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汙染有何桅,臭氧汙染有何危害?

時間 2021-06-13 02:39:17

1樓:匿名使用者

臭氧有強氧化性,所以一些消毒櫃也是使用臭氧的,臭氧的危害與濃度成正比關係,濃度為0.3mg/m3時,對眼、鼻、喉有刺激的感覺;濃度為30mg/m3時,出現頭疼及呼吸器官區域性麻痺等症,臭氧還會破壞人體的免疫機能,致使人的**起皺、出現黑斑,誘發淋巴細胞染色體病變,加速衰老,致使孕婦生畸形兒.

臭氧汙染有多厲害?

2樓:科普中國

臭氧幾乎能與任何生物組織反應,對呼吸道的破壞性很強。臭氧會刺激和損害鼻粘膜和呼吸道,這種刺激,輕則引發胸悶咳嗽、咽喉腫痛,重則引發哮喘,導致上呼吸道疾病惡化,還可能導致肺功能減弱、肺氣腫和肺組織損傷,而且這些損傷往往是不可修復的。因此,對患有氣喘病、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只要暴露在低濃度的臭氧中,都可能對他們產生明顯的危害。

臭氧也會刺激眼睛,使視覺敏感度和視力降低。它也會破壞**中的維生素e,讓**長皺紋、黑斑;當臭氧濃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時,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讓人頭痛、胸痛、思維能力下降。

臭氧會阻礙血液輸氧功能,造成組織缺氧;使甲狀腺功能受損、骨骼鈣化。美國斯克利普斯應用科學研究所的保羅·溫特沃斯教授曾經做過研究,發現臭氧會破壞人體的免疫機能,誘發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損害某些酶的活性和產生溶血反應。

對植物來說,臭氧也不是什麼受歡迎的好東西。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的生物學家曾在2023年發表了一篇**,提出臭氧會讓植物的葉綠素、類紅葉素和碳水化合物濃度降低,對光合作用產生影響,從而降低農作物的產量。

對於霧霾、沙塵之類的可視性汙染物質來說,大家可能比較敏感,而臭氧汙染知道的人並不多,相比之下,臭氧更像“無形殺手”。

其實除了京津冀地區,近期成都、濟南、鄭州等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臭氧汙染。

臭氧是什麼?

臭氧(o?)又稱為超氧,是氧氣(o?)的同素異形體;臭氧是地球大氣中一種微量氣體,它是由於大氣中氧分子受太陽輻射分解成氧原子後,氧原子又與周圍的氧分子結合而形成的,含有3個氧原子。

大氣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於大氣層的上部或平流層,離地面有10~50千米,這才是需要人類保護的大氣臭氧層。

還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對阻擋紫外線有一定作用;但是,一些專家發現地面附近大氣中的臭氧濃度有快速增高的趨勢,就令人感到不妙了。雖然臭氧在平流層起到了保護人類與環境的重要作用,但若其在對流層濃度增加,則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

因此,就有專家稱臭氧是“在天是佛,下地成魔”。

臭氧是怎麼產生的呢?

大部分臭氧由人為排放物導致

據介紹,其中有少量是從平流層的臭氧傳輸到近地面,但大部分是由人為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在高溫光照條件下二次轉化形成的。

太陽輻射強度是影響低層大氣光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近地面臭氧的生成與光照、氣溫密切相關,溫度越高、太陽輻射強度越大,臭氧濃度水平越高。所以,臭氧超標多發生在夏季。

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機動車、發電廠、燃煤鍋爐和水泥爐窯等等;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自機動車、石化工業排放和有機溶劑的揮發等等。所以,綠色出行可以直接減少汙染物排放、阻止二次轉化物形成,最終減少臭氧汙染。

與“張牙舞爪”的霧霾相比,臭氧要“低調”得多,悄悄地“隱藏”在萬里晴空中,卻成為近幾年夏天列入監控指標以來眾多城市的大氣環境汙染元凶。

“低調”臭氧比pm2.5更可怕

相對於發黑發臭的水汙染、發黃發黑且有刺鼻氣味的煙汙染,以及夾雜著細小顆粒的霧霾汙染等有形汙染,公眾乃至環保部門對無色無味的臭氧汙染一直“掉以輕心”。

臭氧天氣該如何防範?

至今,對於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類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保護臭氧層,人們已達成共識並做了許多工作。但是,對於臭氧層的負面作用,人們雖然已有認識,但至今除了進行大氣監測和空氣汙染預報外,還沒有真正切實可行的方法加以解決。

與pm2.5相比,臭氧汙染更具隱蔽性,即使是晴朗的藍天,特別是少雲、無風的天氣下,最容易出現臭氧汙染。

戴口罩對阻擋臭氧幾無用處,室內空氣淨化器同樣幾無建樹,有些淨化器本身還會產生臭氧,使用不當會造成二次汙染。因此,一旦臭氧濃度出現超標時,應儘可能減少外出,尤其是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更應避免戶外活動。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介紹,徹底解決臭氧問題還需要時間,目前來說也有規避方法。臭氧汙染具有明顯的時間規律特徵,超標時段集中於高溫強日晒的午後至傍晚;且臭氧不穩定易分解,室內臭氧水平通常低於室外。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臭氧實時濃度,減少或避免午後至傍晚時段的出行和戶外活動,進行有效自我防護。

所以,針對此類天氣,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外出,白天儘量待在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