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山東省飛飛
在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共有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以冰窖為主體的有兩處,一是雪池冰窖,一是恭儉冰窖。雪池冰窖建於明代,重修於清康熙年間。《藤陰雜記》記載:
「雪池,康熙中賜蔡昇元,內府司員,冰雪施工,如期告竣,令同知陳元龍送歸新第。」見蔡紀恩詩。康熙萬壽盛典:
又前過石橋,進雪池紅門夾道,燈廊數百,半道左右鼓亭各一。雪池冰窖是皇家禁地西苑冰窖,位於北海東門與景山西門之間的陟山門街路北。雪池冰窖當初共有6座冰窖,現存之冰窖,乃康熙年間重修的。
雪池,典出「雪窖冰天」,是冰窖的雅稱,為地下建築,地面上只露出1公尺來高的四壁,無窗,窖頂是人字形的起脊雙坡,覆蓋琉璃筒瓦,內部為拱形,很像乙個地下城門洞子,冰窖的牆體和拱券全部用磚砌築而成,白灰勾縫,非常堅固。內部空間長25公尺,寬10公尺,高10公尺,窖門有1公尺多厚,密封隔熱性能非常好;大約能盛2500立方公尺冰,6座冰窖大約能盛15000立方公尺冰。
潘榮陛著《帝京歲時紀勝》載:臘八日御河起冰貯窖,通河運冰貯內窖,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窖,開謻門運之。各門護城河打冰,於河邊修土窖貯之,夏日出易甚便。
引文中的「謻門」,今存;當年是專門為向雪池冰窖運冰的門,平時常閉而不開。
恭儉冰窖的建築年代和規制,大約與雪池冰窖的建築年代和規制是基本相同的。恭儉冰窖,因位於恭儉胡同而得名。恭儉胡同原名為內官監胡同,明代是內官監衙門所在地。
內官監衙門的職能是什麼呢?《蕪史》雲:「內官監所管十作,曰木作、石作、瓦作、塔材作、土作、東作、西作、油漆作、婚禮作、火藥作,並公尺糧庫、營造庫、皇壇庫、裡冰窖、金海等。
」據《大清會典》記載:清廷在京城共分四處設冰窖十八座,由工部都水司掌管,統稱官窖,特供宮廷或官府用冰,恭儉冰窖即其中一處。恭儉胡同之得名,始於**年間,當時已無皇室宮廷存在。
照理說,恭儉冰窖之名似不甚確切,是否應當叫內官監冰窖更為貼切一些?理由是,該冰窖隸屬於內官監,位於內官監胡同。
2樓:回首童夢
做任務 幫採納 謝謝
在古代皇宮裡你冰窖之類的窖嗎?
3樓:匿名使用者
過去的冰窖分為官窖、府窖和民窖。最多時全北京城共有20餘處冰窖。如紫禁城內靠北城牆一側的隆宗門西冰窖、北海雪池冰窖、什剎海前海南沿的恭王府冰窖等等。
這些冰窖冬季儲冰,暑期出冰,春秋兩季也少量地儲存肉類、果蔬,而且它的保鮮效果甚至優於現代機器製冷的冰箱和冷庫,可謂四季不得閒。查閱《大清會典事例》發現其中有記載:「紫禁城內設冰窖五,景山西門外冰窖六,德勝門外冰窖三,正陽門外冰窖二」。
在明,清時代,冰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只許官採,不許民採。直到清末民初才逐漸允許普通平民百姓開採儲冰。採冰人稱為冰戶,賣冰的店鋪稱為冰局,採冰作業一般都是在北海,中南海,筒子河,護城河上進行。
官窖和府窖指的是官方建立和管理的冰窖,主要向皇室、衙署、祭祀壇廟等提供藏冰。能夠享受用冰待遇的王公貴族條件很嚴格,尤其是冰窖不得隨意建立,必須是立過很大軍功或祖上立過大功的「鐵帽子王」,經過皇帝親自批准方可設立府窖。清王朝時期的府窖只有6處,而民窖直到清末才被允許開辦,許多只是設施簡陋的土窖。
明代宮廷有個規矩,每年立夏時節開始啟用冰窖,並且賜冰給文武大臣;清代沿襲明制,每年從農曆五月一日起到七月三十一日止,凡文武大臣均能每天每人獲得皇帝的賜冰兩塊。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宮廷中,冬季將冰貯藏在冰窖中,夏季放在室內,用於降溫,這實際上也是空調的雛形。據《詩經.七月》記載,2023年前的臘月,人們「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凌陰」,所謂凌陰就是冰窖。
清朝時,北京城共分四處設冰窖18座,統由工部都水司掌管,共儲冰20.57萬塊,皇室就靠這些冰塊度過炎炎夏日
把天然冰放進乙個大木桶裡,加入運量的食鹽,這樣的木桶就成了乙個「土冷凍室」。這是因為許多純淨物質一旦摻入雜質,它的凝固點就會降低。放在大木桶裡的天然冰,加入適當的食鹽,就會因凝固點降低而熔解;冰熔解時要從小鐵筒的水中吸熱,小鐵筒的水就會放熱凍結成冰。
這就是製作冰棍的道理
5樓:匿名使用者
有.就是儲存冬天取來的冰的地方。這些冰主要供宮廷夏日消暑用!
