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結構是怎樣的,道教的宇宙結構是怎樣的?

時間 2022-03-02 16:55:11

1樓:匿名使用者

宇宙是乙個時空的概念。簡單來說,任何具有四維的空間都可以被稱為「四維空間」。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生活中所面對的三維空間加上時間構成所謂的四維空間。

由於我們在地球上所感覺到的時間很慢,所以不會明顯的感覺到四維空間的存在,但一旦登上宇宙飛船或到達宇宙之中,使本身所在參照系的速度開始變快或開始接近光速時,我們就能通過對比,發現時間的變化。比如你在時速接近光速的飛船裡航行,你的生命會比在地球上的人要長很多。這裡有一種勢場所在,物質的能量會隨著速度的改變而改變,變化而變化。

所以相對來說時間的變化及對比是以物質的速度為參照系的。這就是時間為什麼是四維空間的要素之一。 不過,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維空間」,大多數都是指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中提及的「四維時空」概念。

根據愛因斯坦的概念,我們的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構成。時空的關係,是在空間的架構上比普通三維空間的長、寬、高三條軸外又多了一條時間軸,而這條時間的軸是一條虛數值的軸。 簡單地說:

零維是點,沒有長、寬、高。一維是由無數的點組成的一條線,只有長度,沒有寬、高。二維是由無數的線組成的面,有長、寬沒有高。

三維是由無數的面組成的體,有長寬高。維可以理解成方向,四維又多了時間。下面我舉例說明。

a找b,在x馬路上,這樣一條線可以理解為一維a找b,在x馬路與y馬路交口,這兩條線可以理解為乙個平面,是為二維a找b,在x馬路與y馬路交口處z樓的5層,現在加了多少層,構成立體結構,是為三維

a找b,中午12:00,在x馬路與y馬路交口處z樓的5層,現在不但加了多少層,還有了時間,如果a在15:00點去,就不會見到b。是為四維。這裡的時間就是第四維

道教的宇宙結構是怎樣的?

2樓:小勝n衙

無極生太極:宇宙大**,從無到有,大**之前,沒有物質,一切物理定律皆不存在! 太極生兩儀:

物質世界出現"相對"性質,宇宙中的任何物質,精神都是相對存在,包括時間空間! 兩儀生四相,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 等等等等!

其實道家哲學是最合理解釋世界的"真理!" 任何科學的結論在道家的哲學體系中都能找到根據!最典型的就是相對論!

正因為如此高深的理論過早的出現在中國,因此只能是,日漸沒落! 道教,道家思想,跟道家哲學比起來,就是九牛一毛!

宇宙是怎樣構成的?

3樓:破假修真

宇宙是由能量構成的!能量濃縮到一定程度並達到平衡就呈現為物質,物質裡面包含這巨大的能量,當物質中的能量平衡被打破,就會爆發出巨大能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物質就也是能量,能量是構成宇宙的本質。

宇宙是什麼樣子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宇宙大**理論,我們的宇宙應該是乙個半徑在140億光年左右的球形。由於宇宙的膨脹紅移、引力紅移等效應,這個球形以地球(或太陽,或銀河系)為球心。但這並不是說我們恰好在宇宙的中心,只是從我們地球看出去,各個方向上宇宙的結構和平均密度都差不多。

這不是巧合。從宇宙中任何乙個地方看出去,都是這個樣子。換句話說,在宇宙中,任何乙個地方都是宇宙的中心。

在宇宙中,各個星系及星系團、星系群基本上是平均分布的。但也存在小的相對高密度區(集中分布區)。星系以集群的方式在宇宙中構成一張大網,幾乎所有的星系都分布在網上,「網格」的中間幾乎是空的,形成大尺度上的「氣泡」。

這類結構差不多是以10億光年為乙個「結構單元」在重複。

以10億光年為結構單元的宇宙就是下面這個樣子。其中每乙個小亮點都是乙個與銀河系類似的巨大星系。

5樓:魯工伏以彤

2023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為我們研究大尺度、大質量的宇宙提供了比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更先進的**。應用後,科學家解決了恆星一生的演化問題。而宇宙是否是靜止的呢?

