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了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憂

時間 2021-05-05 15:53:42

1樓:阿爾楠母嬰店愛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意思是:

(如果國君)把老百姓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老百姓也會把(國君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如果國君)把老百姓的憂慮當做自己的憂慮,老百姓也會把(國君的)憂慮當做自己的憂慮。(如果國君)把天下人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把天下人的憂慮當做自己的憂慮,然而還是不能稱王天下,(自古至今)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

2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這句話的準確寫法是: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意思是:

(如果國君)把老百姓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老百姓也會把(國君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如果國君)把老百姓的憂慮當做自己的憂慮,老百姓也會把(國君的)憂慮當做自己的憂慮。(如果國君)把天下人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把天下人的憂慮當做自己的憂慮,然而還是不能稱王天下,(自古至今)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國君以老百姓的快樂為快樂,老百姓就會以國君的快樂為快樂,(同樣的,)國君以老百姓的憂愁為憂愁,老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憂愁。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 梁惠王下》

原文選段: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釋義:孟子回答說:「有。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國君。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國君是不對的;可是作為老百姓的領導人而不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

國君以老百姓的快樂為快樂,老百姓就會以國君的快樂為快樂,(同樣的,)國君以老百姓的憂愁為憂愁,老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

擴充套件資料

齊宣王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是個好樂、好勇、好貨、愛享受一切君王之樂的人。「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對於這樣的君王,孟子沒有滔滔不絕地教訓他,反而勸說他把這些嗜好與百姓聯絡起來,以己之心推度百姓之心,把快樂和百姓共享。

孟子做這樣的勸說是與其主張密不可分的,他始終認為君王應該與民同樂,與民同憂,樂民之樂,憂民之憂,強調君主要以百姓為重,體察百姓的難處,同情百姓的疾苦,輕刑罰,薄稅斂,注重農業生產,使子民過上富裕的生活。

孟子的主張在後世得到了驗證:體恤人民的,國家就興旺,反之社稷也難保全。歷朝歷代的早期君主大都能做到這一點,因此國家繁榮富強,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究其措施不外就是孟子所說的輕刑薄稅,保民而王。

孟子以「仁政」為根本的出發點,創立了一套以「井田」為模式的理想經濟方案。提倡「省刑罰、薄稅斂」、「不違農時」等主張。要求封建國家在徵收賦稅的同時,必須注意生產,發展生產,使人民富裕起來,這樣財政收入才有充足的**。

4樓:江湖人稱妮娃娃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

【大意】執政者如果以順應民眾的快樂為快樂,民眾就會為執政者的快樂而快樂;如果把民眾的憂苦當做自己的憂苦,民眾也會為執政者的憂苦而憂苦。

【提示】孟子這句話是對齊宣王說的。一天,齊宣王在他的離宮接見孟子,問他說:你這位賢人也有遊玩的興致嗎?

孟子回答說:當然有的。但作為君主,要與民同樂。

然後說了上面這句話。意思是說,聖明的君主總是與民眾同甘苦共呼吸,心中裝著天下百姓。這樣,他們就會受到民眾的擁護,成為英明君主。

5樓:王新磊王新磊

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別人也會以你的快樂為快樂,以別人的憂愁為憂愁,別人也會以你的憂愁為憂愁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翻譯

6樓:秋狸

釋義:君主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百姓也會以君主的快樂為快樂,君主以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百姓也會以君主的憂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

出處:戰國·孟子《孟子·梁惠王下》

原文: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

「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

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齊宣王在雪宮接見孟子。宣王說:

「賢人也有在這裡居住遊玩的快樂嗎?」孟子回答說:「有。

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君主。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君主是不對的;可是作為百姓的君主而不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

君王以老百姓的快樂為快樂,老百姓就會以君王的快樂為快樂,君王以老百姓的憂愁為憂愁,老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

