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狀是,地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時間 2021-08-11 17:44:50

1樓:知道一世

近似球體

有人說,地球像一個倒放著的大鴨梨。其實地球確切地說,是個三軸橢球體。

太陽是球體,月亮是球體,沒有人懷疑,因為大家都確確實實地遙望到了。可是人們生活在大地上,在宇宙航行以前,不能像觀察太陽和月亮那樣去眺望地球。地球比起人類的視野又是如此地廣大,人們佇立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只是自己眼界所能達到的一小部分,就是四周被地平線所限制約以4.

6公里為半徑範圍內的一塊平地——視地平,因而對地球的形狀產生過種種從直覺出發的推測。我國古代就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就是把地球看作扁平狀,把天空看作罩在地面上的圓罩子。古俄羅斯人想象大地是馱在三條鯨魚背上的盤子,這三條鯨魚又是浮游在海洋上的。

再如古印度人認為大地是一個隆起的圓盾,由三條大象扛著,這三條大象站在龜背上,而這個龜又是浮游在廣闊海洋之中的。這些都是人類對地球的最原始的認識。

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畢達哥拉斯從哲學觀點出發,認為球形是最完美的形狀,因而提出地球為球狀的臆測。公元前三百年,亞里斯多德看到月食時地球投到月亮上的影子是弧形等現象,提出了地球為球狀的科學證據。我國早在戰國時期哲學家惠施就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看法。

但這一見解當時卻很少人接受。直到公元2023年麥哲倫及其夥伴完成繞地球一週之後,人們才確立了地球為球體的概念。

十七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一直把地球看作是正球形體,通過科學實踐,對這一看法才獲得進一步的修訂、提高。2023年,天文學家裡奇比從巴黎(49°n )帶了一隻鍾到南美洲的蓋亞那(5°n),發現這隻鍾每天慢了二分二十八秒,帶回巴黎後又恢復正常。以後在其它地方作類似的觀察,也有類似的結果。

這表明從極地向赤道移動,鐘擺的擺動速度變慢,或者說是擺的振動週期變長了。經過物理學的推測,地球不是一個正圓球體,而是兩極略扁赤道凸出的旋轉球體。

所謂旋轉橢球體,是由經線圈繞地軸迴轉而成的。所有經線圈都是相等的橢圓,而赤道和所有緯線圈都是正圓。測量上為了處理大地測量的結果,採用與地球大小形狀接近的旋轉橢球體並確定它和大地原點的關係,稱為參考橢球體。

十九世紀,經過精密的重力測量和大地測量,進一步發現赤道也並非正圓,而是一個橢圓,直徑的長短也有差異。這樣,從地心到地表就有三根不等長的軸,所以測量學上又用三軸橢球體來表示地球的形狀。

此後,又發現地球的南北兩半球不對稱,南極較北極離地心要近一些,在北極凸出18.9米,在南極凹進25.8米;又在北緯45˚地區凹陷,在南緯45˚隆起。

這一形狀和參考橢球體對比,地球又有點像梨子的樣子,於是測量學中又出現“梨形地球”這一名稱。總之地球的形狀很不規則,不能用簡單的幾何形狀來表示。更確切地說,地球具有獨特的地球形體。

從宇宙空間**地球,它既不像梨,也不象橘子或雞蛋,倒像一個滾圓的球。人們利用宇宙飛船和同步衛星在36,000公里高空的實際觀測,已把地球的真面貌拍攝下來了。可以看到,在這個小行星上,遼闊的海洋呈蔚藍色,突出在水體上呈褐色的是陸地,青蔥翠綠的是地面上的植被,還有縈繞在上空不斷變化著的白雲。

從上面可以看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提高的。正圓球體、旋轉橢球體、三軸橢球體以及地球形體等,對於地球的真實形狀而言,可以說都是近似的。反過來,人們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踐中,也需要對地球的形狀加以不同程度的簡化。

例如在製造地球儀或繪製全球性地圖時,就必須把地球當作正圓球體來看待;當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時,有必須把地球作為有規則的參考橢球體來處理;而在發射人造天體及其軌道計算時,則需要把赤道的扁率以及各地對參考橢球體的偏離更精確地計算進去。

因此,地球的形狀不能用某種幾何形狀來表示,嚴格地說應稱它為地球形體。

2樓:

如果只考慮陸地的話 應該是橘子形

如果考慮到海洋應該是不規則的橢圓

3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圓形體

4樓:匿名使用者

正確答案應該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

5樓:

近圓的橢球,兩極扁,中間鼓

6樓:

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7樓:匿名使用者

不規則的球體,兩極稍扁,赤道略鼓

8樓:

