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新左右
二戰時期,英國的國力並不弱,加上殖民地,佔據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四分之一的陸地面積,掌握著除了巴拿馬以外的所有海上航線,擁有世界**的壟斷權。本土gdp為380億美元,世界第四,而且有半個地球的資源可以使用,源源不斷的輸血。金融方面,英鎊是世界貨幣,地位等於現今的美元。
可以說在美國沒有開動戰爭機器前,即使被德國趕出歐洲大陸,英國仍是世界第一強國。
工業方面,二戰時英國是世界第四大工業強國,而且有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的共和联邦成員國,產能強大。戰爭最重要的鋼產量1300萬噸。而石油,英國可以從中東南美東南亞等殖民地獲取,是僅次於美蘇的第三大產油國。
在軸心國為資源發愁時,英國從來沒有這方面的擔憂。
軍事力量,英國共動員了1200萬人參戰,總兵力高達540萬,至戰爭結束,陣亡38萬人,遠遠低於蘇中德日,與美國相當。
空軍生產裝備了125254架飛機,戰鬥機屬於世界一流,重型戰略轟炸機上萬架。正是英國空軍的超強實力,才壓制住了德國空軍,極大緩解了蘇聯的壓力。也是由於英國空軍太強大才使得2023年德國放棄進攻英國本土。
海軍,英國是傳統海洋強國,二戰中一共擁有航母50多艘,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共250餘艘,潛艇近百艘,這支超級艦隊,一直掌控著制海權,保衛了英國本土,也牢牢控制著海洋**。
陸軍,相比海空軍差很多,仍屬於世界一流。雖然被日本橫掃東南亞,不過也不是英國主力,只是一些殖民地的戍衛部隊,但在北非等地,遇到德軍就能比較出雙方的差距,科技上並不輸德國,裝備兵員素質相差無幾,卻往往在人數佔優的情況下被擊敗。只能感嘆德國陸軍太過強大。
2樓:每天只吃一口飯
戰時英國完工了5艘喬五 6艘光輝級 6艘巨象 建成的大頭是一些輕巡 驅逐 護航航母一類的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吧
二戰前世界幾大強國的綜合國力應該怎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第一,英國第二,德國第三,蘇聯第四,日本第五,法國第六,義大利第七
個人估計英國第二和蘇聯第四會有爭議,說下個人看法:
英國第二:
二戰是「日不落帝國」最後的餘暉,二戰之前共和联邦並不是鬆散的聯盟,英國在共和联邦裡還是有號召力的,因此算英國還要加上共和联邦國家。
英國的工業水平最少也能和德國持平,英國能用的資源也遠比德國多。
(如果英國坦克不是早期攀錯了科技樹,英國坦克在二戰的名聲不會那麼差。而英國二戰坦克的傑作「遜丘倫」式坦克可是世界第一種主戰坦克,可見英國水平並不差。。)
在綜合國力上,英國是強於德國的。
蘇聯第四:
在我們學到的歷史裡,二戰前蘇聯的工業水平已經達到了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蘇聯公布出來的資料一直以來都是注了水的。
其次,要看其產品質量;蘇聯的加工工藝到其解體時也算不上好,導致蘇聯雖然有著龐大的資源基礎,但其薄弱的加工工業導致其利用率並不高。
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查下二戰時期美國援助了蘇聯多少原材料,就可見一二。
4樓:退推劍主
美國第一,德國第二,蘇聯第三,英國第四,日本第五,法國第六,中國第七
二戰各**事實力排名
5樓:嶽克昆
1、美國早在二十世紀初就已經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2023年美國gdp達到2000多億美圓[2023年的匯率],但美國這時依然享受著大西洋天然壁壘的優越,陸軍只有可憐的10萬人,遍為4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和1個後備預師,坦克的數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蘭後面,勉強做個世界第七.
美國參戰後,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援下**生產能力大增,到202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者[具體**生產狀況如下].到2023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有進4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
2、 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最強盛的國家,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國,蘇德戰爭初期其gdp達433億美圓,軍隊人數任何時期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這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了,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萬輛在戰爭中被擊毀,蘇聯強大的生產能力及時的補充了這些損失.
