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石敬塘、張承業、安重榮、李守貞、景延廣等
1、 石敬塘
後晉高祖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太原人,粟特族,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
年輕時樸實穩重,寡於言笑,喜讀兵書,重視李牧、周亞夫行事,隸屬於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參與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樑晉爭霸”。衝鋒陷陣,戰功卓著。
後唐末帝李從珂即位後,拜河東節度使,封趙國公,賜號“扶天啟運中正功臣”,君臣相互猜忌。
清泰三年(936年),起兵造反,為後唐兵馬圍困於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隨後,在契丹援助下,稱帝滅亡後唐,定都汴梁,建立後晉。
2、張承業
張承業(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繼元,太原府交城(今山西省交城縣)人 [1] ,唐末五代宦官。
張承業自幼入宮,被內常侍張泰收為養子,後升任內供奉。乾寧三年(896年)出任河東監軍,加左監門衛將軍。他執法嚴明,得到晉王李克用器重,並接受遺命輔佐李存勖。
唐朝滅亡後,張承業拒絕李存勖的加官進爵,仍舊擔任唐朝官職。他在樑晉爭霸時期留守太原,執掌後方軍政,為李存勖滅樑建國提供了後勤保障。
龍德二年(922年),張承業因李存勖執意稱帝,勸諫又不被採納,以致憂憤得病,最終死於晉陽。後唐建立後,追贈左武衛上將軍,賜諡貞憲。
3、安重榮
五代時朔州(今屬山西省)人,任後晉成德軍節度使,石敬瑭降契丹,自稱兒皇帝,重榮以此為辱,遂起兵聲討石敬瑭,次年因戰敗而身亡。其子安德裕從小被其部下秦習所收養,喜好讀書,博貫文史,精《禮》、《傳》,後於宋開寶初年中進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4、李守貞
李守貞(?—949年), 五代時後晉大臣。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位洛陽市東北、黃河北岸)人。
初為本郡牙將,後晉高祖石敬塘即位,拜客省使,升宣徽使。出帝石重貴時,楊光遠叛亂,以平叛為名,導契丹入侵平亂,
而他則以義成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都虞侯隨出帝平叛,因功拜同平章事,後任兵馬都監,而與杜重威同時降契丹,又為天平軍節度使。後漢高祖劉知遠時,
復仕後漢,為河中(今山西省晉西南隅永濟市,位芮城縣西北)節度使。後漢隱帝劉承佑時,與趙思綰、王景崇反叛,據潼關(今陝西省潼關,位華陰市東)被推為秦王,隱帝令樞密使郭威討之,他兵敗**。
5、景延廣
景延廣(892-947),字航川,陝州人也。父建善射,嘗教延廣曰:“射不入鐵,不如不發。
”由是延廣以挽強見稱。事樑邵王友誨,友誨謀反被幽,延廣亡去。後從王彥章戰中都,彥章敗,延廣身被數創,僅以身免。
2樓:阿沾
1、張承業(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繼元,太原府交城(今山西省交城縣),唐末五代宦官。
張承業自幼入宮,被內常侍張泰收為養子,後升任內供奉。乾寧三年(896年)出任河東監軍,加左監門衛將軍。他執法嚴明,得到晉王李克用器重,並接受遺命輔佐李存勖。
2、康君立(847-894) 唐末五代間將領。蔚州興唐(今河北省行唐縣,位石家莊市北)人。《舊五代史》、《新五代史》有傳。
世為邊鎮豪強,乾符年間,任為雲州(今山西省大同市)牙校,後與薛鐵山、程懷信、王行審等共推舉李克用為大同軍防禦留後,授左都押牙。
入關之後,參與鎮壓黃巢起義軍。李克用鎮守太原,被受任檢校工部尚書,汾州刺史,昭義(方鎮名治潞,今山西省長治市)節度使等。893年(唐末昭宗李曄景福二年),奉李克用之命進擊李存孝,以功加檢校太保,後為李克用所毒死。
3、前蜀高祖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圖,小字行哥,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開國皇帝。王建於唐末加入忠武軍,成為忠武八都的都將之一。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
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髮展勢力,逐漸壯大。
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
此後,王建接連降服或擊敗武泰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跋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天覆三年(903年)被唐昭宗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天覆七年(907年),唐朝滅亡,王建因不服後梁而自立為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
4、楊行密(852年-905年),原名行愍,字化源,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長豐)人 。五代十國時期吳國奠基人,史稱南吳太祖。
