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學的知識,中醫學基礎知識有那些

時間 2021-06-12 20:15:17

1樓:匿名使用者

祖國醫學認為瘀血是血液離開血脈而停留於體內,沒有能夠及時消散的“死血”,亦指血液執行不暢而阻滯於經脈及臟腑中的“鬱血”,還包括諸如高血脂等引起的“汙穢之血”。總的來說是一個證型---“瘀證”.中醫所指的瘀的範圍很廣,包括或淤積不行的,或汙穢不潔的,或離經的血液,以及久病影響到脈絡時所出現的病變.

簡易的方藥:   山楂、桃仁、紅花當歸、田

七、川芎、益母草   適當養陰補血:阿膠、當歸、枸杞子、何首烏。用田七煲瘦豬肉雞肉吃,一個雞大腿,放入兩粒紅棗,放一點點田七,燉,一週吃一兩次。

按摩和熱敷都對區域性外淤血有很好的幫助,可以堅持一些時間,最好再口服一些活血化瘀的藥,比如三七片等.

2樓:匿名使用者

瘀血瘀血,是指全身血脈執行不暢或區域性血液停滯,或體記憶體在離經之血未能消散等病理狀況。一般是由氣虛、氣滯、血寒、外傷等原因所致。

蓋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虛則血行無力,無力則血易停滯,從而產生瘀血;氣滯則血凝,凝則成瘀;血寒則氣澀,血液乃不暢,不暢則血易凝滯成瘀;外傷則血溢於經,離經之血停聚而成瘀。

瘀血形成後,既會影響血液的執行,又能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引起各種病證。如瘀阻心絡,會出現胸悶、心痛、口脣青紫、脈多結代;瘀阻肺絡,可見胸痛、咳 血;瘀阻於肝,則見脅痛、痞塊症瘕;瘀阻於胃,可見嘔血,胃脘作痛,大便漆黑;瘀阻胞宮,可致小腹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甚至崩漏;瘀在肢體,區域性 可見腫痛或青紫,甚則活動不利。

儘管瘀血為病繁多,但臨床表現多有共同特點:疼痛多如刺如割,且痛處不移而拒按;出血多紫暗而不鮮,或挾帶血塊;區域性表現,可見青紫或瘀斑、瘀點、久之可觸及腫塊,按之不移。**淤血主要是活血祛淤,要根據具體情況用藥。

3樓:匿名使用者

瘀血是脈道不暢、血質汙濁、血流緩澀以及血液瘀積等概念的總稱。各種致**素均可導致瘀血的形成,而瘀血停滯於體內又可引起各種不同病證,作為繼發性致**素。為肝膽病最常見的**之一。

由於瘀血具有汙穢、滯澀不暢、停蓄瘀積等病理特徵,故其為病常表現為易阻氣機、瘀塞脈道、蓄積成塊、內攻心神等特點。氣機不暢本為血液發生瘀滯的主要原因,而瘀血一旦形成亦可導致氣機鬱滯,故臨床上每可見氣滯血瘀或血瘀氣滯之證。若血瘀氣滯,經絡不通,不通則痛,其疼痛性質多為錐刺樣、針扎樣、刀割樣或絞痛樣,如肝病中所表現的肝區刺痛、膽絞痛、血色病的腹部劇痛等。

若瘀血阻滯氣機,陽氣鬱遏不得伸,日久則化而為熱,臨床除見瘀象外,可並見午後低熱、手足心熱等,如肝癌所見之低熱則主要因瘀血而致。

瘀血瘀阻脈道的致病特點,一方面表現為脈道受阻,血不循經而致出血之症,如肝硬變食管靜脈曲張破裂之消化道出血;另一方面則表現為血液於脈管中,不能以正常迅速執行而瘀滯,如肝硬變之肝掌、痴蛛痣以及毛細血管擴張等。此外,如門靜脈血栓形成、肝動脈閉塞等肝膽血管性疾病,均與瘀血瘀阻脈道的致病特點相吻合。

