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俊七七
這是明顯的錯誤表述。
從政治經濟學角度來說,所謂“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包括必要價值和剩餘價值。因此說,產生價值的源泉只能是人類的“生產勞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確實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產力水平,但是並不能說“技術和科學已經成為了價值產生的源泉”。因為從本質上說,科學技術只能作為一種生產方式和手段,在生產力發展與價值產生的過程中,起到一個“橋樑”的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資訊科技、新能源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資訊控制技術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爭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
2樓:孟飛
不正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只有通過人類的勞動才能創造價值。技術和科學雖然在生產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必須通過人類的創造性勞動才能創造出勞動產品,形成價值。
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這個觀點的錯誤在於混淆了使用價值和價值。
3樓:力學衚衕
書上是這麼說的:
資本之所以成為資本,靠的是私有制,也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剩餘勞動,所以只要私有制還在,價值的源泉只能是剩餘勞動
各舉例說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麼利與弊
4樓:十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裡的又一次重大飛躍。[1]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資訊科技、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資訊控制技術革命。[1]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2]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爭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社會生產關係的變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響的概括: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
2 、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
3 、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1 、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力的速度。
2、 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互相滲透。
3、 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的最活躍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
摺疊經濟發展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它引起生產力各要素的變革,使勞動生產率有了顯著提高;二是使整個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加強了產業結構非物質化和生產過程智慧化的趨勢,而且引起了各國經濟佈局和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豐富的內容使管理發展為一本正經的科學,並實現了現代化。
摺疊社會生活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帶來了物的現代化,引起勞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與之相適應,使人的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現代化。1、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手段改變;2、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發生變革;3、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各地聯絡更緊密;強化國家資本主義和科技競爭;擴大了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
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摺疊社會進步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廣泛使用,以及各種“人—機控制系統”的形成,使生產的自動化、辦公的自動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動化(即所謂的“三a”革命)有了實現的可能。預示著人類社會將從機械化、電氣化的時代進入到另一個更高階的自動化時代;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的發展標誌著人類社會已從被束縛於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時代進入一個遠為遼闊的陸海空立體新時期;基因重組技術、結構化學和分子工程學的進展使人類獲得了主動創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創造力,標誌著人類正在由“必然王國”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國”。
摺疊影響資本主義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由一般壟斷向國家壟斷過渡。由於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生產的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壟斷不能適應生產力高速發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國家壟斷的充分發展和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
摺疊影響世界經濟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產力水平,加速了戰後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國際**的發展、世界貨幣金融關係的變化和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推動了跨國公司和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井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經濟戰略的變化。
摺疊影響國際關係
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國際關係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一方面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另一方面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爭中具有強大的動力。同時,第三次科技革命擴大了世界範圍的貧富差距,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社會生產關係的變化。
摺疊影響全球問題
科技革命的發展一方面擴大了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領域,提高了人類向自然作鬥爭的能力,從而把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推進到一個前人所無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帶來一系列棘手的社會問題,如: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以及核災難的威脅,這些問題難以控制的惡性發展使人類的處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困擾,成為舉世關注的全球問題。
此外,有的學者認為,功勳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階段,而且使西方一批發達國家在20世紀50至60年代先後實現了高度工業化,走完了工業社會的最後歷程。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類由工業社會進入資訊社會,資訊社會到來的時代稱為“知識經濟時代”。20世紀晚期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軟體產業的興起,是知識經濟開始形成的標誌;第三次科技革命進一步擴大了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國際經濟格局得到調整。許多國家把發展科學技術,作為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民族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決策;隨著科技的進步,大批新型產業興起,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
