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昱相見歡的賞析
1樓:網友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廷生活的乙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
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2樓:網友
此闕相見歡應是後主被擄之後所寫,以乙個喪國的君主而言,內心的苦楚與悵惘,時時刻刻如影隨形,尤其是在蕭瑟的秋夜。作者開頭一句,開門見山的將愁緒直接表達於無言獨上樓的情緒中,手法上與詩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圖傳述一種孤清與不圓滿的遺憾意境,緊緊的扣住西樓獨處的人,月如勾,人獨悴;織就一幅好不淒涼的景色。
第三句 以寂寞描述所處的情境,用寂寞統領整個情緒,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鎖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鎖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緒眼中所見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簡單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將寂寞與清秋緊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蕭瑟與作者的孤獨無言。
剪不斷,理還亂,這樣的情緒想要拋開不理,卻是怎樣也無法割捨,想要好好的梳理,卻又更加的雜亂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對峙的情緒,表達心中的衝突起伏,在詞的架構上激起了波朝,也讓整個情緒高張。讓讀者隨之心情起舞。
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樣惱人的情緒是因為離愁的發酵,作弄著人,如今卻更有不同的覺受在心裡頭醞釀著。
作者在最後調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輕輕道出一切只因為離愁而起,不過在這淡淡的背後,卻隱藏著作者極深的哀痛,在無可奈何的環境中,在離愁的煎熬下,痛極而無淚的感覺,後主只瀟灑豁達的說出,又是另外一種滋味在心裡頭,至於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就須讀者慢慢的去品味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
無奈」云云,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裡,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
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溼」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
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捨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籲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
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相見歡 賞析
4樓:手機使用者
~~~這該是千u古名詞了o。相見3歡 【南唐】李煜 無k言獨上l西樓,月3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i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k般滋味在心6頭。 【簡析】 詞名《相見6歡》詠的卻是離別愁。
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t作,詞中2的繚亂離愁不q過屬於g他宮庭生活的一j個k插曲,如作於f歸宋以6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x去國的錐心8愴痛。起句「無a言獨上p西樓」,攝盡悽惋之h神。
無a言」者,並非無d語可訴,而是無s人g共語。由作者「無l言」、「獨上x」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1其孤獨之z甚、哀愁之v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w理,因為3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6中2愁思,而今2他卻甘冒其「險」,又l可見8他對故國(或故人d)懷念之d甚、眷戀之d甚。
月3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z所見2。一z彎殘月4映照著作者的孑凳閉然一f身,也b映照著他視線難及w的「三s千q裡地山c河」(《破陣子n》),引3起他多少7遐想、多少4回憶7?而俯視樓下t,但見2深院為6蕭颯秋色所籠棗蔽裂罩。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d無n法、也u無q須分4辨,因為1情與c景已d妙合無n垠。過片2後「剪不y斷」三s句,以7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3具象化2,歷k來為5人l們所稱道,但更見3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z般滋並閉味在心2頭」。
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x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l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3直下d萬a裡深,誰人f不q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n長6, 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e千w丈x,緣愁似個c長8」;或寫戀之n重,如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雙8溪艋舟,載不w動許多愁」;或寫愁之z多,如秦觀《千r秋歲》:「春去也g,飛d紅萬f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i味:
其味在酸鹹之a外,但卻根植於s作者的內8心1深處,無p法驅散,歷c久d彌鮮;舌品不n得,心2感方3知。因此也g就不m用訴諸人w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q們的心1靈,讀後使人n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c疑有其深至之k處。
擴寫李昱的《相見歡》為記敘文,幫個忙,求速答!
5樓:網友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乙份滋味在心頭。
我乙個喪國之君,肉袒出降,身囚待罪與汴京,孤身一人。
望著披著月色的西樓,默默無語,我又何嘗不想言語,可說了又有誰會去聽?獨自登上西樓,仰視天空,缺月如鉤,這如鉤的月經歷了多少陰晴圓缺,見證了多少悲歡離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我的離愁,我的別恨?蕭瑟的秋風吹過,我低下了頭,看著那幽幽的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幾片殘葉在風中瑟縮。
然而,這「寂寞」的有何指示梧桐?即使是悽慘的秋色,也要被「鎖」在著高牆深院內,「鎖」所住的僅是這些嗎?不是,還「鎖」住了落魄的我,和我那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的恥。
心頭的思緒,是多麼想剪斷,卻怎麼也剪不斷,想好好的梳理,卻更加雜亂。因為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而我這滿心的「離愁」正肆飢是「剪不雹洞斷、理還亂」的,我憶「紅日已高三丈後,金爐次第添金獸,紅錦地衣隨步皺」的榮華富貴,我思「風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的故國家園,我悔失「四十年來家園,三千里地河山」的帝王江山。涼風襲過,我看看四周,時過境遷,如今我已成亡國奴、階下囚,榮華富貴早已成過眼煙雲,故國家園亦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毀於一旦。
想到這兒,不由的哽咽了,這是何種滋味?是思、是苦、是悔、還是恨?恐怕我也說不清道不明,面對滿腹的愁苦,我也只能「無言獨上西樓」罷了,抬眼再看那如鉤的月,不知為舉返何,竟感覺於自己是那般的相似。
殘月如鉤,梧桐清秋。
相見歡的好詞好句,相見歡 賞析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 賞析 這該是千u古名詞了o。相見歡 南唐 李煜 無k言獨上l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i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k般滋味在心頭。簡析 詞名 相見歡 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t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q過屬於g他宮庭生活的一...
相見歡的意思
柯舒穀梁瓔 相見歡,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又名 烏夜啼 秋夜月 上西樓 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兩個人見面的時候.彼此心情很高興.就是這意思 望採納 謝謝 表示很長時間沒有相見,見面熱鬧一下 相見歡 百科名片 相見歡,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又名 烏夜啼 秋夜月 上西樓 等。三十六...
求李煜《相見歡》的原詩及賞析,李煜《相見歡》的賞析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 937 978 南唐後主。開寶八年 公元975年 宋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身囚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為 違命侯 李煜忍屈負辱過了三年囚徒生活,後被宋太宗賜酒毒死。李煜不是乙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