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淡淡地菸味
問題:太陽的表面溫度是怎樣測出來的?
解答 :我們不能拿溫度計到太陽上去,那怎麼量太陽的溫度呢?我們直接接觸到的是太陽光,通過太陽光就可了解太陽的溫度。
將乙個直徑1公尺的凹面鏡對著太陽,逐漸調整焦點 ,當得到了乙個小硬幣大小的太陽像時 ,把一片金屬放在焦點上 ,金屬片立即彎曲熔化了。測定焦點上的溫度是3500攝氏度。因此,太陽上的溫度絕不會低於3500攝氏度。
人們又通過對溫度和光的辯證關係的分析,也逐漸地掌握了太陽的溫度。太陽溫度可以根據它的顏色估計出來,平時看到的是金黃色的,考慮到地球大氣層的吸收,太陽顏色就與6000攝氏度.的溫度相對應。
另外,通過測量太陽的總輻量、光譜分析和射電技術等方法,也能證明 太陽上的溫度是6000攝氏度 。當然,這是太陽的表面溫度(也就是說,是我們肉眼所見的太陽光球層的溫度)。至於太陽中心的的溫度,據推算,大約有2000萬攝氏度。
參考資料
2樓:宿玥蘭同光
搜一下:太陽表面的溫度是多少
太陽的表面溫度是多少?
3樓:司徒羨淵
太陽表面溫度約為6000℃。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占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以下是太陽的一些基本資料:
半徑 696,000千公尺
質量 1.989×10³³克
平均密度 1.409克/立方厘公尺
有效溫度 5,770k
自轉會合週期 26.9日(赤道);31.1日(極區)光譜型 g2v
目視星等 -26.74等
目視絕對星等 4.83等
表面重力加速度 27,400厘公尺/平方秒表面逃逸速度 617.7千公尺/秒
中心溫度 約15,000,000k
中心密度 約160克/立方厘公尺
年齡 50億年
表面面積 大約6.09×10¹²平方千公尺體積 大約1.412×10¹⁸立方千公尺日冕層溫度 5×200k
發光度(ls) 大約3.827×10²⁶js⁻¹太陽壽命 約100億年
天文符號 ☉
太陽活動週期 11.04年
總輻射功率 3.86×10²̿
4樓:在九隴山打獵的無花果
問題:太陽的表面溫度是怎樣測出來的?
解答 :我們不能拿溫度計到太陽上去,那怎麼量太陽的溫度呢?我們直接接觸到的是太陽光,通過太陽光就可了解太陽的溫度。
將乙個直徑1公尺的凹面鏡對著太陽,逐漸調整焦點 ,當得到了乙個小硬幣大小的太陽像時 ,把一片金屬放在焦點上 ,金屬片立即彎曲熔化了。測定焦點上的溫度是3500攝氏度。因此,太陽上的溫度絕不會低於3500攝氏度。
人們又通過對溫度和光的辯證關係的分析,也逐漸地掌握了太陽的溫度。太陽溫度可以根據它的顏色估計出來,平時看到的是金黃色的,考慮到地球大氣層的吸收,太陽顏色就與6000攝氏度.的溫度相對應。
另外,通過測量太陽的總輻量、光譜分析和射電技術等方法,也能證明 太陽上的溫度是6000攝氏度 。當然,這是太陽的表面溫度(也就是說,是我們肉眼所見的太陽光球層的溫度)。至於太陽中心的的溫度,據推算,大約有2000萬攝氏度。
太陽的表面溫度是多少?
5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只有一顆恆星允許我們做近距離研究,那就是太陽。太陽,像所有普通恆星一樣,是個白熱的大氣體球,是可以吞沒100萬個地球這麼大的球體。它的表面溫度有5600℃,而在核心產生能量的地方,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
我們無法看到太陽內部較深的地方,但可以檢測它的構成。我們建立的數學模型可以做到符合觀測結果,所以才確信對於核心溫度的**。佔太陽質量70%的物質是氫,這也是它的燃料,和原始恆星的情況一樣。
我們知道氫是最簡單的原子,由乙個質子和乙個環繞的電子組成。恆星內部是如此之熱,電子被從原子核邊剝離走,剩下不完整的原子稱為「電離」。在恆星核心,壓力和溫度都極端地高,這些原子核的速度是如此之大,當它們互相碰撞時核反應就會發生。
氫原子核結合成次輕的元素,即氦原子核。大家公認這一過程是間接而曲折地發生的,其最終效果是4個氫原子核結合成1個氦原子核。這個過程除了產生我們看到的恆星發出的光芒外,同時還產生另乙個叫做中微子的副產品,這種奇特的粒子以後還要談到。
在形成氦的過程中要損失點質量,同時釋放出很多能量。正是這些釋放出的能量使得恆星發光。而對太陽來說,每秒鐘要損失400萬噸的質量。
現在太陽的質量已經比你剛開始閱讀這段話時少了許多。氫燃料不可能永遠地提供下去,但目前還沒有危險。太陽大約在50億年前誕生,以恆星的標準來看正值壯年。
所以至少在太陽中,能量**於在4個氫原子核結合成為1個略輕的氦原子核時損失的質量。自然界中最著名的公式e=mc2告訴我們質量(m)等效於能量(e),而換算係數c2是光速的平方,非常大。所以很小的一點質量消耗就會產生出巨大的能量,而太陽每秒鐘要損失400萬噸的物質並轉化成能量。
太陽表面溫度是多少
6樓:稀硝酸
太陽的表面大約5500攝氏度左右,而太陽核心的溫度高達1600萬攝氏度。
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⁶)千公尺,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太陽的小知識:
1、太陽只是銀河系2000億星球中的一員。
2、太陽擁有巨大的能量。地球每年都要從太陽吸收940億兆瓦能量,相當於美國全年總耗能的4萬倍。
3、太陽的質量正在以每秒500萬噸的速度減少。
4、太陽的溫度很高,其核心區域的溫度超過了1400萬k。
