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應韜光養晦的例子

時間 2021-06-03 02:00:17

1樓:

1、掩人耳目的楚莊王

楚莊王即位時十分年輕,不明世事,朝中諸事尚不明白,也不知如何處置,況且人心複雜,尤其是若敖氏專權,他不明所以,更不敢輕舉妄動。無奈之中,想出了這麼一個自汙以掩人耳目的方法,靜觀其變。

在這三年中,他默默地考察了群臣的忠奸賢愚,也測試了人心。他頒佈勸諫者死的命令,也是為 了鑑別哪些是甘冒殺身之險而正直敢言的耿介之士,哪些是隻會阿諛奉承、只圖升官發財的小人。

如今,三年過去,他年齡已長,經歷已豐,才幹已成,人心已明,他也就露出廬山真面目了。第二天,他召集百官,任命了蘇從、伍參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大臣,公佈了一系列的法令,還採取了削弱若敖氏的措施,並殺了一批罪大 惡極的犯人以安定人心。

2、臥薪嚐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鍊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

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薪(柴草),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嚐嚐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為鼓勵民眾,和王后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使越國強大起來,並最終找準時機,滅掉了吳國。

3、墨池

有一天,在父親的枕頭裡發現一本名叫《筆談》的書,裡面講的都是有關寫字的方法,他高興得如獲至寶,偷偷地閱讀起來。

正當讀得起勁的時候,父親來了,問道:“為什麼偷我枕中祕書?”羲之笑而不答。

母親想給他打圓場,從旁插了一句:“你是在揣摩用筆的方法嗎?”父親認為他年紀太小,未必能夠讀懂,就把書收了回去,對他說:

“等你長大了再教你讀。”

王羲之不高興地說:“如果等高興地說:“如果等我長大了才講究筆法,那我這幾年的時光不就白白浪費了嗎?

還是讓我現在就學吧,免得不懂方法瞎摸索。”父親聽他說得有理,就把書給了他。

於是,王羲之按照書中所講方法天天苦練起來,不久,他的書法有了顯著進步。

但是,王羲之並不滿足已有的進步。有一次,他看見東漢書法家張芝的書跡,愛不釋手,自嘆不如。張芝的草書寫得好,人們稱他為“草聖”。

王羲之不僅愛慕他的字,更欽佩他“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苦練書法的頑強精神。在給朋友的一封信裡,王羲之寫道:“張芝就著池塘的水練書法,連池水都變黑了,如果人們也下這麼深的工夫去練習,未必會趕不上張芝。

”從此,王羲之每天揮筆疾書,寫完字後就到家門口的水池去涮筆。久而久之,池水都染黑了,人們把這個水池稱作“墨池”。

4、沉默不語的李忱

少時候,李忱話不多,宮裡的人都認為他不是一個“聰明”的人。李忱目睹殘酷的政治鬥爭,長大之後更加寡言。他歷經兩朝,兩位皇帝都喜歡故意在宴會上逼他說話,看他笑話。

李忱一登基,就像變了一個人。說話思路清晰,做事乾脆利落。又一次,李忱賞賜給馬元贄一根“通天犀帶”,沒想到馬元贄轉手把他送給了宰相馬值。

過了幾天,李忱認出那根寶帶。第二天,李忱就把馬值免了,意在避免宦官和朝廷大臣交往過密。馬元贄是扶持李忱登基的“功臣”,但是李忱並沒有成為其傀儡,表面上無比榮耀,實際上權力不大。

5、李東陽的隱忍

明武宗當政,大太監劉瑾隻手遮天,很多大臣覺得玩不過,就多次提出退休。皇帝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唯獨不同意李東陽。李東陽很擔心,但是皇帝反而任命他為內閣首輔。

李東陽不得已,祭出“韜光養晦”這招,說了不少違心話,做了不少違心事。很多人認為他投靠了劉瑾。

其實李東陽也是暗中使力的,他曾經救了不少劉瑾的政敵,例如戶部尚書韓文、劉健、謝遷;御史姚祥、主事張偉、三邊總制、右都御史楊一清、御史方奎等等等等。

機會終於來了。公元2023年,另一場“靖難之變”開始了,安化王朱寘鐇打著反對劉瑾的旗號造反,劉瑾急忙找李東陽商量。李東陽給劉瑾挖了個坑,起用楊一清和張永平叛。劉瑾同意了。

李東陽私下帶信給楊一清,要他說服張永一起誅殺劉瑾,並說朝廷也有很多人支援,大事必成。張永借回朝之際說服了皇帝。同時李東陽及時配合,動員很多**同時上書**劉瑾,共19條罪名。

皇帝下令抄家,果然鐵證如山。於是劉瑾被凌遲處死。

在李東陽受盡委屈、千夫所指多年之後,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除掉了劉瑾。在清算劉瑾遺毒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認為他是劉瑾的同黨。

2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很大。劉備雖貴為皇叔,卻勢單力薄,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光養晦之計。

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說,剛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往一件往事,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佈,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理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於是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

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在地上。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地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

劉備說,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懷疑劉備了。

古今對韜光養晦這麼學問最有研究的,當首推劉備。他在曹操面前不誇張、顯耀、自大、不把自己算進“英雄”之列,這讓曹操很放心。他的種菜,他的數英雄,收斂和掩飾了自己的真實行為,讓曹操對其不加防範,從而才有了以後的東山再起,三分天下。

但在現實生活中,還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自恃頗高的人,他們銳氣旺盛,鋒芒畢露,處事則不留餘地,待人則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與聰慧,就十二分地表現出來。他們往往有著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熱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這種人卻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屢遭波折。

事實上,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中,刻意炫耀才能,不僅會招來別人的妒忌,並且會被認為是輕浮。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當時機不成熟時,往往會採取韜光養晦的謀略。韜晦是為人處世的一種策略,也是做人處事的一門學問。

3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的例子曹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