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散文文體文風革新經過了哪幾個階段

時間 2021-05-08 20:15:53

1樓:匿名使用者

宋:宋詞

宋代盛行的一種漢族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

它始於樑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詞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漢族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約派)

元:元曲

元曲又稱夾心,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

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明清:章回**

章回**是我國古典長篇**的一種, 是分章回敘事的白話**,是我國古典**的主要形式,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點。是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講史說的是歷史興亡和戰爭故事,如《金相平話五種》、《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等。

說話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頭有尾地在一兩次說完,必須連續講若干次,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的一回。在每次講話以前,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回目的起源。從章回**中經常出現的“話說”、“看官”“且聽下回分解”等字樣,可以看出它和話本之間的繼承關係。

宋元長篇話本已具有章回**的雛形。長篇話本篇幅較大,為講述方便,實行分卷分目,每節標明題目、順序,這是**最早的分回形式。經長期演變完善,至明末,章回**的體例正式形成。

這個時期創作的**,用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單句的)作回目,概括這一段落的基本內容。《三國演義》便是典型的章回**。明清至近代,中國的中長篇**普遍採用章回體的形式。

現當代的一些通俗**也仍在沿用此種形式。

唐朝散文如何出現發展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唐初近百年間,奏疏章表雖已多有散體,但駢體仍佔主要地位。

二、天寶後期,李華、蕭穎士、獨孤及、樑肅、柳冕出來提倡古文.明確提出本乎道、以五經為源泉、重政教之用的主張,但他們重政教之用的主張.並未與當時的政治現實結合起來,而是帶著空言明道的性質。

三、到了韓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把文體文風改革與貞元、元和間的政治革新聯絡在一起。成為儒學復興思潮的一部分,才形成巨大的聲勢。散體才取代駢體,佔據文壇。

這就是後人所稱道的“古文運動”。韓愈、柳宗元在散文文體文風改革上的成功,一是文以致用,從空言明道走向參預政治,參預現實生活,為散文的表現領域開出一片廣闊天地,這就使它不僅在文體上,而且在文風上與六朝駢文區別開來。二是它雖言復古而實為創新。

它不僅吸收秦漢各家散體文之所長,而且充分吸收六朝駢文的成就。“韓、柳文實乃寓駢於散,寓散於駢;方散方駢,方駢方散;即駢即散,即散即駢”,極大地豐富了散文的藝術表現技巧,把散文的創作推進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四、韓、柳之後,散體文的寫作走向低潮。晚唐雖仍有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人的犀利的雜文,但駢體又重新得到發展。這其中的原因甚為複雜。

因古文的提倡與政治改革聯絡過於緊密,政治改革的失敗,古文也便隨之低落。又由於韓門**過於追求險怪,古文的寫作路子越來越窄,這也阻礙了它的發展。

3樓:阿鹿小小仙女

散文在唐代獲得了豐富的發展,湧現了眾多優秀的作家,駢文與古文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中唐古文運動,作為一場目的明確、參與者眾多、成果卓著的文體變革,深刻地塑造了中唐以後散文創作的整體面貌,對於後世散文的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

唐代的文學分為哪四個階段

4樓:夕陽戰刀

唐代文學四個發展階段

一、初唐:唐詩的準備階段。試探總的趨勢由齊樑舊風向盛唐氣象過渡。

兩個重要現象:

1.一大批宮廷詩人承襲齊樑綺麗的風氣。追求詩歌的詞藻和聲律,而最終導

致了律體的完成。

2.為數不多的卓傑之士,

批判六朝以來浮華的文風,

強調詩歌的風雅興寄,

從而導致試探風起的轉變。

初唐詩人的特點:繼承加變革

二、盛唐:唐代詩歌的鼎盛期、頂端

充滿“愛國主義和愛國熱情”反映在文壇:積極浪漫的詩歌成為創作主流。代表人物:李白

安史之亂使開唐以來的矛盾集聚,

反映現實揭露現實的詩歌得到發展。

代表人物是杜甫。

總結盛唐,開啟中唐,杜甫應運而生。

“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和孟浩然

“邊塞詩”繼承漢樂府的傳統,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高適以樂府歌行見長,風格蒼涼雄