3、 德國在希特拉的嚴抓下,1940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圓,基本度過了經濟危機,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2023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以坦克生產為例,2023年生產坦克2500餘輛[3型為主],2023年達到了頂峰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包括200輛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後來多生產虎 豹坦克,數量有所下降,質量卻在上公升,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德國經濟在2023年開始出現崩潰.
4、英國在歐洲孤掌難鳴,國內經濟不景氣,其經濟和資源的維持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殖民地和美國的支援;法國已經戰敗,其勢力範圍退縮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義大利早在2023年時就已經爆發的經濟危機,在加上義大利軍隊的接連失利,國內罷工浪潮高漲,2023年墨索里尼政權倒台.
6、在7.7事變前日本的經濟總量達到283億美圓,是世界第6經濟強國, 在7.7事變前,日本全國只有4個裝備整員的師團,不到20萬人而國民黨軍隊光陸軍就達到200多萬,7.
7事變後,日本開始大量的擴充兵員,到2023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在中國有110個師團,總共250多萬人,此後日本兵力一直公升高到2023年達到600多萬,但兵員的素質卻不斷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萬,已經不堪重負;二戰日本共生產5000多輛坦克,1941-2023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與同期的美國有很大的差距.
7、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軍事實力相當弱後,具體的經濟總量狀況無從考證,二戰後期共產黨發展到91萬人,民兵近百萬,解放國土面積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人,裝備大多是繳獲的日本**:國民黨兵力有460萬人[其中蔣介石嫡系只有100多萬人],繳獲了大量日軍的裝備,還有美國的4億美圓援助和大量**支援。
日本vs美國
1、戰爭潛力:由於國家戰爭機器的高速運轉,全國的富餘勞動力都充實到軍隊及相關行業當中,日本國民經濟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顯得空前「繁榮」, 使得日本人錯誤地認為本國經濟與軍事實力都超過了與他們最大的敵人美國。而此時的美國已經歷了十年左右的經濟大蕭條。
經濟危機的深遠影響使得整個美國經濟依然『疲軟』。但儘管如此美國的綜合國力仍遠高於日本。這裡簡單的舉例一組資料:
1、美國的人口高於日本近兩倍;
2、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國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國的汽車產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國工廠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要高於歐洲和日本,美國人的生產管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方面結合起來,美國工人的人均生產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經基本無潛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國內的軍事、經濟以達到頂峰,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現有的力量迅速消滅對手,那麼進入消耗戰後,日本必敗無疑。
2、軍工生產:1941-2023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
僅從數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產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個二戰期間僅僅建成了63艘驅逐艦而美國在同一時期卻有七百四十餘艘反潛艦艇建成下水!
日美雙方作戰飛機年產量對比:盟國不僅在飛機數量上佔了上風,而且在戰爭中不斷推出新型飛機,到了戰爭後期美軍的飛機效能已經遠遠優於日軍。反觀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
『零』式從很多方面來說確實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戰鬥機,但是到了2023年其效能已經明顯落後於美國的新機型(由於日軍輕視對飛行員的保護,只注重飛機效能,過量採用木質材料與蒙皮,『零』式在被擊中後很容易**燃燒,導致機毀人亡)。在美國生產的飛機中約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轟炸機(雙發或四發),而日本僅僅生產了15117架(基本上是雙發機)。因此,無論是從飛機生產數量上,或是從飛機總載荷上看,兩國之間的差別都非常之明顯。