6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 天龍八部 中 西夏王國 就有提到
古代是怎麼製冰的??
7樓:搞笑wo是認真
一、大約在唐朝末期,工匠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了大量硝石。偶爾他們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能使周圍的水降溫直至結冰。
於是一些能工巧匠便開始利用硝石製冰。
工匠們將水放入罐內,取乙個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內放水,然後將罐子放在容器內,並不斷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結果罐內的水結成了冰。
硝石是一種白色味苦的晶體,顏色如霜。硝石的化學名稱叫硝酸鈣,它溶解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以致結成冰。
硝石溶入水後,可以用降溫結晶法或蒸發結晶法將硝石再提出來重複使用。有了這種技術,就大大促進了古代製冷市場的繁榮。
二、更早期時我國的古人用於消暑,多來自於在冬天時就開始儲藏的冰塊,儲藏冰塊的」神器「就是我們今所說的冰窖。
早在先秦時代,時人便利用天然冰來製冷,給食物保鮮、做冷飲。據《周禮》記載,當時周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凌人」。
此部門的編制不小,共有80名「職工」。一般從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開始採取天然冰塊進行儲存。
每年大寒季節,古人就開始鑿冰儲藏,因為這時的冰塊最堅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務的官吏監督奴隸、農民到水質好的地方鑿採,藏到預先準備好的冰窖裡。
冰窖都建在陰涼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鮮稻草跟蘆席鋪墊,把冰放到上面之後就覆蓋稻糠、樹葉等隔溫材料,然後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
由於這樣儲存,每年大概會有三分之二的藏冰會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將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河南新鄭、河北易縣、陝西咸陽等地,都曾發現戰國時期的冰井。
8樓:匿名使用者
炎炎夏日,古人是怎樣防暑的呢?他們的方法之一,就是藏冰。
顧名思義,藏冰就是把冬季的天然冰塊儲藏起來,待來年暑天使用。冰塊的儲藏並不複雜,深鑿井洞,置冰其中,再以土厚掩就成了。這種藏冰的井洞古人稱之「冰窖」。
乙個冰窖的儲量往往很大,2023年,秦雍城遺址考古曾發現春秋時冰窖一座,其藏冰量竟達190多立方公尺。
我國藏冰歷史久遠。據記載,早在西周時期,藏冰就成為一種制度。《周禮·天官·凌人》雲:
「凌人,掌冰。正月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入春以後,氣溫漸高,冰會逐漸融化,所以要把估計用冰的三倍存入冰窖,故稱「三其凌」。
《詩經·豳風·七月》雲:「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與凌陰。」這裡的「二之日」,指周歷正二月,即夏曆十二月。
詩句所寫,就是在最冷的季節裡奴隸們鑿冰、藏冰的過程。
古時藏冰是有選擇的。為了保證冰的質量,古人多在深山溪谷中取冰,同時,對冰的尺寸也有一定要求。《唐六典》卷19載:
「每歲藏(冰)一千段,方三尺,厚一尺五寸。」清人楊靜亭《都門雜詠·冰窖》詩云:「寒夜截來三尺闊,沿河高聳水晶山。
」可見必須三尺以上的冰,才能長期存放。
藏冰耗費巨大,要經過開採、運輸、按期保養等程式,非一般人力能及。所以,古時除少數富家,多為皇家或官府經營。自周朝以後,各代均有專門機構負責藏冰,以保證皇室夏季用冰。
各代一般是由皇膳部門負責「藏冰食料之事」。
正因古時藏冰不易,故尤顯其貴重。因此,皇家的藏冰,除了自用外,也常分賜諸大臣和官府,史稱「賜冰」。這在當時被認為是極高的待遇。
《太平御覽》引《鄴中記》雲:後趙時,石季龍於冰井台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賜大臣。古人對皇帝賜冰深感榮耀,還留有許多詠賜冰詩作。
