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眉微顫
此論我不敢苟同
盟軍轟炸的都是戰略設施,包括兵工廠,煉油廠,鍊鋼廠,化工廠什麼的,雖然人員殺傷不大,但極大削弱了德國的戰爭潛力。是戰爭提前結束的重要前提。
德國本土在大陸,大炮一轟,部隊衝鋒就可以了,日本本土是島國,要靠空軍和海軍,為了保證補給不得不沿著“珍珠鏈”一點一點推進,肯定要慢,
2樓:匿名使用者
你認為14萬架作戰飛機對德國密集性攻擊是沒破壞嘛?還有288萬盟軍的諾曼底戰役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歐洲戰場,德軍受到了盟軍的聯合打擊,盟國的作戰思想是先歐後亞的政策,當時蘇聯被德國入侵,自然要先報仇。等打完德國,才輪到收拾德國的盟友日本的。特別是蘇聯拿下首都柏林,希特勒也自殺了,他只有投降了。
4樓:海盜
同盟國採取先歐後亞的方針! 畢竟同盟國主要還是在歐洲那邊的 自己國家那邊的戰事都還沒解決,還來管亞洲!
5樓:匿名使用者
誰說盟軍大戰略轟炸沒給德國造成很大的破壞?軍備部長斯佩爾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就對盟軍的戰略轟炸對德**備生產和戰略資源造成的毀滅性的打擊做了大量闡述。他認為,實際上從2023年8月,德國就已經打不下去了,之後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
6樓:是否如此用
因為德國比日本的眼光看的遠
7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胡扯,德國受到的打擊相當的嚴重,可以說是完全被壓制的,相比之下,日軍在太平洋的和盟軍的逐島血拼**率是高了點,但是畢竟只是幾萬幾萬的損失,沒有像德國一個月就損失幾十萬這麼承受不起的**,另外日本本土受到的轟炸要比盟軍對德國的轟輕得多,德國被盟軍和蘇軍兩面轟炸,而且美軍還把歐洲戰場列為重點,而馬里亞納戰役之後美軍才有了可能對日本本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轟炸。
二戰盟軍對德國平民的轟炸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8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特別大
2023年出版的《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報告》中,有兩幅圖表可以確切地證明這一點。其中的原因之一是:
“建築物的毀壞並不意味著重要的機械工具也成比例地遭到毀壞。事實證明,敵人能夠搶救機器工具,繼續組織生產,而且速度之快是出人意外的” [ 作者注:《戰略轟炸調查報告》,第18頁。
] 。
對都市目標的轟炸,則造成了巨大的物質損失。“在2023年10月到2023年5月這段時間內,同盟國的空軍,曾對六十一座城市投下總計約一百五十萬噸的烈性炸丨藥,燃丨燒彈和殺傷炸丨彈,這些城市共有居民二千五百萬人……估計約三百六十萬間居民住宅遭到徹底的推毀或嚴重的破壞,共佔德國住宅總數的20%,並且使得七百五十萬人無家可歸。大約有三十萬人被殺死,七十八萬人受了傷。
” [ 作者注:《戰略轟炸調查報告》,第72頁。 ] “在柏林,據估計全城被毀約6o-70%,……四分之三的毀滅是由火災造成的” [ 作者注:
同上,第93頁。 ] 。雖然,對精神的打擊很大,但是實際上,對軍備生產卻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 [ 作者注:
同上,第97頁。 ] 。人民對於空中攻擊的心理反應,在調查報告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在納粹的無情控制之下,他們對於不斷的空襲所產生的恐怖和痛苦,對於家庭和財產的損失,以及生活條件的困難,都表現出一種驚人的抵抗力。他們的精神,對於取得最後勝利的信念,以及對他們的領導者的信心都已經降低了。但是,只要生產工具依然存在,他們就能繼續有效地工作。
一個警察國家對於人民的控制力是不能低估的。” [ 作者注:同上,第108頁。
]2023年初,在準備侵入諾曼底的過程中,曾有人提出問題:究竟什麼是英美空軍進攻的最有利的目標?最後終於決定,應該予以最先攻擊的,應該是運輸系統和綜合的石油工廠。
所以直到這時,戰略轟炸才算是真正具有了戰略性。丘吉爾在2023年10月21日的那份備忘錄中所提出的要求也終於得到了滿足。
在入侵的準備階段,空軍主要的目標是搗毀德國和諾曼底之間所有的鐵路交通。爾後,隨著戰線東移,空中攻擊也就延伸到了德國境內的鐵路和水路;到2023年10月,德國西部的交通幾乎完全癱瘓,這對於煤的分配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調查報告書上寫道:
“2023年1月,埃森地區,每天用煤量是二萬一千四百車,而到9月,就減少到一萬二千車……到11月,巴伐利亞的工業用煤減少了幾乎50%……到2023年11月,魯爾地區每天輸出的煤減少到九千車。最後到第二年2月,魯爾地區幾乎完全被封鎖了,所有裝運的煤全都被鐵路徵用作為機車燃料……可是在此同時,煤礦的產量卻仍繼續上升,所以,魯爾地區的儲煤量也不斷增多。在六個月內,儲煤量由四十一萬五千噸增長到二百二十一萬七千噸,焦炭儲量從六十三萬噸增長到三百零六萬九千噸。
” [ 作者注:《戰國轟炸調查報告》,第63-64頁。 ]
2023年5月,開始對比較大型的綜合石油工廠發動了預備性攻擊,但是到6月在諾曼底登陸之後,才開始把它們作為主要的打擊目標。到7月,所有的主要工廠都受到了攻擊。在5月,這些工廠的月產量是三十一萬六千噸;6月,下降到十萬七千噸,而到9月,則只有一萬七千噸。
航空燃料的生產也從七萬五千噸跌到了五千噸。這些攻擊同時也使彈丨藥工廠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使合成橡膠工業的**從每月最高產量的一萬二千噸減少為二千噸。
根據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只有對準能源資源和運輸系統進行攻擊,空襲才能成為真正具有戰略性的行動。如果從一開始就把目標限制在這兩類專案之內,那麼便可以產生極大的經濟效果,並能節省大量資源和力量用來投資生產登陸艇、反潛潛水艇和運輸飛機,這些東西在整個戰爭程序中常常是短缺物品。
調查報告書表明,在歐洲戰爭中,英美兩國從飛機上投下來的炸丨彈的總數為二百七十萬噸。其中;投落在軍事目標上的為3o.5%,投落在工業目標上的是13.
