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霞
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2樓:網友
基本內涵: 科學發展觀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全面,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就是要堅持「五個統籌」,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可持續,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是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統一,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統一。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內涵和意義
3樓:天然槑
經濟可持續發展。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0萬億元,成為發展中國家中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和世界第6大**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經濟增長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經濟結構逐步優化。
生態可持續發展。
環境保護和環境汙染的治理,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生態平衡的呵護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不僅直接關係到當代人類的生存環境,還涉及我們子孫後代的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環境。環境、生態和資源問題已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性的問題。目前國家用於生態建設、環境治理的投入明顯增加。
社會可持續發展。
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要保障當代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考慮後代人的社會保障要求,不要以犧牲後代人的保障資源為代價來保障當代人的保障利益,不要給經濟和社會帶來太大壓力。社會保障可持續發展是由我國國情所決定的,它在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1.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2.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3.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4.從注重眼前利益、區域性利益的發展轉向長期利益、整體利益的發展,從物質資源推動型的發展轉向非物質資源或資訊資源(科技與知識)推動型的發展。
5.我國人口多、自然資源短缺、經濟基礎和科技水平落後,只有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才能實現社會和經濟的良性迴圈,使各方面的發展能夠持續有後勁。
可持續發展觀的含義是什麼
4樓:孫微微
可持續發展觀的含義:指自然、經濟、社會的協調統一發展,這種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的長遠利益。
可持續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我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基礎薄弱,選擇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中華民族徹底擺脫貧困、建立高度文明的明智選擇。
中國科學院《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1999年)提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實現三大目標,實現人口規模的零增長,實現能源消耗的零增長,實現生態退化的零增長。而在三大目標的實現中,人口數量的零增長居首。
可持續發展觀核心內容:
可持續發展觀作為人類全面發展和持續發展的高度概括,不僅要考慮自然層面的問題,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考慮人文層面的問題。 因此,許多文獻研究可持續發展,都把視野拓展到了自然和人文兩個領域,不僅要研究可持續的自然資源、自然環境與自然生態問題,還要研究可持續的人文資源、人文環境與人文生態問題。
從單純地關注自然社會經濟系統區域性的自然屬性,到同時或更加關注社會經濟屬性,以把握人與自然的複雜關係,尋找全球持續發展的途徑,這是現代生態學研究的乙個重要特徵,也是環境社會學與社會生態學興起的根源。
論述可持續發展的內容?
5樓:冠靜楓
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要以犧牲後代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利益。它是建立在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和共同發展的基礎上的一種發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具體內容方面,可持續發展涉及可持續經濟,可持續生態,和可持續社會三方面的協調統一,要求人類在發展中講究經濟效率、關注生態和諧以及追求社會公平,最終達到人類的全面發展。
在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可持續發展鼓勵經濟增長而不是以環境保護為名取消經濟增長,因為經濟發展是國家實力和社會財富的基礎。但可持續發展不僅重視經濟增長的數量,更追求經濟發展的質量,可持續發展要求改變傳統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為特徵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實施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以提高經濟活動總的收益、節約資源和減少廢物。
在生態可持續發展方面,可持續發展要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要與自然承載能力相協調。發展的同時必須保護和改善地球生態環境,保證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使用自然資源和環境成本,使人類的發展控制在地球承載能力之內,因此,可持續發展強調了發展是有限制的,沒有限制就沒有發展的持續,生態可持續發展同樣強調環境保護,但不同於以往將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隊裡額做法,可持續發展要求通過轉變發展模式,從人類發展的源頭,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
在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可持續發展強調社會公平是環境保護得以實現的機制和目標。可持續發展指出世界各國的發展階段可以不同,發展的具體目標也各不相同,但發展的本質應包括改善人類生活質量,挺高人類健康水平,創造乙個保障人們平等、自由、教育、人權和免受暴力的社會環境。
在人類可持續發展系統中,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基礎,生態可持續是條件,社會可持續才是目的,可持續發展旨在通過建立乙個以人為本的自然-經濟-社會複合系統,來帶動社會、經濟、人口、環境、資源相互協調和共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的概念
6樓:盡是強顏歡笑
(1)突出發展的主題,發展與經濟增長有根本區別,發展是集社會、科技、文化、環境等多項因素於一體的完整現象,是人類共同的和普遍的權利,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剝奪的發展權利;
2)發展的可持續性,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能超越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
3)人與人關係的公平性,當代人在發展與消費時應努力做到使後代人有同樣的發展機會,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發展不應當損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4)人與自然的協調共生,人類必須建立新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學會尊重自然、師法自然、保護自然,與之和諧相處。
中共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把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以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從忽略環境保護受到自然界懲罰,到最終選擇可持續發展,是人類文明進化的一次歷史性重大轉折。
7樓:晚風
(1)經濟可持續發展。
自古以來,人們追求的目標是「發展」,而經濟發展,尤其是工、農業發展更是「發展」的主題。可持續發展觀強調經濟增長的必要性,認為只有通過經濟增長才能提高當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強國家實力增加社會財富。
但是,可持續發展不僅是重視經濟數量上的增長,更是追求質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的傳統生產方式,積極倡導清潔生產和適度消費,以減少對環境的壓力。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包括持續的工業發展和持續的農業發展。
2)社會可持續發展。
社會可持續發展不等同於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是以「物」為中心,以物質資料的擴大再生產為中心,解決好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個環節之中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問題;社會發展則是以「人」為中心,以滿足人的生存、享受、康樂和發展為中心,解決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共同發展問題。由此看出,二者聯絡十分密切,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和目的,二者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發展,才能求得整個國家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全體公民過上美滿、愉悅、幸福的生活。
3)生態可持續發展。
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當人類開發利用資源的強度和排放的廢棄物沒有超過資源生態經濟及環境承受能力的極限時,既能滿足人類對物質、能量的需要,又能保持環境質量,給人類提供乙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加之生態系統又能通過自身的自我調節能力以及環境自淨能力,恢復和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和正常運轉。這樣的良性迴圈發展,不斷地產生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這就是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
1)公平性原則。
2)持續性原則。
3)共同性原則。
8樓:瓊樓登高人為峰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對工業文明程序進行反思的結果,是人類為了克服一系列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特別是全球性的環境汙染和廣泛的生態破壞,以及它們之間關係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選擇,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相互依賴互為加強的組成部分,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最初於1972年提出,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9樓:可愛的自己
可持續發展是在發展的基礎上,可持續對於環境資源等等,不可再生的東西都是可持續迴圈利用,而不是損壞,而是迴圈利用。
10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你知道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是怎樣的嗎。
11樓:網友
可持續,是指發展程序要有永續性、連續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要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12樓:譙瓔茂小翠
可持續發展。
是指:既滿足。
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其中包括:經濟。
社會生態等。
方面可持續發展!
怎麼樣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
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 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是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作出的科學定位,也是黨的十七大的一個重要歷史貢獻。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 政治 文化 社會等各個領域,既涉及生產力和經濟...
簡述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
科學發展觀內容與地位是什麼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鍵是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科學發展觀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內容豐富,思想深刻。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一精闢論斷,提綱挈領,切中實質...
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科學發展觀基本內容是什麼?
貿弘計清漪 科學內涵 第一要義是發展 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 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的發展社會生產力。著力把握發展規律 創新發展理念 轉變發展方式 破解發展難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