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h 1 2at與x at怎麼用

時間 2021-05-06 04:42:42

1樓:只要紅藍

h=1/2at² 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是基本的公式,很多題型都會用到。△x=at² (t為時間間隔)常用在實驗題中,就是用打點計時器紙帶來求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比如紙帶上有7段位移,去掉最短的一段,把六段一分為二,用後三段的和位移減去前三段的和位移,再除以3t的平方,即是所求加速度。

這樣比用逐差法算出每個間隔的加速度後再求平均值,要大大節省時間。

△x=at²此公式如何用 10

2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這裡的t指的是時間週期,一般在打點機題型中經常用到,相同長度的時間間隔

▲x=at²

比方說,乙個打點器打點週期是0.2s(每隔0.2s打一次),第1個0.2秒位移了10m,第2個0.2s位移了30m

那麼a=▲x/t²=(30-10)/0.2²=500m/²(只是說明,實際上一般不可能達到這麼快)

這裡的t不指某一時刻的時間,而是乙個常數固定值,所以必須大寫! (這裡是指打點週期)

▲x=at²,第3s指第2s末到第3s初,第4s指第3s末到第4s初,所以可以視為時間週期為1s

t²=1²=1s²,▲x=27-21=6m

所以a=▲x/t²=6m/1s²=6m/s²

運用此公式的前體是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題目中明確說明了兩時刻的位移!!

注意!不能是前3秒執行了200m,第4s又執行了100m,此時不能利用此公式!必須找到類似打點器的週期性!

關於△x=at²怎麼用的問題。求物理大神指點。第一時間採納。

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可以用通式表示: sm--sn=(m-n)at²

這裡的m、n表示紙帶上對應的第m、n段位移,比如說第3段位移m=3,第5個段位移n=5,則 s5--s3 =2at²

再比如說第3段位移m=3,第4個段位移n=4,則 s4--s3 =1at²

δx=at這個公式在什麼時候用?怎麼用?

4樓:兔老大公尺奇

這裡的t指的是時間週期,一般在打點機題型中經常用到,相同長度的時間間隔▲x=at²。

比方說,乙個打點器打點週期是0.2s(每隔0.2s打一次),第1個0.2秒位移了10m,第2個0.2s位移了30m。

那麼a=▲x/t²=(30-10)/0.2²=500m/²(只是說明,實際上一般不可能達到這麼快)。

這裡的t不指某一時刻的時間,而是乙個常數固定值,所以必須大寫!(這裡是指打點週期)。

▲x=at²,第3s指第2s末到第3s初,第4s指第3s末到第4s初,所以可以視為時間週期為1s。

t²=1²=1s²,▲x=27-21=6m

所以a=▲x/t²=6m/1s²=6m/s²

運用此公式的前體是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題目中明確說明了兩時刻的位移。

注意:不能是前3秒執行了200m,第4s又執行了100m,此時不能利用此公式,必須找到類似打點器的週期性。

擴充套件資料

推導:1、設初速度v0

t之後速度為v0+at

2t後速度為v0+2at

第乙個t內位移v0t+at2

第二個t內位移(v0+at)t+at2

相減得at2

由v0的不確定性推廣到兩個t的任意性。

2、以初速度為0為例,

加速度為a,週期為t,

則第乙個週期末速度為at,

第二個週期末速度為2at,

利用公式v²-v²=2ax,

得出x1=½at²,x2=3/2at²。

所以△x=at²。

5樓:小希

一般是用來求加速度的。比如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相鄰的兩段位移之差dx=at^2(t就是時間間隔)(dx的意思和三角形加x的意思一樣)。這個公式一般用在打點計時器測加速度中。

6樓:手機使用者

一般用來求加速度的。 但是,樓主要注意,這個能用的條件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t為乙個時間單位,整個式子的意義是,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相同時間內的位移差相等。

例題:有乙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它在兩段連續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位移分別是24m和64m,連續相等的時間為4s,求質點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圖略) 這道題可以用多種方法,但是用樓主的公式就變得很簡單了。

解:由s(2)-s(1)=at得64-24=a·4 所以a=2.5m/s,帶入s(1)=v(a)t+1/2at, 可求得v(a)=1m/s。

【高一物理】 求解△x=at²的推導 謝謝啦

7樓:匿名使用者

設初速度v0

t之後速度為v0+at

2t後速度為v0+2at

第乙個t內位移 v0t+at2

第二個t內位移 (v0+at)t+at2

相減 得at2

由v0的不確定性推廣到兩個t的任意性

所以得證.