對這一問題,連愛因斯坦也犯了乙個大錯誤。他認為宇宙是靜止的,然而2023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以不可辯駁的實驗,證明了宇宙不是靜止的,而是向外膨脹的。正像我們吹乙隻大氣球一樣,恆星都在離我們遠去。

離我們越遠的恆星,遠離我們的速度也就越快。可以推想:如果存在這樣的恆星,它離我們足夠遠以至於它離開我們的速度達到光速的時候,它發出的光就永遠也不可能到達我們的地球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可

以認為它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宇宙是有限的。

「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目前尚無定論。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霍金的觀點比較讓人容易接受:

宇宙有限而無界,只不過比地球多了幾維。比如,我們的地球就是有限而無界的。在地球上,無論從南極走到北極,還是從北極走到南極,你始終不可能找到地球的邊界,但你不能由此認為地球是無限的。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地球是有限的。地球如此,宇宙亦是如此。

怎麼理解宇宙比地球多了幾維呢?舉個例子:乙個小球沿地面滾動並掉進了乙個小洞中,在我們看來,小球是存在的,它還在洞裡面,因為我們人類是「三維」的;而對於乙個動物來說,它得出的結論就會是:

小球已經不存在了!它消失了。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呢?

因為它生活在「二維」世界裡,對「三維」事件是無法清楚理解的。同樣的道理,我們人類生活在「三維」世界裡,對於比我們多幾維的宇宙,也是很難理解清楚的。這也正是對於「宇宙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無法解釋清楚的原因。

1、均勻的宇宙銀河是由無數個太陽系組成的大星系,我們的太陽系處在銀河系的邊緣,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轉速大約每秒250千公尺,圍繞銀心轉一圈約需2.5億年。太陽系的直徑充其量約1光年,而銀河系的直徑則高達10萬光年。

銀河系由1000多億顆恆星組成,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地位,真像一粒砂子處在北京城中。後來又發現,我們的銀河系還與其他銀河系組成更大的星系團,星系團的直徑約為107光年(1000萬光年)。目前,望遠鏡觀測距離已達100億光年以上,在所見的範圍內,有無數的星系團存在,這些星系團不再組成更大的團,而是均勻各向同性地分布著。

從望遠鏡看來,不管多遠距離的星系團,都均勻各向同性地分布著。因而我們可以認為,宇觀尺度上(10的5次方光年以上)物質分布的均勻狀態,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早已如此。

2、有限而無邊的宇宙愛因斯坦2023年發表廣義相對論,2023年就提出乙個建立在廣義相對論基礎上的宇宙模型。這是乙個人們完全意想不到的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宇宙的三維空間是有限無邊的,而且不隨時間變化。

以往人們認為,有限就是有邊,無限就是無邊。愛因斯坦把有限和有邊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乙個長方形的桌面,有確定的長和寬,也有確定的面積,因而大小是有限的。

同時它有明顯的四條邊,因此是有邊的。如果有乙個小甲蟲在它上面爬,無論朝哪個方向爬,都會很快到達桌面的邊緣。所以桌面是有限有邊的二維空間。

如果桌面向四面八方無限伸展,成為歐氏幾何中的平面,那麼,這個歐氏平面是無限無邊的二維空間。我們再看乙個籃球的表面,如果籃球的半徑為r,那麼球面的面積是4πr的2次方,大小是有限的。但是,這個二維球面是無邊的。

假如有乙個小甲蟲在它上面爬,永遠也不會走到盡頭。所以,籃球面是乙個有限無邊的二維空間。按照宇宙學原理,在宇觀尺度上,三維空間是均勻各向同性的。

愛因斯坦認為,這樣的三維空間必定是常曲率空間,也就是說空間各點的彎曲程度應該相同,即應該有相同的曲率。由於有物質存在,四維時空應該是彎曲的。三維空間也應是彎的而不應是平的。

