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練字練句的例子,古代名人刻苦練字的名人故事

時間 2021-07-17 23:10:06

1樓:我拿菜刀向你笑

推敲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麼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乙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

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後,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當然他並不是每做一首都這麼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

有一次,賈島騎著毛驢在長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時正是深秋時分,金風一吹,落葉飄飄,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島一高興,吟出一句"落葉滿長安"來。

但一琢磨,這是下一句,還得有個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來了,一邊騎驢往前走,一邊念念叨叨。對面有個**過來,不住地鳴鑼開道。

那鑼敲得山響,賈島愣是沒聽見。那**不是別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職務來說就是長安市市長。他叫劉棲楚,見賈島闖了過來,非常生氣。

賈島忽然來了靈感,大叫一聲:「秋風生渭水。」劉棲楚嚇了一跳,以為他是個瘋子,叫人把他抓了起來,關了一夜。

賈島雖然吃了不少苦頭,卻吟成了一首詩《憶江上吳處士》: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處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猱橈未返,訊息海雲端。」

賈島吃了一回虧,還是不長記性。沒過多久,他又一次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那就是「僧推月下門」"。

可他又覺著推不太合適,不如敲好。嘴裡就推敲推敲地念叨著。不知不覺地,就騎著驢闖進了大官韓愈的儀仗隊裡。

韓愈比劉棲楚有涵養,他問賈島為什麼亂闖。賈島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詩,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哈哈大笑,對賈島說:

「我看還是用『敲』好,萬一門是關著的,推怎麼能推開呢?再者去別人家,又是晚上,還是敲門有禮貌呀!」賈島聽了連連點頭。

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各韓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了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覆琢磨,反覆斟酌。

2樓:

洗墨池晉代大書法家王曦之洗墨池遺址在文昌橋橋頭,公元335—340年間,王曦之任臨川內史(人稱王右軍)曾置宅於周學嶺,屋旁有一長方形水池,相傳王曦之練習書法後,常到此池滌硯洗筆,池水漸漸變暗黑色,後來世人稱其為「洗墨池」。池中建有一小亭,名「採蕎亭」,墨池名為「泮水」,並有「晉王右軍墨池」石碑,學宮之右有一水井名「珠井」。

古代名人刻苦練字的名人故事

古人煉字的故事

3樓:

1、僧敲月下門。

有一次,賈島騎蹇驢訪李款幽居,於驢背上得詩句「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但又覺得「僧敲月下門」似乎比「僧推月下門」更能襯托環境的幽靜。

賈島一時拿不定主意,便在驢背上邊吟詩邊舉手作推敲之狀,反覆品味,結果又無意中唐突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於是乎賈島便被眾衛士擁至韓愈跟前,賈島具實稟報事情原委後,韓愈不但不怪罪,反而建議他改「僧推月下門」為「僧敲月下門」。

於是二人又並轡而行,共論詩道,結為布衣之交。

2、王勃一字千金。

相傳,初唐詩人王勃於公元667年從京都來到南昌。當時,詩人的生活比較窮困,所迫無奈,常為生計而奔波。這年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在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賓客。

在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

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辭,卻發現後句詩空了乙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一定是「水」字;那個說,應該是「獨」字。

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隨從說道:

「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

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裡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念:

「怎麼說也不能讓乙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願,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

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

「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一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

「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3、蘇小妹一字生輝。

相傳,蘇東坡,一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一起論詩,互相題試。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後,要哥哥從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當即道:

前者加「搖」,後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的思索後,得意的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一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問道:

「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蘇東坡、黃山谷吟誦著,玩味著,不禁托掌稱妙。

4、王安石煉字。

王安石覺得「春風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麼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

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乙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裡,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5、昨夜一枝開。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用字雖然平淡無奇,卻很耐咀嚼。詩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皚皚深雪,作為孤梅獨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於眾梅,悄然「早」開,更顯出此梅不同尋常。

據《唐才子傳》記載,齊己曾以這首詩求教於鄭谷,詩的第二聯原為「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讀後說;「『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齊己深為佩服,便將「數枝」改為「一枝」,並稱鄭谷為「一字師」

4樓:中國四毛

古代名人學士不僅閱讀時字字推敲,反覆研究,而且在寫作時,更是字斟句酌,一絲不苟。

(一)王安石煉字

王荊公(王安石)絕句雲:「京口瓜州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洪邁《詩詞改字》)

