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每個中國古代王朝建立之後的前三十年裡,都會有乙個「瓶頸時期」(柏楊說過)。造成瓶頸時期的原因很多,但是一般來說,度過這個時期的朝代就會比較長久。比如,漢朝的吳楚七國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等。
2、經歷大**後重新統一中國的這幾個朝代,開國之後最應該做的其實是休養生息、恢復生產經濟的階段。但是秦、晉、隋、元的毛病都是大興民力或者窮奢極欲,給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阻礙。比如秦朝,大修阿房宮、修築長城,秦始皇陵;隋朝開挖大運河、隋煬帝瘋玩。
西晉更不用說了,執政者爭著比誰有錢,拿民生問題不當回事。元朝蒙古人的智商是領教過了,把人分成四個等級,還拼命壓榨百姓,不亡等啥?
2樓:少一分背叛
因為歷代的君王勞役繁重,稅務也很多。比如秦始皇要修建長城、修阿房宮、秦始皇陵等。隋朝開挖大運河。這都將需要很大的勞動力和錢財。這樣就造成百姓們的不滿,因而造成短命王朝
3樓:七秒記憶de魚
歷史規律啦但不是因為大一統而是由於統治者內部的腐朽殘暴造成的
4樓:無一想斯
歷史緩衝用的,在建立制度方面作用很大,利用短暫的時間聚集人力物力建立新體制新基礎設施,同時也為了警告下面的王朝要實行仁政,治國別太著急。
為什麼結束大**局面的大統一朝代總是短命
5樓:我的美我的行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秦隋栽樹,漢唐乘涼的局面。
1、下承上法:漢朝的文化制度、幾乎全部承襲秦朝,所以漢朝前期疆域常把它和秦朝合併成「秦漢」。唐朝的文化、制度、幾乎全部承襲隋朝,所以唐朝前期疆域常把它和隋朝合併成「隋唐」。
以為秦隋建立的都是當時最為先進的制度,招來了守舊反動勢力的瘋狂反撲,漢唐沿用舊制,坐享其成。
2、民心所向:秦隋兩朝都是結束了中國長期的**割據局面,在統一前,各國之間戰亂不斷,老百姓是深受其害,非常渴望有乙個統一的國家。秦隋統一後,急於鞏固大統一成果,修建長城大運河,耗費民力。
修建宮殿,生活糜爛。派精銳部隊遠離核心開疆拓土,急於求成,百姓負擔過重,導致早早滅亡,但是因民心所向的原因,所以漢唐代替秦隋在統一的節奏大大加快,都是幾年的時間再度統一。
3、秦隋兩朝雖然統治的時間都不長,但他們都在這個短時間內都興建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兩個人造工程萬曆長城和千里京杭大運河。這兩個工程都是耗費了秦隋兩朝大量民力,導致了農民起義。而繼承者漢唐兩朝則是受益良多,長城擋住了匈奴突厥的鐵蹄,大運河則發展了全國的經濟。
可謂秦隋種了樹,漢唐摘了桃。
4、秦隋的滅亡教訓給漢唐提供了面板,所以漢唐開國之君大都知道與民休養生息。為了體現皇權神受,自己造反的合理性,漢唐之君多對秦隋亡國之君加以貶損,而不對秦隋開國之君功績給予褒揚,直接造成了「秦始皇這個大暴君、秦二世、隋煬帝這兩個大昏君」,實在是一口在大不過的黑鍋。
為什麼大一統之前的短命的王朝對國家的貢獻都很大
6樓:毛筆記記賬
國家**雖然導致了戰亂,但卻解除了大一統王朝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方面的壓制,**割據的勢力之間激烈的生存和發展競爭很容易激發社會的活力,給有才人士更多的晉公升渠道,所謂的百家爭鳴百花爭放,一旦大一統了,統治者就會實行乙個聲音乙個核心,比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由競爭會創造活力,而壟斷專營只會導致保守低效,古今中外都是這樣。大一統的王朝一般都是繼承之前王朝的基礎,並借鑑之前王朝的經驗教訓。一旦社會大一統了,統治者只會把統治重心放到穩定和壓制國內民眾,比如滿清就是重點提防漢人的反抗,對洋人一味卑恭屈膝,竭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為什麼在我國歷史上,完成大統一的王朝存在的時間都不長
山魈木客 都不長?說反了吧,統一比 長,周300年,漢300年,唐也三百年,明清也是 牛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是有歷史的必然性的,追求馬克思主義我覺得就是為了這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有些朝代時間的時間也很長了. 確實是說錯了,從秦朝統一中國,建立封建王朝以來,我國長期以來就是以一個統一的多民族...
西晉統一後第二代皇帝,為什麼讓弱智當
晉惠帝司馬衷 259 307 字正度,河內溫縣人。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子,西晉的第二代皇帝,公元290 307年在位。司馬衷於267年被立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楊駿輔政,后皇後賈南風殺害楊駿,掌握大權。在八王之亂中,惠帝的叔祖趙王司馬倫篡奪了惠帝的帝位,並以惠帝為太...
為什麼大部分一統亂世的朝代都比較短命
去問問五千萬 羅貫中書中寫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秦朝,自西元前221年,嬴政稱始皇帝,至西元前207年,歷時14年,而秦亡於漢。秦王嬴政先後滅韓 趙 魏 楚 燕 齊,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大一統王朝,完成統一大業。短短十幾年,強大的大秦帝國灰飛煙滅。西晉,自公元...