相稱。因此,允禵改名應該是在雍正即位時。

2樓:網友

十四阿哥本來叫胤禵的,皇上胤禛登基了就把胤這個字獨佔了,其他皇子避諱,都改叫允x。如允禵。

至於胤禎這個名字,十四阿哥也叫這個名字,只是叫得不多。所以有**附會說胤禛把傳位詔書上的「十」加一橫一鉤為「於」,把「禎」(繁體)上面的橫畫出頭,最下面的橫兩面出頭成了「禛」,所以「傳位十四阿哥胤禎」成了「傳位於四阿哥胤禛」。故胤禛是為篡改詔書登基的。

這些都是**野史附會之說。因為真正的傳位詔書寫得是「傳位皇四子胤禛」,還有個「皇」字;還有,「於」字作為簡體字在古代並不常用,常用的是「於」;而且詔書有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而且十四阿哥「胤禎」這個名字並不常用:胤禛胤禎這兩個名字太近似了(讀音一樣,書寫近似),雖然說皇上孩子多,但也沒這麼起名字吧?

所以雖然有胤禎這個名字,但還是常用胤禵。

所以,雍正登基前十四阿哥用「胤禵」的名字,登基後用「允禵」的名字。

3樓:嘉仁齋主人

歷史是後人寫的,清代特別是乾隆時期,避先祖諱尤盛。所以出現胤禵自然而然。如果寫胤禎,就範了先帝諱,重則殺頭,輕則坐牢。

4樓:面向未來而努力

你沒有記錯。

嚴格來講是人家寫錯,因為雍正未登位前他的這個同母十四弟應該還是叫「胤禎」。

但由於很多書上提到十四阿哥直接說的「胤禵」,大家也明白指的誰,所以就也說得過去。

不過如你所說,嚴格來講對十四阿哥的稱呼分前後應該是「胤禎」和「允禵」。

胤禎 怎麼讀

5樓:愛死了昨天權

胤禎讀音: yìn zhēn

胤禎,於雍正元年改名為愛新覺羅·允禵(1688~1755),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雍正帝登基後將允禵遠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為圈禁。

6樓:果果_果凍

【yìn】【 zhēn】

注意啊,胤禎是十四阿哥。

胤禛 才是康熙的第四個兒子,後來的雍正皇帝。

7樓:

胤 【拼音】:[yìn]

禎 【拼音】:[zhēn]

就是印真的音,是康熙的兒子,乾隆的父親,年號雍正。

胤禎怎麼讀

8樓:隨風飄散

胤禎:yìn zhēn

於雍正元年改名為愛新覺羅·允禵(1688~1755),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

關於愛新覺羅胤禎的,關於愛新覺羅胤禎的資料

生年 康熙十七年 1678年 十月三十日 12月13日 屬相 馬 父親 康熙帝 愛新覺羅 玄燁 生母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養母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兄弟姐妹 有五個同母弟妹 皇六子胤祚,皇七女,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 皇十二女,皇十四子胤禵,即允禵 排行 齒序為第四子,自然排序為第11子。卒年 雍正十三年 ...

康熙到底傳位於皇四子胤禛還是皇十四子胤禵

創作者 清朝他媽的這麼寫 於 字?他怎麼不寫英文,會寫簡體字,時光快流 第一 傳位於四子 的 於 字按當時的寫法應寫為 於 整句話即為 傳位於四子 或 傳位於十四子 為此,便不會有改 十 為 於 的可能性。第 二 皇帝對皇子的稱呼一般都在序數前加上 皇 字,傳位詔書這樣正式的官文書更不會例外,所以詔...

胤 這是什麼字,“胤”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廖前茅 胤拼音 y n 部首 月,部外筆畫 5,總筆畫 9 繁體部首 肉,部外筆畫 5,總筆畫 11 趙匡胤 宋朝一個皇帝 關於胤的更多訊息你點參考資料那個連結看吧呵呵胤 拼音 y n 部首 月,部外筆畫 5,總筆畫 9 繁體部首 肉,部外筆畫 5,總筆畫 11 胤 y n 動詞 會意。從肉,從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