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苗嫩葉過於柔嫩抗病力弱,白朮怎麼更好地保苗?

時間 2025-03-27 02:30:30

1樓:下骨戀斷衡

白朮種植在透氣性較好,以後不積水的肥沃沙壤土中比較適宜。在種植之前進行使用有機肥,作為基肥,一般每畝地使用2000公斤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比較好,45%控釋肥50公斤左右每畝地,白朮對土壤水分要求不嚴格,但在苗期適當澆水。如此時乾旱,幼苗生長遲緩,但高溫高溼季節,應注意排水,否則容易發生病害。

生長後期,根狀莖迅速膨大,這時需保持土壤溼潤,如土壤乾燥對根狀莖膨大有影響。

頭年冬季開荒翻耕,讓其風化熟化,作好畦塊,排水溝,在畦塊上施上每畝1000公斤左右人畜糞水,第二年栽種前,再施入2000公斤堆肥,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後整平耙細,大約2月下旬適時栽下貯藏的術栽,澆水原則以保持土壤黃墒為最佳,小水勤澆。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選用滴灌或噴灌,見幹見溼。對有脫肥現象的地塊,可以結合澆水,以水送肥補充高鉀肥。

沒有必要行間追施,以免踏壞白朮。

生長後期,根狀莖迅速膨大,這時需保持土壤溼潤,如土壤乾燥對根狀莖膨大有影響。白朮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酸性的黏壤土、微鹼性的沙質壤土都能生長,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好,而不宜在低窪地、鹽鹼地種植。大田宜選擇5年未種過白朮的肥沃、通風、涼爽、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前作以禾本科作物為好,前作收穫後畝施農家肥3000千克,配施50千克過磷酸鈣作基肥,深翻20釐公尺,作成1~公尺的畦。

在高山地區氣溫比較低,溫度差比較大,這樣的環境種植的時候白朮的病害和蟲害不多,使用高山培育的術栽做種,不僅苗比較的起,且坑病能力也是很強的,產量要高很多,使用育種最好是在高山上進行。

2樓:行樂樂樂行

首先就是要保證這個地方的光照以及光照充足,還有就是要適當的多澆一些水,然後也可以多施一些有機肥或者是堆肥。

3樓:周**強強

你在種植的過程中一定要勤給土地澆水,而且在施肥的過程中儘量要施天然肥,不要使用農藥。要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噴灑一些除藥劑。

4樓:月下吹風漫步

我覺得白樹要想更好的保苗,首先應該向當地的農業站中的專業人士進行諮詢,還有就是查詢相關的資料,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保苗。

5樓:haoo一

提高白朮的抗病能力,要進行合理中耕,通過中耕減少田間溼度,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下扎。這樣就能提高白朮的抗病能力。

白朮種植技術有很多,怎麼才能改良白朮種植技術呢?

6樓:阿柒拾柒

從10月底到11月初,採集並挖掘種子,播種並改良白朮,移除莖葉,挖掘並培育白朮,並在陰涼處乾燥幾天,直到需要培育技術為止。在土壤選擇、整地和播種方面,宜選擇肥力一般、排水良好、安全性高、通風新鮮的砂土,每畝施肥2000公斤,翻深、cm、吃水、em 1m。白朮的收穫和加工。

白朮的莖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開始枯萎時,挖根並切割莖。

冬季溫度較低,很難在陽光下乾燥。因此,乾燥法通常用於去除種植園的畸形。同年不拔葉,採用條播。

根據15英吋線的間距,溝渠在邊界表面上是開放的。歷液vala的深度是3釐公尺,vala的寬度是5釐公尺,下vala應該是平的。白朮種子均勻地散佈在手上,因此穀物間距、小麥花間距圍繞著小麥葉片,小麥圍繞著小麥葉片。

發達的根系技術揭示了種植白朮的改良方法,包括整地、繁殖、種植、施肥和施肥。

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是:發明專利技術的種植高悶時間與引入有機物相結合,播種前翻土,覆蓋雜草,土壤焚燒消毒,避免病蟲害的發生,種子與沙土混合,並新增高科技脂膜在田間播種,以防疾病和地下瘟肢念物疫,隔離病毒,加強呼吸強度並提高發芽率。為了達到封閉雜草的bom效果,許多白朮生產商通常會增加劑量,如330阿特拉格/公升二甲基噴他林,正常uso每畝只需要100-150毫公升。

我見過一些種植技術農民的選擇種植時間的選擇。如果我們想種植白朮,我們通常有更好的選擇施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加幼苗和加固白朮,基礎肥料不足(由於白朮的早期種植,**中過多的化肥往往使肥料效率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有經驗的生產者選擇在春季少施基肥和種植,因為春季的溫度和溼度是栽培的重點。

白朮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7樓:網友

建議你到扶農網看看,這個農業**還不錯,或許可以找到這方面的知識。

8樓:植保

再等等,下面是白朮的種植技術:

科學育苗 白朮在播種前翻土,覆蓋雜草,燒土消毒,防止病蟲害發生,將種子與沙土混合並加入新高脂膜播入田間,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幼苗出土後用新高脂膜噴施在植物表面,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能,保護禾苗茁壯成長。

合理管理 移栽時選擇形狀整齊、無病蟲害、芽飽滿的幼苗。並及時灌溉排水、合理施肥、中耕除草、摘除花蕾、蓋草防旱,並適時噴施藥材根大靈,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促使塊莖生長肥大,提高產量。同時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

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溫工作,確保安全越冬,以保來年的豐收。

白朮的種植與栽培技術

9樓:元寶愛動植物

白朮的種植從育苗、移栽等方面進行,栽培技術有整地施肥、田間管理等。

1、白朮的種植。

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選擇籽粒飽滿、無病蟲害的新種,在30℃的溫水中浸泡1天后,撈出催芽播種。條播或撒播。