健,岑參後期詩歌磊落奇駿。

三、中唐:再盛期。

大曆時期是一個低谷時期,但也是對盛唐詩歌的繼承,多沿襲他們的文風。

大曆十才子;

山水田園詩:劉長卿、韋應物;

邊塞詩:劉禹錫、李益;

奇崛派詩人:代表

韓愈、孟郊,又稱“韓孟詩派”

,孟郊獨創風格是古拙瘦硬用語奇險;

“山水詩人”

:柳宗元、劉禹錫。劉禹錫詩歌風格:

“沉著穩練,風調自然,格律精切”

;古文運動:

領導者:

韓愈、柳宗元。

是一場以復古為旗幟的文學革新運動,

它的重點在於對文體的改革,

同時也兼及文風、文學語言的改革。

特點:1.

古文運動與儒學復古緊密結合,具有政治革新意義;

2.文體改革與進步的文學觀點

緊密結合。

四、晚唐:夕陽期。

感情情緒十分濃厚。

杜牧、李商隱是晚唐的代表作家。

有的刻苦沉吟,追求“清新奇僻”

,代表賈島、姚合;有的著力豔麗,寫閨中女兒之情思,

如溫庭筠、韓偓;有的淡薄詩風,如司徒空、陸龜蒙;有的諷喻時事,表達動離之感,如皮

日休、羅隱。

在散文上出現小品文創作,繼承韓柳的古文傳統,用尖銳的筆鋒,諷刺時事。

唐傳奇的誕生標誌著我國古典**的成熟。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比較唐代古文運動與北宋詩文革新在散文方面的異同 **等答案 特急 。。。。 高分!

5樓:匿名使用者

同:都是文學革新運動。

異:古文運動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是適應政治鬥爭需要而起的。

參考:北宋詩文革新:中國北宋繼唐代古文運動而起的文學革新運動。

主要反對以西昆體為代表的浮靡文風,主張對詩、文進行革新。北宋初年,面對土地兼併加劇,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暴露,政治鬥爭日趨尖銳,一些開明的中下層士大夫文人主張革除社會弊病,要求文學反映現實,而當時風靡文壇的西昆體根本無法擔當這樣的歷史使命。於是推崇韓愈、白居易,反西昆成為政治改革派們在文學上的反映。

參考:唐宋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同時涉及文 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於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

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6樓:林翾翔

在唐代,散文的發展變化與詩歌的發展變化並不同步。當詩歌已經高度繁榮的時候,散文的文體文風改革才開始。文體文風的改革,自內容言,是明道載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當時的政治形勢有密切的關係;自形式言,是由駢體而散體,是散文自身發展的一種要求。

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論主張、有廣泛參與者並且有深遠影響的文學革新,今人習慣上把它稱為“古文運動”。

1、 政治改革與文體文風改革西魏的蘇綽和隋的李諤,都提出過文體復古的主張,但都未嘗產生實際的影響。文風的改革得到了發展。換言之,是經世致用的需要促成了文體文風改革高潮的到來。

,韓、柳二人不約而同地走向了以文明道、反對不切實際的文體文風的路途。他們將文體文風的改革作為其政治實踐的組成部分,賦予文以強烈的政治色彩和鮮明的現實品格,去其浮靡空洞而返歸質實真切,創作了大量包含政治激情、具有強烈針對性的感召力的古文傑作。

倡導古文的理論主張與雜文學觀念的復歸文體文風的改革高潮一方面固然緣於前述儒學思潮和政治改革的觸發,另一方面也與文章發展的內部規律密切相關。以駢文而論,它發端於先秦,形成於魏晉,至南北朝大盛,此後一直延續不衰。作為一種美文學,駢文十分重視對偶、聲律、用典和辭采,重視美感。

它的出現,突破了早期散文過於古樸簡單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發展,並且日益精緻,日益華美,從散文的藝術特質說,這無疑是一種進步。但是發展到後來,弊端也隨之而生。如對偶惟求其工,四六句型限制了內容的充分表達;用典惟求其繁,不少篇章暉澀難懂;一意追求華麗辭藻,內容空虛浮泛。

華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達思想、反映現實的障礙。

韓、柳散文的藝術成就散體文的創作高峰是在中唐時期,但這個高峰是建立在此前散體文不斷髮展的基礎之上的。這說明在經過緩慢的發展之後,散體文已被普遍接受。不過,除少數作者之外,這時的散體文似乎還不具備與駢文一爭高下的實力,主要原因在於缺乏藝術上的獨創性,大都是對先秦兩漢文體文風的模仿,語言和表現方法顯得陳舊,生氣不足而因襲有餘。

7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古文運動是韓愈和柳宗元!

