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主要部件包括CPU 儲存器 I O裝置,按()的程式進行工作

時間 2021-10-14 21:22:52

1樓:匿名使用者

a.預先編制

機內固有運算是通過預先編制的內容而執行,電子元件本身不會自動執行命令,需要人工干預。

2樓:

ddacd cbddc db

應該都是對的吧

參考

匯流排(bus),是不是該嚴格說:資料匯流排(data bus),你自己考慮。

---------------------------------------------

樓下對,問的就是資訊。

參考

b 匯流排週期

參考

c0.73

參考

(1)cpu訪問i/o裝置採用的指令有哪些?cpu與i/o裝置之間交換資料的控制方式有哪些?比較其優、缺點

3樓:手機使用者

主機板介面基礎知識

cpu與外部裝置、儲存器的連線和資料交換都需要通過介面裝置來實現,前者被稱為i/o介面,而後者則被稱為儲存器介面。儲存器通常在cpu的同步控制下工作,介面電路比較簡單;而i/o裝置品種繁多,其相應的介面電路也各不相同,因此,習慣上說到介面只是指i/o介面。

一、i/0介面的概念

1、介面的分類

i/o介面的功能是負責實現cpu通過系統匯流排把i/o電路和 外圍裝置聯絡在一起,按照電路和裝置的複雜程度,i/o介面的硬體主要分為兩大類:

(1)i/o介面晶元

這些晶元大都是積體電路,通過cpu輸入不同的命令和引數,並控制相關的i/o電路和簡單的外設作相應的操作,常見的介面晶元如定時/計數器、中斷控制器、dma控制器、並行介面等。

(2)i/o介面控制卡

有若干個積體電路按一定的邏輯組成為乙個部件,或者直接與cpu同在主機板上,或是乙個外掛程式插在系統匯流排插槽上。

按照介面的連線物件來分,又可以將他們分為序列介面、並行介面、鍵盤介面和磁碟介面等。

2、介面的功能

由於計算機的外圍裝置品種繁多,幾乎都採用了機電傳動裝置,因此,cpu在與i/o裝置進行資料交換時存在以下問題:

速度不匹配:i/o裝置的工作速度要比cpu慢許多,而且由於種類的不 同,他們之間的速度差異也很大,例如硬碟的傳輸速度就要比印表機快出很多。

時序不匹配:各個i/o裝置都有自己的定時控制電路,以自己的速度傳 輸資料,無法與cpu的時序取得統一。

資訊格式不匹配:不同的i/o裝置儲存和處理資訊的格式不同,例如可以分為序列和並行兩種;也可以分為二進位制格式、acsii編碼和bcd編碼等。

資訊型別不匹配:不同i/o裝置採用的訊號型別不同,有些是數碼訊號,而 有些是模擬訊號,因此所採用的處理方式也不同。

基於以上原因,cpu與外設之間的資料交換必須通過介面來完成,通常介面有以下一些功能:

(1)設定資料的寄存、緩衝邏輯,以適應cpu與外設之間的速度差異,介面通常由一些暫存器或ram晶元組成,如果晶元足夠大還可以實現批量資料的傳輸;

(2)能夠進行資訊格式的轉換,例如序列和並行的轉換;

(3)能夠協調cpu和外設兩者在資訊的型別和電平的差異,如電平轉換驅動器、數/模或模/數轉換器等;

(4)協調時序差異;

(5)位址解碼和裝置選擇功能;

(6)設定中斷和dma控制邏輯,以保證在中斷和dma允許的情況下產生中斷和dma請求訊號,並在接受到中斷和dma應答之後完成中斷處理和dma傳輸。

3、介面的控制方式

cpu通過介面對外設進行控制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程式查詢方式

這種方式下,cpu通過i/o指令詢問指定外設當前的狀態,如果外設準備就緒,則進行資料的輸入或輸出,否則cpu等待,迴圈查詢。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只需要少量的硬體電路即可,缺點是由於cpu的速度遠遠高於外設,因此通常處於等待狀態,工作效率很低