一、創作背景

《孟子·梁惠王下》選自《孟子》,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

二、賞析

《梁惠王下》篇主要圍繞王道。王道,顧名思義就是相對於霸道而言的。從上面的描述裡,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戰國時代的政治傾向,王道絕對不是為人所推崇的治國之策,相反,霸道卻被許多國君和策士成功地演繹著。

雖然孟子在勸說各位君王時,也曾不斷提到君臨天下、一統天下的言論,可是和霸道不同,王道的目的不是「王天下」,而是使天下百姓安居而識禮節,「王天下」只是王道水到渠成的副產品,孟子是瞅準了那些國君的心思,用王道的小利來作勸說的誘餌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作為快樂的人,百姓也把他的快樂作為快樂;以百姓的憂患作為自己的憂患的人,百姓也會把他的憂患作為憂慮。把天下的快樂作為自己的快樂,把天下的憂患作為自己的擔憂的,這樣做卻不能稱霸天下的,還沒有這樣的情況。

(樂:以……為樂;王:稱王;未之有也:

賓語前置。)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不

8樓:

原文「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為人民的快樂而快樂的人,人民也同他一起快樂;為人民的憂愁而憂愁的人,人民也同他一起憂愁。快樂和憂慮都是為天下人,這種人不能成為王是不可能的。

祝樓主快樂^_^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9樓:嶺下人民

把老百姓的快樂當成快樂的人(1分),老百姓也會把他的快樂當作快樂(1分);把老百姓的憂愁當成憂愁的人,老百姓也會把他了的憂愁當作憂愁。與天下人同樂(或:把天下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1分),與天下人同憂(或:

把天下人的憂愁當作自己的憂愁),這樣還不能稱王(或:使天下人歸服),不曾有過的事。

10樓:

原文「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為人民的快樂而快樂的人,人民也同他一起快樂;為人民的憂愁而憂愁的人,人民也同他一起憂愁。快樂和憂慮都是為天下人,這種人不能成為王是不可能的。

祝樓主快樂^_^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出自孟子哪一篇?

11樓:在珍珠泉打麻將的木槿花

出處孟子所著《孟子·梁惠王下》。

譯文:執政者如果以順應民眾的快樂為快樂,民眾就會為執政者的快樂而快樂;如果把民眾的憂苦當做自己的憂苦,民眾也會為執政者的憂苦而憂苦。

節選: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

"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

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齊宣王在雪宮裡接見孟子。宣王說:"賢人也有這樣的快樂嗎?

"孟子回答說:"當然有的。人們要是得不到快樂,就會非議他們的國君。

因為得不到快樂就非議國君當然是不對的;可是為人君者而不能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

假如國君能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那麼人民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快樂;假如國君能以人民的憂愁為憂愁,那麼人民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憂愁。與天下人同樂,與天下人同憂,假如這樣而還不能稱王天下的,從來也沒有過。

擴充套件資料

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型大小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

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樹宸」,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的**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

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富貴不能淫》和《寡人之於國也》被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

12樓:姜晏歸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出自孟子的:《孟子·梁惠王下》

1、這句話的意思是:執政者如果以順應民眾的快樂為快樂,民眾就會為執政者的快樂而快樂;如果把民眾的憂苦當做自己的憂苦,民眾也會為執政者的憂苦而憂苦。

2、《孟子·梁惠王下》的全文是:

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齊景公問於晏子曰:『吾欲觀於轉附、朝舞,遵海而南,放於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

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夏諺曰: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豫,為諸侯度。

」今也不然:師行而糧食,飢者弗食,勞者弗息。睊睊胥讒,民乃作慝。

方命⑾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

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悅,大戒於國,出舍於郊。於是始興發補不足。召大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徴招》、《角招》是也。其詩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3、《梁惠王章句下》選自《孟子》。《孟子》一書一共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4、作者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幼年喪父,家庭比較困苦,曾經受業於子思的學生。

孟子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各個諸侯,想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想要通過暴力手段來實現統一,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