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秋到戰國秦國的歷代國君

時間 2021-06-04 15:17:47

1樓:牙牙的弟弟

一、歷代國君列表(序號/諡號/姓名/在位年數/在位時間)

1、2、

3、4、

5、二、國君資料:

1、秦襄公

秦襄公(?—西元前766年),嬴姓,趙氏,名開,秦莊公次子,是春秋時期秦國被正式列為諸侯的第一任國君,西元前778年―西元前766年在位。

西元前778年,秦莊公為犬戎所殺,他的長子世父率軍與犬戎作戰,而把國君位置讓給秦襄公。當時秦國力弱,狄戎為近患。

秦襄公即位初,將其妹繆嬴嫁給戎人豐王為妻,以分化戎人。西元前776年,秦襄公遷都汧邑(今陝西隴縣),向東進逼。

西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送,以功封諸侯。

東遷後,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為日後秦國強大打下基礎。

西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討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於故地西陲(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其子秦文公繼位。

2、秦憲公

秦憲公 (西元前724年—西元前704年),《史記·秦本紀》誤作秦寧公,嬴姓,趙氏,名立,秦文公之孫,秦靜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西元前715年—西元前704年在位。

秦憲公因其父秦靜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為繼承人。西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憲公繼位,居於西新邑,後遷居平陽。西元前713年,派兵奪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蕩社(一作湯杜)。

西元前708年,俘虜芮國國君芮伯萬。

西元前704年,派兵消滅西戎小國蕩氏。同年,秦憲公去世,終年二十一歲,葬於西山大麓(今陝西省寶雞市北陵園)。

3、秦武公

秦武公(?―西元前678年),嬴姓,趙氏,名說,秦憲公(秦寧公)長子,母魯姬子,秦出子和秦德公的哥哥,春秋時期秦國國君,西元前697年—西元前678年在位。

秦武公初立太子。秦憲公死後,弗忌等三庶長另立秦出子為秦國國君。後秦出子被弗忌等殺,他才得以即位。誅弗忌等三族,集大權於王室。

秦武公在位時,先後征服、併吞了綿諸、邶戎、冀戎、義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設縣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國勢力達到關中渭水流域。秦武公死後葬於平陽,首開活人殉葬制度之風,陪葬的人多達六十六人。傳位於同母弟秦德公。

4、秦景公

秦景公(?―西元前537年),嬴姓,趙氏,名石,秦桓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西元前576年—西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國長達39年,將秦國勢力不斷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號大墓公然採用天子葬儀,面積達5334平方公尺,2023年在陝西鳳翔縣南指揮村被發現,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

5、秦厲共公

秦厲共公(?—西元前443年),又稱秦剌龔公、秦利龔公,嬴姓,秦氏,名剌,秦悼公之子,稱秦伯剌。

《史記·秦本紀》作其秦剌龔公,《史記正義》作其秦利龔公。春秋時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西元前476年-西元前443年在位。西元前476年派兵攻魏城。

秦厲共公三十四年(西元前443年),出現日食,白天光線昏暗,能看到星星。同年,秦厲共公去世,葬於人裡。秦厲共公有子二人,秦躁公和秦懷公,長子秦躁公繼位。

2樓:瀟湘淚盡時

平王東遷以後,西土為秦國所有。它吞併了周圍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國家,成了西方強國。在今山西的晉國,山東的齊、魯,湖北的楚國,北京與河北北部的燕國,以及稍後於長江下游崛起的吳、越等國,都在吞併了周圍一些小國之後,強大起來,成了大國。

於是,在歷史上了一幕幕大國爭霸的激烈場面。

首先建立霸業的是齊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內政,使國力強盛。又用管仲的謀略,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燕國打敗了北戎;聯合其它國家制止了狄人的侵擾,「存邢救衛」;西元前656年,齊國與魯、宋、鄭、陳、衛、許、曹諸國聯軍侵蔡伐楚,觀兵召陵,責問楚為何不向周王納貢。