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9樓:匿名使用者

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

地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10樓:愛生活的淇哥

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並不是一個規則球體,而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規則橢圓球體,誇張地說,有點像“梨子”,稱之為“梨形體”。地球的赤道半徑約長6378.137km,這點差別與地球的平均半徑相比。

十分微小,從宇宙空間看地球,仍可將它視為一個規則球體。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製作一個半徑為1米的地球儀,那麼赤道半徑僅僅比極半徑長了大約3毫米,憑著人的肉眼是難以察覺出來的,因此在製作地球儀時總是將它做成規則球體。

擴充套件資料

地球的位置: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最近的一個世紀裡,這一認識發生了根本性的拓展。起初,地球被認為是宇宙的中心,而當時對宇宙的認識只包括那些肉眼可見的行星和天球上看似固定不變的恆星。17世紀日心說被廣泛接受。

其後威廉·赫歇爾和其他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太陽位於一個由恆星構成的盤狀星系中。到了20世紀,對螺旋狀星雲的觀測顯示我們的銀河系只是膨脹宇宙中的數十億計的星系中的一個。到了21世紀,可觀測宇宙的整體結構開始變得明朗,超星系團構成了包含大尺度纖維和空洞的巨大的網狀結構。

超星系團、大尺度纖維狀結構和空洞可能是宇宙中存在的最大的相干結構。在更大的尺度上宇宙是均勻的,也就是說其各個部分平均有著相同的密度、組分和結構。

1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為圓球形體的地球被發現了。但它是怎樣的球形體?當時人們還是不很清楚。

有人說地球應該是個滾瓜溜圓的正球體,因為圓是最完美的形態。有人說地球應該是雞蛋一樣的長球體,兩極處凸起,因為蛋是一切生命之源。而英國科學家牛頓則根據他的力學觀點,斷定地球是一個兩極較扁、腰部凸出的球體。

牛頓的論斷是由一次偶然發現引發的。2023年,法國的一位天文工作者到南美洲蓋亞那(西經52.5°,北緯5°)做天文觀測,發現從法國巴黎(東經2.

2°,北緯48.8°)帶來的一架最準確的擺鐘走慢了。開始,他還以為是擺鐘出了毛病,但後來,當他回到巴黎後,這架擺鐘卻又恢復了正常,經檢查,擺鐘沒有任何毛病。

既然不是擺鐘本身的毛病,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牛頓認為,地球自轉產生慣性離心力,越靠近赤道,則慣性離心力也就越大,地球物質便有向赤道部分移動的趨勢。正像我們轉動傘柄,傘就會自動張開那樣。結果,地球就形成赤道部分向外凸出的橢球體。

正因為地球是這樣的橢球體,赤道附近的蓋亞那比北緯48.8°的巴黎距離地球中心較遠,這樣,擺鐘被帶到蓋亞那後,它所受的重力減小了,擺鐘的擺動週期便會延長,所以擺鐘就走慢了。

這種見解很有道理,但它畢竟屬於思辯性的推斷,不能作為一種科學定**之於眾。為了證實這種結論的正確性,後來法國科學院派出兩支測量隊,分別到北極圈附近的瑞典拉普蘭地區和赤道附近的祕魯地區實測子午線(即經線)弧段的長度。其結果是,北極圈附近的一度子午線弧段較赤道附近的一度子午線弧段稍長。

這就證明了牛頓的見解是正確的。事實上,赤道半徑較兩極半徑長21.5公里。

規則的橢球體,其經線圈都是橢圓,而緯線圈都是正圓。但後來發現,地球不是規則的橢球體,即它的緯線圈和赤道並非正圓。赤道直徑,在東經15°到西經165°方向為長軸,在東經105°到西經75°方向為短軸。

但二者相差只有430米,這和地球半徑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這樣,通過地心到地表就有3根不等長的軸,所以人們又稱地球是三軸橢球體。現在根據人造地球衛星測得的地球形狀,是它的南北兩半球也不對稱。

北半球較為瘦長,北極略高出理想橢球體18.9米;南半球較為胖短,南極略低於理想橢球體25.8米。

地球又有點像“梨形”。不過,這個差異就更小,南北極兩半徑僅相差40餘米。

因此,總的說來,地球是一個不太規則的橢球體,它什麼也不像。人們根據它獨特的形狀,就叫它“地球體”。

12樓:靠名真tm難起

地球大致呈橢球形。地球自轉的效應使得沿貫穿兩極的地軸方向稍扁,赤道附近略有隆起。地球赤道半徑比極半徑大了43千米(27英里)。

因此,地球表面離地球質心最遠之處並非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而是位於赤道上的厄瓜多欽博拉索山的山峰。地球的參考橢球體平均直徑約為12,742千米(7,918英里),約等於(40,000 km)/π,這個整數並非巧合,而是因為長度單位米的最初定義是經過法國巴黎的經線上赤道與北極點距離的一千萬分之一。

