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說的名言警句,商鞅商君書經典名言十句是什麼?

時間 2025-03-13 08:30:22

1樓:網友

商鞅名言。1、背法而冶,此任重道遠而無馬牛,濟大川而無舡輯也。 —商鞅 《商君書》

2、怯於邑鬥,而勇於寇戰。 —商鞅《商君書》

3、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商鞅 《商君書》

4、吾聞窮巷多怪,曲學多辯。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喪焉。拘世以議,寡人不之疑矣。

我聽說從偏僻小巷走出來的人愛少見多怪,學識淺陋的人多喜歡詭辯,愚昧的人所譏笑的事,正是聰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興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擔憂的。那些拘泥於世俗偏見的議論言詞,我不再因它們而疑惑了。

商鞅 《商君書·更法》

5、聖人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商鞅 《商君書》

6、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商鞅 《商君書》

7、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 —商鞅。

8、聖人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 —商鞅 《商君書》

9、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 —商鞅 《商君書》

10、聖王者不貴義而貴法,法必明,令必行,則已矣。 —商鞅 《商君書》

11、「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商鞅 《商君書》」

2樓:網友

1. 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

出自先秦·商鞅《商君書·修權》。蛀蟲太多,木頭就要折斷;裂縫大了,牆壁就要倒塌。比喻危害的因素多了、漏洞大了,就會造成禍害。意在教人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

2. 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出自先秦·商鞅《商君書·更法》。苟:假如。

假如這種舉措可以使國家強盛,那也不一定要遵循原有的法度;假如這個政策對黎民百姓有好處,那也不一定要遵循原有的禮制。這句話指出治國的政策、措施可以不固守原有的法度和禮制,而應以是否有利於國家和民眾為準繩來改變。

3. 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

出自先秦·商鞅《商君書·定分》。所謂的法令,是人民得以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國家的根本所在。

4. 不以私害法,則治。

出自先秦·商鞅《商君書·修勸》。不因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去損害律法,這樣國家才能夠得以治理。

商鞅商君書經典名言十句是什麼?

3樓:教育小芬達

商鞅商君書經典名言十句如下:

1、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語出秦·商鞅《商君書·更法》。疑:猶豫。行動猶豫不決就不會成功,做事情優柔寡斷就不會取得什麼效果。這句話說明做事情要有決斷力。

2、技藝之士資在於手。

語出秦·商鞅《商君書·算地》。對於那些身懷技藝的人來說,他們的資產就在他們的手中的技藝。

3、善為國者,倉廩雖滿,不偷於農。

語出秦·商鞅《商君書·農戰》。偷:疏忽,放鬆戒備。善於治理國家的人,即使倉庫中堆積滿了糧食,也不會放鬆農業生產。

4、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

語出秦·商鞅《商君書·更法》。所謂的法,就是用來保護人民的;所謂的禮,就是為人民帶來方便的。

5、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語出秦·商鞅《商君書·更法》。聖賢的人治理國家,如果可以使得國家強大,就不會去沿襲之前的舊法。如果有利於百姓,就不會去遵循舊禮。

6、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喪焉。

語出秦·商鞅《商君書·更法》。愚蠢的人發笑的事情,正是聰明的人所感到悲哀的事情;狂妄之人高興的事情,正式賢達之人所擔憂的事情。

7、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

語出秦·商鞅《商君書·更法》。如果不能有倍的利益,就不要去變法;如果沒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要去更換使用的器具。

8、地誠任,不患不財。

語出秦·商鞅《商君書·錯法》。如果土地被真正的利用,就不必擔心不會產生財富。

9、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

語出秦·商鞅《商君書·修權》。蛀蟲。

太多,樹木一定會折斷,縫隙大了,牆體一定會倒塌。

10、國富而貧治,曰重富,重富者強;國貧而富治,曰重貧,重貧者弱。

語出秦·商鞅《商君書·去強》。國家富有而按照貧窮時候的治理方式來治理,這樣國家一定會越來越富有,國家就會變得強大;國家貧窮而按照富有時候的治理方式來治理,那麼國家會越來越窮,國家就會變得弱小。

商鞅立信反映了商鞅什麼思想,請寫出乙個體現這種思想的名言警句(俗語、成語)。

4樓:

摘要。商鞅立信反映了商鞅取得民心的思想,體現這種思想的名言警句:立竿見影,取信於民,徙木立信等等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商鞅立信反映了商鞅什麼思想,請寫出乙個體現這種思想的名言警句(俗語、成語)。

您好,您的問題由我來為您解答,我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親!

商鞅立信反映了商鞅取得民心的思想,體現這種思想的局租名言警句:立竿見影,取信於民納臘橘洞團,徙木立信等等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商君佐秦中秦孝公和商鞅的形象

秦孝公 前381年 前338年 越絕書 作秦平王,嬴姓趙氏。史記索隱 記載名渠梁。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獻公之子,在位24年,諡號為孝。秦孝公重用衛鞅 即商鞅 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 今陝西咸陽東北 建立縣製行政,開阡陌,在加強 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 趙...

商鞅變法的影響,商鞅變法的內容和影響。

假裝某人 商鞅變法是中國古代一次成功的變革記為新發,他讓秦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並且為以後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而且確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吸取了李悝 吳起等法家在魏 楚等國實行變法的經驗,結合秦國的具體情況,對法家政策作了進一步發展,後來居上,變法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他進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擴大了畝制...

商鞅是什麼死的,商鞅是怎麼死的?

都向我開炮 西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 欲反 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絕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舉兵抵抗,結果失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