(2)中斷處理方式

在這種方式下,cpu不再被動等待,而是可以執行其他程式,一旦外設為資料交換準備就緒,可以向cpu提出服務請求,cpu如果響應該請求,便暫時停止當前程式的執行,轉去執行與該請求對應的服務程式,完成後,再繼續執行原來被中斷的程式。

中斷處理方式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但為cpu省去了查詢外設狀態和等待外設就緒所花費的時間,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還滿足了外設的實時要求。但需要為每個i/o裝置分配乙個中斷請求號和相應的中斷服務程式,此外還需要乙個中斷控制器(i/o介面晶元)管理i/o裝置提出的中斷請求,例如設定中斷遮蔽、中斷請求優先順序等。

此外,中斷處理方式的缺點是每傳送乙個字元都要進行中斷,啟動中斷控制器,還要保留和恢復現場以便能繼續原程式的執行,花費的工作量很大,這樣如果需要大量資料交換,系統的效能會很低。

(3)dma(直接儲存器訪問)傳送方式

dma最明顯的乙個特點是它不是用軟體而是採用乙個專門的控制器來控制記憶體與外設之間的資料交流,無須cpu介入,大大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在進行dma資料傳送之前,dma控制器會向cpu申請匯流排控制 權,cpu如果允許,則將控制權交出,因此,在資料交換時,匯流排控制權由dma控制器掌握,在傳輸結束後,dma控制器將匯流排控制權交還給cpu。

二、常見介面

1、並行介面

目前,計算機中的並行介面主要作為印表機埠,介面使用的不再是36針接頭而是25針d形接頭。所謂「並行」,是指8位資料同時通過並行線進行傳送,這樣資料傳送速度大大提高,但並行傳送的線路長度受到限制,因為長度增加,干擾就會增加,容易出錯。

現在有五種常見的並口:4位、8位、半8位、epp和ecp,大多數pc機配有4位或8位的並口,許多利用intel386晶元組的便攜機配有epp口,支援全部ieee1284並口規格的計算機配有ecp並口。

標準並行口4位、8位、半8位:4位口一次只能輸入4位資料,但可以輸出8位資料;8位口可以一次輸入和輸出8位資料;半8位也可以。

epp口(增強並行口):由intel等公司開發,允許8位雙向資料傳送,可以連線各種非印表機裝置,如掃瞄器、lan介面卡、磁碟驅動器和cdrom 驅動器等。

ecp口(擴充套件並行口):由microsoft、hp公司開發,能支援命令週期、資料週期和多個邏輯裝置定址,在多工環境下可以使用dma(直接儲存器 訪問)。

目前幾乎所有的586機的主機板都整合了並行口插座,標註為 paralle1或lpt1,是乙個26針的雙排針插座。

2、序列介面

計算機的另一種標準介面是序列口,現在的pc機一般至少有兩個序列口com1和com2。序列口不同於並行口之處在於它的資料和控制資訊是一位接一位序列地傳送下去。這樣,雖然速度會慢一些,但傳送距離較並行口更長,因此長距離的通訊應使用序列口。

通常com1使用的是9針d形聯結器,而com2有些使 用的是老式的db25針聯結器。

3、磁碟介面

(1)ide介面

ide介面也叫做ata埠,只可以接兩個容量不超過528m的硬碟驅動器,介面的成本很低,因此在386、486時期非常流行。但大多數ide介面不支援dma資料傳送,只能使用標準的pci/o埠指令來傳送所有的命令、狀態、資料。幾乎所有的586主機板上都整合了兩個40針的雙排針ide介面插座,分別標註為ide1和ide2。

(2)eide介面

eide介面較ide介面有了很大改進,是目前最流行的介面。首先,它所支援的外設不再是2個而是4個了,所支援的裝置除了硬碟,還包括cd-rom驅動器磁碟備份裝置等。其次,eide標準取消了528mb的限制,代之以8gp限制。

第三,eide有更高的資料傳送速率,支援pio模式3和模式4標準。

4、scsi介面

scsi(smallcomputersysteminte***ce)小計算機系統介面,在做圖形處理和網路服務的計算機中被廣泛採用scsi介面的硬碟。除了硬碟以外,scsi介面還可以連線cd-rom驅動器、掃瞄器和印表機等,它具有以下特點:

