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還是「進口 加工 出口」經濟

時間 2021-08-31 12:44:56

1樓:台灣喜越報關

台灣在不同的年代階段因國濟經濟環境變動有不同的經濟戰略,過往是出口導向經濟現在也不是你所謂的"進口-加工-出口"的經濟導向,來料加工的經濟導向屬於勞力密集產業!! 目前的中國大陸經濟屬性就屬這類的典型。下列是針對台灣不同時期台灣個別階段的經濟發展導向所作的分析說明;

1. 五○年代 : 面向內銷的工業化進展階段

―在經濟建設計畫的引導下,工業建設

―以勞力密集型之輕工業為主的第一次進口替代時期

―發展以最終消費品為主的面向內銷型工業

―採取關稅、**匯兌政策與措施以抑制進口

2. 六○年代 : 向出口型工業化轉換階段

―大力發展面向出口型工業

―實施投資租稅優惠與獎勵出口措

3. 七○年代 : 第二次進口替代工業發展階段

―推動十大建設,扶持、擴大重化工業的發展

―在台灣島內重化工業的發展下,推動重化工業之中間財的進口替代

4. 八○年代〜 : 追求工業公升級階段

―選定機械、電機、資訊等具有技術密集度高與附加價值高之特點的產業為策略性發展部門

―提供低利貸款、租稅減免以及解除投資限制與障礙,以利產業之公升級

5. 九○年代〜 : 經濟自由化階、產業國際化階段

—金融自由化 : 開放民間設立銀行 (1990/91年共有16家新商業銀行成立),打破公營銀行獨霸金融市場的局面

— 開放新設信用合作社,並得以改制為商業銀行 (1994);外國銀行來台設立分行或辦事處的限制也解除

—開放設立票券金融公司 (1994); 同時開放民間設立保險公司

—公營事業的陸續民營化

—電信自由化 : 開放民間電信公司的成立

以上供您參考之!! 台灣喜越運通公司祝福您!!

2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是出口導向 現在應該是後面一種了吧

台灣的經濟屬於出口導向型經濟麼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啊。屬於進口——加工——出口型。

台灣經濟與科技

一、經濟概況

2023年以來,

台灣經濟發展大致經歷四個時期:

(一)經濟恢復時期(1949-2023年)。當時台灣人口劇增,物價飛漲,工農業生產幾乎停頓,而軍事性開支卻佔財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眾生活困難,經濟瀕臨崩潰。為此,台灣當局採取了一系列旨在穩定社會和恢復經濟的政策與措施,土地改革、改革幣制、外匯**管制,優先發展電力、肥料及紡織工業等。

50年代台灣農業發展迅速,增長率年均達各4.7%。此外,從2023年下半年起,美國開始對台灣實行經濟援助,注人大量資金幫助台灣恢復經濟。

到2023年,台灣經濟基本恢復到二戰前的最高水平。

(二)以農養工發展時期(1952-196o年)。當時台灣經濟基本上以農業為主,勞動力過剩,對外**和國際收支均逆差嚴重,外匯極度短缺,民眾因收入低而無力消費進口工業品。台灣當局以穩定中求發展為指導思想,確定了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方針。

土地改革促進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在總出口中的比重非常高,2023年高達 71.5%,成為創匯主力。台灣當局又通過肥料換穀、強制收購等不等價交換方式,獲取利潤,把它轉移到工業部門。

在工業方面,重心放在資金需求量不大、技術要求不高、建廠周期短的民生工業上,以島內生產替代進口,以適應島內的消費水準,並節省外匯開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減輕就業壓力。形成了糖、茶、菠蘿及香茅油等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及水泥、玻璃、木製品、造紙、化肥、紡織、食油、麵粉、塑膠原料及製品、人造纖維、自行車、縫紉機和家用電器等進口替代工業。

(三)出口導向經濟發展時期(1960-1986中)。由於台灣市場狹小,當時進口替代工業的產品市場已趨飽和,若繼續發展將導致經濟後勁乏力。台灣抓住當時國際分工變化的機遇,利用低廉工資的國際比較利益,大力發展加工出口工業帶動經濟發展,並陸續修正或制定旨在促進出口的政策與措施,如進行外匯**的改革、實施「獎勵投資條例」、鼓勵民間儲蓄、對外銷廠商實行稅收和融資的優惠、設立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倉庫等。

這個時期外資對台灣工業化和出口擴張起了重要作用,民間企業從進口替代轉向出口產業,成為經濟成長的主力。台灣企業從日本進口生產資料,向美國出口工業品,形成了生產上依賴日本、市場上依賴美國的三角**關係。台灣工業得到了高速發展。

從1963-2023年,工業年均增長率高達18.3%,其中製造業的年均增長率達20.1%,工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由196o年的26.

9%提高到2023年的43.8%;出口**額中工業製品的比重由l960年的32.3%增至l973年的84.

