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用心感悟回答老師
遠古的生物(一般叫做史前生物)不一定都是巨大無比的。
遠古的生物型態包括了海洋中類似細菌的細胞生物,到藻類與原生生物,以及較為複雜的真核多細胞生物,如真菌、植物、軟體動物、昆蟲與脊椎動物等。這些生物的形態就是很小的。
有少數的史前生物至今依然存在於地球上,例如腔棘魚一類被稱作活化石的生物。史前生物(遠古生物)是指許多生活於地球上的生物體,年代範圍大約是從38億年前到大約公元前2023年人類開始保留文字紀錄以前。
另外如鯊魚,也是經過數億年而沒有太大改變的生物。不過大多數曾經出現的生物,有99%已經滅絕,只留下遺骸、腳印或其他化石。
侏羅紀時,恐龍主宰大地。在超過5500萬年的時間內,它們發展成為植食性和肉食性恐龍,小的像雞那麼大,大的像座高樓。
同時,地球上單一的大陸分解為兩個大陸,植物和氣候變得更加多樣。但地球上仍然很溫暖,而且沒有草或開花植物。鳥臀類恥骨指向後方。
鳥臀類恐龍包括了從小型的稜齒龍類到大家熟悉的大型植食性恐龍,例如劍龍。
2樓:匿名使用者
遠古生物並不都是巨大的,只是與現存生物相比,遠古時期曾生活過一些巨大的動物,最典型的是恐龍等。
科學家認為,遠古時期能存在一些巨大的動物,是因為在數億年前,地球的環境和氣候比現在要好,適宜動物向大型化方向進化。如,在距今2.5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到距今1.
3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球氣候溫暖潮溼,四季不分明,平均氣溫超過20℃(現在地球的平均氣溫在15℃左右),降水量比現在多得多。那時,陸地上沒有沙漠,大陸和各島嶼均被茂密的森林覆蓋,大型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高達數十米,在為各種動物提供了豐富食物的同時,也使地球大氣層中氧氣含量達到約25%左右(現在只有21%)。含氧量高的大氣、溫暖的氣候、充足的食物,使地球上各類生物都不約而同地向大型化發展。
不但有數十米高的植物,也有長達1米的昆蟲,還有身長數十米、重量超過100噸的恐龍。
進入白堊紀後,地球氣候發生鉅變,大氣環流的改變使降水量減少,茂密的森林消失,草原取代了森林,陸地大面積沙化,平均氣溫下降,大氣含氧量也下降。一系列的變化,使大型生物種類和數量銳減。發生在白堊紀末期,距今6500萬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給了大型生物最後也是致命的一擊,幾乎所有的大型生物因此滅絕。
此後至今,地球氣候再也沒能恢復到億年前的水平,大型生物也沒能再進化出現。
3樓:熱情的陳秋江
那時重力小所以大,宇航員到太空個都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