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和蘇聯國力根本就不在乙個檔次,尤其是蘇聯完成工業化後實力大增,日本在亞洲一直在爭論到底是北上還是南進,而事實上,諾門坎戰役日軍戰敗,從此到1945年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日本一直都不敢去打蘇聯。
而且後來,由於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幹不過美國人,因此不斷從關東軍抽調兵力,這使得關東軍的實力也大受影響,即使後來又徵兵,然而新兵蛋子的戰鬥力能強到**去?從裝備上來說,日軍也比不過蘇軍,而且當時日軍的裝備更新速度也很慢,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的份量很重,對更新的速度要求非常高。
2樓:韓庭
1.日本關東軍傲慢輕敵,低估了蘇蒙聯軍的戰鬥力;
2.蘇聯為了阻止日本的北進計劃,在諾門坎戰役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裝備質量與數量方面對日本有著巨大優勢。
3樓:閒不生非
一、蘇軍在打敗德國後已成勝利之師,士氣正旺。而此時日軍在東亞、東南亞及太平洋等所有戰場上都一敗塗地,已成喪家之犬、強弩之末。二、關東軍名義上末受損,實際上已調走大部精兵強將,靠補充新兵維繫建制,故實際實力大減。
三、蘇軍裝備不斷更新,日軍裝備基本上幾年未變,遠不如蘇軍。四、從政治角度看,正義的一方必定會戰勝非正義(發動侵略戰爭的)一方。如認同,。
當初日本關東軍為什麼沒有進攻蘇聯
4樓:虛若塵
一,日本沒有北上的戰略意義,他北上與蘇聯遠東軍作戰是絕對不利於日本,日本不會為了牽制蘇軍配合德國人打蘇聯的,他不捨得將自己的精銳部隊葬送在西伯利亞。二,日本覺得西伯利亞沒有資源,沒有他打仗所需的石油礦石之類的,而當時日本侵略我們的時候就被美英荷凍結了資產和**,所以日本急需向東南亞進攻。三,補給不足,日本關東軍北上蘇聯會造成補給線脆弱,過長,而我們東北又有抗日聯軍,所以出兵北上很可能造成關東軍損失慘重。
四,西伯利亞軍隊優勢太大,而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又讓小日本見識了自己和蘇聯陸軍的差距,據百科所述,在1941年6月22日開戰時,西伯利亞軍隊有70萬人,在《納粹德國》這本書中,西伯利亞軍隊光是這個冬天就向莫斯科援助了17000輛坦克。五,日本沒有精力和資源去支撐龐大的關東軍去寒冷的西伯利亞作戰,他的目標是亞太地區。關東軍數十萬部隊每天的補給就非常大,小日本是吃不消的。
第六,可能1941年的時候覺得德國能幹掉蘇聯,所以沒有浪費時間,等到莫斯科兵敗,日本已經和美國佬開戰了,無暇脫身,多線作戰吃不消。
5樓:十妞
那是因為當時蘇聯軍隊的人數眾多,而關東軍已經軍心渙散,不願意再繼續打仗,這種情況下,關東軍的戰鬥力大幅度下降,所以無法抵擋蘇聯軍隊的進攻。
蘇聯出動150萬大軍就擊敗了日本70萬關東軍,這是為什麼?
6樓:荒王爺
鄙人認為蘇聯擊敗關東軍的原因很複雜,但是簡單地說,其原因可能是:
鋼鐵雄獅,陸戰狠角
首先:眾所周知,二戰前後的蘇軍經歷過歐洲大陸上的浴血奮戰。經歷過和當時世界上頂尖的軍力的納粹德國較量,北歐芬蘭的虐殺。
波蘭狠角色的拉鋸,可以說它的陸戰實力,幾乎是當時地球表面的最強者之一。即便在在二戰後,它動則百萬的蘇聯裝甲力量的都在冷戰中,讓美英陣營,動不動的夢魘不已。
所以不說,蘇聯紅軍在拉多加湖上冰面上的被轟炸,也不是說史達林格勒坦克製造廠,一邊生產一邊戰鬥,更不用說巴甫洛夫大樓內外和德軍的絞肉,這些戰役瞬間,那個不是蘇聯紅軍作戰下的典範。
盟軍掣肘,自大狂魔
其次:再看日本,藉著日俄戰爭的餘威。把沙皇俄軍逼出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從此開始了它以戰養戰的大陸政策,精銳的關東軍和它的僕從軍由此在這裡,作威作福。
在人家的國土上,完全不見外的,以「太上皇」自居。其軍中由下至上,一股好戰狂熱,有自大無比的理念,始終佔據日軍的思想空間。更有甚者,在對蘇聯諾門罕戰役失敗後,都認為那是個意外!
故此面對這當時強大無比的蘇聯紅軍,關東軍在思想上的自大就是乙個致命的問題,同時外蒙和中共領導抗日力量,堅持不斷的抗戰,都讓關東軍猶如芒刺在背,更值得一提時,1942年日本在太平洋上把看熱鬧的美軍也給揍了。於是日本在現實狀態下,到了戰爭後期日軍有限的精銳,只能在太平洋上,拆東牆補西牆。於是盟軍對日本的掣肘出現了。
全力以赴、七零八落
於是,把紅旗掛在帝國大廈的蘇軍,抓住時機,驅兵殺向關東軍,全力以赴,再次驅逐中國東北的七零八落的關東軍,並直下日本本土!
