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年,歷代都有哪些講究?古人都是怎麼過的?

時間 2025-03-28 17:20:13

1樓:老珝讀史

春節是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乙個幸福豐收全家團圓的盛大節日。有了它,生活似乎就有了盼頭,就有了希望,日子就紅紅火火。相反,沒有它,生活就像缺少油鹽醬醋的調味品,活得平淡無味提不起生活的興趣,所以春節是我們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是不可缺少的。

我們的春晚才三四十年,沒有人就會覺得寂寞,更何況是流行了幾千年的春晚,更不能沒有它了。

<>從農曆正月初十到十六,是賞燈日。每年這個時候,來自全國各地的燈匠和商人都會湧入京城,在東安門外義北大街**他們的商品。燈籠市場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燈籠。

人們,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來這裡**,肩並肩。這裡非常熱鬧。正月十四日,各種燈籠開始亮起來,掛起來;正月十五元宵節正式開始;正月十六罷燈。

這天晚上,京城的婦女會成群結隊地出門。其中一人拿著點燃的香燭帶路,其他人則跟在後面。這被稱為 "走百病",祈求在新的一年裡沒有傷害和責任。

如果有橋,三五個婦女一起走,取杜兒之意。在城門口,婦女們會在黑暗中摸索釘子,如果能摸到釘子,就是好兆頭。這天晚上,正陽門、崇文門、玄武門整夜開放,允許人們來往。

這時,年可以被視為真正的中國新年。與上面提到的 "守歲 "一樣,一般認為這一習俗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周處寫的《風土記》中也提到。

夜節初終,老少共飲,贊而散之,即歲之分也"。

在許多文人的詩詞中,也記載了除夕夜熬夜的場景。例如,蘇軾在《守歲》中寫道:"子強不寐,相醒桓哇。

在宋代,春節有很多新的形式,人們可能會選擇去餐廳。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正月初一那天晚上,"貴家婦女賞賭,入市觀之,酒樓宴之,狃於風氣,不笑鼓舞。

2樓:巨集盛巨集盛

這些講究就是在過年的時候,要穿紅色的衣服,要在本命年穿紅色的內衣,要換新衣服,要在家裡貼對聯,貼福字,也要放鞭炮,還要做一頓年夜飯。果然,過節的方式和現在是差不多的。

3樓:小阿星

有很多的講究,過年的時候人們會響鞭炮,貼春聯,會在過年前大掃除,有除塵的習慣,人們也會在過年吃魚肉,寓意年年有餘,還會有逛花燈,猜燈謎的活動。

4樓:山西巨集盛星辰

要貼春聯,放炮竹,舞獅燈,打花鼓,拜年,扭秧歌等等,老年人會給小朋友壓歲錢,正月期間會走親訪友。古人會吃美食,看花燈。

5樓:無能為力大蒜

歷代的講究就是貼對聯,划船,猜謎語,吃年夜飯以及串門,古人一般都是去外面和鄰居說說話互送餃子。

中國曆代有什麼的習俗?

6樓:錢幣知識科普員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等等。

1、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

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春節(正月初一)

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3、元宵節(正月十五)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7樓:黑騎旗

不同地區習俗不一樣,中國太大了,習俗也太多了,無法說清楚到底有多少。

中國年的傳統習俗是什麼啊?

8樓:牧凡雁

1、掃塵: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習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佈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

2、貼春聯: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乙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我們過年的重要習俗。

3、貼年畫:年畫,是中國繪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是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

4、守歲: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5、拜年: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

6、放爆竹: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古代人過年都有哪些風俗?有哪些一直延續到現在?

9樓:聽吳敏講科技

古代人納辯如過年都有哪些風俗?有哪些一直延續到現在?我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春節的第乙個大節日,也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

因為它不僅是傳統佳節裡最重要的節日,而且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但是傳統節日不是乙個人、一種習俗、乙個國家或者乙個地區就可以傳承下去的。而且傳統節日之間有很大差異,如果不加以整理和宣傳往往會被人們遺忘。

所以我國有很多地方和國家都是重視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如上海、蘇州等都是這樣流傳下來的。那麼春節歷史悠久,從什麼時候開始形成了?春節在我國歷史悠久,它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比如商周時期就有了「夏曆」。

這也成為了我國最古老的歷法之一。而後來逐漸演變成夏朝的歷法。再到後來曆法不斷完善、演變才形成了現在的農曆新年。

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春節最早的來歷就是這個道理。

在中國古代,為了驅除鬼怪,人們會放鞭炮來驅鬼。其實人們之所以放鞭炮是為了討個好彩頭,讓鬼灶逗聽到了自己的聲音才不敢出來作惡,給家人乙個好彩頭。因為鞭子一響會讓鬼魂嚇得躲到床底下或者家裡其他地方,如果沒有放炮這東西會很危險。

還有的時候因為鞭子一響會發出很大的聲響,而鬼聽到自己的聲音看到人在床下或其他地方作惡非常害怕。

除了吃和玩之外,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就是過年了。因為每年過年期間各種禁忌都會被取消或者改為禁忌比較多。這主要是因為古代統治者覺得這些習俗都是迷信行為。

