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知識填空,文學常識填空題及答案

時間 2021-07-24 04:55:42

1樓:樸知睿

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年歲的別稱

楊權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束髮: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

黃髮: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髮臺背”。老人頭髮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閒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也談古代年歲的別稱

湯餅之期:嬰兒出生三朝,稱為“湯餅之期”。

語出劉禹錫《送張盥詩》。

初度:指小兒週歲。

語出清代文學家程允升《幼學故事瓊林》。後來亦泛指生日為“初度”,如六十歲生日稱為“六十初度”。

齠齔:指兒童。

語出《韓詩外傳》卷一:“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齒……”

教數之年:指兒童九歲。

外傅之年:指兒童十歲。

舞勺之年:指兒童十三歲。

以上皆出自《記》。

破瓜之年:指十六歲女子。

這是舊時文人將“瓜”字拆為二八字以紀年。《通俗編·婦女》:“宋謝幼 詞:

‘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破瓜之年”亦謂六十四歲。《通俗編》又云:“若呂岩贈張泊詩:

‘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有室之年,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結婚之年。語出《禮·曲禮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歲。

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杖國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以上稱謂,皆出於《王制》。

下壽:六十歲。

中壽:八十歲。

上壽:一百歲。

以上稱謂,出於《莊子》。

花甲重開:一百二十歲。

古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此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鍾”、“潦倒之年”的。《廣韻》:

“龍鍾,竹也,老者如竹枝搖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顛倒阻滯,如人之遭際 ,故云。”

2樓:樓上的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為(弱冠)之年,三十歲為(而立)之年,五十歲為(年逾)之年,六十歲為(花甲)之年,七十歲為(花甲)之年,一百歲為(期頤)之年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3樓:高樓居士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有沒有關於古代文學常識的填空題???繼續!!!15道!!

4樓:月落柳稍

詩仙 李白 詩聖 杜甫 詩鬼 李賀 詩魔 白居易

文學常識填空題及答案

5樓:匿名使用者

4與5的和是()2比6少()。

文學常識填空題

6樓:天安門衛

仔細看著,哪地能出個空

7樓:尾知蔣羨麗

唐代(著名)詩人……

文學常識填空,文學常識填空題及答案

4與5的和是 2比6少 文學常識填空 寶寶羽 1 童話屬於兒童文學.童話通過豐富的 想象 幻想 和 誇張 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2 童話往往採用 擬人 的方法,鳥獸蟲魚 花草樹木以及整個大自然,甚至家具 玩具等都可賦予 生命 注入 思想感情 使他們 人格化 3 皇帝的新裝 的...

古代文學素養高,有文化的人統稱什麼?古代文學界稱為什麼

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這純屬誤稱!鳥之詩本意為 國崎往人的歌 後被誤稱為 acg界的國歌 更有被稱為日本國歌之說!所謂眾口鑠金,第二種說法被大家接受,第一中也就淡出人們的視野了! 歌中唱的並不是於劇情相關的生死離別的愛情,歌詞中處處體現出堅強和不棄的一面,它不像其它歌曲極力要表達悲哀或喜悅之類的感情,...

幾個關於古代文學的問題謝謝,求古代文學教材當中的幾個名詞解釋!請看問題描述!謝謝各位!

3北宋婉約詞派。宋徽宗崇寧年間 公元1102 1107 創立大晟府,並以周幫彥為提舉,招集詞人 樂師整理古音 古調,創作新樂,名 大晟樂 詞人按調填詞,世稱 大晟詞 在 大晟府 形成的以週幫彥為首的詞派即為 大晟詞派 中國古代文學 有關題目 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有些老師可能還出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