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的望月和白居易寫的望月一樣嗎?

時間 2025-04-05 17:25:10

1樓:芝芝教育問答

李白寫的望月和白居易寫的望月不一樣。李白寫的《望月有懷》描述了月夜景色,表達了對月感懷之情;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抒發了在外遊子思鄉之情。

2樓:小林陪你看世界

兩個詩人寫的古詩不一樣,意境不一樣,內容也不一樣,但是都表達了思鄉的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樣,李白的《靜夜思》寫的都是遠客思鄉之情,它們寫景抒情的方法。

白居易的這首寫給抒發骨肉親情的詩歌,同樣反映現實,真實可感,感人肺腑。

4樓:網友

白居易的望月,是一首感情濃郁的抒情詩,全詩意在寫經亂之後,懷念自己的諸位兄弟姐妹。

李白的望月,寫的是詩人對雨後月夜美景的讚美和感受。

兩首詩意境不同,給人的感受也有很大差異,一首讀來比較悲傷,一首讀過就因美景而開朗。

5樓:帳號已登出

李白沒寫那個《望月》但是寫了《望月有懷》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早期創作的一首五律。白居易寫的是《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他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6樓:天涯孤舟

望月有懷》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早期創作的一首五律。此詩描述了月夜景色,表達了對月懷人之情,反映了作者的複雜心理。全詩通過獨特的明月之意象和幻想,賦予明月以新的生命。

清泉映疏鬆⑴,不知幾千古⑵。

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⑶。

對此空長吟,思君意何深。

無因見安道⑷,興盡愁人心⑸。[1]

李白望月的詩句

7樓:網友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8樓:佳人醉月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9樓:雨葉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

王維《雜詩三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每逢佳節倍思親---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

杜甫《月夜憶舍弟》 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

少司命》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歸》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

杜甫《贈衛八處士》

望月有感 白居易

10樓:冼夢秋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註解】:1、世業:世代傳下的產業。

2、羈旅:猶漂泊。

3、寥落:冷落。

4、干戈:本是兩種**,這裡指戰爭。

5、根:喻兄弟。

韻譯】:時勢艱難兵荒馬亂,家業空空;

兄弟逃難旅居異地,各自西東。

戰亂以後處處寥落,田園荒蕪;

骨肉分離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離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弔;

同根兄弟隨風飛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無不垂淚;

今夜思鄉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評析】:這是一首抒情詩,約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秋天。其時詩人到符離(安徽宿縣),曾有《亂後過流溝寺》詩,流溝寺即在符離。

題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詩人自己均在符離,因此合起來就有五處。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節度使董晉死後部下叛亂,接著中、光、蔡等州節度使吳少誠又叛亂。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馬去攻打,戰事發生在河南境內。

當時南方漕運,主要經過河南輸送關內。由「河南經亂」使得「關內阻飢」。全詩意在寫經亂之後,懷念諸位兄弟姊妹。

詩以白描手法,採用平易的家常話語,抒寫人們所共有而又不是每個人俱能道出的真實情感。言辭清麗,不加雕飾,句句扣緊主題,意蘊精深,情韻動人。

白居易的《望月有感》,為何是他一生中最奇葩的詩?

11樓:九方海倫

(月夜寄人)紙裡分明淡墨痕,正如閃閃天上辰。春宵千里無顏色,夜宿xiu萬雙有眼神。

12樓:魔方課堂的忠粉

因為這首詩的全名50個字,詩句卻只有56個字。

13樓:浮生晨風

白居易的詩一般都比較的豪放,而這首詩的風格卻一反常態。

14樓:星期一要吃糕

我覺得他應該當時是想寫一首抒發骨肉相思之情的詩句,但是好像有點跑偏了。

15樓:雪

我覺得這是他對於詩不太理解的時候,乾的事情吧,畢竟誰沒有年少輕狂的時候。

16樓:樾玥越躍

因為白居易的這首詩寫的一點都不是他的風格,所以讓人覺得很奇葩。

17樓:大夢子的秋小秋

奇不奇葩詩人自己的看法,並不是留給我們來評價的。

18樓:僧妞

因為這首詩跟他的整體的詩風格完全不符,甚至說奇葩無比。

19樓:不三不四的女子

因為他的文章寫的非常的奇特,所以是他最奇葩的詩。

20樓:幸運的夜輕染

因為這首詩用詞非常的簡單,向小兒所做,所以不像是他的風格。

21樓:善燕

小時不識月,喚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掛青雲端。

詩仙李白為什麼喜歡寫「月」?