由於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陸軍根本談不上機械化,其重型裝備供給量與實際需求之間差距甚遠。
1941-2023年,日軍只生產了604門口徑大於105公釐的野戰火炮和70-105公釐口徑火炮6512門,而同一時期美國卻生產了重炮7803門,其他中型口徑火炮27082門。1941-2023年,日本將坦克生產列入了a級(即最高端別),但由於科技水平和生產工藝的落後,日本只生產了中型坦克1065輛,輕型坦克1024門。而美國卻生產了中型坦克24997輛,輕型坦克4052輛。
要指出的是,二戰時期日本的中型坦克無論是火炮威力還是裝甲厚度都只能相當於盟軍的輕型坦克。由於日軍坦克在戰鬥中的表現欠佳,到了2023年坦克的生產被降到了d級。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車輛也是日軍的軟肋,日本車輛生產在頂峰時為2023年的47901輛,而美國在2023年的汽車生產量卻達到了621502輛。
除了重型裝備,其它**日本的生產數量也是嚴重不足。2023年底日本的**庫足夠裝備103個師團,陸軍戰鬥序列有51個師團和59個旅團。戰爭初期陸軍的**彈藥的產量和消耗量大體相同,但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軍隊數量急劇增,而日本的**彈藥保有量卻沒有明顯的增加。
2023年日本陸軍規模從240萬人公升到310萬人,美國則從415萬人激增到了889萬人。到戰爭結束時日軍的**彈藥雖然可以裝備104個師團,但其戰鬥序列卻達到171個師團,這還不包括日本大量的準軍事人員。
2023年統計,日本本土人口7314萬,雖然強徵了大量中國和朝鮮勞工,但並不等於這樣騰出來的本國人力就能形成戰鬥力強的部隊。事實上,太平洋戰爭前6個月日軍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勝利正是依靠多年積累的精銳部隊。2023年日本有1335萬名女性勞動力,但其中的780萬人從事的是農業和林業工作,只有225萬人參加工業及軍工生產。
而美國2023年就有1460萬名婦女參加工業生產。
德國vs蘇聯
2023年6月22日,德軍進攻蘇聯,蘇德戰爭正式爆發。在此之前,蘇聯的軍事裝備和軍人綜合素質都不在德軍之下,由於蘇聯在三十年代的經濟增長,使得投入於軍事準備的經濟能力大大增強,這十年裡,蘇聯的整體軍事實力已經世界上最強的幾支,和德軍的整體實力差不多。但結果卻是,在三年的蘇德戰爭裡,蘇聯共死亡了包括1000萬士兵在內的2000萬人,平均每天死亡3萬多人。
在戰爭進行時,蘇聯的軍工機器一直沒有停下來,共生產了約10餘萬輛坦克和火炮。
蘇聯的面積是22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2億;而德國的面積是37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5、6千萬。德國沒有豐富的戰時資源可供使用,而蘇聯的資源是世界上最為豐富的。從資源上的實力分析,雙方不是乙個等級上的。
蘇軍一開始就被動挨打,每次戰役都會10萬10萬的士兵被俘或被殲,而且蘇聯還有美國在太平洋和日軍作戰,牽制了日軍的北進;同時英法及歐洲反法西斯軍民在西歐、南歐、以及北非幾條戰線上和德軍抗戰,使德軍整體的軍事實力的總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說德國是以其最多60%的綜合軍事實力來同以近95%的綜合軍事實力的蘇軍在蘇聯本土進行戰爭,蘇聯在雙方的戰爭條件上佔著比德國多得多的優勢。
二戰時期日美關係,二戰期間和二戰後,美日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珍珠港事件對二戰影響 日本襲擊珍珠港是因為美國切斷了日本的能源輸送海上通道,不得以才偷襲的珍珠港 日本很不願意和美國打的 偷襲的目的是日本之後的能源輸送安全。對二戰的影響就是導致美國直接參戰。911是恐怖主義相當與綁架 暗殺 一般都是經濟目的 這樣的。但是911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政治上的目的發動的恐怖...
二戰德國為何不敢閃擊英國,二戰德國閃擊歐洲的全過程?來電詳細的???
波 蘭 戰 役 1939年9月1日凌晨,波蘭戰 役 爆 發,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33037 德.國.軍.隊利.用夜幕的掩護,在2000多 架飛機的支援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波 德 戰 爭 和中國 抗 日 戰爭的 打響,意味著 一場世...
二戰期間簽訂哪些條約,二戰後簽訂了哪些和平條約?
1940年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 1942年1月1日,簽署了 聯合國家宣言 1936年11月25日,德國和日本簽訂了 產國際協定 義大利與納粹德意志帝國在1939年5月締結了 鋼鐵條約 1940年9月27日,德意志帝國和義大利又接受了日本加入軸心國,簽署 三國公約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髮表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