6%。至此,台灣工業建立起了乙個以出口加工區為依託,以輕紡、家電等加工工業為核心的產業支柱,由此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四)經濟轉型時期(l986年至今)。自8o年代以來,由於台灣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公升值,工資也大幅**,勞動力短缺,勞動密集型加工出口工業逐漸喪失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導致民間投資意願低落,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為此,台灣當局於1986中提出了實行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的經濟轉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場經濟機制,並以產業公升級和拓展美國以外的外貿市場作為重大調整內容,確定以通訊、資訊、消費電子、半導體、精密器械與自動化、航天、高階材料、特用化學及製藥、醫療保健及汙染防治等十大新興產業為支柱產業。

經過近10年的經濟轉型,台灣經濟在自由化、國際化方面取得一定進展,產業公升級也初現成效,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佔製造業的比重目前已達61.5%,其中資訊產業發展尤為突出,其產值已名列世界前茅。台灣對外出口市場的重心也逐漸從歐美轉向亞洲,對美國出口比重已由2023年的48.

8%下降到1995中的23.7%,對亞洲的出口比重則由2023年的32.8%上公升到2023年的52.

6%。出口產品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子、資訊、機械、電機和運輸工具產品已佔總出口的50%以上。對外投資大幅度增長,開始成為淨資本輸出地區,累計至1995中,對外投資約300億美元。

在這一時期,台灣與祖國大陸及香港的經濟聯絡也日趨密切。

台灣經濟發展較快的原因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點:

(一)得益於大量的美國經濟援助以及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美國從自身戰略利益出發,從2023年至2023年給台灣的經濟援助共計l5億美元。15年間,「美援平均約佔台灣投資毛額的34%,從而彌補了台灣商品及勞務人超的91%」。

美國對台灣的經濟援助不僅限於資金或物資,還包括軍事援助、低利貸款、直接投資、技術轉讓和人才支援等。美援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台灣學者認為,如果沒有美援,「台灣經濟至少要比現在落後20-3o年」。

此外,戰後西方國家在60-7o年代的經濟繁榮,給台灣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二)從祖國大陸帶去的財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國民黨統治集團敗退台灣時,從上海運送** 80萬兩以及大量銀元、美鈔到台灣,由孔、宋家族將20億美金轉移至美國花旗、大眾等銀行,並帶去了大批各類財經人才。這些資金和人才對台灣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國民黨統治集團還將大量的機器裝置運到台灣。

(三)台灣民眾為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台灣民眾勤奮節儉、吃苦耐勞,對台灣在提高儲蓄率以集聚資本,以及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農民在工業化過程中作出了犧性,中小企業者成為出口**的主角。

(四)台灣當局制定了穩定中求發展等經濟政策。如在發展策略上先發展農業及勞動密集型工業,再發展資本與技術密集工業;先發展進口替代工業,然後發展出口導向工業,較好地結合了台灣的實際情況,並有效地利用了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契機。

(五)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對台灣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近十多年來,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已具一定規模,互補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國大陸已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腹地。台灣每年從兩岸**中獲得鉅額順差,保證了其**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島的投資能力。

大批台灣勞動密集型企業投資大陸,緩解了其在本島發展的困難,並且有利於台灣產業的轉型與公升級,特別是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的成長。祖國大陸在台灣出口份額中的比重上公升,減輕了台灣外貿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對台灣經濟的穩定也有重要作用。

台灣經濟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高,但內需市場狹小,自然資源較少,科技基礎薄弱,井受此制約,形成了「淺碟子經濟」的特點。這一特點主要表現在對海外市場和技術的依賴程度較高。2023年,台灣經濟發展對對外**依存度高達95.

6%,其中對出口**依存度也達47.89%;2023年的依存度雖有所下降,但仍高達81.65%,其中對出口**依存度還有42.

36%。近幾年來雖然台灣產業公升級取得一定成效,但關鍵技術仍然對外依賴性較高,如積體電路晶元產量已躍居世界前列,但其電路設計這一關鍵技術仍主要依靠發達國家。所以,台灣產業公升級雖有進展,但整體工業技術並無突破性發展,工業技術自主開發能力不強的基本格局仍未改變。

台灣經濟對外依賴程度較高,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和制約較大。近幾年台灣經濟能維持適度增長,新市場開拓、**創造效果大於技術創造效果。

長期以來,台灣財政狀況不佳,稅基萎縮,賦稅收入年增長率從2023年19.7%一路下滑到2023年的-6.7%。

同時,各級公庫和「國庫」支出增長很快,在支出結構中,軍備開支佔了財政預算的很大比重,如2023年的財政預算中,「國防支出」(未含外購軍備的特期預算)佔了22.1%;若再把行政開支計入,整個財政開支中非生產性開支的比重很大。財政狀況持續惡化,至2023年,台當局總負債已接近4兆新台幣,債務餘額佔gdp比重超過30%。

台灣經濟發展還受島內政爭激烈和****不穩定因素的影響。近幾年來,台灣政黨之爭異常激烈和頻繁,大大影響了有關政策與法規的制定和執行,也成為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黑金政治」猖獗,使許多重大專案的工程進度和質量受到負面影響。同時,由於台灣當局推行**政策,造成****的不穩定,影響了台灣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在台灣的投資意願。

綜上所述,台灣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均是政治、經濟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雖然台灣當局採取了某些相應措施,其中某些措施不乏助益,但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科技概況