5、太陽是乙個非常古老的星球。其內部中心區域產生的能量要經過5000萬年才能到達太陽表面。即使太陽現在就停止產生能量,那麼在未來的5000萬年間,地球始終能感受到太陽的巨大能量。
6、太陽體型巨大,其直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
7、如果把太陽比作游泳池裡面的大型充氣球的話,那麼木星就是個高爾夫球了,而地球就只是一顆小豌豆了。
8、太陽不是由固體組成的。和地球不同的是,太陽是由氣體組成的,其表面沒有任何固態物質。
9、太陽和地球相距遙遠,就算以光速穿行也要8分鐘30秒才能到達。
10、太陽的逃逸速度約為383英里/秒。
11、太陽距離冥王星的距離非常遠,以光速穿行也要5個半小時。
12、太陽的自轉週期為25.38天。
13、太陽每2.4億年繞銀河系轉一圈。
7樓:陸金
表面溫度:約 5500 攝氏度
中心溫度:約 2000萬 攝氏度
日冕層溫度:約 5 × 106 攝氏度
太陽概述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質量的 99.87% 都集中在太陽。
太陽系中的地球以及其他類地行星、巨行星都圍繞著太陽執行。另外圍繞太陽運動的還有小行星、流星、彗星、超海王星型天體以及灰塵。
太陽的構成
太陽從中心向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對流層和大氣層。由於太陽外層氣體的透明度極差,人類能夠直接觀測到的是太陽大氣層,從內向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3層。
觀測資料
到地球的平均距離:150,000,000 千公尺
視星等 (v) : -26.8m
絕對星等: 4.8m
物理資料
直徑:1,392,000 km
相對直徑(ds/de):109
表面面積:6.09×1012 千公尺2
體積:1.41×1027 公尺3
質量:1.9891×1030 千克
相對於地球質量: 333,400 倍
密度:1411 千克/公尺3
相對於地球密度:0.26 倍
相對於水的密度:1.409 倍
表面重力加速度:274 公尺/秒-2
相對表面重力加速度:27.9 倍
表面溫度:5780 開
中心溫度:約 2000 萬開
日冕層溫度:5 × 106 開
發光度 (ls) :3.827 × 1026 j s-1
自轉週期
赤道處:27天6小時36分鐘
緯度 30°:28天4小時48分鐘
緯度60°:30天19小時12分鐘
緯度75°:31天19小時12分鐘
繞銀河系中心公轉週期:2.2 × 108年
光球層成分
氫:73.46 %
氦:24.85 %
氧:0.77 %
碳:0.29 %
鐵:0.16 %
氖:0.12 %
氮:0.09 %
矽:0.07 %
鎂:0.05 %
硫:0.04 %
物理特性以及其他特性
太陽是乙個主星序恆星,光譜型別為g2,表明它比一般恆星更大,更熱,但是遠小於紅巨星。g2恆星具有大約100億年的主星序壽命,通過核子宇宙年代學測定,太陽年齡大約50億年。
在太陽中心,密度為1.5×105kg/m3,熱核反應(核聚變)將氫轉變為氦。每秒鐘有3.
9×1045個原子參與核反應。產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從太陽表面散發出去。而地球只獲得了太陽總輻射量的22億分之一。
物理學家可以通過氫彈製造熱核反應。可控核聚變發電站在將來可能成為產生電能的一種方式。
由於溫度太高,太陽上的所有物質都處於等離子態,由於太陽不是固體,因此太陽的赤道可以比高緯度地區旋轉得更快。太陽不同緯度的自轉差別造成了它的磁力線隨時間扭曲,引起磁場迴路(magnetic field loops)從太陽表面噴發,並引發形成太陽黑子和日珥。
日冕層密度為1011個原子/m3,光球層為1023個原子/m3。
8樓:小馬哥吃娛
太陽溫度是多少度?表面溫度已超一萬度,相當於時時刻刻核彈**
9樓:乙夫良雪帆
太陽表面溫度大約是6000攝氏度,是根據太陽的顏色估計出來,平時看到的是金黃色的,考慮到地球大氣層的吸收,太陽顏色就與6000攝氏度的溫度相對應。內心溫度據推測在2000萬度以上。
太陽的中心溫度真的是表面的2500倍嗎?為什麼
太陽的中心溫度真的是表面的2500倍,因為太陽的中心相當於一個熱核反應。測量溫度一般用的是色譜分析。從中心到0.25太陽半徑是太陽發射巨大能量的真正源頭,也稱為核反應區。在這裡,太陽核心處溫度高達1500萬度,壓力相當於3000億個大氣壓,隨時都在進行著四個氫核聚變成一個氦核的熱核反應。根據原子核物...
太陽表面的溫度為什麼寫成6000k不寫成6000 C
開氏度和攝氏度的零點不一樣,其他都一樣。開氏度以絕對零度為零點,攝氏度以標準大氣壓下的水的三相平衡點為零點。開氏度等於攝氏度加上273.16。6000k和6000 c還是有區別的。6000k等於5727 c 6000 c等於6273k k代表開爾文,並不是我們常說的攝氏度 通常我們說的零度,是冰水混...
為什麼日冕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還高
太陽的能量來自於核聚變 這種聚變發生在外層 太陽的原始高溫是由它的內部壓力而來。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原理,物體的質量越大,其引力就越大。早年的太陽在滾雪球般發展時,隨著質量的增加,引力也愈強,吸引周圍的物質就越多,就更增加了質量,如此迴圈,太陽的質量越來越大。同時質量越大內部壓力越大,從而溫度不斷的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