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和鄭觀應有哪些交往

時間 2021-05-10 16:40:03

1樓:匿名使用者

別誤人子弟可以麼?他問的是張謇不是張騫。張謇是二十實際初實業救國的思想和教育家。

鄭觀應也是洋務運動後期思想教育家。 兩人都主張救國,思想上大為一致,交情說不準。那個年代他倆認識不認識你去問百歲老人。

2樓:墨雲武

張騫是西漢人,鄭觀應是清末人,兩人無交往

3樓:匿名使用者

鄭觀應提出:“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原夫歐洲各國,以通商為大徑,以製造為本務。

……若有商而無工,徒棄已利以資彼用而已。即今力圖設計,切勿薄視商工。……張謇在《代鄂督陳立國自強疏》中指出: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務立國,此皮毛之論也,不知外洋富民強國之本實在於工。講格致(清末對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的統稱),用機器,精製造……此則養民之大經,富國之妙數,禦侮自在其中。”

鄭觀應主張“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商務者,國家之元氣也”“初則學商戰於外人,繼則與外人商戰。”張謇認為“富民強國之本實在於工”“實業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鐵,而棉尤宜先。

”“國人不知進出口貨價相抵,……較賠款甚,若不能設法,即不亡國,也要窮死。”

鄭觀應以商立國;張謇以工立國,重視實業。但都主張抵制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

(17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

4樓:手機使用者

(1)經濟思想:前者主張重農抑商,後者主張工商皆本(2分)。

社會根源:戰國時期封建社會形成;明清之際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4分)

(2)異:鄭觀應主張以商立國;張謇主張以工立國,重點發展棉、鐵工業(2分)。

同:都主張抵制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2分)

(3)變化:由**保護主義政策發展為**自由主義政策。(2分)

原因:工業革命基本完成;工業資產階級分享國家政權;工人群眾的支援。(3分)

(4)必須根據時代的發展和具體的國情制定本國的經濟政策。(2分)

試題分析:(1)戰國時期封建制度確立,為保護農業生產,商鞅把農業稱為“本業”,工商業稱為“末業”,主張重農抑商;明清之際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黃宗羲認為“夫工固聖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願出於途者,蓋皆本也”,主張工商皆本。

(2)分析材料,鄭觀應認為“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初則學商戰於外人,繼則與外人商戰。”主張以商立國;張謇認為“富民強國之本實在於工”“實業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鐵,而棉尤宜先。

”主張以工立國,重點發展棉、鐵。兩人都主張創辦實業以抵制外國的經濟侵略。

(3)材料三英國頒佈《航海條例》,規定進出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運輸,實行**保護主義;材料四英國“廢除《穀物法》,……取消了大約200種商品的進口稅。”實行自由**政策。第二小問可以從英國完成工業革命、人民群眾的鬥爭等方面分析原因。

(4)該問屬於開放型的問題,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經濟政策的制定需依據國情、與時俱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