22樓:羞草豹毛頭

月」的意象:愁苦悲涼、營造意境、傳達感情。這個「月」字熔鑄了詩人自己的人格和情趣,既體現了民族文化審美特徵的共性,又體現了詩廳彎人強烈的個性特徵。

峨眉山月歌》此詩是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於開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擴充套件資料。原文:《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翻譯: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但凡天才都是孤獨的。李白渴望功名,卻仕途坎坷,他追求自散氏由卻備受壓抑,他嚮往人格平等,卻在森嚴的社會等級中舉步維艱,但詩人那種在盛唐精神薰陶下所形成的高昂豪邁、自由進取的開放氣質又使得他不能在孤獨的海洋扮掘悶中沉默。李白的一生中有大起大落,有驚濤駭浪,他所寫的月亮卻是純潔、安靜、明亮的。

望月有感白居易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23樓:易書科技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譯文時世艱難,歲逢災荒,祖傳的家業蕩然一空,弟兄們為生活所迫而流離失所,各奔東西。

戰亂後田園荒蕪滿目生悲,兄弟姐妹們輾轉四處正在離別之中。

形影相弔孤零零如同千里單飛的鳴雁,離開故土而沒了根基,彷彿漫天飄飛的秋蓮。

共望一輪圓圓的明月,我們都會流下傷心的眼淚,此夜之中,分處五地的我們思念家鄉親人的心情完全相同。

賞析此詩大作於貞元十六年秋天,此時正值動亂年代,加上旱災嚴重,關內發生饑荒,詩人骨肉弟姐分散五處。在此情況下,白居易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抒情詩。

詩的前兩聯從時代的災難寫起,以親自經歷概括出戰亂的現實生活;再以「雁」「蓬」作比手足離散,形象貼切。「弔影」兩句一向為人們所傳誦,詩人不僅以千里孤雁、九秋斷蓬作形象貼切的比擬,而且以弔影分飛與辭根離散這樣傳神的描述,賦予他們孤苦悽惶的情態,深刻揭示了飽經戰亂的零落之苦。最後以己及人,構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愁的圖景,創造出渾樸真淳、引人共鳴的藝術境界。

李白望月思鄉詩句,關於李白望月思鄉的詩句

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關於李白望月思鄉的詩句 哇十大沙發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望月思鄉的詩 cyc你造嗎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望採納喲 洲莉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單彗鞠賢惠 李白的 望月思鄉 床前明月光,疑是...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寫,都描寫的是我國的什麼節日

xy風適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前者描繪的是清明節,後者描繪的是中秋節賞月的傳統。那個 都 字不對,該去掉 九禍逐顏 都描寫的是我國傳統節日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兩首詩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相同之處?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相同之處都是描寫我國傳統的節日,屬於節日詩歌,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描寫的是寒食節,一個描寫的...

名家寫的思鄉散文,望月思鄉主題的名家散文小說類文章,作者是現當代的。

毛蟲 鄉愁 獻給我遠方的母親和故鄉 很早之前便讀過余光中的 鄉愁 那時不能體會他的落寞。可現在,每一次讀完,一縷縷的的鄉思都會悄然的爬上心頭。一直以為自己很瀟灑,頭也不回便離開了故土。離開了溫暖的家。十幾年了,故鄉的記憶已變的漸漸遙遠,只有母親的淚眼,還留在記憶的最深處。時光荏苒,十幾年的光陰,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