愛因斯坦覺得,這樣的宇宙很可能是三維超球面。三維超球面不是通常的球體,而是二維球面的推廣。通常的球體是有限有邊的,體積是4/3πr的3次方,它的邊就是二維球面。

三維超球面是有限無邊的,生活在其中的三維生物(例如我們人類就是有長、寬、高的三維生物),無論朝哪個方向前進均碰不到邊。假如它一直朝北走,最終會從南邊走回來。

愛因斯坦試圖在三維空間均勻各向同性、且不隨時間變化的假定下,救解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場方程非常複雜,而且需要知道初始條件(宇宙最初的情況)和邊界條件(宇宙邊緣處的情況)才能求解。本來,解這樣的方程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但是愛因斯坦非常聰明,他設想宇宙是有限無邊的,沒有邊自然就不需要邊界條件。

他又設想宇宙是靜態的,現在和過去都一樣,初始條件也就不需要了。再加上對稱性的限制(要求三維空間均勻各向同性),場方程就變得好解多了。但還是得不出結果。

反覆思考後,愛因斯坦終於明白了求不出解的原因:廣義相對論可以看作萬有引力定律的推廣,只包含「吸引效應」不包含「排斥效應」。而維持乙個不隨時間變化的宇宙,必須有排斥效應與吸引效應相平衡才行。

這就是說,從廣義相對論場方程不可能得出「靜態」宇宙。要想得出靜態宇宙,必須修改場方程。於是他在方程中增加了乙個「排斥項」,叫做宇宙項。

這樣,愛因斯坦終於計算出了乙個靜態的、均勻各向同性的、有限無邊的宇宙模型。一時間大家非常興奮,科學終於告訴我們,宇宙是不隨時間變化的、是有限無邊的。看來,關於宇宙有限還是無限的爭論似乎可以畫上乙個句號了。

3、膨脹或脈動的宇宙幾年之後,乙個名不見經傳的前蘇聯數學家弗利德曼,應用不加宇宙項的場方程,得到乙個膨脹的、或脈動的宇宙模型。弗利德曼宇宙在三維空間上也是均勻、各向同性的,但是,它不是靜態的。這個宇宙模型隨時間變化,分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三維空間的曲率是負的;第二種情況,三維空間的曲率為零,也就是說,三維空間是平直的;第三種情況,三維空間的曲率是正的。前兩種情況,宇宙不停地膨脹;第三種情況,宇宙先膨脹,達到乙個極大值後開始收縮,然後再膨脹,再收縮……因此第三種宇宙是脈動的。弗利德曼的宇宙最初發表在乙個不太著名的雜誌上。

後來,西歐一些數學家物理學家得到類似的宇宙模型。愛因斯坦得知這類膨脹或脈動的宇宙模型後,十分興奮。他認為自己的模型不好,應該放棄,弗利德曼模型才是正確的宇宙模型。

如果認為星系的紅移、紫移是都卜勒效應,那麼大多數星系都在遠離我們,只有個別星系向我們靠近。隨之進行的研究發現,那些個別向我們靠近的紫移星系,都在我們自己的本星系團中(我們銀河系所在的星系團稱本星系團)。本星系團中的星系,多數紅移,少數紫移;而其他星系團中的星系就全是紅移了。

2023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總結了當時的一些觀測資料,提出一條經驗規律,河外星系(即我們銀河系之外的其他銀河系)的紅移大小正比於它們離開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距離。由於都卜勒效應的紅移量與光源的速度成正比,所以,上述定律又表述為: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與它們離我們的距離成正比:

v=hd

式中v是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d是它們到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距離。這個定律稱為哈勃定律,比例常數h稱為哈勃常數。按照哈勃定律,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且,離我們越遠的河外星系,逃離得越快。

哈勃定律反映的規律與宇宙膨脹理論正好相符。個別星系的紫移可以這樣解釋,本星系團內部各星系要圍繞它們的共同重心轉動,因此總會有少數星系在一定時間內向我們的銀河系靠近。這種紫移現象與整體的宇宙膨脹無關。

