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每天讀首詩
登樓賦》是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王粲的作品。這篇賦主要抒寫作者生逢亂世、長期客居他鄉、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產生思鄉、懷國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憂,表現了作者對動亂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和平統一的希望。
王粲的詩歌代表作
2樓:水煮歷史
王粲的詩歌代表作有《初征》、《登樓賦》、《槐賦》、《七哀詩》等。
王粲出身於名門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龔,在漢順帝時任太尉。祖父王暢,在漢靈帝時任司空,是當時的名士。二人都曾位列三公,王粲的父親王謙,曾任大將軍何進的長史。
王粲賦今存20多篇,篇帙短小,大多為騷體。最為人傳誦的是作於客居荊州時期的《登樓賦》。它摒棄了漢賦鋪張揚厲的傳統寫法,以簡潔明快的語句,憂愍世道,懷念故鄉,熱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來。
對自己的坎坷遭遇,也發出了強烈的感慨。賦中寫景與抒情緊密結合,是其一大藝術特色。
王粲歷史評價
1、蕭綱:但以當世之作,歷方古之才人,遠則揚、馬、曹、王,近則潘、陸、顏、謝,而觀其遣辭用心,了不相似。
2、房玄齡:逮乎當塗基命,文宗蔚起,三祖葉其高韻,七子分其麗則,《翰林》總其菁華,《典論》詳其藻絢,彬蔚之美,競爽當年。獨彼陳王,思風遒舉,備乎典奧,懸諸日月。
3、駱賓王:河朔詞人,王、劉為稱首。洛陽才子,潘、左為先覺。若乃子建之牢籠群彥,士衡之籍甚當時,並文苑之羽儀,詩人之龜鏡。
4、鍾嶸:其源出於李陵,發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在曹、劉間,別構一體。方陳思不足,比魏文有餘。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王粲。
王粲的詩歌代表作
3樓:叫我尹框吖
王粲的詩歌代表作登樓賦如下: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長洲。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邱。華實蔽野,黍稷盈 疇。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 向北風而開襟。
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 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櫻和音。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 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脊橘盯瓜之徒懸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
風蕭瑟而並興伍咐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 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慘惻。
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王粲最著名的詩作
4樓:雖隨
王粲最具代表的詩作是《登樓賦》
是作者來侍敗到荊州第十三年的秋天,久客思歸,登上當陽東南的麥城城樓,縱目四望,萬感交集,寫下這篇抒情賦作。
此賦主要描寫了作者生逢亂世的憂國憂民,長期客居他鄉而產生的思鄉之情、才能不能得以施展滿腔抱負無門的懷才不遇之憂。
展現了作者對動亂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和平統一的希望,也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施展抱負的心情。
作品結構完蘆談跡整,語言平易雋永,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用事感懷自然渾成,從容柔曼,一往情深,是建安時期抒情小陪並賦的代表性作品。
王粲最著名的賦作是
5樓:賈賈愛語文
《登樓賦》。
王粲(wáng càn,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敗塵帆山兩城鎮)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龔曾孫、司空王暢之孫,父兄鉛親是王謙。
少有才名,為著名學者蔡邕所賞識。初平二年(192年),因關中騷亂,前往荊州依靠劉表,客居荊州十餘年,有志不伸,心懷頗鬱郁。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荊州。
不久,劉表病逝,其子劉琮舉州投降,王粲也歸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賴,賜爵關內侯。建安察雹十八年,魏王國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隨曹操南征孫權,於北還途中病逝,終年四十一歲。
王粲善屬文,其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又與曹植並稱「曹王」。著《英雄記》,《三國志》記王粲著詩、賦、論、議近60篇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張溥輯有《王侍中集》。
王粲故居在湖北襄陽萬山,萬山北坡有王粲故居遺址和王粲井。山上原建有幽蘭寺,明萬曆初改為保堤寺,一說王粲井為寺廟生活用井,由於當時寺僧眾多,山高井深,提水艱辛,所以又叫苦井。
王粲詩歌藝術特色?
6樓:永遠的曼巴
它摒棄了漢賦鋪張揚厲的傳統寫法,以簡潔明快的語句,憂愍世道,懷念故鄉,熱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來;對自己的坎坷遭遇,也發出了強烈的感慨。賦中寫景與抒情緊密結合,是其一大藝術特色。在抒情小賦的發展過程中,這篇作品具有重要地位。
王粲的文學活動,大體上也可以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劃分的界線就是建安十三年的歸附曹操。前期他主要在荊州過著流寓生活,親歷過戰亂災禍,又長期得不到施展抱負的機會,憂國憂民之情與懷才不遇之憤糾結在一道,使他的文學作品籠罩著一層悲悽憤悱的情調。
7樓:網友
王粲的作品以建安十三年為界,劃分為前後兩個階段,比較前後階段的作品,王粲的詩歌創作。
形成了前後期不同的風格特色。前期寄人籬下,懷才不遇,多哀傷、沉鬱之情,詩風蒼涼悲慨。後期政治上深得重用,盡展才華,心情樂觀開朗,詩風慷慨豪壯。
1.前期蒼涼悲慨王粲本為名公之後,一代名儒蔡邕曾倒屣相待,其自我期許亦很高。他在投歸曹操之前,經歷了殘酷的戰亂,避難荊州時又因貌醜而受到劉表的冷遇,客居荊州時期正是王粲風華正茂的青年時期,才華橫溢而不受重用,長期沉淪下僚,致使王粲長懷憂愁苦悶之情、思鄉懷歸之緒。
孤獨、憤懣、憂傷集於心頭,故前期文學作品風格蒼涼悲慨。《七哀詩》是王粲詩歌的代表作,方樹東在《昭昧麟言》中稱讚說:「 七哀詩)蒼涼悲慨,才力豪健,陳思而下,一人而已。
世界上最美麗的曲子往往是悲曲,悲音之所以有震撼力,是因為感之深,故能發之深。悲音所激發出來的是對人生的深沉感慨和情感反思,從而感悟人生本體的意義「建安時代的戰亂一方面給建功立業提供了機會,激發起士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給士人帶來了歲月不居、人生無常的深沉嘆息。」王粲前期詩歌「蒼涼悲慨」,這種詩風與其傷感的心態密切相關。
親,最佳哦!
詩歌 寫出李白 杜甫 白居易的詩歌代表作各3首
獨醉夢中 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
漢代詩歌理論的代表作是,兩漢詩歌的文學代表作有哪些?
的人 與漢樂府民歌比較,漢代文人寫詩的很少。西漢文人詩主要有以劉邦 大風歌 為代表的楚歌,傳統典雅的四言詩以韋孟 諷諫詩 等為代表。直到東漢時期,在漢樂府民歌的影響下,文人五言詩才開始出現。班固的 詠史 是第一首文人五言詩。其後文人五言詩如雨後春筍,如張衡的 同聲歌 秦嘉的 贈婦詩 趙壹的 刺世疾邪...
郭沫若主要詩歌,郭沫若主要代表作中的詩集是什麼
郭沫若的詩歌精選1 太陽禮讚 青沈沈的大海,波濤洶湧著,潮嚮東方。光芒萬丈地,將要出現了喲 新生的太陽!天海中的雲島都已笑得來火一樣地鮮明!我恨不得,把我眼前的障礙一概劃平!出現了喲!出現了喲!耿晶晶地白灼的圓光!從我兩眸中有無限道的金絲向著太陽飛放。太陽喲!我背立在大海邊頭緊覷著你。太陽喲!你不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