台灣科技發展與其經濟發展是緊密相關的,戰後以來大體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奠基期(l959-2023年)。50年代,台灣當局以穩定經濟作為主要目標,無力顧及科技的發展。直到2023年,台灣當局才頒布「長期發展科技計畫綱領」,主要目標在於充實科技發展的基礎。

同年,成立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簡稱「長科會」),負責規劃和推動長期科學研究。在這一時期,科技研究發展方向以基礎科學為主,同時通過各種補助措施,培養研究人才。

第二階段是初步發展期(1969-2023年)。60年代末到 70年代,台灣工業的發展重點由輕工業轉向重化工業,提高了對產業技術的要求。為此,2023年台灣當局頒布「十二年科學發展計畫」,在擴大研究基礎、改進科學教育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應用科學的研究,先後成立了工業技術研究院和「行政院」「應用技術研究發展小組」,並注重促進企業投資科技研究工作。

第三階段是全面推動科技發展期(2023年至今)。隨著80年代中期以後台灣經濟進入轉型期,科技水平較低已成為推動產業公升級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台灣當局開始加大科技經費和人員的投入,制訂一系列相應計畫和發展政略,以實現將台灣建成「科技島」的長期目標。 2023年,台灣當局首次召開由產、官、學界參加的科學技術會議,次年頒布「科學技術發展方案」,作為現階段科技發展的最高指導方針。

此後,科技會議每四年召開一次,制定出新的發展政策與計畫。

80年代以來,台灣科技發展較快。從對科技發展的投入看,從2023年到2023年的10年間,科研經費增長了4.8倍,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由1.

14%提高到1.85%;研究人員數增長了2倍,每萬人口擁有的研究人員數由14.3人提到33.

4人。從科技研究發展成果看,本地專利專案2023年達到19410項,是2023年的3.3倍;台灣sci**發表篇數的國際排名,由2023年的第28位提高到2023年的第20位。

在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方面,2023年台灣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推動了資訊、半導體通訊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2023年高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值佔總出口的比重達到39.7%,較2023年提高了一倍多。目前,台灣資訊產業和半導體產業產值已分別躍居世界第三位和第四位,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加工生產基地,半導體積體電路生產技術已接近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從科技的發展特點看,由於台灣經濟規模較小、中小企業佔絕大多數,民間科技研究發展先天不足,因此台灣科技行政部門在科技發展過程中居於主導地位。科技經費的總投入中,80年代官方投入佔60%以上,民間佔不到4o%;9o年代民間投入相對增加,官方與民間仍各佔一半左右。目前,科技研究體系主要由科技行政部門以及公營企業所屬的研究機構、專門的財團法人研究礬構、各大學及民間企業所屬的研究機構組成。

從科技研究的分工看,基礎研究主要由「**研究院」及各高等院校承擔,應用科技研究主要由工業技術研究院及各科技行政部門所屬的研究機構承擔,軍事科技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市場化則由企業承擔。

儘管8o年代以來台灣科技發展取得較快進步,但受限於經濟規模、企業結構及人才等因素,在總體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甚至也落後於同等經濟發展水平的南韓。如台灣科技經費總投入僅為南韓的一半。總體研究發展水平的落後,使目前台灣高新技術產業在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等方面都嚴重依賴日本和美國;多半台灣廠商的生產技術仍然依靠引進。

資訊、半導體等產業雖然發展較快,但由於缺乏自己的關鍵技術,大多只能採取受委託加工製造方式,利潤大多由掌握關鍵技術與零部件的外國廠商抽走。

臺灣的經濟屬於出口導向型經濟麼

不是啊。屬於進口 加工 出口型。臺灣經濟與科技 一 經濟概況 1949年以來,臺灣經濟發展大致經歷四個時期 一 經濟恢復時期 1949 1952年 當時臺灣人口劇增,物價飛漲,工農業生產幾乎停頓,而軍事性開支卻佔財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眾生活困難,經濟瀕臨崩潰。為此,臺灣當局採取了一系列旨在穩定社會和...

瀋陽北站是南出口,北出口。南出口的位置是叫南廣場嗎??那北出口是什麼地方瀋陽站有幾個出

清歡 瀋陽北站候車室南邊 鐵路南 的出口叫南出口,南出口有兩個,俗稱南1出口和南2出口。從南出口出來就到北站南廣場 瀋陽北站候車室北邊 鐵路北 的出口叫北出口。從北出口出來就到北站北廣場。瀋陽站面朝東,同樣瀋陽站東出口出來到瀋陽站東廣場,瀋陽站西出口出來到瀋陽站西廣場。你一定要確認去 否則走錯出口會...

台灣上銀導軌是台灣品牌,台灣品牌除了銀泰 上銀 還有別的品牌嗎

宜靖 1 csk直線導軌 台灣csk 導軌作為一種後來居上的直線導軌廠家,台灣csk直線導軌是台灣產品中價效比最高的直線導軌,定位精度高,重現性佳符合國際標準,安裝容易csk直線導軌平滑的滾動運動方式,摩擦係數特別小,即使在微量進給時也不會有空轉打滑的現象,實現奈米 m級定位精度。csk直線導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