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淮水狀元
長江(changjiang river),亞洲第一長河,全長6397千公尺。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長江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
總面積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和黃河一起並稱為「母親河」。長江長城黃山黃河是中國的標誌景點。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譽為中國的「母親河」。
珠江,或叫珠江河,舊稱粵江,是中國境內第三長河流,按年流量為中國第二大河流,全長2400公里。原指廣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後來逐漸成為西江、北江、東江和珠江三角洲諸河的總稱。其幹流西江發源於雲南省東北部沾益縣的馬雄山,幹流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四省(自治區)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在廣東三水與北江匯合,從珠江三角洲地區的8個入海口流入南海。北江和東江水系幾乎全部在廣東境內。珠江流域在中國境內面積44.
21萬平方公里,另有1.1萬餘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內。
淮河,中國長江和黃河之間的大河。洪澤湖以下為淮河下游,水分三路下洩。主流通過三河閘,出三河,經寶應湖、高郵湖在三江營入長江,是為入江水道,至此全長約1,000公里,流域面積187,000平方公里;另一路在洪澤湖東岸出高良澗閘,經蘇北灌溉總渠在扁擔港入黃海。
第三路在洪澤湖東北岸出二河閘,經淮沭河。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是水利部直屬淮河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門。淮河水利委員會為副部級建制。
2樓:匿名使用者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公里,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為世界第三大河。其上游穿行於高山深谷之間,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長江也是中國東西水上運輸的大動脈,天然河道優越,有「**水道」之稱。
長江中下游地區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國工農業發達的地區。
黃河為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里。黃河流域牧場豐美,礦藏豐富,歷史上曾是中國古代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
珠江為中國南部的大河,全長2214公里
淮河幹流全長1000公里
3樓:匿名使用者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全長6397公里,流域面積180.9萬平方公里。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萬平方公里。
珠江為中國南部的一條大河,全長2214公里,流域在中國境內44.25萬平方公里。
淮河全長約1,000公里,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公里。
4樓:
長江:6397千公尺
黃河:5464千公尺
珠江:2400千公尺
淮河:1000千公尺
我國最我國的四條大河是什麼河
5樓:匿名使用者
自北向南 黑龍江 黃河 長江 珠江
6樓:永遠的周鋒
長江黃河是公認的,其次是雅魯藏布江,珠江。
7樓:匿名使用者
長江、黃河、黑龍冮、松花冮
8樓:逗逗貓先森
長江 黃河 黑龍江 珠江
我國四大條大河是
9樓:海之曰
長江,黃河,黑龍江,松花江。黑龍江總長度約4478公里(以海拉爾河為源頭計算),黑龍江是中國三大河流之一。
下列四幅圖表示我國四條河流,我國的第一大河是( )a.b.c.d
10樓:手機使用者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發源於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峰南側,流經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11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它的上游呈現「l」形,中下游呈現「w」.
故選:c.
讀我國4條河流(松花江、黃河、長江、珠江)的年徑流量變化圖,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曲線a、b、c、d分
11樓:手機使用者
(1)根據流量小,有斷流現象判定a是黃河.根據流量小,有兩次汛期判定b是松花江.根據流量較大,汛期長判定c是珠江.根據長江是我國流量最大的河流判定d是長江.
(2)4條河流中,汛期最長的是珠江;年徑流量最大的是長江;含沙量最大的是黃河;冬季結冰期最長的是松花江.
故答案為:(1)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2)珠江;長江;黃河;松花江.
我國四條主要河流的長度,我國四條主要河流
中國第一大河是長江,全長6 300千公尺,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為世界第三大河。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 海拔6 221公尺的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流經青海 雲南 四川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蘇 上海10 個省 市 自治區,在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黃河為中國第二長河...
四條小溪歸於一條大江,打一成語,四條河接著一條海打一成語
劍王牙 百川歸海b i chu n gu h i 釋義 百川 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終都流入大海。比喻眾望所歸或大勢所趨。也比喻許多事物由分散而彙集到一處。語出 淮南子 氾論訓 百川異源 而皆歸於海 百家殊業而皆務於治。正音 川 不能讀作 cu n 辨形 川 不能寫作 州 近義 大勢所趨 眾望所歸...
四川是指哪四條河,成都有哪些河流
點點在心 四川不是指哪四條河。是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名字由來 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 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 注 非川陝路 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