楚的國力也很強盛,連年攻鄭。但見齊桓公來勢凶猛,為儲存實力,許和而罷。以後,齊桓公又多次大會諸侯,周王也派人參加會盟,加以犒勞。

齊桓公成了中原霸主。

齊國稱霸中原時,楚國向東擴充勢力。齊桓公死後,齊國內部發生爭權鬥爭,國力稍衰。楚又向北發展。

宋襄公想繼承齊桓公霸業,與楚較量,結果把性命都丟了。齊國稱霸時的盟國魯、宋、鄭、陳、蔡、許、曹、衛等國家,這時都轉而成了楚的盟國。

正當楚國想稱霸中原之時,晉國勃興起來。晉文公回國後整頓內政,增強軍隊,也想爭當霸主。這時周襄王被王子帶勾結狄人趕跑,流落在外。

晉文公以為是「取威定霸」的好機會,便約會諸侯,打垮王子帶,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了「尊王」的旗幟。西元前632年晉楚兩軍在城濮大戰,晉軍打敗了楚軍。戰後,晉文公在踐土會盟諸侯,周王也來參加,冊命晉文公為「侯伯」(霸主)。

晉楚爭霸期間,齊秦兩國雄踞東西。春秋中葉以後,楚聯秦,晉聯齊,仍是旗鼓相當。但爭霸戰爭加劇了各國內部的矛盾,於是出現了結束爭霸的「弭兵」。

西元前579年,宋國約合晉楚訂了盟約: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來,互相救難,共同討伐不聽命的第三國。「弭兵」反映了兩個霸主之間的勾結與爭奪,也反映了一些小國想擺脫大國控制的願望。

西元前575年晉楚於鄢陵大戰,楚大敗;西元前557年晉楚於湛阪大戰,楚又敗。這一期間,晉秦、晉齊之間也發生過大戰,晉獲勝。西元前546年,宋國再次約合晉楚「弭兵」,參加的還有其它十多個國家。

會上商定:中小國家此後要對晉楚同樣納貢。晉楚兩國平分了霸權。

當晉楚兩國爭霸中原時,長江下游崛起了吳、越這兩個國家。晉為了對付楚國,就聯合吳國。吳、楚之間多次發生戰爭。

西元前506年,吳國大舉伐楚,節節勝利,一直打到楚都。從此,楚的國力大大削弱。在晉國聯吳制楚時,楚國則聯越制吳,吳、越之間戰爭不斷。

吳王闔閭在戰爭中戰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大敗越王勾踐,並率大軍北上,會諸侯於黃池,與晉爭做盟主。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積蓄力量,乘吳王夫差北上爭霸之機,發兵攻入吳都。夫差急忙回歸,向越求和。

不久,越滅吳,勾踐也北上會諸侯於徐州,一時成了霸主。

春秋時期各國的兼併與鬥爭,促進各國、各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屬間的接觸與融合。經過這一時期的大動盪、大改組,幾百個小國逐漸歸併為七個大國和它們周圍的十幾個小國。

戰國時代的形勢是:楚在南,趙在北,燕在東北,齊在東,秦在西,韓、魏在中間。在這七個大國中,沿黃河流域從西到東的三個大國——秦、魏、齊、在前期具有左右局勢的力量。

從魏文侯開始至西元前四世紀中葉,是魏國獨霸中原的時期。魏的強大,引起韓、趙、秦的疑慮,它們之間摩擦不斷。西元前354年,趙國攻衛,魏視衛為自己的屬國,於是出兵攻打趙都邯鄲。

趙向齊求援,齊派田忌救趙,用孫臏之計,襲擊魏都大樑。時魏軍雖已攻下邯鄲,不得不撤軍回救本國,在桂陵被齊軍打敗。次年,魏、韓聯合,又打敗齊軍。

西元前342年魏攻韓,韓向齊求救,齊仍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設計將魏軍誘入馬陵埋伏圈,齊軍萬箭齊發,魏國大將龐涓自殺,魏太子申被俘。這就是著名的馬陵之戰。由此造成了齊、魏在東方的均勢。

秦國自商鞅變法後,一躍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於是向東擴充套件勢力。先是打敗了三晉,割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後又向西、南、北擴充疆土,到西元前四世紀末,其疆土之大與楚國接近。

在秦與三晉爭鬥之時,齊國在東方發展勢力。西元前315年,齊國利用燕王噲將王位「禪讓」給相國子之而引起的內亂,一度攻下燕國。後因燕人強烈反對,齊軍才從燕國撤出。

當時能與秦國抗爭的唯有齊國,鬥爭的焦點則集中在爭取楚國。

楚國的改革不徹底,國力不強,但它幅員廣大,人口眾多。楚結齊抗秦,使秦國的發展大受影響。於是秦派張儀入楚,勸楚絕齊從秦,許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為代價。

