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閉合導線:名稱 表示 原理。
導線長) d 實測邊長總合。
角度總和) ∑實測左角相加的總和。
角度閉合差) fβ 實測左角相加的總和的秒位數。
座標閉和差) fx △x計算出的座標增量之合。
fy △y計算出的座標增量之合。
距離閉合差) f fx平方加fy平方開根號。
導線精度) k f/d(1÷f×d)
附合導線:名稱 表示 原理。
導線長) d 實測邊長總合。
角度總和) ∑實測左角相加的總和。
角度閉合差) fβ 實測推算出的終點方位角減理論的終點方位角。
座標閉和差) fx △x總合減(終點x座標減起始x座標)fy △y總合減(終點y座標減起始y座標)距離閉合差) f fx平方+fy平方開根號。
導線精度) k f/d(1÷f×d)
座標增量計算:
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
d :實測兩點間的距離。
a :實測兩點間的方位角。
近似平差方法:①將角度閉合差除以測站數:fβ÷n(n表示測站數)=∩角度均值),然後將角度均值加到實測右角中。
將fx平方加fy平方開根號,得出距離閉合差,用距離閉合差除以觀測邊長數得出距離均值,然後將距離均值加到每一條實測邊長中。
從起測點開始,再通過公式△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求出座標增量。用上一測站的座標加上座標增量就得出平差後的座標。
學識頗淺,希望能對你有幫助!相互學習,相互交流!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有可能幫到你。
如何計算導線測量平差?
3樓:乾萊資訊諮詢
對於直接對觀測點的觀測座標值進行近似平差的方法:例如是附和導線,已知點a,b,c,d,用a點定向,全站儀測出導線點座標附和到c,設全站儀測出c點座標為xc1,yc1,已知c點座標為xc,yc,用c點的觀測座標值與已知座標值比較,得到fx=xc1-xc,fy=yc1-yc;可以計算出導線閉合差fd,就是fx的平方與fy的平差和再開平方。同時就可以計算出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當導線全站相對閉合差不大於規範規定時,就可以進行座標改正數的計算:
vxi=(-fx/d)(d1+d2+d3+..di-1),vyi=(-fy/d)*(d1+d2+d3+..di-1),其中d是導線全長,(不包括高階邊,包含連線邊),di-1是第i點之前的導線邊長。
改正後座標為:xi=xi1+vxi,yi=yi1+vyi 對於高程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計算高程改正數。
導線平差計算軟體裡面的測量中誤差是怎麼算的
4樓:網友
分為測角中誤差跟測距中誤差。
以下是有關計算公式,請參考。
導線(網)測角中誤差:
有兩種計算方法。
a、按左右角閉合差:mβ=±√[/ 2 n.
b、導線方位角閉合差:mβ=±√[fβfβ / n] / nfβ=附合導線(閉合導線)的方位角閉合差。
n = 計算fβ的測站數,n =附和導線或閉合導線環的個數。
測距中誤差:
1、一次測量觀測值中誤差:md=±√pdd]/2n對向觀測平均值中誤差:md=±1/2√[pdd]/n2、任一邊的實際測距中誤差:
msi = ± md√1/pdd =各邊往返觀測水平距離較差; n=觀測邊數; p=各邊距離測量的先驗權;令p=1/m2d
md = 可按測距儀標稱精度計算; pd = 第i邊距離測量的先驗權不是給你寫公式了麼,就是誤差平方除以二倍n再開根號,方位角閉合差小並不完全意味著測角中誤差就要小! 那就是軟體系統有預設計算吧,只要你輸入盤左盤右系統自動計算了唄!2c又不是什麼固定引數!
5樓:網友
測量中誤差是根據根號下v*pv除以r 得到的 不需要你輸入什麼2c
9 5 8的計算過程,20 9 8 9 5 8的計算過程?
20 9 5 9 100 81 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乘法運算進行計算之後,得到的答案是100 81。分式乘分式第一步,尋找分子和分母的公約數,進行約分。分子中的8與分母中的10,有公約數2,同時約去2,8變成4,10變成5。同樣道理,分子中的3,與分母中的9有公約數3,同時約去3,3變成1,9變成...
導線平差計算軟體裡面的測量中誤差是怎麼算的
分為測角中誤差跟測距中誤差 以下是有關計算公式,請參考。導線 網 測角中誤差 有兩種計算方法 a 按左右角閉合差 m 2 n.b 導線方位角閉合差 m f f n nf 附合導線 閉合導線 的方位角閉合差 n 計算f 的測站數,n 附和導線或閉合導線環的個數。測距中誤差 1 一次測量觀測值中誤差 m...
8 8 8的口算過程,8 8 8 8 8 計算方式?
等於是錯誤的, 才正確,口算是用乘法口訣。二八一十六。你的八年加上我的八年,一共算上是八年。在這裡我攜手廣大的問一問的工作人員以及答主,對您表示由衷的感謝 對您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們系統已經為您分配到最專業的答主,接下來的分鐘內,他會對您提出的問題進行相關的專業解答,因為目前諮詢人數較多,請您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