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醉雨蕪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曾經的禁忌話題開始被人們輕鬆的談起,同性戀和性取向的問題便是其中之二。在西方宗教巨大的影響力下,人們一度以為同性戀者是魔鬼附身、被詛咒的人群,因此還出現過多次針對同性戀的復仇活動。
在進入這個話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性取向。性取向是指性吸引模式,也就是另外乙個人或事物對乙個人的性吸引力。大多數人是異性戀者,也就是對異性抱有性衝動,因為異性性取向是社會普遍承認的性吸引模式,所以我們很少使用異性戀這個詞。
反之,那些具有同性性取向,只會對同性產生性渴望的人則被視為異類,這些人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同性戀者。其實,除了這兩種性取向模式外,還有一部分人同時被同性和異性吸引,這些人就是雙性戀者。
乙個人的性取向不能僅從其性行為本身來判斷,還得看其性認同和性情感。比如,許多同性戀者迫於世俗的壓力終生隱瞞自己的同性性取向,並與異性結婚。但在他們心目中,真正引發其愛慕情感的是同性。
.教育的缺陷
一些宗教保守主義者認為,同性戀行為源於個體童年的不幸福。如果孩子小時候不能得到同性家長的愛,那麼他就有可能成為同性戀者。也就是說,兒子會帶著不完整的父愛進入成年階段,從而繼續尋找另外乙個成年男性來彌補自己的缺陷。
這種彌補所引發的行為就是同性**。
持此觀點的人認為,通過修復這種童年缺陷可以糾正同性戀行為。他們建議同性戀者跟同性戀愛但不發展性關係,這樣做既可以滿足他們對愛的需要,又可以逐漸轉變為異性戀。儘管,保守的**徒們總會用一些軼事證據支撐這種觀點,**專家則證實這種方法從來沒有成功過,甚至會引起**者極度失落的情緒,有時還可能導致輕生的念頭。
如果說由於缺少父愛而導致男同性戀的話,那麼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出生的美國男孩有同性戀傾向的機率會比其他幾代人更高,因為當時他們的父親都在戰場上打仗。但遺憾的是,我們沒能在文獻資料中找到相關證據。
另一些保守的**徒則認為,人們之所以成為同性戀者,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是被這樣教育的。於是這些**徒反對討論性取向的課程,以及同性戀人****的提案。然而,這種說法令人懷疑。
若真是如此,比起那些異性戀家庭成長的孩子,同性戀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成為同性戀者的機率應該更高,但實際上並沒有發現這種區別。
也有一些保守派認為,人們成為同性戀者是他們在青春期做出的自主選擇。但這種觀點本身就令人懷疑,畢竟沒有誰會在歧視、仇恨同性戀的社會中,自願選擇成為一名同性戀。
總的來說,宗教保守派對於同性戀的認識基於聖經,因此,他們認為同性戀是反自然、反常理、可以選擇、可以改變的行為。不過,這種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宗教自由主義者所摒棄。
2.基因、細菌和荷爾蒙的作用
目前,大多數人相信性取向是由基因和外界環境共同決定的。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具有同性取向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性取向是正常的、自然的、無法選擇的、不可改變的。有資料顯示,大約有10%的人攜帶著同性戀基因或基因序列,然而這其中只有大約55%的人會被未知的環境因素誘發而真正成為同性戀者。
如果同性戀基因沒有被觸發,那麼此個體將成為異性戀者。
然而事實是:雙胞胎兄弟的基因應該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把兩個人分別養在兩個不同的環境中,若其中有乙個是同性戀者,另乙個也應該是百分之百的同性戀者。但目前的研究發現,同性戀者的雙胞胎兄弟只有55%跟他們一樣成為同性戀。
這就可以說明,性取向並不是完全由基因決定。
而生物學家保羅•埃瓦爾德(paul ewald)和物理學家喬治•柯蘭(gregory cochran)則推測,同性戀性取向是細菌和病毒引起的。不過,這種影響是間接的。
2樓:人生啟示
性取向的不同,是由什麼決定的?很多人都誤會了
同性戀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3樓:天澤華錦
1、先天遺傳因素
只有極其少數的同性戀是遺傳基因因素引起的,即生理上的染色體的構成導致,是可以通過dna鑑定出來的。
2、後天因素社會、文化、心理因素
a、家庭環境
同性戀者的父母未能為其子女提供適當的性別角色榜樣, 因此其子女的性別自我認定就不完全。如:親密親切型母親不恰當地取代了父親的角色,反對男孩中常見的粗魯莽撞行為,而鼓勵更富於女性化的活動。
4樓:秦雪燃
女同性戀看各位男性,有如二哈,特別可笑
男同性戀看各位女性,有如母雞,特別聒噪
不要問,問就是超越世間一切存在的真愛效應。
