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諸子及弟侄翻譯 急急急 5

時間 2025-04-10 11:30:26

告諸子及弟侄翻譯 急急急

1樓:網友

告訴他子女和弟弟侄子。

與諸弟書原文及翻譯

2樓:高許許愛教書

與諸弟書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餘自一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二則,此三事者,未嘗一日間斷。

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

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餘偶談,讀史十頁,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諸弟每日自立課程,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雖行船走路,俱須帶在身邊。予除此三事外,他課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將終身行之。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敢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諸弟此時惟有識不可以驟幾,至於有志有恆,則諸弟勉之而已。予身體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則頭暈,不耐久坐,久坐則倦乏。

時時屬望,惟諸弟而已。兄國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翻譯:各位弟弟:你們在家讀書,不知道每天是如何用功的?

我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來,雖仍如往日懶惰,而每天用楷書寫日記,每天讀史書十頁,每天記茶餘偶談二則,這三件事從來沒有一日間斷過。

十月二十一日,我發誓永遠戒掉吸水煙,至今已有兩個月不吸水煙,已經習慣成自然了。我自己設的課程很多,唯獨是記茶餘偶談、讀史十頁、寫日記楷本,這三件事發誓終身不間斷。

弟弟們每天也應自己設立課程,並且必須天天堅持不要間斷,即使是行船走路,都必須帶在身邊。我除了這三件事以外,其他課程不一定求其有成,而這三件事,我將終身實行。

因為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氣;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

有志氣就決不甘居下游;有見識就明白學無止境,不敢以一得自滿自足,如河伯觀海、井蛙窺天,都是無知;有恆心就決沒有不成功的事。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弟弟們現在只有見識不是馬上可以廣搏的。至於有志有恆,弟弟勉勵吧!我身體很弱,不能苦想,苦想便頭昏;不能久坐,久坐便倦乏。時刻所盼望的,只有幾位弟弟罷了。

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 ,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清末漢族地主武裝湘軍的首領。

告諸子及弟侄翻譯

3樓:乙隻會飛的憨憨

告諸子及弟侄翻譯如下:

我窮的時候,和你母親贍養我母親,你母親親自燒火做飯,而我親自預先代嘗鹹淡,從來不曾充裕過。 現在有了豐厚的俸祿,想用它贍養母親,母親已經不在了。 你母親已經早早去世了,我最遺憾的是,不得不讓你們享受富貴之樂。

吳中親族很多,和我固然有的血緣關係親近有的疏遠。 然而以祖宗的角度來看,就都是祖宗的子孫,當然沒有親疏之分。 既然在祖宗看來無所謂親疏,那忍飢受凍的我怎麼能不去救助?

從祖先到現在積德一百多年,而實現在我的身上,得以做了大官,如果獨享富貴而不體恤宗族,將來死去了怎麼去地下面對祖先,今天有何面目到家廟裡襪舉去呢?

在京師與人交遊,不要高談闊論別人的是非短長,因為你數喊不是諫諍之官,不在負責進言的位置。 姑且去溫習文字,清潔自己的心靈和行為,以求自立自強。 一輩子的評價,應當從大節中顯示出來,不必私下談論是非曲直,以免因求取小名而招至大辱。

少來往於京師,凡是有利可圖的地方,就應想到可能存在憂患。 我多次經歷風波,就是善於在困窮時忍耐,因此得以免除禍患。 將要參加殿試,大參就任官職後,必然受到了解和信任。

要一心勤學奉公,不要擔憂前途。 千萬不要寫信求人推薦提拔,只有充實自己是最好的。 將要參加殿試,誠懇地展現我們的思想和文才,應該謙虛誠懇,心存敬畏,這樣才符合士人的名望。

青年時期不應陷於多病之苦,怎麼能不注意養生健體呢? 門戶才剛剛立起來,宗族還沒有受恩賜; 有文學上的聲名,也還沒被國家任用,怎能按照平常人的情志行事,而放縱自己的身體任自己的志向泯滅呢?

賢弟請放寬心好好修養,薯好野雖然清貧,但求身體安康為重。 家庭生活貧苦平淡,是士人的正常狀態,省去多餘的僕人就可以了。 請多花時間在讀佛道典籍,見到長壽又健康的人,問人家是怎麼做的,就會有所收穫了。

你做官不可辦欺騙之事,要與同事和睦多禮,有事要與同事商量,不要同上司官吏商量,不要縱容鄉親到屬下興販取利。 自己一定要做清心之官,切不可營取私利。 你看老叔我一向如何,曾經謀求過私利嗎?

一家有好事,家家都有好事,來光宗耀祖。

范仲淹《告諸子及弟侄》全文翻譯

4樓:得書文化

告諸子及弟侄》

原文 : 吾貧時,與汝母養吾親,汝母躬執爨而吾親甘旨,未嘗充也。今得厚祿,欲以養親,親不在矣。汝母已早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貴之樂也。

吳中宗族甚眾,於吾固有親疏,然以吾祖宗視之,則均是子孫,固無親疏也,尚祖宗之意無親疏,則飢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來積德百餘年,而始發於吾,得至大官,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於地下,今何顏以入家廟乎?

京師交遊慎於高議不同當言責之地且溫習文字清心潔行以自樹立。平生之稱,當見大節氏跡,不必竊論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

京師少往還,凡見利處,便須思患。老夫屢經風波,惟能忍窮,固得免禍。

大參到任,必受知也。惟勤學奉公,勿憂前路。慎勿作書求人薦拔,但自充實為妙。將就大對,誠吾道之風采,宜謙下兢畏,以副士望。

青春何苦多病,豈不以攝生為意耶?門才起立,宗族未受賜。有文學稱,亦未為國家所用,豈肯循常人之情,輕其身喪其志哉!

賢弟請寬心將息,雖橡核態清貧,但身安為重。家間苦淡,士之常也,省去冗口可矣。請多著功夫看道書,見壽而康者,問其所以,則有所得矣。

汝守官處小心不得欺事,與同官和睦多禮,有事只與同官議,莫與公人商量,莫縱鄉親來部下興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營私利。汝看老叔自來如何,梁源還曾營私否?自家好,家門各人好事,以光祖宗。

注:爨:燒火做飯。大參:當是作者子侄中某人名字。大對:這裡指殿試。

「子侄以為言」翻譯

5樓:遠景教育

子侄們為這說了埋怨他的話。

原文出自《陸少保》

原文:陸少保,字元方,曾於東都賣一小宅。家人將受直矣,買者求見,元方因告其人曰:

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買者聞之,遽辭不買。子侄以為言,元方曰:

不爾,是欺之也。」

譯文:陸少保,字元方,曾經在洛陽賣一套房子。家人們要把它賣出去,買房子的人求見,於是元方告訴他說:

這房子很好,就是沒有洩水於外的處所。」買房子的人聽了,立即推辭不買了。子侄們為這說了埋怨他的話,元方卻說:

如果我不說的話,我就是在欺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