天佑二年(905年),楊行密去世,享年五十四歲。唐朝追諡他為吳武忠王,吳國武義年間改諡吳孝武王,其子楊溥即帝位時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全唐文》錄其文一篇。
5、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樑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 (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
乾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弒殺。朱溫在位六年,卒年61歲,上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3樓:9點說史
1、劉鈞(北漢睿宗)
劉承鈞性格孝順恭謹,喜歡讀書,擅長書法。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劉承鈞的父親劉旻登基稱帝,建立北漢政權,任命其子劉承鈞為太原尹。
北漢乾祐七年(954年),劉旻去世,劉承鈞為遼國冊封為帝之後繼位,不改年號,改名劉鈞。上表於遼帝時都自稱“男”,遼帝下詔時,都稱呼他“兒皇帝”。
劉鈞繼位後,勤政愛民,禮敬士大夫,任用郭無為為相,並減少南侵,因此境內還算安定。然而劉鈞並不像其父事奉遼國之恭敬,以致在位後期遼國援助漸少。
劉鈞於957年,改元天會。天會十二年(968年)憂鬱而死,諡號“孝和”皇帝,廟號睿宗,劉鈞的外甥同時也是養子的劉繼恩繼位。
2、景延廣
景延廣(892-947)五代時後晉大臣。他字航川,是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人。父親景建,精於箭術,常對兒子說:
“如果射箭不能射進鐵中,那就不如不射。”所以父親對景延廣從小就要求很嚴,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景延廣的箭術也很出眾,而且臂力過人,用的都是硬弓。
初仕後梁
後來,景延廣和當時其他人一樣也投入軍隊中謀求前途。他開始進的是後梁的軍隊,在駐守陝州的朱友誨的部隊裡任職,但後來朱友誨因為謀反引禍上身,景延廣為了躲避災難,就趕忙逃走了。
開始在華州將領尹皓手下做屬將,不久又到了大將王彥章的部隊裡,在後樑和後唐黃河岸邊的激戰中後梁軍隊大敗,景延廣身上也幾處負傷,最後逃回了後梁首都汴州。
3、朱溫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夜,朱溫出生在宋州碭山縣午溝裡。他的父親和祖父是學者和教師,但從未當過官。可是,他們的地位很重要,以致能和本地一個更有名望的地方**家族通婚。
長兄朱全昱,二兄朱存,朱溫排行三。由於父親早死,家貧,其母王氏就帶著他們兄弟傭食於蕭縣劉崇家。朱溫長大**後,不從事生產,以豪雄英勇自許,鄉里人多數對他很反感,劉崇同樣不喜歡他,只有劉崇的母親善待他。
唐僖宗乾符年間,山東地區連年饑荒,成群的盜賊呼嘯相聚,黃巢趁機崛起於曹州、濮州地區,饑民們自願追隨他的共有數萬人之多。乾符四年(877年),朱溫與二兄朱存辭別劉崇家,一起投入黃巢軍中。黃巢軍轉戰嶺南時,朱存戰死,朱溫則因功補為隊長。
4、仇士良
仇士良(781年—843年),字匡美,循州興寧(今廣東興寧)人,唐朝宦官。憲宗、文宗時任內外五坊使,後升左神策軍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甘露事變後,加特進、右驍衛大將軍。
他乘皇帝昏庸、朋黨相爭之機,玩弄權術,穩步高升,從一個侍候太子的一般太監,歷任監軍、內外五坊使、左神策軍中尉、驃騎大將軍、觀軍容使兼統左右軍、知內侍省事等要職,封楚國公,死後追贈揚州大都督。
有《內侍省監楚國公仇士良神道碑》,載其曾被賜上柱國、進封南安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次年因被檢舉家藏**,下詔削官爵,籍沒其家。
仇士良檀權攬政20餘年,一貫欺上瞞下,排斥異己,橫行不法,貪酷殘暴,先後殺二王、一妃、四宰相,使當時朝政變得更加昏暗和混亂。
5、段思平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瞼(今喜洲)人 ,一說為劍川永旁人,大理國的締造者、開國皇帝。
段思平家族世代為南詔武將,父段保隆為南詔布燮。後晉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節度使,因受大義寧國主楊幹貞**,遂以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為號召,聯合奴隸和農奴為主的起義隊伍。
舉行起義,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滅楊幹貞的大義寧國,建大理國,年號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為都。即位後,厲行改革,盡逐楊氏邪臣。
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於是遠近歸心,鹹奉約束,把南詔末朝以來**、戰亂的局面重新統一起來。大行分封,篤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鑄佛萬尊。
逝世後由子段思英繼位,諡號神聖文武皇帝。
4樓:金果
1、王彥章
王彥章(863年―923年),字賢明(一作子明),鄆州壽張(今山東陽谷)人,五代時期後梁名將。朱溫建後梁時,王彥章以功為親軍將領,歷遷刺史、防禦使至節度使。
他驍勇有力,每戰常為先鋒,持鐵槍馳突,奮疾如飛,軍中號為王鐵槍。後為李存勖所擒,寧死不降,於是被下令斬首。享年六十一歲。