楚懷王貪圖便宜,遂與齊國破裂。當楚國派人去要地時,秦國拒不交付。楚懷王興兵伐秦,大敗而回。

楚國勢孤力弱,秦便東向進圖中原。先是與韓、魏爭鬥,後與齊國爭鬥。公元286年,齊滅宋,使各國感到不安。

秦國便約韓、趙、魏、燕國攻齊,大敗齊軍。燕國以樂毅為將,趁勢攻下齊都臨淄,攻占七十餘城。齊王逃至國外,為楚所殺。

齊國的強國地位從此一去不復返。由此,秦國開始了東向大發展。

西元前246年,秦王政(即後來的秦始皇帝)即位。他任用尉繚、李斯等人,加緊統一的步伐,用金錢收買六國權臣,打亂六國的部署,連年發兵東征。經過多年的爭戰,從西元前230年秦國滅韓至西元前221年滅齊,東方六國先後為秦統一。

從此,中國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的、**主義**集權國家。

秦的統一是春秋以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比起西周,東周時期的生產力又有新的發展,採礦、冶煉、鑄造業中出現了許多新工藝,如豎井中採用垛盤支護,使採掘深處的銅礦成為可能;硫化礦冶練技術的出現,拓寬了銅礦資源的利用;焊接、嵌錯、鎏金和失蠟法鑄造工藝等,使中國的青銅時代進入又乙個繁榮期。鐵器的出現,特別是戰國中葉以後鐵工具在農業和手工行業中逐漸普及,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社會分工更細,各行各業的興盛,促進了商品的生產和流通,使商業活動空前活躍。新興地主階級及相應生產關係的出現,對舊有生產方式是個沉重打擊。這是生產力的一次解放。

可是分封制導致割據與混戰,給社會經濟帶來很大的損失,造**員的大量**。各國之間設關立禁,也不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和文化的交流。因此,只有實現統一,才能促使社會更快地發展和進步。

廣大農民、工商業者和新興地主都盼望統一。雖然統一是靠長時間戰爭實現的,人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它畢竟換來了歷史的進步,使一種新的制度得以確立。

秦始皇統一六國,在古代史上是一件大事,它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秦始皇廢除了古代的封國建藩制度,推行郡縣制,從**到地方建立層層控制的統治體系,並採取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措施,對中國的封建社會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秦的統一,為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秦世系1、秦仲——2、莊公——3、襄公——4、文公——5、寧公——6、出公——7、武公——8、德公——9、宣公——10、成公——11、穆公——12、康公——13、共公——14、桓公——15、景公——16、哀公——17、惠公——18、悼公(以上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19、厲公——20、躁公——21、懷公——22、靈公——23、簡公——24、惠公——25、出子——26、獻公——27、孝公——28、惠文王——29、武王——30、昭王——31、孝文王——32、莊襄王——33、秦始皇——34、二世(胡亥)--35、子嬰

始皇帝: 秦始皇二十六 221~ 秦始皇三十七 西元前210年

二世 :秦始皇二十七(七月) 210年~ 二世三年 西元前207年

子嬰 :二世二年(八月) 207年~ 二世三年(十月) 西元前206年

秦國全部著名將領名字 緊急,春秋戰國時秦國的著名將領

樗裡疾甘茂 桓齮 司馬錯王翦及子王賁 孫王離 尉繚 魏冉 白起 蒙驁及子蒙武 孫蒙恬 李信 章邯 白起 前258 也叫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 今陝西郿縣東北 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 統帥。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 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 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

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被秦國滅時,秦國大將是誰

秋霞學士 王翦。據 史記 載,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翦,強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 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史記 秦始皇本紀 又,四年,秦將王翦破我軍於蘄,而殺將軍項燕。五年,秦將王翦 蒙武遂破楚國,虜楚王...

春秋時期齊國和秦國在今哪,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是今天的哪裡?

齊國是山東 秦國是陝西 齊國是周朝時期山東半島的乙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呂尚 姜子牙 於齊 初為今湖南,後遷至山東 由於國君為姜姓呂氏,故又稱 姜齊 或 呂齊 西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並於西元前386年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冊命為齊侯,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