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很無聊
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幾千年前就已經回答了!——學以致用!「學」是為了「用」,不管是為生存,為生活,還是為興趣等等。
經驗和知識,實踐和學習的關係(學習的目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問包括兩部分一是知識,二是經驗,經驗**於實踐,知識**於學習,而知識是經驗的總結。
知識的學習是為了指導經驗積累,是為了「用」,其服務物件就是經驗。學以致用,學而無用則費。沒有用的學問是沒有意義的!
從學到用的過程就是經驗積累的過程,經驗的表現形式就是習慣。從意識層面來講,經驗屬於第一資訊系統,即感官意識(直覺、體驗、模擬),它的作用物件是真實、真相的世界。知識屬於第二資訊系統,即意識描述(邏輯、思辨、實證),比如語言,文字類等。
它的作用物件就是意識本身。由此可見,實踐是要找感覺,學習是要多記憶,而知識並不等於真相、真實,實踐才能出真知,知之不等於會用。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都是資訊傳承的重要形式。
我們時常會看不懂一些事情!為什麼很多人大字不識幾個,卻能做大老闆,在社會上做得相當成功,有些人沒受過什麼教育,卻能成為出色的技師,而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卻始終碌碌無為。只要我們了解了「學、知(會)、用」的內涵和關係就能了解其中的所以然。
「學」就是學習。「知」就是知道(做人的道理),學會(知識和技術)。它是乙個從學到用的積累過程。
「用」就是實踐和應用,學習並知道後在實踐和應用中就能比較順利,少犯錯誤,不致碰得頭破血流。我們的一生都在學習,但「學什麼」很少人是非常清楚的,「學什麼」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知識、做人、做事。
「知識」不作多說大家都明白是什麼東西,我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書本。「做人」概括的講就是生活法則(俗話講做人的道理)和人際交往的能力,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方法。不管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方式乃至文化如何的變革,人們的生活法則永遠不可改變。
如果改變了將會面臨滅亡的命運。因為這些法則,道理並不是誰發明的,而是這個世界創造的,人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現總結出來的。「做事」就是在實踐中學習經驗和技能。。
非常必要強調的是這三個方面的學習是要同步進行的,否則難有大成。在上述的三個學習方面中「做人」是最為重要的,因為任何人在這個世界上都無法孤立的生存。生命的乙個本質屬性就是共存,任何乙個單獨孤立的生命都會很快消亡。
由此不難理解,乙個人知識和做事能力都很差,但做人很強依然是可以成功的,乙個人知識和做人方面比較欠缺,但做事動手能力很強,也沒問題就如上面所說可以成為很能幹的技師,乙個人如果只是知識非常豐富,但做人和做事能力都是零蛋那就非常糟糕。現在可以看到所謂高階知識分子很多卻很難適應和融入這個社會亦或很多人已很不善於與人交往。再比如說現在很多人都在學英語,但有多少所謂精通英語的人能和說英語的外國客人進行語言交流的呢。
現代教育(主要包括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正在步入乙個非常危險的境地,缺陷變得越來越大。——那就是製造很多只學不會者!原因是現代教育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知識教育上,而做人的道理、道德教育和做事的實踐教育這兩方面幾乎沒有,時間完全被侵占。
有讀萬卷書,卻沒行萬里路。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教育非常適合知識和做事能力的培養,而家庭教育是啟發做人道理、道德的溫床。知識永遠學不完,對孩子一生真正有用的知識又有多少呢!
知識、做人、做事哪個對孩子的未來更重要?何苦呢!很多事情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思考一下。
2樓:中朝侄
學會生存,就是要學會學習,而要學會學習,主要有三個層面,一是要主動地學,二是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三是要學會思考。先來看第乙個層面,主動地學.同學們也許感到現在的學習太累了,沒什麼意思。
為什麼呢?因為許多同學都在被動地學習,有的是父母親要我學,有的是老師要我學,有的是為了公升學,這就會感到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學習是為了生存, 是為了使自己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是為了使關心我的親人,朋友能分享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快樂,學習是為了民族的生存,是為了振興中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習就不會累了。同學們可能都有這樣的親身感受,某件事情是自己感興趣的,效率就會特別高,再累也感到很高興.