瘀血停滯體內,既可表現為全身性的血質汙濁,如體內鐵存積過多的血色病,症見**乾燥或肌膚甲錯,色如青銅或黯黑等,則為全身血液汙穢渾濁所致,常與稟賦陰盛或感染寒熱邪毒有關;亦可表現為瘀血停蓄凝結於一處而形成症積,如門脈高壓、血液迴流受阻之肝脾腫大,即為血液瘀積肝脾所致。在肝膽病中各種原因所致之肝硬變以及肝膽腫瘤、肝癌、肝動脈瘤等,亦多因瘀血停積凝結於肝膽所致。

血液由心所主,是心神活動的物質基礎,故血液既病,勢必內攻心神。若瘀血阻於心或心之包絡,則症見心悸怔忡,心痛胸悶等,如血色病之心律失常、室顫、心絞痛等。若瘀血內擾神明,臨床可見各種神志失常之症,如肝豆狀核變性之抑鬱、妄想,血色病的譫妄、神昏等,均系瘀血致心神失常較典型的例證。

此外,瘀血還可引起黃疸、肢體麻木等病證。 **——剛有淤血的2天內用冰袋敷(止血,避免淤血範圍擴大)

2天后用熱水敷(促進淤血消散吸收)

淤血多是在外力作用下,使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因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外滲致皮下。所以我們在完整的**上可以看到**一片淤青。

此時外滲致皮下的血液已屬異物,又因皮下神經豐富。所以疼痛感明顯。

發生淤血24小時後,可以用溫水熱敷患處。以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促進淤血消散。一般皮下淤血機體會慢慢吸收,時間大約需要兩週左右。

4樓:匿名使用者

你搜一本書叫做《醫宗金鑑》你看看,引起淤血的原因很多,血熱血涼,氣血不足,外傷情志等等都可以引起淤血,具體要辯證論治,你網上搜一下就行啦!

中醫學基礎知識有那些

5樓:閭曉士之雙

中醫四大經典先不用急著讀,對於有中醫基礎的來說是很輕鬆的,對於沒有任何基礎的人,最好先讀下中醫教材--《中醫基礎理論》,這可算作是《內經》的白話解釋,具有啟蒙作用,看後受益匪淺,然後再看四大經典就容易的多了。

中醫基礎理論包括什麼?

6樓:中醫學習

對中醫理論體系形成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想主要有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

氣一元論討論的是氣是構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於氣。氣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質世界的諸般變化均源於氣的運動變化,即氣化。

氣一元論 滲透到中醫學中以說明精氣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通暢才能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精氣與神密切相關等等。

陰陽五行學說主要討論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內容,陰陽學說認為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兩個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方。陰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相互間有著交感、制約、互根、消長、轉化等關係;五行學說則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其基本屬性分為五類:

即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間存在著生克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則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用於疾病的診斷和疾病的防治。

7樓:雪落櫻紛飛

中醫基礎理論主要內容可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對中醫理論體系形成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想主要有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

氣一元論討論的是氣是構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於氣。氣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質世界的諸般變化均源於氣的運動變化,即氣化。

氣一元論 滲透到中醫學中以說明精氣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通暢才能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精氣與神密切相關等等。

陰陽五行學說主要討論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內容,陰陽學說認為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兩個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方。陰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相互間有著交感、制約、互根、消長、轉化等關係;五行學說則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其基本屬性分為五類:

即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間存在著生克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則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用於疾病的診斷和疾病的防治。

(二)中醫學關於正常生命現象的理論知識

主要有氣血津液、髒象、經絡、形體官竅等內容。

氣血津液主要闡述氣血津液這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基本物質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關係。

髒象則以五臟為中心闡述五臟、六腑、奇恆之腑、以及相關的形體、官竅、情志、液體的作用及其相互關係,也包括五臟系統與自然界的關係。

經絡主要闡述經絡的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十二正經概念、分佈、走向與交接規律、循經路線、流注次序以及與臟腑的關係;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功能;別絡、經別、經筋、皮部等內容。

形體官竅主要討論了皮、肉、筋、骨、脈;眼、鼻、耳、口、舌的功能及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三)中醫學關於疾病的理論知識

