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是發生在哪國和哪國之間的一次戰役

時間 2021-06-11 15:13:10

1樓:答道之行

赤壁之戰,是指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八十萬曹軍 ,奠定三國三足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十月,曹操留曹仁駐守江陵,自己親率大軍東下。諸葛亮見曹操東下,乃對劉備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遂與魯肅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見孫權。劉備也移師長江南岸,駐軍樊口。諸葛亮到達柴桑後,先用激將法刺激孫權。

而後察覺到孫權既不願受制於曹操,但又擔心曹操勢強而不能匹敵。諸葛亮於是宣告劉備的軍力仍不下兩萬,有能力與曹操作戰。然後又分析出曹操的劣勢:

勞師遠征,士卒疲憊;北人不習水戰;荊州之民尚未真心歸附曹操。諸葛亮認為如果孫劉聯合,是可以逆轉取勝的,並明示戰後將有三分天下之勢,孫權逐漸被說動了。

不過,當時曹操來勢洶洶,以張昭為代表的一部分僚屬主張投降,認為曹操託名漢相,是挾天子以徵四方,抵抗的話於理不合;又曹操已佔長江,江東沒有天險可守;曹軍水陸俱下,攻勢強大,江東沒有能力抵抗,所以勸孫權迎接曹操;此時曹操又送來勸降書,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恐嚇意味極重。

所以張昭等人更加堅定要投降曹操,孫權一時難以抉擇;魯肅趁孫權如廁機會,偷偷跟到孫權身邊,先指出張昭等不足以採用;又說他自己投降曹操,還可官至州郡長吏,但身為一方之主的孫權如果投降的話,曹操是絕對容不下的。孫權大嘆張昭等人“甚失孤望”,於是認同了魯肅的看法,魯肅建議召回往駐守鄱陽的周瑜共商對策。

周瑜回來後,亦堅決主張抗曹,他逐一分析曹軍的弱點,與諸葛亮的分析亦大致相同:曹軍疲憊不堪,必生疾病;天氣盛寒,馬無藁草;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中原士卒捨棄騎兵的優勢,卻不習水戰。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但已久戰疲憊,而新得劉表降卒的七八萬人,卻心懷猜疑。

因此只要有五萬精兵就可以戰勝。於是孫權終於下定決心,並當眾拔劍砍下桌角說:“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

”任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籌劃戰略,率領黃蓋、韓當、呂蒙、淩統、甘寧、周泰、呂範等及三萬士卒沿江而上,與劉備共同抗曹。孫權則繼續駐守柴桑,作為後援為周瑜運輸輜重糧草,且告訴周瑜如果戰事不利,“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

此時,曹營之中許多人都認為孫權不敢抵抗曹操,會殺掉劉備,然後步劉琮後塵。而從曹操的勸降書中亦透露出這種想法,但程昱卻認為眾人對孫權缺乏瞭解,可能錯誤估計了孫權的膽識,而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又是萬人敵,孫權自知獨力難支,必會資助劉備 ,與劉備聯合來對抗曹操。其後果然如程昱所**的。

摺疊鏖戰赤壁

十二日,周瑜率領軍隊在樊口與劉備會合。然後兩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曹軍當時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因此初戰被周瑜水軍打敗。

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隔長江與曹軍對峙。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線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

周瑜部將黃蓋於是建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至戰日,黃蓋準備了十艘輕利之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旌旗龍幡。當時東南風急,十艘船在中江順風而前,黃蓋手舉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

”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刻之間,煙炎張天,曹軍人馬燒、溺死者無數。

在對岸的孫劉聯軍橫渡長江,趁亂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回,當即**剩下的戰船,引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一直尾隨追擊。

2樓:繼潤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3樓:慕桖平雅

是魏國和蜀國和吳國的一次大戰。魏國和魏國和楚國聯合打敗了吳國。

4樓:臥虎藏龍

東漢末年,曹操率軍下江南準備統一江南時和孫劉聯軍打的一場仗.結果曹操兵敗,三國局勢形成.

“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

三國主要戰役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官渡之戰爆發於建安五年(200年),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而夷陵之戰則遲至黃初三年(222年)

其中赤壁之戰是孫劉聯盟與曹操之間的一次著名戰役,不過看起來“魏和吳蜀”更貼切.希望不是誤導你

5樓:豆

魏國和吳國的一次戰役

6樓:自己雪特自己

曹操對戰孫劉聯軍

也就是說魏對吳蜀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夷陵之戰分別發生在什麼時候

官渡之戰 東漢建安五年 200年 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曹操在官渡 今河南中牟境 擊敗袁紹集團主力的戰略決戰。赤壁之戰 建安十二年 公元207年 曹操掃平河北,北征三郡烏桓,消滅袁氏殘餘。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 元月,曹操回到鄴郡,造玄武池訓練水軍,準備南征,統一天下。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 ...

赤壁之戰是誰寫的,赤壁之戰是誰寫的?

深院鎖清秋 真有嗎?陳壽在 三國志 中寫的很簡單曹軍與吳軍隔江而戰,曹軍不服水土病倒大半而退。對赤壁之戰渲染的書是羅貫中的 三國演義 西喬希 羅貫中,三國演義 的作者也包括 赤壁之戰 的作者。 三國志的陳壽?不管誰寫的 總之 歷史上有 赤壁之戰就對了 曹 劉 孫三家 合作 作者 陳壽 赤壁之戰 原文...

赤壁之戰的那晚刮東風是怎麼回事,赤壁之戰的時候為什麼會那麼巧刮東風?

我暈了,哪有他們這麼回答的。其實在冬天大多數時候都是吹西北風的,可是大氣層中往往存在對流,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坦,於長江的順勢差形成乙個很好的對流條件,當冷鋒過境的時候,在鋒面上形成了乙個逆風差,就產生了短暫的東南風現象。 取材於古典 三國演義 群英會 蔣幹盜書,中了周瑜借刀之計,曹操錯斬了蔡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