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一生的故事,秦始皇一生的主要事蹟

時間 2021-06-08 12:26:02

1樓:永遠的曼巴

大怒湘君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時,在湘山祠遇到大風,幾乎不能渡河。秦始皇問博士(當時的一種官職)說:“湘君是什麼神?”

博士回答說:“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埋葬在這裡。”秦始皇對這個湘君非常生氣,認為是在故意與他作對,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因為當地是紅土,湘山也變成了紅色的禿山。

熒惑守心

熒惑守心指的是一種天文現象,“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稱它為“熒惑”。但火星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時期,就出現了,史書記載有顆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

老百姓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聽說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問,沒有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焚燬了那塊隕石。

今年祖龍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一天,秦始皇還在迅遊,前面忽然出現一個陌生人,攔住馬車。這人手裡拿了一塊玉璧,不聲不響地塞給使者。使者狐疑接過,未及開口,對方就搶先說了一句話:

“今年祖龍死”!擲地有聲。使者嚇得夠戧。

“今年祖龍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龍,君之象。意思是說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這句石頭般冷硬的話,掉臉兒飛快走掉,使者回過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

秦始皇一生的主要事蹟

2樓:永遠的曼巴

開創帝制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滅六國後,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並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

秦帝國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維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變“王有”為“國有”。秦始皇於前216年命令全國農民自報佔有田地的實際數額,以便徵收賦稅。又實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軍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

度同制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制度很不一致。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稱上幣,以鎰(秦制20兩為鎰)為單位;銅錢稱下幣,統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

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改幣制秦始皇採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和下幣銅錢。

改**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並明確鑄金幣明“半兩”二字。銅錢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

促進民族交流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注意到對西南、東南和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統治,從而加強了以華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的統一國家的政治關係和文化關係。

在統一以後,就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吏,使之成為秦國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加強中原和西南地區的聯絡,曾由常頞主持開闢一條五尺寬的棧道,貫通南北。

巡遊求仙

秦始皇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連續到東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邊等地巡遊,所到之處,無不刻石頌其功德。

到了後期,秦始皇迷戀長生不死之術,篤信命數。又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藥”,服後便可“長生不老”。秦始皇想成為“長生不老”的神仙。

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盧生、韓終、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

焚書坑儒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又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等仙人蹤跡,後來又使韓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對於秦始皇這種行為,也有儒生表示勸諫的,博士齊人淳于越建議始皇仍實行分封宗室子弟為諸侯的政策,始皇交給臣下討論。

丞相李斯反對。李斯的奏議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準儲存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願學法令,則以吏為師。

3樓:菊亭秀晴

(一)、秦始皇的政績

一、政治

1.提高帝王尊嚴:贏政自以為功過『三皇』、德兼『五帝』,故兼採古代共主之尊號而合為『皇帝』,用作天子之專稱。

從此中國歷史上之君主便稱為『皇帝』,贏政則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專門名稱來顯示全國最高統治者之無上權威,如皇帝自稱『朕』,其命令叫『制』或『詔』,其用印則曰『璽』。

2.厲行**集權: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負責,一切聽命於皇帝。另廢除世卿世祿制,自**至地方**均由皇帝任免,無權世襲。

3.實施嚴刑峻法:秦朝在秦國原有的法律基礎上,修訂了一套嚴密之法律,頒行於全國。

二、軍事

1.修築長城:秦始皇把戰國時北方燕、趙、秦三國舊修之長城連線起來,『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萬餘里』。

三、經濟

1.統一貨幣:禁止使用六國各自的龜、貝、玉等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金、銅兩種圓形貨幣,其中金為上幣,銅為下幣。

2.統一度量衡:以商鞅時的秦國度、量、衡器具,作為全國鬥算長短、大小、輕重之標準。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以來,即逐漸允許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統一全國後,秦室更加重視農業生產,讓佔有土地之百姓呈報佔田數並納稅,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

1.修建馳道: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之基礎上,修建寬闊一律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

2.溝通水路:秦疏浚鴻溝作為水路樞紐,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長達六十多裡之靈渠,溝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

1.統一文字:戰國時期,『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瀳、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來秦國之大篆整理簡化而成小篆,在全國通行。

後又簡化小篆成隸書,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國。

2.統制思想: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實行了嚴厲之統制,如頒佈**令,大肆收繳焚燬書籍,又坑殺非議朝政的儒生四百餘人,史稱『焚書坑儒』。

六、對外

秦始皇於併吞六國、統一天下之後,復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國版圖大定,西自隴蜀,東至遼東,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後來中國疆域之基礎。

1.北伐匈奴:戰國末年以來,匈奴時常南侵,威脅到燕、趙、秦等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趙、秦舊長城之基礎上,加以增築,連結成一條長達五千餘里的所謂『萬里長城』。

是為古代中國及世界最偉大的建築工程之一。

2.經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國南方越族之泛稱,在全國統一之前,秦已逐漸征服甌越、閩越等。

(二)、秦始皇**

1.徵斂無度,賦稅奇重: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工程建設,滿足窮奢極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對民眾課以重稅,全國出現『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嚴重狀況,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濫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連年大興土木、四處征戰,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宮、修驪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萬人以上。

據估計,當時服兵役之人數遠超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稅苦役,實非百姓所 能忍受。

3.嚴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法令即十分嚴苛,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百姓動輒被罰充苦役或慘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書坑儒:秦始皇還把嚴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領域,大肆統制思想,禁錮思想自由。

五、結論:秦始皇無論在政治、軍事、文化上,都有他偉大的貢獻,但他殘暴的個性,卻使人民痛苦不堪,或許這是秦朝滅亡的一大因素吧!