2、朱溫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五代時期樑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
875年,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安等地。882年,他歸附唐軍,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義軍。因他鎮壓義軍有功,唐僖宗賜名“全忠”。
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樑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
901年,他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政權。904年,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把他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
907年,他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樑,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909年,正月遷都洛陽,因襲隋唐洛陽城,911年,改元乾化。
朱溫晚年大肆荒淫,**兒媳。912年,被親子朱友珪所弒,朱友珪親自用毯子把朱溫包裹起來,埋於寢殿。同年十一月葬於宣陵。在位六年,卒年61歲。
3、張承業
張承業(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繼元,同州(今陝西大荔)人,唐末五代宦官。張承業自幼入宮,被內常侍張泰收為養子,後升任內供奉。
乾寧三年(896年),出任河東監軍,加左監門衛將軍。他執法嚴明,得到晉王李克用器重,並接受遺命輔佐李存勖。唐朝滅亡後,張承業拒絕李存勖的加官進爵,仍舊擔任唐朝官職。
在樑晉爭霸時期,他留守太原,執掌後方軍政,為李存勖滅樑建國立下赫赫功勳。龍德元年(921年),李存勖不顧張承業的反對,執意稱帝。張承業憂憤得病,並於次年死於晉陽。
4、楊行密
楊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原名行愍,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長豐)人,唐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五代十國時期吳國奠基人。
唐乾寧二年(895年),封弘農郡王。天覆二年(902年),進封吳王。楊行密於江淮舉起割據大旗,遏止朱溫南進步伐,成功避免全國更大範圍動亂。
其奠基之吳國,實現由藩鎮向王國的轉型,南方割據勢力與北方中原政權並存的局面得以實現,為南唐奠定基礎,開啟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經濟文化中心南漸先河,有“十國第一人”之譽。
天佑二年(905年),楊行密去世,諡號武忠。南吳建立後,改諡孝武。楊溥即位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全唐文》錄其文一篇。
5、李茂貞
李茂貞(856年-924年5月17日),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縣)人。唐末五代時期藩鎮軍閥。初入鎮州博野軍,擊敗黃巢部將尚讓,遷神策軍指揮使。
光啟二年(886年),護衛唐僖宗有功,拜武定節度使,賜名李茂貞。光啟三年(887年),護送唐僖宗返回長安,擊敗斬殺攔截的藩鎮李昌符,拜鳳翔隴右節度使。
大順元年(890年),封隴西郡王,南征北戰,割據城池,干涉朝政,引發唐昭宗不滿。景福年間(893年),多次打敗朝廷部隊,殺害宰相杜讓能、李溪和韋昭度,受封為岐王。
唐朝滅亡後,沿用唐哀帝天佑年號,準備聯合王建和李克用討伐朱溫,未能實現。後唐建立,滅亡後梁,心懷不安,上表稱臣,改封為秦王。同光二年(924年),病死,時年六十九,諡號忠敬。
五代十國帶來的後果,五代十國的原因及影響?
是由於唐代藩鎮割據造成的,由於唐代後期地方勢力的強大,導致地方不只有乙個勢力,影響便是有利於歷史發展趨勢,有分有離 就是唐朝末年,唐王朝的控制能力減弱,造成潘鎮割據,進而形成五代十國的局面,五代十國的歷史影響是什麼?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其中地處華北地區 軍力強盛的政權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
五代十國的吳國真奇怪,五代十國的吳國的歷史是怎樣的 起止年代是多久
嗯,樓主都知道了。史書是這麼寫的。南吳,這是歷史承認的。歷史不承認的還有滿洲國,皇帝雖然是溥儀,但是卻是蘿蔔頭們控制的。補充下,這種型別的國家還有西魏 東魏。西魏的開國君主名義上是元寶炬,但是其實是宇文泰控制的。東魏的開國君主名義上是元善見,但是其實是高歡控制的。五代十國的吳國的歷史是怎樣的?起止年...
五代十國只得那些
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 唐 晉 漢 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 後蜀 吳 南唐 吳越 閩 楚 南漢 南平 即荊南 和北漢十個割據政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