5%,投落在都市目標上的是24%,投落在鐵路、水路和綜合石油工廠等目標上的是32%。可見,除開落在軍事目標之上的以外,落在次要目標(工業和都市)上的炸丨彈數量要比主要目標(鐵路和石油)上的多。其所以如此,一個不小的原因是由於丘吉爾想要殺死德國人的那個愚蠢的渴望。
據說他自己曾經說過:“要用一切手段來燒殺故人。” [ 作者注:
《泰丨晤士報》(倫敦),2023年2月2日。 ]
據調查報告的說法,英國把軍工生產能力的40-50%用於空軍,而美國的比例,只是35%。所以,分配給英國陸、海軍的生產力比例合起來也超不過50一60%。2023年3月2日,英國陸軍大臣詹姆斯·格里格爵士在介紹陸軍的預算方案時,向英國下議院說:
“空軍計劃僱傭的勞動力人數已經超過了陸軍,而且我敢說,實際上用於製造重轟炸機的人力、即已相當於整個陸軍僱傭的全部人力。” [ 作者注:《議會辯論》第5集.第397冊第1602號。
] 而且,不管這個數字是多少,其中的大多數都是浪費在丘吉爾所謂的“一個試驗性恐怖” [ 作者注:《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卷第168頁。 ] 的作戰行動上了。
二戰盟軍對德國的大規模轟炸開始於什麼時候
9樓:新左右
2023年
bai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召開以後,對德du國的zhi戰略轟炸進入到新的階段了。此
dao時,英國和美國集回中了威答力更大的四發戰略轟炸機參與轟炸,美國主張白天進行高空的精確轟炸,英國主張進行夜間的地毯式轟炸。雙方在此時還是很少的協同作戰。在此期間,盟國空軍對德國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空中轟炸行動,首先是對魯爾工業區的軍事打擊。
當時,盟國空軍出動4000架戰略轟炸機,對德國本土的魯爾工業區空襲。從2023年3月到7月,空襲派出的飛機達到18000架次,盟軍被擊落擊傷3000架轟炸機。盟軍巨大的損失換來了魯爾水壩的損毀。
隨後在2023年的7月24日到8月3日,盟軍空軍的3000架轟炸機對漢堡的大規模轟炸,漢堡市死傷10萬人,大部分建築被毀。2023年11月23日,盟軍首次大規模轟炸柏林,到2023年2月,由於德國本土防空部隊的抵抗,盟軍被擊落了1047架轟炸機,被擊傷1600架轟炸機。美英戰略空軍在2023年到2023年年初的戰略轟炸當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二戰德國投降時,日本也想投降,為何又堅持了月呢
0粉刷匠 在二戰這個恐怖的時期,全世界很多國家都被捲入其中,第二次世界戰爭讓全世界的人民都受到了無法預計的損失和磨難。在德國投降時,日本也想投降,但是他卻又堅持了三個月。可能最簡單的原因就是由於日本不希望接受審判所以拒絕無條件投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動盪的時期,很多國家的罪行是無法磨滅的,所以如果...
二戰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二戰日本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小t學姐 美國投放原子彈,被認為是二戰日本投降的主要敗因。可以認為,原子彈是壓垮日本的 最後一根稻草 二戰時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 丘吉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 若假定日本的命運是由原子彈來決定的,那實在是一種錯誤。在第一顆原子彈投下之前,它的失敗早已成為定局。那是壓倒性的海權所造成的。專憑海權,即可奪佔日...
日本投降簽字書儲存在哪,二戰日本投降時是誰與中國在投降書上簽字
據說是何應欽籤的字 很想看看當時的場景,畢竟是中國人的勝利啊,屈辱的結束啊 幫派大哥 美國的手裡吧 他們是二戰的老大啊 二戰日本投降時是誰與中國在投降書上簽字 虎踞江南 在南京舉行的受降儀式是1945年9月8日。上午9時零4分左右,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 蓋章後,令小林淺三郎 日軍總餐謀長 將降書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