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劉傻妮子
古云:言必信,行必果。
又云:謹其言,慎其行。——謹言慎行。
再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漢字《信》。
就是:人說的話。
我們常說: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
話就是板上釘釘!
所以說出來的話,必定成功實現。
這就是《誠》。
————
古代有畫地為牢的懲戒。
犯了法的人在圈圈裡站著,不跳出去撒丫子跑掉。
他們講的就是誠信。
如今,社會不良風氣很大很大,但畢竟是無誠信不能立足。誠信可交。
誠信,指引人生能夠順利前進。
這就是答案了。(哈,上頭說的並非所謂的心靈雞湯)。
2樓:冰封燎原
誠信就是說到做到,說了就得算數,至於指引人生的是什麼,我個人覺得是素養吧
3樓:艾瑪和
誠信就是被別人看就是一個傻子,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不會問,不會推卸責任。這就是誠信。
4樓:草根隨談
誠信是人一生的立身之本。
5樓:何欣豔
在一般意義上,"誠"即誠實誠懇,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內在道德品質;"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體"內誠"的外化。"誠"更多地指"內誠於心","信"則側重於"外信於人"。"誠"與"信"一組合,就形成了一個內外兼備,具有豐富內涵的詞彙,其基本含義是指誠實無欺,講求信用。
作者認為,千百年來,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自身的行為規範和道德修養,形成了其獨具特色並具有豐富內涵的誠信觀。這樣的誠信觀在當今的市場經濟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道德作用。
誠信向善 福慧人生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誠實善良有信用的人,會得到福報,對他自己的以後人生有好處。
誠信生活,誠信人生
7樓:英雄難過女人關
誠信古今說
記得孔子曾說:“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這話我不同意。
有時我想,會不會是**們編《論語》的時候記錯了老師的話呢?“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孔先生若是在船上,是決計不會拋下那個裝著“誠信”的背囊的。這我相信。
中國本來有“已然諾”的傳統,說不定比德國人還守信些。《戰國策》裡已不乏其例,何況還有“尾生抱柱”這樣極端的例子。該足以讓後輩自豪了吧!
但是很奇怪,恰恰相反,後來的演變很出人意料。先是韓非子把“誠信”好好消解了一番;後來,好多權術家將開頭孔子那句值得懷疑的話奉為圭臬。無怪康有為寫了一本《新學偽經考》,說《論語》是後世無賴偽造的。
這種轉變在文學作品裡也不乏其例。《三國演義》裡魯肅的誠信有目共睹,到頭來落得毛宗崗一句批語:忠厚乃無用的別名。
有點可悲。悲誰呢?魯肅還是毛宗崗?
話或許說的有點過分,但真真是因為有些失望之故。新文化運動把這些不好的“文化”都掃除掉了,此乃大大好事,值得拍手。我們接下來面臨的任務,就是盡力提倡“誠信為本”、“一諾千金”的優良傳統,並親自蹈行。
這兒說一件事,或許是值得深思的。一位大學新生去北大報到,當天事務確實很多,拿飯票,領學生證,鋪床,買熱水瓶……這位新生帶著沉重的行李,不知如何是好。恰巧對面走來一位老人,新生以為是工友,就說老師傅替我看個行李成嗎?
老頭說行。後來新生就去忙乎了。從早忙到傍晚,新生忽想起自己的行李還在校門口讓老頭看著呢。
他滿心愧疚地往校門口跑,也沒抱多大希望。誰知那老頭顫巍巍地還在那兒等他,白頭髮在風裡飄啊飄的。新生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
第二天入學典禮,新生這才知道老人就是著名學者、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幾年後新生也畢業了,老校長說不定又在替哪個剛報到的看行李。新生是我哥,他說這件事的時候眼裡仍閃著淚光。
老一輩人給我們留下了多好的榜樣!舊的糟粕多半剔除,新的風尚正在形成。我們青年該怎麼做,是不言自明的。
寫作此文時,我腦海裡迴響著康德的名言:“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同樣使我們敬畏。”當然,不能忘記的,還有季老在風中飄動的一頭銀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