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帶來環境汙染、軍備競賽等問題,對人類造成嚴重威脅,需要世界共同努力解決。
摺疊影響現行經濟
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標誌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這次科技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它產生了一大批新型工業,第三產業迅速發展。
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資訊時代。它也帶來了一種新型經濟—知識經濟,知識經濟發達程度的高低已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中成敗的關鍵所在。
1.三次工業革命或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週期
蒸汽機從研製到18世紀定型投產用了84年,電動機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術大多在10年內就投入應用,從發現雷達原理到製造出雷達用了10年,原子能的利用從開發到應用為6年,電晶體4年,移動**4年,鐳射從發現到應用不足2年。此外,據美國國會有關報告統計,戰後十多年發展起來的工業技術到今天已有40%過時了,電子領域中已有50%過時了。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的30年中已進入第五代,而微型計算機誕生後幾乎每隔兩年甚至半年就換代一次。
2.科技進步因素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各種因素中所佔的比例
西方國家的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在兩次大戰期間是1.7%,而在1950~2023年高達6.1%。
1953~2023年的世界工業總產量相當於1 800年以來一個半世紀的工業總產量的總和。其中,科技進步的因素引起的產量值在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起初為5%~10%,20世紀70年代增長至60%,現在已達到80%。
3.科學在各分支學科不斷深入和分化的同時,還朝著綜合性方向發展
自然科學不僅開始成為一個多層次的、綜合性的有機統一體,而且由單一技術發展為高科技群,主導技術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方面,由於大量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和綜合學科的興起,各門科學之間的聯絡日益緊密,科學在各分支學科不斷深入和分化的同時,其交叉、滲透、融合的趨勢也在不斷髮展,從而使各門科學之間的間隙得以彌補。由於物質世界的複雜性,隨著認識的深化,單一學科的發展已經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各門科學之間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如果說前兩次科技革命實現了各學科內部綜合的話,那麼新科技革命則是對各學科進行綜合,使自然科學成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4.第三次科技革命導致發達國家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最近3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各部門的經濟結構變化呈現了新的動向。首先第一和第二產業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就業人數方面比重進一步下降,特別是農業的比重下降。其次工業結構中發生新舊工業的分化。
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的“大煙囪工業”逐步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的專業化、小型化的新興工業迅速崛起,如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半導體、宇航、鐳射、人工合成材料工業等新興工業部門迅猛發展,鋼鐵、採礦、紡織等傳統工業發展緩慢甚至停滯,在工業結構中的比重日益下降。
二戰後,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內部的白領工人(以腦力勞動為主)人數開始超過藍領工人(以體力勞動為主)。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往,人們主要是依靠提高勞動強度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條件下,主要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隨著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的應用,生產工具和機器裝置等勞動資料的性質、結構、功能也發生了變化。人們研製新型材料,按照人的需要設計、製造具有特殊效能和結構的材料,使勞動物件也發生了變化。與這種變化相適應,對勞動者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
因為整個生產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所以,科學技術不僅是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提高生產力方面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當代的科技進步已經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整個經濟增長的源泉。西方國家工業生產的年平均增長率,在兩次大戰之問為1.7%,在1950一2023年增至6.1%。在增長的因素中,科技進步的因素70年代約佔60%,80年代達到80%。
60年代,蘇聯工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各種因素中,約有40%是由於採取了新技術,到70年代,這一比例上升到約67%。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它造成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為了適應科技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強化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大大加強了對科技的扶植和資金投入。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發生了變革。
作為直接物質生產部門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產值和就業人數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相對下降,而非物質生產領域的第三產業的產值和就業人數急劇上升。第三產業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服務業、商業、運輸業、通訊業以及文化教育事業等,而且還包括大多數與資訊工業相關的部門。
影響日常生活
人造纖維工業的出現,使人們的服裝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化學肥料的大量使用和高產糧食品種的推廣,促進了農業產量的提高;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計算機開始走進家庭,成為人們學習和生活的幫手;以積體電路為基礎製造的小型家用電器產品,如手錶、照相機、電視機等,進入萬戶千家;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通訊手段,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
跪求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資本主義的本質是什麼?
結合羅斯福新政那一課p86上面的部分。書p87特徵 國家干預經濟。實質 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區域性調整。這是老師講的。美國 挽救金融危機中陷入困境的金融寡頭的救市,動用納稅人資產為危機製造者買單 對虧損的大公司實行 社會主義 在強力 干預中捍衛 自由市場經濟 充分顯示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為壟斷資產階級利...
英國是帝國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
這題主要要分清楚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資本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有兩個過程,自由資本主義與壟斷資本主義兩個階段,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其經濟發展模式是分散的,很容易造成經濟危機,經過發展其大量資本與技術向某些人或者某些集團集中,形成了壟斷,形成了壟斷資本家,其政治領導人是這些壟斷資本家的政治 人,為了實現...
荷蘭是怎樣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
聽風之小豬 1 世界市場擴大。新航路開闢以後,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這是世界各個地區之間聯絡加強的第一步。歐洲同非洲 美洲和亞洲之間的 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2 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世界市場的擴大,意味著產品越來越多地再現在各國的市場上。美洲的許多農產品,如玉米 馬鈴薯等農作物傳到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