再累也會沒有心理負擔.要主動地學,就是要走在老師的前面,主動地去預習,複習,鞏固,主動地去吸取知識的營養。 學習的第二個層次是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也就是會學。好的方法源於好的學習習慣,所以要學有成效,從小就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如字寫清楚就是乙個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同學字寫得很不清楚,潦草,老師看了就頭痛,字寫得不清楚,是對自己的放縱,如果你把字寫清楚了,就會時時提醒自己,要認真完成每天的作業,久而久之,你的作業的正確率就會高起來,還有要養成每天預習,複習,整理知識的習慣,把每一節,每一章的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系統之中,形成自己的知識鏈.
方法是經驗的結纍,更是經驗的提煉,昇華,在學習方法上切忌這山看哪山高,盲目地去相信別人的方法,而對自己的方法缺乏自信。我們知道,a的方法不一定適合b,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潛心理會,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方法。當然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普遍性的東西還是有的。
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去總結。比如學好數學就要講究方法 ,學習數學的方法雖然林林總總,但簡單地說,主要是三條:一是要領會,二是會做,三是將知識和方法進行聯絡,歸類。
學而不思則罔。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 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不要滿足老師和同學的現成的答案,經常地提出質疑,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逐漸地養成科學地思考問題的習慣,比如,數學的邏輯性,簡潔性會對我們一輩子產生影響,邏輯性使得我們做事情看問題變得有頭腦,學會辯證地看問題,而簡潔性又使得我們做事情不拖泥帶水,去尋求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又比如說數學的轉化化歸思想,使得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當一件事情不能解決,我們會自然地把它化歸為我們能解決的問題,從而解決我們本來不能解決的問題,數學的歸類思想在實際生活中有著極大的應用。等等。科學之父 愛因斯坦說:
「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裡所學的一切,那麼留下來的就是教育。」換句話來說,忘不掉的就是素質,什麼是忘不掉的呢?習慣是忘不掉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是忘不掉的.
假如你過了幾十年之後,你不是搞數學工作的,你會忘了解方程,忘了幾何證明,但是數學的思維訓練是忘不掉的,數學的思想方法是忘不掉的,這就是你的學習使你提高了這方面的素質.有沒有這段學習經歷是完全不一樣的. 要學會生存,就是要學會生活。
住校生要學會自己洗衣服,不要老是把髒衣服抱回去給你的母親洗,有的父母親本來就夠辛苦了,你還要把這點」好處」留給你的母親,這是不道德的。還要學會理財,父母親給你的乙個星期的生活費,有的同學前三天就用得差不多了,後幾天就肯硬節省,有的乾脆餓著肚子,這不好,還有的同學家裡條件比較好,亂化錢,在同學面前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富不過三代」,就是說,富的人家容易出敗家子,我們不要做敗家子。要學會生存,還要提高自己的各種生存能力,如交往能力,表達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等等,同學們要利用各種機會,各種場合發展這方面的能力,比如在上課時,要多爭取發言,在班會課時要爭取有發表演講的機會,有條件的要爭取擔任班幹部,班幹部對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很有好處。
總之,今後我們走向社會光有學習好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全面發展,學校是乙個大舞台,給了你發展各方面能力的機會,.同學們要好好地把握它. 這裡我很想跟學習成績暫時落後的同學講幾句話.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智力不是某一種能力或圍繞某一種能力的幾種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對獨立、相互平等的7種智力即言語——語言智力、**——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你們的學習成績的落後有可能是某一階段掉隊引起的,也有可能某一種智力有所欠缺,也許是指語言智力和數理邏輯智力不夠,但是造物主很公平,給你一短必給你一長,給你一特別之長,必給你一特別之短,那些成績好的同學必有某一方面不如你,你沒有理由氣餒!
更不應該自暴自棄!也許,你的學業智力不夠,但很有可能你的創業智力比較好。今後走向社會,你不一定比那些成績好的同學活得差。
關鍵是要有乙個良好的心態和乙個積極進取的精神.一方面,你們要發揮你們的長處,另一方面,要盡力彌補自己不夠的地方,在學習上你不一定要趕上成績最好的同學,這是不現實的,但是你需要的是進步,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因為這些知識,是你今後走向社會的乙個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你就可以學習新的知識,沒有這個基礎你就沒有辦法學習新的知識,接受新事物.只要有了進步,就應該得到鼓勵.
