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2003年高校畢業人數:萬(資料來自國家統計局),人口按13億算,相比是0,001444
2樓:匿名使用者
五十分之二左右吧。
中國大學生佔全國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3樓:遊戲曉曉達人
截止2021年10月6日,中國大學生佔全國人口的比重最多也不會超過百分之十,約為百分之八。
據統計上海錄取比例是百分之八十以上,全國錄取比例是百分之二十二。按標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百分之十五以下為高等教育精英階段,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五十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毛入學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據統計在中國13億總人口中,大學生佔據總人口的比例是,本科生只佔,在21-35歲的人口中大學生人數也只佔到。
相關資訊
一般和你生活的圈子有很大關係。如果你是大學畢業,之後又在乙個發展還不錯的城市工作那麼你從大學開始所接觸的人群,一般都是大學學歷或以上的人。一般大學畢業的人群很少會選擇去乙個經濟不發達而且偏僻的地方工作,所以我國城鄉大學生的比例相差也很大。
人才總是往經濟發達的地方流動,大學生大多數都集中在快速發展一線二線城市裡。就算是在網上,你所關注的圈子也都是在自己身邊,和自己相關的東西。所以你總會感覺大學生遍地都是。
學習與深造依然很重要。雖然現在擁有本科文憑的人佔全國人口總數很少,但在年輕群體還是佔大多數的。
中國大學生佔總人口比例是什麼?
4樓:生有生灑
中國大學生佔總人口比例是10%左右。中國大學生比佔全國人口的比重在1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下為高等教育精英階段,15%至50%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毛入學率在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就業壓力不斷增大,高校應屆畢業生更願意畢業後自謀職業,直接參加工作。選擇畢業後參加工作的佔,考研或繼續上學的佔,出國留學的佔。
中國大學生佔總人口比例的特點
大學生應當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
應當熱心於改革和開放,有艱苦奮鬥的精神,走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為人民服務,為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獻身。
5樓:足金大漏勺
全國人口中大學生佔總人口的15%左右,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0767人;這個比例是很高的。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公升為15467人;
學術教育的「紅利」期將一去不復返。知識的確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多年前,大學生的身份很「值錢」,有人還稱他們為天之驕子,可見當時大學生的稀缺程度,有大學學歷的人基本上可以和精英階層劃等號,畢業後工作不成問題,很受單位重視,公費讀大學,公費留學的機會也很多。在這種「紅利」之下,大學入學一度也成了最熱議的話題,諸如「知識改變命運」、「吃苦是福,定向是人」等名言成了當時各校的口號,激勵著平凡的孩子們通過高考扭轉命運。
歷史的車輪總是在前進,教育也在發展變化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國民的教育水平,我國的大學開始擴招,考大學變得更加容易,這讓許多原本成績不太好的同學,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無疑是件好事。但學歷貶值也成為了一種社會現實。
6樓:網友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全國人口億,繼續穩居全球人口第一大國。
其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佔比左右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部分)
目前來看,只要你是本科生,你在學歷上就超過了的中國人。
回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國總人口為1370536875人
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9646790人,佔比左右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部分)
從以上資料來看,擁有學歷的人越來越多,大學生似乎也越來越沒有競爭力,但我們能就此說學歷不重要了麼?不!這恰恰說明學歷越來越重要了,因為對於個人而言,它從稀缺資源變成了基本資源。
當建築工地的工頭招人的時候,如果不限學歷,他有8億左右就業人口可以招收,如果選擇專科及以上,他只有21836萬人可以選擇了。
所以,大學生的確越來越不值錢,但是沒有你想象的那麼不值錢,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自大,要尊重現實、提公升自己的競爭力。
總體來講呢,這個資料呢也是反應了我國十年來的人口變化,我國的人口是整體的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7樓:frar夢
大學生佔據總人口的比例是,本科生只佔。
當然不排除某些客觀因素,歷史原因,沒讀書的大部分都是40歲以上的大爺大媽。
大多數人都被淘汰在中考上了。
8樓:正經沒頭腦
本科大學生佔全國總人口的,加上專科生,那麼大學生佔全國人口比例的左右。
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全國人口總數為億,本科以上學歷人數一共有5000多萬,專科人數大概有6000萬左右。
9樓:地大道行
從我國當前人口的學歷分佈情況來看,目前讀過本科的學生大約有5000萬。也就是說,本科生在中國人的比例只佔了4%。如果加上接受過大學專科(包括高職和高專)的受教育人數,從寬泛的「大學生」的概念的聲度來看,我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超過一億人,但在總人口中來看,也僅僅只佔總人口的比例大約8%比例仍是非常有限的。
卻依然年年(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大學生就業難,很多人拿著大學畢業證和學位證找不到工作。
10樓:suffey丶
中國本科生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是,現在全國大學生滿地都是,就業壓力也是比較大的。
11樓:南梔
百分之15左右。
雖然大學生已經隨處可見了,但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大學生佔全國人口的比重仍在15%以內。
12樓:網友
根據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世界,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0767人,約佔總人口(1443497378人)的。
中國大學生佔全國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13樓:英語小靈通阿朵
中國大學生佔全國人口比例的,如果不算大專的話,大學生僅佔全國人口比例的4%。這個比例真的可以說是比較少了,但卻給我們一種遍地都是大學生的感覺。
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圈子的問題,自己是大學生,畢業後去找了工作,招聘門檻也是大學生,所以見到的人大部分也都是高學歷。再加上自己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也基本都是同乙個起跑線的,所以在這樣的圈子裡是基本見不到不是大學生的人的。