條播者,在播種前,按行距15釐公尺開溝,溝深4-6釐公尺,溝內灌水,將種子播於溝內,播後覆土,稍加鎮壓,畦面蓋草保溫保溼,然後再澆1次水。每667平方公尺用種5-7千克。播後7-10天出苗,出苗後揭掉蓋草,加強田間管理。

移栽:當年冬季至次年春季即可移植。以當年不抽葉開花,主芽健壯,根莖小而整齊,杏核大者為佳。

移栽時剪去鬚根,按行距25釐公尺開深10釐公尺的溝,按株距15釐公尺左右將苗放入溝內,牙尖朝上,並與地面相平。栽後兩側稍加鎮壓,栽後澆水。一般667平方公尺需鮮白朮50-60千克。

2、白朮的栽培技術。

整地施肥:育苗地應選擇肥力中等、排水良好、通風涼爽的微酸性沙壤土,667平方公尺施農家肥2000千克,深翻耕,耙平整細,作公尺寬的畦。667平方公尺施農家肥3000千克,配施50千克過磷酸鈣作基肥,深翻20釐公尺,作成公尺的畦。

田間管理:幼苗出土至5月份,田間雜草眾多,中耕除草要勤,頭幾次中耕可深些,以後應淺鋤。5月中旬後,植株進入生長旺期,一般不再中耕,株間如有雜草,可用手拔除。

現蕾前後,可追肥一次,667平方公尺於行間溝施尿素20千克和複合肥30千克,施後覆土、澆水。摘蕾後一週,可在追肥一次。

白朮的生長習性

白朮喜涼爽氣候,怕高溫高溼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微酸、鹼及輕黏土為好。平原地區要選土質疏鬆、肥力中等的地塊。土壤過肥,幼苗生長過旺,易當年抽薹開花,影響藥用質量。

在山區可選擇土層較厚,有一定坡度的土地種植。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不宜選擇菸草、花生、油菜等作物茬,否則易發生病害。

如何進行白朮苗期的田間管理?

10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白朮種子發芽需水較多,一般吸水量為種子重量的3~4倍,才能促進種子發芽。因此,種子播種後若遇乾旱天氣需要及時澆水,確保苗齊、苗壯。白朮播種後15~20天開始出苗。

苗出齊之後進行間苗,間苗保持株距4~6釐公尺,同時拔除雜草。為了促進地上部生長茂盛,要及時早施苗肥,每667公尺2

施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到5月下旬再追肥一次,每667公尺2

施硫酸銨10千克左右。在幼苗生長期內如遇天氣乾旱,應在株間鋪草防旱,減少水分蒸發,有條件的地區可於早、晚澆水抗旱。

白朮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11樓:馬大姐種地

選地整地:種植白朮時選擇在肥力適中的微酸沙壤土,翻耕施入基肥。 育苗移栽:

飽滿的種子浸泡催芽種入土壤,幼苗長出後移栽。 田間管理:幼苗長出後中耕除草,現蕾期施肥摘蕾。

病害防治:染病時將藥劑稀釋澆灌病根或噴施防治。

1、選地整地

白朮適合在肥力適中、排水性好、土層疏鬆的微酸沙壤土種植,翻耕的深度在穗衫25釐公尺,施入腐熟的農家肥搭配過磷酸鈣,混合均勻後耙細整平土壤,起寬度公尺的畦。

2、育苗移栽

將飽滿、無病害的白朮種子,在30度左右的溫水中浸泡12-24小時,撈出晾乾後催芽,按照15x6釐公尺的寬度和深度挖栽植溝,採用條播的方式播種,幼苗長出後按照20x10釐公尺的行株距移栽。

3、田間管理

白朮幼苗長出後中耕除草,拔除雜草減少養分消耗,現蕾期時,選擇複合肥和尿素混合施肥,摘除花蕾後追肥一次,施肥後及時澆水,另外在根莖膨大時澆灌土壤,保持土壤溼潤,夏季高溫時覆蓋麥糠猜念腔,條件地面溫度。

4、病害防治

白朮種植期間容易感染鏽病、根腐病、立枯病等病害,通常會在低溫高溼的情況高亂髮生,染病時可以用噴波美、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等藥劑,稀釋後澆灌病根,或者每隔8-10噴施一次,連續2-3次防治。

白朮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12樓:惠企百科

一、選地整地平地要選擇生荒地或停種作物3年以上的沙壤土種植;山地要選土層深厚,沒有或少有根系雜草的沙質土壤,地的坡度不宜過大;粘土地或重鹼地不可種植。

二、種子處理把種子仔細去淨雜物再用甲基託布津+多菌靈+阿維菌素各1000倍液(也就是100斤水加1兩藥),把以上三種藥配成水溶液,將白朮種子浸泡在藥核虛液中36小時,然後澇出涼幹(外皮乾燥)既可播種。

三、田間管理當出苗80%左右時,揭去租氏清蓋草。當苗高10-15釐公尺,弊前結合除草淺鬆土一次,同時按3-4釐公尺株距定苗(不宜在雨後或露水不幹時進行),天旱時,要小水勤澆。

被火燒過的玉米苗,和火後出的小苗能繼續長大嗎

芽子的好處 1 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研究表明 不去分櫱的實驗玉米品種每公頃的葉面積為35610 46510平方米,而去分櫱的每公頃葉面積僅為24690平方米,前者比後者葉面積大得多,為玉米產生更多的幹物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 增加了根系數 對根系的測定結果表明,留孽平均每株根數是56條,而去孽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