我建議在學校裡要大力倡導」不比基礎,比進步」的活動.只要進步了,就是好樣的. 總之,同學們要把握好每一天,不要讓光陰從我們身邊白白地流走。
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努力做乙個對自己對社會有用的人。
學習是為了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夢想而學習,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為了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現在這個社會不像幾十年前那樣,在家種地就可以了,現在不行了不需要麼多人種地了,現在都是靠知識賺錢了。
首先、我們每個人從一出生就在學習。學習說話、學習走路,再大一點就開始學習各種知識,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工作了,還要學習自己工作的行業的業務知識。有的人一生只從事乙個工作,即使這樣,也要不斷的學習業內的一些新的資訊、新的知識、新的技能,否則過不了多久,就會被公司或者單位踢走了。
可是,在今天的社會上,一生只從事乙個行業或者乙個工作的人恐怕越來越少,許多人都在不停的換工作,換單位,甚至換行業。那樣要學習的東西就更多了。每個人要學習的實在太多,如果我們都等到需要的時候再去學習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21世紀是乙個速度、多變、危機的時代。在這樣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應該學習什麼呢?我們都知道當今的四大趨勢是:
網際網路、**、遠端教育、居家辦公!這是這個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今天學習的特色。所以,我認為應該圍繞這四方面來學習,比如:
電腦操作、網際網路知識、**製作等,學會從網際網路上獲取知識,不斷的提高自己。
正像周博友說的那樣:「學習知識不是純粹為了學習而學習,不是為了得到乙個如何好的崗位,而是在你現有的崗位或事業上怎樣發揮你的個人價值,只有體現價值才會有金錢,否則光有金錢那不是什麼人生價值的。這才是學習的目的。
」 這就是我思考的第乙個問題,我們應該學習什麼? 其次,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可能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
有人說,學習是乙個過程,是一種途徑,而不是目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社會,為了提公升能力,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學習途徑很多,可以向書本學習,可以向名人學習,可以向周圍的人學習等。最重要的是要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把去過去的東西變成現在的東西,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適應現在乃至將來的路子。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創新!我個人認為:學習是為了豐富和完善自己,在滿足自己的基本物質需求之後,就是提高和完善自己,自己缺什麼就學什麼?
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一開始,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怎麼樣生存、生活,在取得一定的物質滿足以後,就會有精神的追求和寄託,就想在自己的崗位上有自己的價值,最後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尊重。這是我思考的第二個問題,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最後,我們應該怎麼樣學習?今天的社會瞬息萬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乙個學生,十幾年寒窗,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很多知識、技能,想要找乙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學習的東西已經過時了,根本就用不上,甚至和現狀格格不入。
是我們學習的東西不對嗎?不是,我想,應該是學習方法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學習應該是學一種思路、一種方法、一種成功的方法,而不是學具體的知識。人類發展今天,已經積累了幾千年的文明,幾千年的東西,如果我們都去學恐怕學習一輩子都無法學完,更不要談自己的發展與創新了。
當然,一定量的知識積累是必須的,這個任務在中學階段就應該完成了,以後的學習就是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了。具體點說比如我們在生活中做一件事情,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在做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想用什麼方法去做是最簡單最省事最有效的,就是用最短的時間最簡單的途徑取得最大的成功!這就是方法,這就是思路!
這就是我思考到的三個問題,祝願朋友們都以學為樂,學有所成!
我們學習是為了什麼,學習是為了什麼?
我是乙個高中復讀生,沒來補班前我一直疑惑我這十幾年是在幹什麼啊?讀書,為了賺錢?為了揚名?但是也許老天沒有讓我失望吧,他讓我理解了,而且是剎那間。書上寫的什麼?難道是我們必須承擔的包袱,是我們找工作的依據,是我們存在的追求?其實都不是,書上寫的是做人,簡簡單單 活 我是文科生,所以在那個醒悟的晚上只...
考試是為了學習,學習不是為了考試
問這個問題,看樣子應該還是學生咯。那麼考試是不可避免的。其實不必把它看得痛苦,換個角度,考試就是你的登臺,為了展示你的實力風采,你必須要在臺後默默10年,這就是學習。所以你要登臺必須付出,但是付出不一定為了登臺,人各有志。有太多其他的展示方式,你可以隨意選擇,但是相同的是你必須要有學習付出。不然你展...
學習是為了什麼
不要把學習當做一種任務 一種目的 我們活著 活著的等級很多,撿垃圾可以活著,當白領可以活著,要看你的人生定位是怎樣的 而學習,是為了實現你活著的等級目標,如果,你認為沒有學的必要,只能說明,你的要求不高,你不希望自己變的優秀,當然了,不是說只有好好學習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你要相信,沒有乙個無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