韋應物《夏冰歌》雲:「九天含露未銷鑠,閶闔初開賜貴人。」杜甫《多病執熱奉懷李尚書》詩云:
「思沾道 黃梅雨,敢望宮恩玉井冰。」南宋時,每當暑月朝會,皇帝總要臨階賜冰,以示恩惠。元代也有賜冰之事,薩都刺《上京雜詠》詩云:
「上京六月涼如水,酒渴天廚更賜冰。」清代,朝庭則印發冰票給各官署,由工部負責,按數領取。但一般小官,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的。
唐以前,私人藏冰極少,故《雲仙雜記》說唐代「長安冰雪,至夏日價等金壁」。大約宋、明之際,私人經營性質的藏冰開始出現。《夢粱錄》記載宋代茶嗣於「暑天添賣雪泡梅花酒」,《西湖老人繁勝錄》也載杭州「富家散暑藥冰水」。
這些說明,宋代已有私人藏冰並用於經銷冷飲。到了清代,商業藏冰大有發展,出現了專門經營藏冰的「冰戶」。官府也向「冰戶」派購用冰,稱為「冰差」。
據記載,清乾隆年間,天津耿姓富盛冰窖最為有名,官府發給龍票一張(帶有龍形符號的官方文書),許其在河中取冰,不納捐稅,等於徭差。
9樓:永遠的小柯
最早冰製冷飲起源於中國,那時帝王們為了消暑,讓奴隸們在冬天把冰取來,貯存在地窖裡,到了夏天再拿出來享用。大約到了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製冰了。以後逐漸出現了做買賣的人,他們把糖加到冰裡吸引顧客。
到了宋代,市場上冷食的花樣就多起來了,商人們還在裡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窖冰 舊時傳統歲時風俗。
亦稱「藏冰」。我國北方夏日暑熱,冬日結冰,故有於冬季藏納冰塊於冰窖以供來夏使用的風習。此俗起源甚早,《詩經》中即有記載,且多行於宮廷、官府。
在**以前,採冰儲冰是皇室貴族特權,只有皇室可以建造冰窖,這些冰窖就是官辦冰窖,簡稱官窖,它們多是磚石建造的內部為拱形的地下冰窖,又可分為直 接為皇宮服務的御用冰窖和為王府官衙服務的吏用冰窖兩種。據《大清會典》記載,當時北京城內共有十八座官窖,分列紫禁城內、德勝門外、景山西門、正陽門外 四處。民辦冰窖的出現則是在**時期,它們幾乎都是挖掘的土炕,置冰後以土掩埋。
如今,北京的冰窖只殘存三處:故宮內冰窖數目不詳,雪池胡同內兩座,恭儉胡同內一座,皆為官窖,民辦冰窖則早已無跡可尋。
在中國古代,也有一種用途和電冰箱、電冰櫃相同的器物,名叫冰鑑。《周禮·凌人》之職記載:「凌人,掌冰……春始冶鑑……祭祀供冰鑑。
」鄭玄注:「鑑如(垂瓦)大口,以盛冰,置食物於中,以禦溫氣。」賈公彥疏雲:
「冰有鑑,則冰不消釋,食得停久。」可見,古代這種用於食物冷藏保鮮的器物,是名副其實的冰箱或冰櫃,因為它是真正用冰來儲存食物的。而現代的電冰箱、電冰櫃則是用電力製冷的。
冰鑑這種器物雖然見於典籍記載,但實物流傳於後世者並不多。
古代皇帝的陵墓為什麼在地下,古代皇帝的陵墓為什麼在地下? 10
胡新傑 中國古代習用土葬。新石器時代墓葬多為長方形或方形豎穴式土坑墓,地面無標誌。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中曾發現不少巨大的墓穴,有的距地表深達10餘米,並有大量奴隸殉葬和車 馬等隨葬。周代陵墓集中在陝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陽附近,尚未發現確切地點,陵制不詳。戰國時期陵墓開始形成巨大墳丘,設有固定陵區。秦始皇...
古代皇帝中,哪個姓氏的皇帝最多,中國古代姓什麼的皇帝最多
科普小星球 劉姓最多。自古以來,西漢 東漢 蜀漢等政權都是劉家人的天下。 中國上古時期著名的八姓 姬 姚 媯 姒 姜 嬴 姞 妘。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 一丟丟的人兒 最多的就是劉姓,其數量高達七十多個,例如劉徹 劉邦 劉備 劉啟等等,第二多的應該是李姓,數量也有四五十個。 吃瓜預備役選...
皇帝制度在中國多久,中國古代皇帝制度的發展歷程
2019 黃石 兩千多年前,秦的統一,建立起我歷史上第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皇帝制度屬於秦朝創立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正確的說就是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國封建社會大概有兩千多年的漫長歷史,英雄人物,英勇事件。不勝列舉,數不勝數。這個題目不嚴謹。皇帝制度是不是等同於封建制?如果是的話。那就是秦始皇登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