7樓:對教育的思考
第一,蘇聯是150萬對日本的70萬,在數量上佔據了優勢;第二,蘇聯的軍事力量更為強大,重型**多於日本。
8樓:行樂先生
原因是非常複雜的,由於當時的狀況比較特殊,當時的蘇聯軍的在進行其他戰爭以後,才出動餘力來擊敗關東軍,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強大。
9樓:拉布拉斯不變換
當時日本天皇已經發布了投降詔書,整個日本國內已經放棄抵抗,日本關東軍也受到波及,軍隊士氣衰弱。完全沒有任何戰鬥力。面對數量龐大的蘇聯軍隊,自然一擊即敗。
10樓:李佳楠那男
因為他們人數多呀。150萬到70萬是兩倍的人,肯定是會贏的。而且俄羅斯的人非常的勇猛。
蘇聯俘虜的幾十萬日本關東軍去了**
11樓:何來呼
1945年8月8日,早已結束歐洲戰場的蘇聯紅軍向日本關東軍宣戰!這也是為實現雅爾達會議上的承諾。根據雅爾達會議的協定,蘇聯在徹底擊敗德國後,應立即對日本宣戰。
9日,150萬蘇聯紅軍如潮水般兵分三路湧進中國東北。儘管日軍早有準備,且裝備精良。但還是被打成肉醬。
日軍兵敗如山倒,面對蘇軍的猛烈進攻居然無絲毫抵抗能力!蘇軍在歐洲戰場上已經廝殺四年多,剛剛收拾完德軍的蘇軍此時戰鬥力達到最佳狀態。面對人高馬大的蘇軍,一臉賊相的日軍嚇破了膽!
出現了有史以來首次上萬士兵四處亂逃的現象。僅僅一週,蘇軍就擊斃14萬,且俘虜50萬!這次日軍的投降率極高!
要知道,日軍在此之前一直是全世界投降率最低的。
幾天後,被原子彈轟炸了的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戰徹底結束。
戰爭一結束,蘇聯就面臨如何處置50萬戰俘的問題,對蘇聯來說,這是筆豐富的「資源」。蘇聯政治高層幾乎一致認為應該把這些戰俘運到遠東和西伯利亞去,以建設蘇維埃。於是從1945年末開始,蘇軍就用火車將戰俘向北運進蘇聯,足足用了大半年時間才運完。
蘇聯在二戰中損失的人口是全世界最多的,達2200萬,全國三分之一的男人死亡,1000萬女人淪為寡婦。戰後的蘇聯勞動力極其匱乏,迫切需要戰俘來填補空缺,這些日軍就成了免費的勞動力。在蘇聯看來,懲罰日軍是理所當然的,要不是有日本這個好兄弟,恐怕德國也不會那麼囂張。
這些戰俘的工作是伐木和開礦。蘇聯遠東和西伯利亞天寒地凍,冬季平均氣溫零下三十幾度以下。不管外面多冷,這些日軍都要出門幹活,蘇軍不管他們的死活。
誰要是敢逃跑,必死無疑,就算蘇軍不開槍打死,西伯利亞的狼和熊也會將其撕成碎片。為了讓戰俘們明白法西斯的下場,蘇聯故意不為他們配備醫生,所以很多士兵得個感冒都能喪命。到了1956年,居然有17萬戰俘死亡。
從1950年開始,日本**開始與蘇聯交涉,想要回這些戰俘。開始蘇聯不同意,但美國支援日本的要求,後來經過幾個月的談判,蘇聯答應遣返戰俘。於是從1950年10月開始遣返,直到1956年才遣返完畢。
12樓:52金影視
到後期的關東軍已經不是戰爭前期的關東軍了,戰鬥力已經是非常弱的,一部分關東軍去了太平洋戰場,到日本投降後一部分關東軍和戰俘被蘇聯人帶走做苦力,到死都沒有回國,還有成建制的關東軍被遣返回國並遣散了,少部分軍官在後來的審判中坐牢了。
關東軍是指的什麼 日本陸軍為什麼叫關東軍?
司令官 立花小一郎 1919年 1921年 河合操 1921年 1922年 尾野実信 1922年 1923年 白川義則 1923年 1926年 武藤信義 1926年 1927年 村岡長太郎 1927年 1929年 皇姑屯事件畑英太郎 1929年 1930年 菱刈隆 1930年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日本關東軍一下再就被蘇聯滅了 可是美國
德國投降後,蘇聯將大部分坦克飛機通過西伯利亞鐵路直接運到東部。可以說東北有蘇聯幾百萬大軍隨時撲向關東軍,單單人數上就遠遠超過了關東軍,何況軍備上,坦克飛機大炮根本不是日本關東軍可以比擬的。而關東軍只是日本的一支精銳部隊,日本剩餘的部隊都和美國糾纏,美國屬於跨洋作戰,千里迢迢趕到大洋彼端,兵力就無法形...
九一八事變,為什麼日本關東軍只有1 5萬餘人,中國東北軍16 5萬人,短短多月東三省都淪陷了
國民黨 對日本的進攻採取不抵抗政策。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違反蔣介石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餘均不戰而退。但是,大家也不要過分指責蔣介石,因為在 九一八事變 前,他的主要精力不在日本軍隊上,因此,為了不至於和日本人鬧僵,使自己手忙腳亂分身乏術,才出此下策。日本關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