北宋時的三蘇,王安石歐陽修

8樓:匿名使用者

試論上世紀二十年象徵詩派和三十年代現代詩派的關聯與不同(現代文學500)

唐代文學的文體成就

9樓:匿名使用者

唐文學的繁榮,表現在詩、文、**、詞的全面發展上。詩的發展最早,在唐文學中也佔有最為重要的地位。當詩發展到它的高峰時,散文開始了它的文體文風改革。

就文體文風改革的規模和影響說,前此還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它相比。**也開始走向繁榮。而當散文、**、詩相繼進入低潮時,詩的另一種體式──詞,又登上文壇 煥發光彩。

終有唐一代,幾乎找不到一個文學沉寂的時期。

唐文學的繁榮,還表現在作者眾多而大師輩出上。《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全唐詩》收作者二千二百餘人,據不完全統計,唐人**今天可以找到的還有二百二三十種。唐代出現的傑出詩人數量之多,為我國詩歌史上所僅見。

唐詩的發展

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是詩,它可以說是一代文學的標誌。唐詩的發展存在著不同的段落。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詩繁榮到來的準備階段。

就表現領域說,逐漸從宮廷臺閣走向關山與塞漠,作者也從宮廷官吏擴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調說,北朝文學的清剛勁健之氣與南朝文學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風骨又開朗明麗的境界;就詩的形式說,在永明體的基礎上,唐人做創造了一種既有程式約束又留有廣闊創造空間的新體詩─ ─律詩。到了開元十五年前後,無論是情思格調、意境興象,還是聲律形式,都已經為唐詩繁榮的到來準備了充分的條件。繼之而來的便是開元、天寶盛世唐詩的全面繁榮。

這個時期,出現了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還有王晶齡、李頎、崔顥、王之渙等一大批名家。當然最重要的是偉大詩人李白與杜甫。此期唐詩骨氣端翔,興象玲瓏,無工可見,無跡可求,而含蘊深厚,韻味無窮。

天寶後期,社會矛盾激化,部分詩人開始寫生民疾苦。天寶十四載(755)冬,發生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成了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分水嶺,這一社會大變動,也引起了文學的變化。

詩歌中開元、天寶盛世繁榮期那種興象玲瓏、骨氣端翔的境界意味已逐漸淡化,理想色彩、浪漫情調也逐漸消退。從偉大詩人杜甫開始,從題材到寫法,都不同於盛唐詩了。這可以說是唐詩發展中的一種轉變。

此後大曆詩人出來,因社會的衰敗而心緒彷徨,詩中出現了寂寞情思,夕陽秋風,氣骨頓衰。待到貞元元和年間,士人渴望中興,與政治改革同時,詩壇上也出現了革新的風氣。詩歌創作出現了又一個高潮。

韓愈、孟郊、李賀等人,怪怪奇奇,甚至以醜為美,形成韓、孟詩派。白居易、元稹,還有張籍、王建,則從樂府民歌吸取養料,把詩寫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詩派。這些中唐詩人在盛唐那樣高的水平上,以革新精神和創新勇氣,又開拓出一片詩歌的新天地。

長慶以後,中興成夢,士人生活心態內斂,感情也趨向細膩。詩歌創作題材多狹窄,寫法多苦吟。杜牧、李商隱突起,聚顯光芒。

特別是李商隱,以其善感靈心、細膩豐富的感情,用象徵、暗示、非邏輯結構的手法,表現朦朧情思與朦朧境界,把詩歌表現心靈深層世界的能力推向了無與倫比的高峰,創造了唐詩最後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