哈勃定律大大支援了弗利德曼的宇宙模型。另乙個可能是,哈勃已經知道當時的宇宙膨脹理論,所以大膽認為自己的觀測與該理論一致。以後的觀測資料越來越精,資料圖中的點也越來越集中在直線附近,哈勃定律終於被大量實驗觀測所確認。

4、宇宙有限還是無限現在,我們又回到前面的話題,宇宙到底有限還是無限?有邊還是無邊?對此,我們從廣義相對論、大**宇宙模型和天文觀測的角度來**這一問題。

滿足宇宙學原理(三維空間均勻各向同性)的宇宙,肯定是無邊的。但是否有限,卻要分三種情況來討論。

今天,我們仍然肯定不了宇宙究竟有限還是無限,只能肯定宇宙無邊,而且現在正在膨脹!此外,還知道膨脹大約開始於100億-200億年以前,這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大約起源於100億-200億年之前。

5、愛因斯坦宇宙模型

根據物理理論,在一定的假設前提下提出的關於宇宙的設想與推測,稱為宇宙模型。

廣義相對論的物理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宇宙中沒有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無論是空間和時間都不能與物質隔開來,空間和時間均受物質影響;引力是空間彎曲的效應,而空間彎曲是由物質存在決定的。愛因斯坦將他的理論應用於宇宙研究,2023年發表了《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宇宙學考察》的**,他將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用於整個宇宙,建立起一種宇宙模型。

當時科學家普遍認為宇宙是靜止的,不隨時間變化的。雖然在幾年前,美國天文學家斯里弗已發現了河外星系的譜線紅移(顯然這是對靜止宇宙的挑戰),但由於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訊息並沒有傳到歐洲。因此,愛因斯坦也和大多數科學家一樣,認為宇宙是靜態的。

愛因斯坦想從引力場方程著手,得出乙個宇宙是靜態的、均勻的、各向同性的答案。但他得到的解是不穩定的,表明全間和距離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隨時變化的。為了得到乙個空間是穩定的解,愛因斯坦人為地在引力場方程中引入乙個叫做「宇宙常數」的項,讓它起斥力的作用。

愛因斯坦得出乙個有限無邊的靜態宇宙模型,稱為愛因斯坦宇宙模型。為了便於理解,可把它比喻為三維空間中的乙個二維球面:球面的面積是有限的、但沿著球面沒有邊界,也無中心,球面保持靜態狀態。

幾年以後,愛因斯坦得知河外星系退行,宇宙是膨脹的訊息後,非常後悔在自己的模型中加了乙個宇宙常數項,稱這是他一生中犯的最大錯誤。

宇宙是怎樣演化的,宇宙是怎麼形成的 宇宙的起源與演化過程解密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空間和時間的本質是什麼?這是從2000多年前的古代哲學家到現代天文學家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的問題。經過了哥白尼 赫歇爾 哈勃的從太陽系 銀河系 河外星系的探索宇宙三部曲,宇宙學已經不再是幽深玄奧的抽象哲學思辯,而是建立在天文觀測和物理實驗基礎上的一門現代科學。目前來說,最為普遍的是 大...

宇宙有多大 宇宙是怎樣形成的,宇宙有多大 宇宙有多大

小團圓 從最新的觀測資料看,人們已觀測到的離我們最遠的星系是137億光年。也就是說,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從該星系發出,那麼要經過137億年才能到達地球。這137億光年的距離便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宇宙的範圍。再說得明確一些,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宇宙範圍,或者說大小,是一個以地球為中心,以137...

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宇宙怎麼形成的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未解之謎了,而且其它的未解之謎也都全部根源於此。其它各種人類的最本源的問題,例如生命是怎樣起源的?什麼是意識?什麼是反物質?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萬有引力?無不發源於這個最最基本的問題 宇宙到底是怎樣開始的?著名天文學家卡爾 薩根的遺孀,作家安 德魯亞這樣說 其它所有的問題皆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