由於區域性地勢有所起伏,地球與理想橢球體略有偏離,不過從行星尺度看,這些起伏和地球半徑相比很小,最大偏離也只有0.17%,位於海平面以下10,911米(35,797英尺)的馬裡亞納海溝與海拔8,844米(29,016英尺)的珠穆朗瑪峰只產生0.14%的偏離。

若把地球縮到檯球大小,地球上像大型山脈和海溝那樣的地方摸上去就像微小瑕疵一樣,而其他大部分地區,包括北美大平原和深海平原摸上去則更加光滑。

13樓:卞靈寒

近似球體

確切地說,是個三軸橢球體。

十七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一直把地球看作是正球形體,通過科學實踐,對這一看法才獲得進一步的修訂、提高。2023年,天文學家裡奇比從巴黎(49°n )帶了一隻鍾到南美洲的蓋亞那(5°n),發現這隻鍾每天慢了二分二十八秒,帶回巴黎後又恢復正常。以後在其它地方作類似的觀察,也有類似的結果。

這表明從極地向赤道移動,鐘擺的擺動速度變慢,或者說是擺的振動週期變長了。經過物理學的推測,地球不是一個正圓球體,而是兩極略扁赤道凸出的旋轉球體。

所謂旋轉橢球體,是由經線圈繞地軸迴轉而成的。所有經線圈都是相等的橢圓,而赤道和所有緯線圈都是正圓。測量上為了處理大地測量的結果,採用與地球大小形狀接近的旋轉橢球體並確定它和大地原點的關係,稱為參考橢球體。

十九世紀,經過精密的重力測量和大地測量,進一步發現赤道也並非正圓,而是一個橢圓,直徑的長短也有差異。這樣,從地心到地表就有三根不等長的軸,所以測量學上又用三軸橢球體來表示地球的形狀。

此後,又發現地球的南北兩半球不對稱,南極較北極離地心要近一些,在北極凸出18.9米,在南極凹進25.8米;又在北緯45˚地區凹陷,在南緯45˚隆起。

這一形狀和參考橢球體對比,地球又有點像梨子的樣子,於是測量學中又出現“梨形地球”這一名稱。總之地球的形狀很不規則,不能用簡單的幾何形狀來表示。更確切地說,地球具有獨特的地球形體。

從宇宙空間**地球,它既不像梨,也不象橘子或雞蛋,倒像一個滾圓的球。人們利用宇宙飛船和同步衛星在36,000公里高空的實際觀測,已把地球的真面貌拍攝下來了。可以看到,在這個小行星上,遼闊的海洋呈蔚藍色,突出在水體上呈褐色的是陸地,青蔥翠綠的是地面上的植被,還有縈繞在上空不斷變化著的白雲。

從上面可以看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提高的。正圓球體、旋轉橢球體、三軸橢球體以及地球形體等,對於地球的真實形狀而言,可以說都是近似的。反過來,人們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踐中,也需要對地球的形狀加以不同程度的簡化。

例如在製造地球儀或繪製全球性地圖時,就必須把地球當作正圓球體來看待;當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時,有必須把地球作為有規則的參考橢球體來處理;而在發射人造天體及其軌道計算時,則需要把赤道的扁率以及各地對參考橢球體的偏離更精確地計算進去。

因此,地球的形狀不能用某種幾何形狀來表示,嚴格地說應稱它為地球形體。

關於中國的人口: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3年11月1日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大陸31個省、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78萬人;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44萬人,臺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為2228萬人。

國家統計局測算資料表明,2023年1月6日,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3億(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1%。由於實行計劃生育,中國13億人口日的到來推遲了4年。

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地球形狀,即地球的外形。我們研究地球的形狀主要是指彈性地球外殼的自然形狀,以及陸地和海洋或海底的表面形狀。由於地球自然表面的複雜性,為準確研究它的形狀,就必須把地球表面劃分為若干個區域,在每個區域內仔細研究表面點的座標,最後再把它們綜合起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經有了乙個明確的認識 地...

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地球的形狀是指全球靜止海面 大地水準面的形狀。大地水準面既不考慮地球表面的海陸差異,也不考慮陸上 海底的地形起伏,它不但包括了現在的海面,也包括所有陸地底下的假想 海面 它是計算地表高程的起算面。雖然地球的表面高低起伏,但這些地形的變化對於地球來講是微不足道的,從人造衛星獲得的地球 可以看出,地球的...

地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愛生活的淇哥 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並不是一個規則球體,而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規則橢圓球體,誇張地說,有點像 梨子 稱之為 梨形體 地球的赤道半徑約長6378.137km,這點差別與地球的平均半徑相比。十分微小,從宇宙空間看地球,仍可將它視為一個規則球體。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製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