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直接叫名字的
清朝是實行跪拜制但是僅限於男性,女官似乎沒有跪拜的。
格格指皇宮貴族的女兒,皇帝以及宗族王爺甚至蒙古王爺的女兒都叫格格。
2樓:林曦
格格只有帝王的女兒才能叫
貴族人稱呼自己 的父親 為阿瑪
稱呼母親為額娘
其他的和漢人都一樣
宮女當然要跪
請問滿族稱呼"格格"是什麼意思?
3樓:o仙袂飄飄
首先要說的是,現代生活中既沒有格格,也沒有公主。至於清朝的時候,還是要從「格格」一詞的滿語意思說起。
在《滿漢詞典》中「格格"(gege)的解釋是:女孩、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冑之家女兒的稱謂,即婦人之爵名。
從語言的角度講,格格這個詞的含義十分的廣泛,除了有上面說到的小姐、姐姐之類的意思之外,還有「丫頭」「姑娘」等等。另外就是人們最長提到的「格格」最為爵位的含義。
受到「還珠格格」等電視劇集的影響,很多人就認為格格是清朝公主的稱呼,這種說法實際上十不準確的。
不過這個問題得分兩個時期來說。在清朝正是更改國號之前(從前稱為金),並沒有一套十分正規完整的禮儀制度,而是保留女真民族過往的一些習俗。在這個時期,「格格」這個稱呼的含義便是分的模糊,拋開其在滿語中的本意來說,實際上它就是對女子(包括各個年齡段的女子)的總稱。
後來,努爾哈赤建立女真國後,格格的界定範圍就隨之縮小,主要指的是貴族的女子,例如:努爾哈赤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三女哈達格格、養女巴約特格格等等。
應該說,這段時期是「格格」與「公主」這兩個詞的界限最模糊的時期,就以上提到的幾位格格來說,她們其實也還有別的稱號,比如東果格格亦稱東果公主,嫩哲格格亦稱沾河公主、哈達格格亦稱哈達公主。由此看來,這個時候公主與格格確實是可以互換的。
但是我們同樣也看到,這個時期,皇女冊封的禮制已經開始逐漸有所完善,比如說努爾哈赤的四女、八女、養女和養孫女都正式被受封為「和碩公主」,也就是說,從此開始,格格與公主就漸漸有了分別了。
第二個時期是皇太極建立大清朝開始,在更該國好的同時,皇太極根據漢族的宮廷禮法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後宮制度(這也是清朝後宮禮制的雛形),這其中也包括公主及貴族女子的封號。這一點從皇太極的女兒們的封號裡就不難看出,比如「皇太極長女固倫敖漢公主、次女固倫溫庄長公主、三女固倫雍穆長公主等等。
這裡需要解釋的是,「溫莊」、「雍穆」之類的公主的徽號建立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的。以乙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來說,皇太極有乙個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的女兒,也就是金庸**中的建寧公主 。她是皇太極最小的女兒,最初時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後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
還有四女固倫興平長公主後改為固倫雍穆長公主;三女固倫延慶長公主後改為固倫端靖長公主等等。這是滿族統治者在接受漢文化後的乙個重要反映,也就是在漢文本的使用上,開始選擇更為講究也更為正式的字眼最為尊號或徽號的使用。
再說回來,也就是說,從皇太極開始,格格就不再作為皇帝女兒的稱為了,也就與公主有了正式的分別。但是,滿族人還是對格格一詞作出了保留,就像上面「lwdhwooo731」說到的,和碩格格(郡主)、多羅格格(縣主、郡君)、固山格格(縣君)、格格(鄉君)等等。同時上面也說到了,格格自此以後除了封號外,成了一種貴族女子非正式的稱呼(大格格、二格格之類)。
但不需要提醒的是,這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呼的,因為格格這個詞有丫頭、姑娘的意思,所以說,這某格格的稱呼只能是長輩夥同輩中的長者才可以稱呼的,至於什麼宮女、太監或是外臣是不可以這麼稱呼的。
另外還要提到的是,格格並不只是皇室宗女的稱呼,也可以是皇室妻妾的稱呼,一般指的是沒有福晉或側福晉等正式身份的妻妾,典型的例子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孝聖皇后在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在雍王府中的稱號就是格格。
綜上所述,回答樓主的問題:格格,是清朝獨有的稱謂,請含義十分廣泛,如何解釋要以實際情況來定。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順治以後,格格絕對不能稱呼皇帝的女兒,即使是在非正式的場合中也是如此。
比如在《玉牒》及《聖祖實錄》中,康熙皇帝的女兒在得到正式的封號之前,被明確稱為大公主、二公主等等。
另外,其實如果嚴格按滿語譯音的話,「格格」這個詞應該譯為ge3ge1,第乙個音為三聲,只是不知後來如何漢化成如此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格格"為滿語音譯,大約相當於"小姐",不過此名稱平民百姓不能用,它僅限於對清代皇族女兒的稱呼:皇帝的女兒封為公主, 稱固倫格格;親王女兒封為郡主,稱和碩格格;郡王女兒封為縣主, 貝勒女兒封郡君,都稱多羅格格;貝子女兒稱格格.電視連續劇《還 珠格格》的名稱,有杜撰之嫌.