主要包括**、發病以及病機內容。

**討論了外感六淫和癘氣;內傷七情太過;病理產物性**如瘀血、水溼痰飲、結石;以及過勞、過逸、飲食失宜、外傷、用藥不當等病邪的性質、致病特點等內容。

發病學認為疾病的發生是由於陰陽失去平衡協調。發病的兩要素是正氣和邪氣。外界環境、體質和情志等是影響發病的重要因素。

發病途徑主要是外感和內傷。發病型別則包括新感即發、伏而後發、徐發、繼發、**等。

病機是闡述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主要有: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津液代謝失常和內生五邪等;還討論了疾病的傳變與轉歸。

(四)中醫養生和治病原則

養生即保養生命,包括強身,防病,延壽三項內容。其實施主要在於適應自然規律、重視精神調攝、加強體能鍛鍊、謹和寒熱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方面,並介紹了中醫養生常用的方法。

**原則主要討論**疾病的基本原則和一些具體的**方法:如早治防變、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調理氣血、調理臟腑以及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內容。

8樓:匿名使用者

有 陰陽五行 藏象 氣 血 津液 經絡 **與發病 病機

9樓:李春獻

陰陽--五行---藏象--**--經絡.

診斷是另一本了,不在同一本書中.

10樓:

中醫的診斷學不就是望聞問切麼,在四診裡面講啊

還有正常的人體觀啦,陰陽 五行學說啊,**病機啊,八綱辯證,臟腑辯證啊,經絡等等

11樓:匿名使用者

太多了,說不清,買本書去自學吧.

12樓:胥人萊野雲

哲學基礎,藏象,精氣血**,經絡,**

怎樣系統的學習中醫養生知識

13樓:南藤天

中醫養生是建立在中醫理論上的,如果你只是想做簡單瞭解,可以選擇市面上的一些中醫養生書籍,食療、生活作息等方面都有簡易版的,適合普通人群瞭解中醫。如果想深入研究的話得學好多課程···首先你得先學好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再學中醫診斷學和中藥學.,基礎打好後你就可以選擇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進行研讀,中醫養生精華都在裡邊了。

14樓:可愛夢網精靈

先看《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吧,網上可購買到各高校的教材,可以看看四大經典《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難經》和《神農本草經》, 可以購買有註釋的幫助理解

15樓:養生技術培訓

如果想學養生技術,最好能找一下專業的養生培訓機構,如果你想學養生保健知識的話,平時多看一下這方面的書籍和多瞭解養生知識的行了

16樓:天涯何處是故人

學中醫應該先學習生理學,解剖學,食品科學,藥理學這些基礎學科!之後有了知識基礎再專一學習中醫和養生的知識

中醫學考研的必要性是什麼?

17樓:小迪

作為中醫學專業大三年級,並且未來會繼續讀研究生的同學路過來回答一波。

我個人認為,中醫學專業很有必要考研究生。

首先,讀研是由我國目前的醫療大環境和醫學專業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在我國的醫療環境中,國家和各大醫院對醫護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醫院只招收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醫生,所以,若想要找個不錯的工作,讀研是必不可少的道路。醫學不同於其他專業,對很多專業而言,讀書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社會和工作經驗更為人所看重,而醫學則不然,紮實的基礎知識必不可少,尤其是對於中醫而言,“活到老,學到老”,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對病人和家屬更負責,也才能在面對病人時不至於亂了方寸。

其次,大學和研究生培養模式及側重點不同。在大學時,其實是更注重基礎醫學知識的學習,可以說是“廣撒網,不精專”,而在讀研究生時,已經選好了自己的特定的方向,比如**,皮科,心血管科等,甚至會在這個科室裡研究某一種特定的疾病,那樣在這個方向上就會極其精通,在面對病人時也就會更加遊刃有餘了,畢竟,在很多方面淺嘗輒止,永遠比不上在一個方面做到極致,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

所以,我覺得,只要時間和精力尚可,就最好去讀研,畢竟青春年少,正是學習知識,充實自己的最佳年華,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