我國大學生之所以這麼少的原因:我國雖然經濟水平提高,但是家庭環境不理想的還是大多數人。窮困潦倒的寧願輟學去打工養家,子女多但父母收入太低導致只能部分子女完成學業。
看見有人在外面闖蕩變成了大老闆而心動輟學闖蕩,就算家庭條件不是太差,有自己不願意繼續上學的、沒考上又不想復讀的也有很多。
念大學只是乙個原因,沒念大學的原因卻有無數個。所以本科生相對於總人口只有4%是很正常的比例。
14樓:小煙說教育
只有4%
20年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全日制本科以上大學生佔中國人口比例只有4%!保守估計,加上各種自考本科,繼續教育等等,我國接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的比例也不超18%。
我國網民大約億,其中初中學歷佔,高中/技校/中專佔。受過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分別約佔和,超過八成的網民學歷低於大專。
大學教育的意義。
學生將從大學教育中得到比較全面的為人處事的方法;相對完善的通識教育能讓他們獲得更好的人文素質和正確的三觀認識;學到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及組建一系列不同領域的好友圈子助力未來發展。
大學教育培養的是乙個人的底蘊,是乙個人彈性發展的空間,這些都不是簡單地以「就業」為標準就能衡量的。只要這個人在上學期間紮紮實實地學習,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素質,那就不會找不到工作,即使短時間內沒有就業,也只是暫時的。
15樓:杭寧學長
從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看,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佔比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公升為15467人。從人口質量上看,我國人口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年提高至年,文盲率從2010年的下降為。人才紅利新的優勢將逐步顯現。同時,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大,產業轉型公升級步伐需要加快。
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
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0-2017年的畢業生人數按照2%-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近7年間累計畢業生人數達到5706萬人。
而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了800萬人,根據教育部訊息,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34萬人,再創近10年畢業生人數新高值,就業創業工作面臨複雜嚴峻的形勢。
這就需要相關部門以更優的質量打造就業服務新內涵。廣泛應用「網際網絡+就業」新模式,促進供需精準對接。
加強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開展就業困難畢業生專項培訓,建立全員參與的「一對一」困難群體精準幫扶機制。嚴格落實「三嚴禁」要求,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防範就業欺詐行為。
以上資料參考 人民網-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結果十大看點。
16樓:輝煌
根據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中國擁有大學(含大專,及以上)文化的人口為2億1836萬人,每10萬人約有1萬5467人,所以佔比是換算即可)。
這個資料可以去國家統計局檢視。檢視方法:
開啟「國家統計局」官方**;
其他說明】現有常見在網路流傳的資料,比如9%或這個比例,**於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簡稱六普),是「非常古老」的資料了。
並且根據人民網**的《從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看人口變動的長期趨勢及其影響》一文可以得知,第七次人口普查使用了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方法;
採取了更嚴格的質量控制辦法;
漏登率僅為,低於其他國家認可的3%。
因此可以認為,第七次人口普查比六普的質量更高、資料更準確。
中國大學生佔總人口比例是什麼?
17樓:遺憾止於初衷
大學生佔據總人口的比例是百分之八點八六。大學生應當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應當熱心於改革和開放,有艱苦奮鬥的精神,走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為人民服務。
大學存在的意義
大學的意義是讓人作為有獨立思考的人,是讓不成熟的心靈變得成熟,是讓人開闊眼界,讓淺薄的人變得厚重,讓浮躁的心變得沉穩,讀大學的價值也許在,能認識未來幾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交往。
能集中解決很多困惑,從而形成自己的原則開始學會拒絕,讀大學的價值也在於你明白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人,你開始有靠近的動力,大學的專業與工作並無直接聯絡,本科不過通識教育更重要的是這四年把自己變成乙個靠譜的學習機器,給你乙個新課題,能夠找出知識的譜系。
按照其內在的邏輯將它吃透,此後的一輩子,見招拆招而已,讀大學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視野,視野決定你行動的方向,你行動的方向將決定你以後的人生。
大學就像一張通行證,帶領你穿越了空間、時間,改變了你的思維方式從學習一門新語言到思考人類歷史,再到深入解析物質構成,大學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審視了自己,探尋與其他時代、其他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的異同。
2025年至2025年中國gdp世界排名
03和04年世界第六,05年排名世界第五,06年排名世界第四,07到09年時間第三,10到15年一直第二。從七八名排到第二吧。基本上一年趕超乙個國家,趕超日本時費了一點勁。2015 gdp 2015 gdp 2015年gdp世界排名 2015年世界gdp排名前50名國家名單 排名 國家或地區 gdp...
2025年中國GDP為多少,2025年中國GDP為多少?
20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35353億元,按可比 計算,比上年增長8.7 巨集觀 2009年中國gdp增長8.7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21日發布的資料顯示,20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35353億元,按可比 計算,比上年增長8.7 分季度看,2009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2 二季度增長7....
未來20年中國哪個行業最好,2025年中國哪些行業有發展潛力
墨雨天隆 未來20年時間有點長,國家每隔五年制定一個發展規劃。裡面會有國家重點支援的新型產業,當然也就有了有前途的行業。你可以關注一下。就目前來說,機器人,智慧機械,大資料,雲端計算,大健康,網路平臺,新能源汽車,無人機,新材料,高階裝備等等都是有前景的行業。但關鍵是必需要有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長。 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