高中物理公式x=1/2at²和x=at²有什麼區別

8樓:一片紅紅的落葉

你說的應該是x=1/2*at^2和δx=at^2的區別吧?

前者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的位移計算公式。

後者是勻變速運動過程中,在相鄰的相等時間間隔t內,二者的位移之差。

可以簡單推導如下:

設在前乙個時間t內,物體在中間時刻的速度為v1則在後乙個時間t內,物體在中間時刻的速度為v2=v1+at位移=平均速度*時間=中間時間速度*時間

前乙個時間t內的位移s1=v1*t

後乙個時間t內的位移s2=v2*t=(v1+at)*t所以:s2-s1=at^2

若對此有疑問,請追問!

高中物理公式△x=at2怎麼用呢?t代表什麼?

9樓:小太陽

x=vt,一般是勻速運動用的公式

v=at,一般用於初速度為0,加速度為a的勻加速運動,原式為v=vo+at

當乙個物體做勻速運動時,加速度a為0,初速度為v,那麼x=vt,v=at不適用

公式x=vo t + 0.5at2

是根據x=0.5(vo+v)t 代入v=vo+at

得 x=0.5(vo+vo+at)t

化簡得x=vo t + 0.5at2

公式x=vo t + 0.5at2中vo為初速度(可為0,可不為o)的勻加速運動

x=vot+0.5t2,中假設初速度為0,x=0.5t2

t代表我們研究的每一段位移所對應的時間。

知識延展:

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有用推論vt2-vo2=2as

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末速度vt=vo+at

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

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公尺(m);路程:

公尺;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關於物理中△x=at^2的用法

10樓:隱綠柳邸賦

△x=at²

是連續相鄰的

等時間間隔內

的位移差

而第4s內與第2s內的位移之差不是相鄰的位移差,中間還隔著第3s內的位移。

不相鄰的

要用到xm-xn=(m-n)at²

此題就是

x4-x2=(4-2)at²=2at²

11樓:賈青芬戴妝

這道題的公式應該是這樣的sm-sn=(m-n)at²而照題意所說的時間t應該為第四秒(第二秒)的時間長度:1s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s4-s2=(4-2)at²12m=2a*1²得a=6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12樓:針美媛岑壬

公式只能用於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問題,一般用於實驗資料紙帶問題的處理△x:連續相等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

即,連續相等的兩段時間間隔位移依次為s1、s2,則△x=s2-s1t為每段相等時間間隔的時間,a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第4s內和第2s內,不是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但可以變成類似問題求解。

設第2s內的位移為s2,第3s內的位移為s3,第4s內的位移為s4,那麼問題變成了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則有

s4-s3=at^2

s3-s2=at^2

上兩式相加得:(左邊相加後,未知的s3消掉了)s4-s2=2at^2

也就是說,如果已知連續相等時間間隔的某兩段位移,問題可以轉換,比如說第1段s1和第6段s6,問題就變成了:

s6-s5=at^2

s5-s4=at^2

s4-s3=at^2

s3-s2=at^2

s2-s1=at^2

上五式相加得

s6-s1=5at^2

即可得一般式

xm-xn=(m-n)at²

高中物理質量為12kg的木塊,在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勻加速運動,經過5s位移為

給你解s 1 2at 求出a 0.2m s 受力分析 f拉 滑動摩擦力 ma 合力 3n 滑動摩擦力 2.4n 滑動摩擦力 0.6n 滑動摩擦力公式為 fn fn 0.6n 代入fn 120n fn為對地面正壓力,也就是木塊的重力 1 200 2.設運動5s時的速度為v,新加的力為f1v a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