比如「驅除百鬼」就是其中之一;再比如「壓歲」就是因為這些習俗很可能影響到了春節的習俗。比如春節除了上述「祭灶」和「壓歲錢」以外,還會有各種「壓歲錢」和「壓歲酒」。其實從這些習俗就可以看出古人對於過春節肯定十分重視;尤其是「壓歲錢」這種習俗在唐朝時就已經很普遍,甚至是洞啟很多人都知道有壓歲錢。

10樓:情感神仙諮詢師

吃喝玩樂、磕頭耐兄拜年等。古代人過年也是吃喝玩樂,也是磕頭拜年,到現在都還延續著銷慶,這是昌鬥襲年年歲歲到頭,永遠都是新鮮感。

11樓:小羊旅遊玩樂

歷朝歷代對於春節的習俗是不一樣源返的,一直延續到今天的就是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漏簡。在我國古代返裂褲的時候,就會用這些方式來慶祝。

12樓:墨汁諾

除夕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賣手行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除夕之夜薯緩,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中譁」

中國有哪些傳統年俗?

13樓:桂林先生聊生活

國年俗有如下:

1、掃塵: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 。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

民間稱做「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 每家每戶都要打掃乾淨自己家裡,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2、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慶祝新年的到來。

3、辦年貨: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

置辦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貼的(年紅)、送的(拜年)禮物等等,統名曰之「年貨」,而把採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

4、祭祖: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由於每個地方存在文化上面的差別,每個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掃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這都是紀念祖先。

5、遊神:又稱營神、遊老爺,即是將神像從廟裡請出來在社群裡巡視,具有淨土驅邪、保境平安、祈求豐登的民俗意義。每年春節期間,按時間順序,各村鎮輪流舉行民間遊神活動,場面熱鬧非凡,祈禱來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壓邪攘災,萬事吉祥。

中國人都有哪些年俗?

14樓:網友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

又一年新春到來,整理了常見的9種習俗和9種禁忌。風俗習慣遵循好,新的一年樂淘淘。

**來自海洛)

九種習俗 //

1、初一拜年。

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

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

給親戚朋友拜完年後,左鄰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萬事順心。

2、初二回孃家。

正月初二回孃家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古代,女兒嫁出去了一般不會輕易回孃家,兄弟姐妹間也很難團聚。

正月初二,就是姐妹團聚的日子,大家團坐在一起,陪在父母身邊,交流感情。

3、初四迎接灶王爺。

按照民間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清點人口,所以人人都要在家不出門,點燃鞭炮,焚香敬果迎接灶王爺的到來。

初四這一天,按照傳統,最好不要出門。同時這一天還要把過年來吃的剩菜合在一起,做大雜燴。

4、初五「破五」迎財神。

初五作為財神的誕辰,很多商家會選擇在這一天開業,人們在這一天迎接財神到家,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財運亨通。

初五又稱「破五」,是說過了初五,初一顫兆以來的所有禁忌都可被打破,不再遵守了。

5、初七「人日」七寶羹。

傳說女媧先造出了豬牛馬等牲畜,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正月初七,就是人誕生的日子,這天是所有人的生日。

在初七這天,按照傳統要吃七寶羹、吃麵條等,七閉梁寶羹是由七種蔬菜熬成,分別有韭菜、芹菜茄態租、蒜、芥菜、白菜等,各地多有不同。

6、正月十一請子婿。

傳統民歌中有「十一請子婿」的說法,正月十一這天岳父要請女婿吃飯。

初二女婿大包小包來岳父家,十一這一天岳父要回請女婿。

7、正月十二搭燈棚。

傳說正月十二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在這一天裡,要藏剪刀、捏老鼠嘴、收舊鞋等。

正月十五賞花燈,從十二開始就要準備好,開始搭燈棚了。

8、正月十三點灶燈。

中國風俗,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到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的說法。

上燈圓子下燈面」,正月十三上燈日要吃圓子。

9、正月十五看花燈。

一年明月打頭圓」,古稱「上元節」,這一天大家都出來看花燈,猜燈謎,盡情享受新年的滋味。

歷代評價黃山的古詩詞,都有哪些,古人讚美黃山的詩句有哪些

明代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徐霞客兩次到黃山旅遊,留下著名的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正所謂 遊山要游徽黃山,不到黃山憾一生。天下遊子痴絕處,無夢神遊到徽州。整體是說,從五岳回來之後,不用再去黃山了,因為五岳的美景已經包括了黃山的風景,但是去過黃山之後就不用再去五岳了,因為黃山的風景包含了五岳的風景...

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全部的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今生不留遺憾 1 新年元旦 01 01 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初八 2 世界溼地日 02 02 國際氣象節 02 10 情人節 02 14 除夕 農曆十二月三十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 3 全國愛耳日 03 03 婦女節 03 08 植樹節 03 12 國際警察日 03 14 國際消費...

今日立夏,古人都有哪些習俗,立夏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秒懂星課堂 孫怡 古代的時候立夏是這麼過的 立夏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立夏時民間有哪些傳統習俗? 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 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 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乙個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