5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每個人或多或少可能有同**的傾向。實際上,女性中的同性戀關係比男性要更為普遍。同性戀的本質**於自戀,也就是說社會上每乙個人均有雙性戀的潛在可能性。
這個分析在世界衛生組織同性戀研究會2023年的研究統計中得到證明:所有的同性戀者中,有87%的人有自戀的特點,根據此特點很容易的推測出,同性戀和自戀有直接關係。
一些人對同性戀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這包括生理學理論、心理學理論、學習理論、互動理論、社會學理論等。傳統觀點認為,純粹的男同性戀者表現出明顯的女性化氣質,純粹的女同性戀者則表現出較多的男性化特點。但是,所謂的性別氣質並不應該是僵化不變的。
例如,魏晉時期,男人長得像女人一樣才算美,因而美男輩出,如潘安、衛玠等。晉張翰曾作過一首《周小史》,如此讚美乙個美麗少年:「翩翩周生,婉孌幼童。
年十有五,如日在東。香膚柔澤,素質參紅。團輔圓頤,菡萏芙蓉。
爾形既淑,爾服亦鮮。輕車隨風,飛霧流煙。轉側綺靡,顧盼便妍。
和顏善笑,美口善言。」這就是時人理想中的男性形象。美男子都塗脂抹粉、搔首弄姿,身上散發著濃郁的香氣。
如果能再柔弱幾分,那就更妙了。晉朝人覺得男子如果慵軟無力,就能平添三分優美,「弱不勝衣」並非為女子所獨擅,它也是男子的美德。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同性戀者與性別轉換者的**物件皆為同性,但同性戀者沒有性別認同障礙,不存在變性的需求。另外,同性戀者中有異性裝扮的現象,然而其目的在於吸引同性或是表現其美,而不是獲得性快感,這就與異性裝扮癖區別開來。
6樓:聆聽天使的孤獨
關於同性戀的形成原因,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都做過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概括起來,目前關於同性戀成因的理論有以下五類:
第一類: 生理學理論。其中包括(1)胎兒期因素;(2)大腦因素;(3)荷爾蒙因素。
第二類:心理學理論。其中包括(1)弗洛伊德的理論;(2)貝伯(bieber)
的研究;(3)沃夫(wolff)的研究等。
第三類:學習理論。
第四類:互動理論。
第五類:社會學理論。其中包括標籤理論(labelingtheory),預言自我完成理論(self-fulfillingprophecy)等。(hyde,442-449)
將這些理論作進一步的概括,可以將關於同性戀成因的說法歸結為先天說與後天說兩在類。先天是指生理因素,如遺傳基因、激素水平、大腦結構的影響等等;
後天則指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 如童年環境、青春期經歷以及造成所謂"境遇性同性戀"的環境因素等等。
對於同性戀形成的原因究竟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至今沒有定論。根據2023年美國精神病學調查,在508位應答者中,28%的精神病學家認為同性戀是一種不受環境影響形成的精神不正常病症; 但是72%的精神病學家則認為,同性戀的產生是因為生理因素造成的,如遺傳、胎兒出世前荷爾蒙的發展,或者是前下丘腦間隙的核及大腦前連合構造差異等等不同的生理因素。(郭瑋,2023年)潘光旦先生在我國歷史典籍中擇取一些說法,分別作為同性戀形成先天說與後天說的證據。
關於先天形成說,他是以清代袁枚《隨園詩話》所載古代同性戀者春江公子詩為例的,詩云:"人各有性情,樹各有枝葉,與為無鹽夫,寧作子都妾。"關於後天形成說,則以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 裡的說法為例:
"凡女子淫佚,發乎情欲之自然,孌童則本是無心,皆幼而受紿,或勢劫利餌耳。"(藹理士,潘注,第324頁)
卡倫的《性行為與同性戀》一書在考察了遺傳學、生物學、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等諸方面的因素之後,得出如下結論:尚無充分理由說明遺傳是產生同性戀的原因。但是胎兒期的因素,能夠使乙個人發生性倒錯,進而形成同性戀傾向。
關於遺傳因素影響的最新研究證明, 同性戀男子同卵雙生兄弟的57%、異卵雙生兄弟的24%和一般兄弟的13%也同時是同性戀者;同性戀女子同卵雙生姐妹的50%、異卵雙生姐妹的16%和一般姐妹的13%也同時是同性戀者。因此,比較可靠的結論是,遺傳因素部分地影響了同性戀傾向的形成,即性取向的全部遺傳力對於男子來說大約是53%,對於婦子來說約為52%.
列維發現的同性戀與異性戀腦結構的區別究竟是導致同性戀的原因,還是同性戀行為的結果?但他的研究似乎已可以證明,性傾向具有生理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一切性質和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有生理基礎。
如果同性戀有如此多的定義(行為、身份、感覺,主動被動角色),而如果它部分地是由文化決定的,那麼它怎麼能夠又是生理決定的呢?列維又是如何確認解剖物件的性取向的?怎麼能確定他們是絕對同性戀者,雙以至戀者,還是異性戀者?
