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流沙河下流沙河構思《理想》
詩**沙河。
原名餘勳坦,四川金堂人,當代詩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遷回金堂槐樹街老家。自幼習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轉習新文學。
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寫作愈勤。建國後,歷任川西《農民報》副刊、四川省文聯創作員、《星星》詩刊、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後在中國作協四川分會專門從事創作。
著有詩集《告別火星》《流沙河詩集》.1950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群眾》、《星星》。
1957年後在成都從事多種勞作,工餘研讀諸子百家。1966年被錯判為右派,押回金堂老家,勞動餬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任館員。
1979年復出發表作品。年底調回四川省文聯,任《星星》。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
1985年起專職寫作,作品出版20種。
2樓:___寒心
李清照與李清照細談《紅梅》
3樓:網友
蘇東坡憶蘇東坡低吟《絕命》
余光中的鄉愁怎麼寫
4樓:小圓帽聊汽車
余光中《鄉愁》原文如下: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磨山塌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乙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
余光中的鄉愁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5樓:原來是知恩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10歲的余光中隨父母輾轉於上海、重慶等地。
22歲那年,余光中隨家人來到臺灣,並考取了臺灣大學外文系。
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賦詩一首。寫完後,詩人熱淚盈眶,沉吟良久。這,就是後來被海外遊子不斷傳唱的《鄉愁》。
1、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藝術碩士。先後任教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
其間兩度應美國***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臺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併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1985年,任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於臺灣逝世,享年89歲。
第二小節,妻子是相約一生共白頭的親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賞的亮麗風景。朗讀時應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絲絲溫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節,恰當運用顫音,表達一種如泣如訴的深深的哀傷;
特別是最後一句要一字一頓,語調上揚,「在——那——頭」要氣流不斷,讀出激昂慷慨之感。
余光中從親歷的生活中選取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來寄寓情感,這種取象看似平常,卻蘊涵飽滿的詩情:
郵票——母子深情(濃烈) 船票——夫妻恩愛(熱烈)
墳墓——生離死別(悲痛) 海峽——思鄉念國(深沉)
郵票雖小,牽繫綿長母子情,船票雖窄,負載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墳墓載不下巨大的悲痛,淺淺的海峽阻礙了無盡的鄉思,落筆雖小,卻詩情飽滿。把鄉愁濃縮於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物件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全詩以時間的變化組詩,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為這四個階段共同的特徵,詩情層層推進昇華,最後將鄉愁上公升到民族和國家的角度。
6樓:匿名使用者
從21歲負笈漂泊臺島,到小樓孤燈下懷鄉的呢喃,直到往來於兩岸間的探親、觀光、交流,縈繞在我心頭的仍舊是揮之不去的鄉愁。」談到作品中永恆的懷鄉情結和心路歷程時他說,「不過我慢慢意識到,我的鄉愁現應該是對包括地理、歷史和文化在內的整個中國的眷戀。」
60年代起余光中創作了不少懷鄉詩,其中便有人們爭誦一時的「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白髮蓋著黑土,在最美最母親的國土。」回憶起70年代初創作《鄉愁》時的情景,余光中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似乎又在感念著當時的憂傷氛圍。他說:
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7樓:網友
他是在臺灣寫的,他很想念新中國,他很想回去。
余光中寫鄉愁時是什麼心情,余光中的鄉愁的全部
不知何時歸鄉 對家鄉充滿了思念與眷戀。在台灣寫的。余光中 是在七十年代初。那個時候我已經離開大陸有二十多年了,而且在當時看來,也不知道哪年哪月能夠回去。所以在那種心情之下寫下來。楊瀾 其實我們看您的這個人生的經歷方面,我們覺得其實並沒有遇到過特別大的困頓,好像您看比如說家庭也很美滿,很安定,那生活呢...
余光中的簡介,急急急急,余光中的簡介
開心的小貓咪 余光中 1928年10月21日至2017年12月14日 1928年出生於南京,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他的代表作品有 白玉苦瓜 鄉愁 聽聽那冷雨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等。余光中的簡介 餘光bai中,1928 年出生於南京du 祖籍福建永春。母 zhi親原籍江蘇dao 武進,故也...
賞析余光中的《憶李白》,余光中的《尋李白》作賞析
酒入豪腸 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 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 就是半個盛唐。余光中 憶李白 同樣的是詩人惜詩人,餘老的這幾句豪句,可說是對李白最好的讚譽。當年這位號稱 謫仙人 的光耀依然萬丈地對映著詩國,達曠千古。可不幸的是,著一耀目的巨星實在太耀目了,灼傷了一些這個時代妒者的目光。成名,最易的是滅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