正宮皇后所生之女,封公主,稱固倫格格,品級相當於親王;嬪妃所生之女,封公主,稱和碩格格,品級相當於郡王;親王之女封郡主,稱和碩格格;郡王之女封縣主,稱多羅格格;貝勒之女,封郡君,亦稱多羅格格;貝子之女,封縣君,稱固山格格;鎮國公、輔國公之女,封鄉君,稱格格。
"阿哥"也是滿語音譯,其意為"哥哥",它有兩個義項.一是 清代滿族宮廷稱皇子,可按排行稱阿哥,如大阿哥,二阿哥等.二是 旗人的貴族稱兒子,此處尤須注意"阿"讀四聲,"哥"讀輕聲.
貝勒,貝子在滿語中原意是對男子的尊稱,後來發展成為對貴族男子的通稱。依清例,滿洲男兒都是旗兵。所以每旗都有很多個姓。
例如正黃旗就不單是愛新覺羅一姓。反之同一姓也分布於不同的固山之中。和碩是指城或國(等同於漢朝的國,不是國家是王國)。
多羅是指漢人的鄉。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2023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冑之女的專稱。例如,皇太極的次女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倫長公主,後改為「永寧長公主」,復改為「溫庄長公主」。
順治十七年(2023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見上表。「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格格」之稱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際,才漸漸終止。
5樓:匿名使用者
滿人貴族小姐還有妾室都可以作「格格」的叫法,非常出名的就是熹妃,她就是雍正潛邸時的格格。公主只有皇帝女兒可以用,親王稱郡主,清朝時嫡公主稱固倫(國的意思)公主,其他有封號的稱和碩(家的意思)公主,沒有封號的就按照排行稱呼(如大公主二公主等),也有一些特別的不是嫡公主的被封為固**主(如乾隆的七公主《令妃所出》和十公主《愉妃所出》)。
6樓:匿名使用者
把格格當成公主是個歷史的玩笑。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剛好也是自己感興趣的.
呵呵,謝謝樓上的
8樓:撕心殺
格格同英文miss、girl
清朝滿族的格格與姑娘和小姐有什麼區別?什麼人可以稱為格格?什麼人稱為姑娘?小姐呢?
9樓:湖大公考培訓
格格,是滿族和清bai朝對女性的一種du稱謂。作zhi為正式稱號使用時dao
,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內勒容的女兒稱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慣,重新規定了封號。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姑娘:在今天是未婚少女之稱,古代卻不是如此。在唐代,尚未見有此稱呼。
在宋代以後,或與姑母同義,或與小姑同意。直到清代,才見有將「姑娘」作為未婚少女之稱,如《紅樓夢》中林姑娘、寶姑娘之類。
1.宋元時對地位低下女子的稱呼(也有專指稱呼妓女的)。
2.後轉為對未婚女子的敬稱(通常用來指大戶人家的小姐,大小姐等)。母家的人對已出嫁的女子的稱呼。
3.近現代泛指未婚女士,敬稱。
4.當今這個詞還有指利用青春及肉體從事色情行業的女性,不分年齡、婚否的意思。
10樓:七色土
清初,「格格」是一種地位尊稱;清中後期,凡大戶人家的女子都可尊稱「格格」。
與女子家中地位、財產有直接關係。
窮人家中女子身份卑微,一般不敢自稱「格格」。
11樓:楓宓
格格,copy是滿族和清朝對女性的一種稱謂。作為正式稱號使用時,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慣,重新規定了封號。
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12樓:abc愛的甜蜜
格格是公主
姑娘是所有年輕女性的通稱
小姐是指大家閨秀
滿族人有自己的語言嗎
月似當時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 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 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族文字創立於16世紀末。宋 金時代,女真人曾有過自己的文字,早期女真文字是從漢字脫胎出來的表詞音節文字,但久已失傳。16世紀末,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各部後,以蒙古字母拼寫滿語讀音,形成一種新的文字,稱為 老滿文 皇太極時期又在借用...
舒慶春先生是滿族人嗎?他在作品中有談及自己的民族的文字嗎
老舍 1899 1966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生於1899年,逝於1966年,著名 家 戲劇家 語言大師。他生在乙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後曾任小學校長及中學國文教師。1924年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教。回國後,寫下了著名的長篇 駱駝祥子 1913年考入師範學校...
我是遼寧開原滿族人姓王,請問我的滿族老姓可能是
這要看你家從什麼地方搬到開原的。如果你家是鐵嶺附近的老戶那只有一種可能,陳漢軍正白旗。王氏。鐵嶺陳漢軍正白旗王氏家族一世祖名叫 王士德 祖上本是明朝遼東的駐軍,清太祖攻瀋陽時王士德率部投誠,從此被編入八旗逐漸融入滿族。清太宗時期王士德的家族被劃入台尼堪正白旗。王士德有五個兒子 王良,王伍,王標,五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