因此秦始皇功大於過

4樓:劉and迪

千古一帝——秦始皇(前250——前210),姓嬴,名政,中國第一多民族的統一的封建帝國——秦王朝的創始人。公元前246年至前210年在位,前238年親政。從前230年滅朝韓開始,到前221年滅齊,統一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據混戰的局面。

為了加強**集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郡縣制度,統一法令,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修築長城,防禦匈奴等。但因刑法苛虐,致使“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男子力耕不足糧賦,女子紡績不足衣服”,同時實行焚書坑儒政策,對中國文化的摧殘極其為嚴重,故而在秦始皇后不久,秦王朝便滅亡了。

5樓:匿名使用者

統一六國,建立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

統一貨幣

統一文字

統一度量衡

開通馳道,水道

實行州郡劃分管理,設宰相,加強**集權制

把六國的長城連在一起,修建萬里長城

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墓

焚書坑儒

6樓:傷心欲地

統一中國,改革內政,加強**集權,修建陵墓。

7樓:遙夜泛清瑟

這裡有介紹http://baike.baidu.com/view/2389.html?wtp=tt

這裡有評價(引用下)

8樓:東方

統一中國,改革內政,加強**集權

9樓:s水仙

功 他統一了遲早都會統一的六國 頒佈了一套完善的貨幣 度量衡 語言文字系統

過 就是焚書坑儒 使得我們現在的文化至少倒退了600年

關於“秦始皇”的歷史故事?

10樓:匿名使用者

秦王政兼併了六國,結束了戰國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國。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稱號,應該用一個更加尊貴的稱號才配得上他的功績,就決定採用了“皇帝”的稱號。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就自稱是始皇帝。

他還規定:子孫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一直傳到千世萬世。

全國統一了,該怎樣來治理這樣大的國家呢?

在一次朝會上,丞相王綰(音wān)等對秦始皇說:“現在諸侯剛剛消滅,特別是燕、楚、齊三國離咸陽很遠,不在那裡封幾個王不行,請皇上把幾位皇子封到那裡去。”

秦始皇要大臣議論一下,許多大臣都贊成王綰的意見,只有李斯反對。他說:“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封了不少諸侯。

到後來,像冤家一樣互相殘殺,周天子也沒法禁止。可見分封的辦法不好,不如在全國設立郡縣。”

李斯的意見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決定廢除分封的辦法,改用郡縣制,把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郡下面再分縣。

郡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國家的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據說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來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時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簡上的),不看完不休息。

可見他的權力是多麼集中了。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來說,各地的車輛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國家統一了,車輛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從那時候起,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

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一。就是一樣的文字,也有好幾種寫法。從那時候起,採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

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這叫做“書同文”。

各地交通便利,商業也發達起來,但是原來列國的尺寸、升斗、斤兩的標準全不一樣。從那時候起,又規定了全國用統一的度、量、衡制。這樣,各地的買賣交換也沒有困難了。

秦始皇正在從事國內的改革,沒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進來。匈奴本來是我國北部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戰國後期,匈奴貴族趁北方的燕國、趙國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黃河河套一帶大片土地奪了過去。

秦始皇統一中原以後,就派大將蒙恬(音tián)帶領三十萬大軍去抵抗,把河套一帶地區都收了回來,設定了四十四個縣。

為了防禦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徵用民夫,把原來燕、趙、秦三國北方的城牆連線起來,又新造了不少城牆。這樣從西面的臨洮(今甘肅岷縣)到東面的遼東(今遼寧遼陽西北),連成一條萬里長城。這座舉世聞名的古建築,一直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徵。

後來,秦始皇又派出大軍五十萬人,平定南方,添設了三個郡;第二年,蒙恬打敗了匈奴,又添了一個郡。這樣,全國總共有四十個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為開闢了國土,在咸陽宮裡舉行了一個慶祝宴會,許多大臣都讚頌秦始皇統一國家的功績。博士淳于越卻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廢除,他認為不按照古代的規矩辦事是行不通的。

這時候,李斯已經做了丞相。秦始皇要聽聽他的意見。

李斯說:“現在天下已經安定,法令統一。但是有一批讀書人不學現在,卻去學古代,對國家大事亂發議論,在百姓中製造混亂。如果不加禁止,會影響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採用了李斯的主張,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醫藥、種樹等書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詩》、《書》、百家言論的書籍,一概交出來燒掉;誰要是再私下談論這類書,辦死罪;

誰要是拿古代的制度來批評現在,滿門抄斬。

第二年,有兩個方士(一種用求神仙、煉仙丹騙錢的人)叫做盧生、侯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這個情況,派人去抓他們,他們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為惱火,再一查,又發現咸陽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議論過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來審問。儒生經不起拷打,又東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來。

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嚴重的四百六十多個儒生都埋了,其餘犯禁的就流放到邊境去。

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頭上,大臣們誰也不敢勸他。他的大兒子扶蘇認為這樣處置儒生太嚴厲,勸諫他不要這樣做。這一來,觸怒了秦始皇,命令扶蘇離開咸陽,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邊疆。-

秦始皇的生平經歷,秦始皇一生的主要事蹟

1 秦孝文王元年 前250年 秦孝文王服喪一年後,正式即位三天病死,秦莊襄王即位。2 秦莊襄王三年 前247年 五月,父親秦莊襄王駕崩,終年三十四歲 嬴政即位,以呂不韋為相國,時年十三歲。3 秦王政元年 前246年 南韓人鄭國開始在關中興修的大型灌溉渠,歷時十三年才基本竣工。4 秦王政九年 前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