或許這個世界上存在著許多態別的同性戀,其中只有乙個分支受到生理因素的強烈影響;或許生理只是使個人有這樣或那樣的偏愛,文化與生理的作用同樣重要。在這兩種情況下,生理的影響都有基因為其基礎。(abramsonetal,93-99)
近年來,由於對同性戀成因的先天因素的研究有了不少進展,引發了如何評價此類最新發現的一些從功利角度出發的論爭。論爭雙方的主要爭論點是:一方認為如果能證明同性戀這種性取向是先天的,將大有利於同性戀者獲取社會的同情和認可; 正如西方同性戀權利團體的一位領導人所說的那樣:
"人們不應該反對同性戀權利, 因為我們是生來如此,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如果同性戀是遺傳的,你就不能把它怎麼樣。如果今後有更多的類似研究,同**就會被接受,而不再被視為病態。
"**引自郭瑋,2023年)
用不著先證明同性戀是先天的,然後才能承認他們的權利和地位,即使同性戀是後天習得的,或者乾脆就是一些人有意的選擇,全心全意了完全有權利這樣做。持後一種觀點的人還擔心,如果查明了產生同性戀傾向的被一些視同性戀傾向為異常、病態的人所利用,用來消滅或修改這些因素,以便達到最終消除同性戀的目的。 例如,一位同性戀活動分子說:
"同**不是什麼需要為之辯護解釋而是需要被接受的東西。在人們接受我們之前,世界上所有的科學證據都無助於改變人們對同**的恐懼。 另外,有人擔心,如果能夠清楚地鑑別'同**基因', 今後就會有人試圖'矯正'成年同**者或發現天生的同**胎兒並將其流產掉。
"**引自萬延海,1 995年)
這種爭論在中國雖然還未見諸傳媒,我們的調查物件中卻有人已經對此有所思考。 一位同性戀者是這樣說的:"長久以來關於同性戀成因的爭論不外乎有個現實的問題:
如果是學來,那麼必然可以予以糾正,改造回去;而如果是天生如此,面對自然力量, 以目前人的能力,只好是隨他去。所以抓來乙個gay(男同性戀者——作者注) 問問,他必說自己沒錯,要錯也是dna某一段出了錯。為什麼沒有人大聲提出異議:
我有自由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我有當個同性戀者並自得其樂的權利。 有兩個老美(美國人——作者注)對我說,他們希望科學家關於gay的腦子裡有個部位有所不同的研究是真的,只可惜他們為什麼不換個方向想想這個問題。我個人堅信,造成同性戀的原因是多樣的,如同我們看見太陽發光,月亮也發光,可他們的發光機制根本不同一樣。
我是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他還說:"我不贊成對同性戀成因的研究和調查,我想這永遠不會有個完整的答案,也沒有意思。
如何解決現實中的同性戀的各類問題應該放在首要位置。我們的未來不是沒出生的小孩以及小孩的小孩,我們的未來是明天,明年我們該怎麼活的問題。活下去是首要問題。
"我們認為,這位同性戀者提出了乙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如果同性戀是後天習得的,人有沒有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的權利。站在人本主義的立場,回答是肯定的。
只要不傷害他人,乙個人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完全應當是他自己的事,他人無權干涉。這是一項基本的人權。幾千年來,人權的觀念對中國人來說極為陌生。
然而,如果不承認這項基本權利,關於同性戀成因的研究無論得出什麼樣的結果,都不會給人類帶來任何益處。
——以上節選自李銀河老師的《同性戀亞文化》的同性戀成因理論綜述
為什麼會有同性取向,為什麼有些人會同性戀
關於性取向產生有很多的理論。當今大多數科學家同意性取向很可能是環境,認知和生物等多種因素的綜合結果。總之,重要的是應當認識到性取向是因人而異的。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各種性取向並無優劣之分。遺傳因素 從生物遺傳學來說,攜帶有同性戀基因的個體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易於發展成同性戀細胞。這就說明,同性...
什麼是同性戀,什麼叫同性戀?
孫清竹休壬 如上所說同性戀就是隻會被同性吸引,喜歡同性,相與同性一起生活的同性戀人群多年來一直生活在社會的灰色地帶,由於他們相對隱蔽的生活方式,他們的世界不為大多數人所瞭解,但近年來,一些影視 的渲染和類似臺北同性戀聚會被 抓獲的新聞,使得一提起 同性戀 人們往往會聯想到一個生活方式比較混亂的群體。...
什麼叫同性戀,什麼是同性戀?
同性戀很正常 同性戀不是病,不是罪,不是錯,同性戀愛情和異性戀愛情沒什麼不一樣 這世上,有人相信真愛,有人懷疑真愛,idloves是為同性真愛而生的,專注服務於堅定相信真愛的那一類5 的lgbt同志人群,idloves認為真愛是一種信仰,神聖不可褻瀆。真 善 美和愛是世間最寶貴的普世價值,每乙個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