可同時連線7個外設;

匯流排配置為並行8位、16位或32位;

允許最大硬碟空間為8.4gb(有些已達到9.09gb);

更高的資料傳輸速率,ide是2mb每秒,scsi通常可以達到5mb每秒,fastscsi(scsi-2)能達到10mb每秒,最新的scsi-3甚至能夠達到40mb每秒,而eide最高只能達到16.6mb每秒;

成本較ide和eide介面高很多,而且,scsi介面硬碟必須和scsi介面卡配合使用,scsi介面卡也比ied和eide介面貴很多。

scsi介面是智慧型化的,可以彼此通訊而不增加cpu的負擔。在ide和eide裝置之間傳輸資料時,cpu必須介入,而scsi裝置在資料傳輸過程中起主動作用,並能在scsi匯流排內部具體執行,直至完成再通知cpu。

5、usb介面

最新的usb序列介面標準是由microsoft、intel、compaq、ibm等大公司共同推出,它提供機箱外的熱即插即用連線,使用者在連線外設時不用再開啟機箱、關閉電源,而是採用「級聯」方式,每個usb裝置用乙個usb插頭連線到乙個外設的usb插座上,而其本身又提供乙個usb插座給下乙個usb裝置使用,通過 這種方式的連線,乙個usb控制器可以連線多達127個外設,而每個外設間的距離可達5公尺。usb統一的4針圓形插頭將取代機箱後的眾多的串/並口(滑鼠、modem)鍵盤等插頭。usb能智慧型識別usb鏈上外圍裝置的插入或拆卸。

除了能夠連線鍵盤、滑鼠等,usb還可以連線isdn、**系統、數字音響、印表機以及掃瞄器等低速外設。

三、i/o擴充套件槽

i/o擴充套件槽即i/o訊號傳輸的路徑,是系統匯流排的延伸,可以插入任意的標準選件,如顯示卡、解壓卡、modem卡和音效卡等。通過i/o擴充套件槽,cpu可對連線到該通道的所有i/o介面晶元和控制卡定址訪問,進行讀寫。

根據匯流排的型別不同,主機板上的擴充套件槽可分為isa、eisa、mac、vesa和pci幾種。

(1)isa插槽

黑色,分為8位、16位兩種。16位的擴充套件槽可以插8位和16位的控制卡,但8位的擴充套件槽只能插8位卡。

(2)eisa插槽

棕色,外型、長度與16位的isa卡一樣,但深度較大,可插入isa與eisa控制卡。

(3)vesa插槽

棕色,位於16位isa擴充套件插槽的下方,與isa插槽配合使用。

(4)pci插槽

白色,與vesa插槽一樣長,與isa插槽平行,不需要與isa插槽配合使用,而且只能插入pci控制卡。由於主機板的空間有限,pci插槽要占用isa插槽的位置

參考資料:

計算機各部件問題

運算器,控制器合起來就是cpu了。cpu是整個電腦的核心,它處理電腦中的一切事物,由於電腦裡面都是二進位制運算,所以cpu從本質上說就是時刻在進行二進位制運算罷了。只不過那些有0和1組成的是指令,這些指令控制電腦裡的一切。cpu的重要技術指標有 1 主頻,也就是cpu的時鐘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

微型計算機的微處理器主要包括,微型計算機的分類通常以微處理器的( )來劃分。

森海和你 微型計算機的微處理器主要包括 運算器和控制器。微機系統由微型計算機 顯示器 輸入輸出裝置 電源及控制面板等組成的計算機系統。配有作業系統 高階語言和多種工具性軟體等。一臺完整的微型計算機系統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部分組成。完整的計算機系統包括兩大部分,即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謂硬體,是指構...

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是什麼,計算機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分別有什麼作用?

月似當時 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是cpu 內部儲存器和輸入 輸出裝置。cpu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資料。cpu由運算器 控制器 暫存器 快取記憶體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絡的資料 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