(二)任翻(人名)題台州寺壁詩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既去,有觀者,取筆改「一」為「半」字。

翻(任翻)行數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則見所改字,因嘆曰:「台州有人。」——(李東陽《麓堂詩話》)

第乙個故事是同學們所熟悉的,王安石開始用的「到」、「過」、「入」都是動詞,只是客觀地說明春風來了,沒有其他內容;後來用的「滿」、「綠」是形容詞用作動詞,「滿」僅僅描寫了春風吹拂的範圍之廣、面積之大,而「綠」字則把春風吹來大自然發生的可喜變化描繪出來了,當然「綠」字要好得多。

第二段寫的是唐代詩人任翻為改乙個字,跑了數十里的故事,也很動人,人生感悟)。「前峰月照」一定會出現「峰掩月」的情況,月光不會照遍一江流水,改為「半江水」既符合實際,又詩味含蓄。

(三)荊公煉字

2023年春,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在宦海幾經沉浮之後,又一次被起用,他先乘官船由江寧(今南京市)往汴京(今開封市)赴任。此時,江南正是山花紅似火、江水碧如染的時候。一天傍晚,官船停在瓜洲過夜。

王安石站在船頭上,觀景賞目。他見京口(今鎮江市)與此地遙相望,江岸上連綿青山若隱若現,滔滔江水波瀾起伏,詩興大發。他取過紙筆,一揮而就: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詩成之後,王安石一字一句斟酌潤色,總覺得第三句不如意,尤其這「到」安沒有把春風的神韻寫出來。於是圈去「到」字,改為「過」字,又一想,還覺不妥,就又抹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改來改去,一時竟沒有合適的眼,便撂筆出艙,讓春風吹一吹混沌的頭腦。

突然,他相聚到王維「春草明年綠」的詩句。這「綠」字下得多好啊!春風吹到**,,**就春草萌發,一派生機,這春風(確能 確實)使大地變「綠」,「綠」色(確能 確實)是春天的寫照。

此情此景下好寓意改革。想到此,他快步進艙,把詩改好,重抄一遍,情不自禁朗誦起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5樓:匿名使用者

王羲之是2023年前我國晉朝的一位大書法家,被人們譽為「書聖」,紹興市西街戒珠寺內有個墨池,傳說就是當年王羲之洗筆的地方。

王羲之7歲練習書法,勤奮好學。17歲時他把父親秘藏的前代書**著偷來閱讀,看熟了就練著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寫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寫爛了多多少少的筆頭,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裡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這就是人們今天在紹興看到的傳說中的墨池。

王羲之練字專心致志,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吃飯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結構,不斷地用手在身上劃字默寫,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次,他為人寫一塊匾在木板上寫了幾個字樣,送去叫人雕刻。刻工發現字的墨漬竟滲入木板裡面約有三分深。

於是人們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語來形容書法筆力強勁,後來用它來比喻對事物見解、議論的深刻。

煉字,修辭方法之一,即根據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其目的在於以最恰當的字詞,貼切生動地表現人或事物。古人作詩,常常出現「吟安乙個字,捻斷數莖須」的意境

古代名人刻苦讀書的名字有誰,有哪些名人刻苦讀書的故事

古代名人刻苦讀書的有孫敬 蘇秦 匡衡 車胤 孫康 宋濂等人。1 孫敬懸樑 東漢有乙個叫孫敬的人,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年輕時,他經常關起門來努力學習,乙個人看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往往是一種睡眠。讀書的時間長了,累了,還是不休息。過了很久,累了就直打瞌睡了。2 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乙個叫蘇秦的人,他也...

古代名人做善事的例子,古人做好事不求回報的例子有哪些?

米佐矢子 周王 周禮 地官 記載,周王在 行政官職中,設立地官司徒,助其教化國民,安定天下。有現代民政部部長部分職能的司徒,為做好民政工作要採取6項措施,即 以保息六養萬民 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 賑 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關愛兒童 老有所養 救濟窮困 撫卹貧苦 優...

古代讀書多,最終成為名人的有誰,古代名人刻苦讀書的名字。有誰?

gxi菜鳥 匡衡,字稚圭,西漢後期人,生卒年不詳,西漢經學家,官至丞相,曾以 鑿壁偷光 的苦讀事蹟名世,祖籍東海郡丞邑 今棗莊市嶧城區 至衡始遷居鄒邑 今鄒城市 羊下村 據朱承命修 鄒縣志 東漢時,有乙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